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53260发布日期:2021-10-09 02:39阅读:93来源:国知局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被应用至电子设备中。例如,相比于之前电子设备需要在显示屏之外单独布设指纹识别模组而言,相关技术中已经出现了在显示屏所在的区域内布设指纹识别模组。但是,目前的显示屏和指纹识别模组的组合方案中,指纹识别模组设置在显示屏的下方,这导致电子设备的整体厚度相对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以解决因目前电子设备中指纹识别模组和显示屏堆叠会导致电子设备整体厚度相对较大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显示模组,其包括声电转换层、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三电极,其中,
6.各所述第一电极和各所述第三电极相互间隔设置于所述声电转换层的第一侧,所述声电转换层背离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侧相互间隔设置多个第二电极,一个所述第一电极或一个所述第三电极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电极正对;
7.所述显示模组具有触控模式和超声模式,其中,
8.在所述触控模式下,所述第一电极为驱动电极,所述第三电极为接收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用于检测触控电容;
9.在所述超声模式下,对应设置有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第一电极和/或所述第三电极为驱动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作为接收电极,所述驱动电极驱动所述声电转换层产生超声波,所述接收电极接收反射的超声波。
10.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上述显示模组。
1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显示模组,其包括声电转换层、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三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三电极均设置在声电转换层的同一侧,且声电转换层背离第一电极所在侧设置有多个第二电极,一个第一电极或一个第三电极与至少两个第二电极相对。并且,通过使上述显示模组中对应设置有第二电极的第一电极和/或第三电极为驱动电极,驱动声电转换层产生超声波,且使第二电极为接收电极,用以接收反射的超声波作用在声电转换层上使声电转换层产生的电信号,使得显示模组具备超声模式,能够为显示模组提供指纹识别作用;同时,通过使上述显示模组中的第一电极为驱动电极,且使第三电极为接收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三电极能够检测触控电容,使得显示模组亦具备触控模式。因此,由于上述显示模组既具备触控功能,又具备超声功能,且通过使提供超声识别功能的结构复用至提供触控功能,使得显示模组无需再单独布设指纹识别模组,进而使具备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模组的整体厚度相对较小,最终使电子设备的整体厚度亦相对较小。
附图说明
12.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显示模组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显示模组中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的分布示意图;
1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显示模组中第二电极的分布示意图;
1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显示模组中第一电极和第三电极的装配示意图;
18.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显示模组中包括搭桥结构的部分的剖面示意图;
19.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显示模组中声波反射腔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100

声电转换层、110

子转换层、
22.310

第一电极、320

第二电极、330

第三电极、
23.500

搭桥结构、510

第一导电件、520

第二导电件、530

绝缘件、
24.710

中框、720

泡棉、730

声波反射腔。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6.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27.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
28.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可以应用在电子设备中,其包括声电转换层100、多个第一电极310和多个第三电极330。另外,显示模组的外侧还可以设置有泡棉720等部件,以为整个显示模组提供减振作用,提升显示模组的使用可靠性。
29.其中,声电转换层100采用具备使声音信号和电信号相互转换的能力的材料制成,其厚度等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可选地,声电转换层100采用压电材料制成,在声电转换层100受到电信号作用时,其可以通过逆压电效应产生声波,相应地,在声电转换层100受到声波的影响时,其可以通过正压电效应产生电信号,从而实现声音信号和电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当然,声电转换层100还可以采用其他具备上述能力的材料形成,此次不再一
一列举。
30.各第一电极310和各第三电极330均设置在声电转换层100的第一侧,且各第一电极310之间相互间隔,各第三电极330之间相互间隔,对应地,相邻的第一电极310和第三电极330之间亦相互间隔,从而使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310之间相互绝缘,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三电极330之间亦相互绝缘,且使任意相邻的第一电极310和第三电极330相互绝缘,保证各第一电极310和各第三电极330均能够独立工作。相应地,在接线过程中,亦需要使各第一电极310和各第三电极330分别与独立的线缆连接,保证第一电极310和第三电极330相互绝缘,使符合上述结构的第一电极310和第三电极330能够形成触控单元,从而借助第一电极310和第三电极330为显示模组提供触控功能。
31.具体地,第一电极310和第三电极330的形状和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此处不作限定。第一电极310和第三电极330均可以通过导电胶粘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声电转换层100的第一侧,以保证第一电极310和第三电极330与声电转换层10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相对较高,且使第一电极310和第三电极330均能够向声电转换层100发射电信号。另外,为了保证第一电极310和第三电极330能够组成触控单元,在第一电极310和第三电极330接电的过程中,还需要使第一电极310和第三电极330的电气连接方向相互垂直,且通过第一电极310和第三电极330均设置在声电转换层100的同一侧,可以保证第一电极310和第三电极330不会存在相互层叠的情况,这使得第一电极310和第三电极330具备作为触控单元的基础,从而在二者均通电的情况下,当用户触摸显示模组时,可以使对应的第一电极310和第三电极330之间的电容发生变化,借助检测电路等器件可以对电容发生变化的位置进行检测,实现触控位置的识别目的。
32.为了使显示模组还具备超声识别能力,声电转换层100背离第一电极310的第二侧还设置有多个第二电极320,多个第二电极320相互间隔,进而使第二电极320之间相互绝缘,保证各第二电极320均能够独立地输出电信号。在布设第二电极320的过程中,可以使一个第一电极310或一个第三电极330与至少两个第二电极320正对。也就是说,至少两个第二电极320为一组,该组第二电极320作为一个整体,要么与一个第一电极310正对设置,要么与一个第三电极330正对设置。可选地,第一电极310和第三电极330两类电极中,对应设置有第二电极320的可以仅为第一电极310这类电极,亦可以仅为第三电极330这类电极,换句话说,多个第二电极320以至少两个为一组,分为至少一组,所有组的第二电极320均可以分别对应第一电极310设置,或者,所有组的第二电极320均可以分别对应第三电极330设置。而在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可以使多个第二电极320分为多组,且使至少一组第二电极320与第一电极310对应设置,使至少一组第二电极320与第三电极330对应设置。当然,每组第二电极320的数量可以相同,亦可以不同。
33.通过在声电转换层100的第二侧设置上述第二电极320,使得声电转换层100的相背两侧均设置有电极,这使得位于声电转换层100第一侧的第一电极310和第三电极330可以均作为驱动电极,以向声电转换层100输出电信号,使声电转换层100发生振动以产生声波,而第二侧的第二电极320则可以作为接收电极,以接收发生反射后的声波作用在声电转换层100使声电转换层100产生的电信号,从而使显示模组具备超声识别能力。当然,在显示模组进行超声识别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借助其他器件对接收电极所接收的电信号的具体参数进行检测,由于在用户手指的指纹谷和指纹脊发生反射的声波的反射波的能量不同,继
而不同反射波使声电转换层100产生的电信号的电压亦不同,从而基于不同的第二电极320所接收到的电信号的电压进行检测,使得显示模组亦具备超声识别的能力。
34.基于上述显示模组,其具有触控模式和超声模式,其中,
35.在触控模式下,第一电极310为驱动电极,第三电极330为接收电极,第一电极310和第三电极330能够检测触控电容。如上所述,第一电极310和第三电极330之间相互绝缘,且二者的电气连接方向相互垂直,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第一电极310为驱动电极,第三电极330为接收电极,且使各第二电极320均悬空或为一确定电压,使得在活体触摸显示模组的情况下,第一电极310和第三电极330之间的电容能够发生变化,在检测电路的作用下,可以得到显示模组中电容发生变化的具体位置,实现对触控位置的检测识别。
36.在超声模式下,对应设置有第二电极320的第一电极310和/或第三电极330为驱动电极,第二电极320作为接收电极。具体地说,如上所述,第二电极320可以仅对应于第一电极310(或第三电极330)设置,或者,可以使第一电极310和第三电极330均对应设置有第二电极320。在这种模式下,只有对应设置有第二电极320的第一电极310和/或第三电极330作为驱动电极,才可以使作为接收电极的第二电极320能够接收到对应的电信号。因而,在本实施例中,如果一个第一电极310(或第三电极330)未对应设置有第二电极320,则可以使该第一电极310(或第三电极330)不作为驱动电极,一方面可以节省电量,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因该未对应有第二电极320的第一电极310(或第三电极330)作为驱动电极工作,对作为接收电极的第二电极320的接收精度产生不利影响。
37.在超声模式下,驱动电极在通电的情况下可以驱动声电转换层100产生超声波,声电转换层100产生的超声波向外发射之后受到物体或活体的遮挡发生反射,反射回的超声波作用在声电转换层100上,从而使声电转换层100上对应的区域产生电信号,对应地,作为接收电极的第二电极320可以接收声电转换层100产生的电信号,使显示模组具备超声模式。并且,如上所述,通过借助检测电路等其他器件,可以对多个第二电极320各自所接收到的电信号分别进行识别,实现超声波的识别目的。
3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显示模组,其包括声电转换层100、多个第一电极310和多个第三电极330,第一电极310和第三电极330均设置在声电转换层100的同一侧,且声电转换层100背离第一电极310所在侧设置有多个第二电极320,一个第一电极310或一个第三电极330与至少两个第二电极320相对。并且,通过使上述显示模组中对应设置有第二电极320的第一电极310和/或第三电极330为驱动电极,驱动声电转换层100产生超声波,且使第二电极320为接收电极,用以接收反射的超声波作用在声电转换层100上使声电转换层100产生的电信号,使得显示模组具备超声模式,能够为显示模组提供指纹识别作用;同时,通过使上述显示模组中的第一电极310为驱动电极,且使第三电极330为接收电极,第一电极310和第三电极330能够检测触控电容,使得显示模组亦具备触控模式。因此,由于上述显示模组既具备触控功能,又具备超声功能,且通过使提供超声识别功能的结构复用至提供触控功能,使得显示模组无需再单独布设指纹识别模组,进而使具备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模组的整体厚度相对较小,最终使电子设备的整体厚度亦相对较小。
39.如上所述,显示模组可以应用在电子设备中,在安装显示模组的过程中,可以使显示安装在电子设备的中框710上,中框710即为电子设备中用于承载电子设备内部器件的安装基础结构,如电子设备的电池和芯片等器件,均可以支撑且安装在中框710上。对应地,显
示模组亦可以承载于中框710上,从而保证显示模组具有较高的安装稳定性。可选地,显示模组贴合在中框710上,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显示模组的安装稳定性。另外,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可以在显示模组与中框710之间设置泡棉等材料,以通过泡棉等材料为声电转换层100的振动提供一定的避让空间,保证声电转换层100在通电振动的过程中不会对显示模组中的其他部件产生不利影响。
40.在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可以使显示模组与中框710之间形成有一定的间隙,以利用该间隙形成声波反射腔730,声波反射腔730在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此处不作限定,且可以尽量使声波反射腔730的任意位置处在显示模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基本一致,保证声电转换层100上各处产生的超声波的反射情况基本相同,降低超声识别过程的难度,进而提升超声识别工作的精度。
41.具体来说,可以使第一电极310和第三电极330设置在声电转换层100与中框710之间,对应地,第二电极320则设置在声电转换层100背离中框710的一侧,在这种情况下,沿声电转换层100的厚度方向,第一电极310和第三电极330与中框710形成上述声波反射腔730。
42.通过在显示模组与中框710之间形成声波反射腔730,使得声电转换层100具有一定的振动空间,从而提升声电转换层100的可靠性。并且,由于驱动电极发出的电信号为脉冲信号,从而声电转换层100产生的超声波的发射方向亦包括相反的两个方向,即朝向显示模组的显示面的第一方向和背离显示模组的显示面第二方向。其中,沿第一方向传播的超声波能够直接射向显示面所在的方向,而对于沿第二方向传播的超声波则可能无法到达显示面处。通过在显示模组与中框710之间设置声波反射腔730,使得声电转换层100产生的声波中沿第二方向且向靠近中框710所在的方向传播的部分亦能够在声波反射腔730内于中框710的表面发生反射,并最终射向显示模组的显示面所在的方向。进而,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超声模式下增大超声波的反射量,进而增大接收电极所能够接收的电信号的量,最终达到提升超声识别精度的目的。
43.当然,在显示模组与中框710之间设置有声波反射腔730的情况下,亦需要在二者之间设置支撑结构,具体可以在显示模组和中框710之间的多个位置分散地设置多个支撑块等支撑结构,从而在尽量小地影响声波反射腔730的覆盖面积的情况下,为显示模组提供较为可靠的支撑作用。可选地,前述支撑结构可以为显示模组中所包括的部分,亦可以为显示模组之外的部分。
44.如上所述,第一电极310和第三电极330均设置在声电转换层100的同一侧,且多个第一电极310相互间隔,多个第三电极330相互间隔。可选地,在布设第一电极310和第三电极330的过程中,可以使第一电极310和第三电极330交替排列。更具体地,第一电极310和第三电极330的形状可以为圆形,这可以保证第一电极310和第三电极330具有相互垂直的电气连接方向。在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310和第三电极330均为尺寸相等的正方形。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电极310和第三电极330之间的缝隙可以相对较小,从而可以提升显示模组的触控精度。并且,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使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310相对的角部互相连接,且使相邻的两个第三电极330相对的角部互相连接,即可实现第一电极310和第三电极330的电气连接方向相互垂直的目的。
45.可选地,显示模组可以包括绝缘件530,且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310之间通过第一导电件510连接,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三电极330之间通过第二导电件520连接,第二导电
件520位于第一导电件510的一侧,且第三电极330和第二导电件520均通过绝缘件530与第一导电件510绝缘设置。
46.具体地,第一导电件510和第二导电件520均可以为导线,在形成且连接第一电极310和第三电极330的过程中,可以使每一第一电极310和第三电极330均为单独的金属块,之后,借助导线可以将位于同一行的多个第一电极310连接在一起,对应地,可以利用其他的导线将位于同一列的第三电极330连接在一起,使第一电极310和第三电极330的电气连接方向垂直,之后,可以借助导电胶将多个第一电极310和多个第三电极330一并粘接在声电转换层100的同一侧。当然,为了保证第一电极310和第三电极330之间能够相互绝缘,可以在连接第一电极310的导线和连接第三电极330的导线之间设置绝缘件530,绝缘件530可以包括空气。为了进一步提升二者之间的绝缘效果,绝缘件530可以为泡棉或塑料等绝缘材料制成的结构。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第一电极310的导线和连接第三电极330的导线,以及二者之间的绝缘件530均可以一并被容纳在相邻的第一电极310和第三电极330之间间隔形成的空间内,从而使第二导电件520位于第一导电件510的一侧。
47.在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为了降低第一电极310和第三电极330的加工难度,提升加工效率,可选地,第一电极310和第三电极330可以采用整块的金属结构经分割形成,且在分割的过程中,保留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310之间的部分,以利用该部分作为连接相邻两个第一电极310的第一导电件510。在这种情况下,沿声电转换层100的厚度方向,第一导电件510的尺寸等于第一电极310的尺寸。显然,由于任一第一导电件510均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310之间,使得分割形成的结构中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310即处于相互连接的状态,一方面省去连接第一电极310的过程,另一方面还减少了分割工作的工作量。
48.同时,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额外布设第二导电件520的方式,实现连接相邻两个第三电极330的目的。在通过第二导电件520连接两个第三电极330的同时,为了保证第三电极330与第一电极310仍能够相互绝缘,第二导电件520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310背离声电转换层100的一侧,也即,第二导电件520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三电极330之间夹设的空间之外。并且,如上所述,显示模组可以包括绝缘件530,进而,第三电极330和第二导电件520可以通过绝缘件530与第一导电件510绝缘设置,以在相邻的第三电极330能够通过第二导电件520形成电性连接关系的同时,还可以保证第三电极330与第一电极310之间的绝缘关系不会被破坏。
49.具体地,任一第二导电件520均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且电性连接在相邻的两个第三电极330之间。当然,也可以通过导电胶粘接的方式,在相邻的两个第三电极330之间粘接固定第二导电件520。绝缘件530可以为塑胶块,其可以垫设在第一导电件510和第二导电件520之间,从而保证第一导电件510和第二导电件520之间能够形成相互绝缘的状态。进一步地,可以在绝缘件530的中部设置容纳槽,且使第一导电件510容纳在绝缘件530的容纳槽内,这使得绝缘件530的一部分还可以被夹设在相邻的第三电极330之间,以在提升第三电极330与第一电极310之间绝缘可靠性的同时,还不会对第一电极310之间的连接关系产生影响。
50.另外,在第一导电件510与第一电极310在声电转换层100的厚度方向的尺寸相等的情况下,可以在第二导电件520上设置避让凹槽,且使绝缘件530的一端向第一电极310背离声电转换层100的一侧伸出,以利用绝缘件530的该端部隔开第一导电件510和第二导电
件520。并且,可以使绝缘件530伸出的部分伸入至避让凹槽内,从而使绝缘件530能够支撑在第二导电件520上,提升绝缘件530的安装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件510、第二导电件520和绝缘件530三者一并形成搭桥结构500。
51.如上所述,显示模组可以应用在电子设备中,且显示模组可以支撑在电子设备的中框710上,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使第二导电件520背离声电转换层100的一端抵接于中框710,且由于第二导电件520的作用为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三电极330,这使得第二导电件520的尺寸通常可以相对较小,使得任一第三电极330背离声电转换层100的一侧仍具有较大地且未被第二导电件520覆盖的区域,且由于第一电极310背离声电转换层100一侧的空间必然未被第二导电件520所覆盖,从而使得第一电极310和第三电极330能够与中框710形成声波反射腔730,声波反射腔730沿声电转换层100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且通过调节第二导电件520对应部分的厚度,即可改变声波反射腔730在对应方向上的尺寸。
52.通过形成声波反射腔730,可以为声电转换层100的振动动作提供一定的避让空间,从而提升声电转换层100的可靠性。并且,可以使声电转换层100产生的声波中向背离显示面,即靠近中框710所在的方向传播的部分能够在声波反射腔730内于中框710的表面发生反射,并射向背离中框710的方向,即射向显示模组的显示面所在的方向。进而,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超声模式下增大超声波的反射量,进而增大接收电极所能够接收的电信号的量,最终达到提升超声识别精度的目的。另外,借助第二导电件520形成上述声波反射腔730,使得第二导电件520能够为显示模组提供稳定的支撑作用,从而无需再额外设置其他结构为显示模组提供支撑作用,降低了显示模组的设计和加工难度。
53.如上所述,可以单独使第一电极310中的一者或几者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二电极320,亦可以单独使第三电极330中的一者或几者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二电极320,还可以同时使第一电极310中一者或几者和第三电极330中的一者或几者均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二电极320。为了提升空间的利用率,可选地,沿声电转换层100的厚度方向,可以使任一第一电极310和任一第三电极330均对应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电极320。在采用这种技术方案的情况下,还使得显示模组具备全屏识别的功能,也即,用户可以通过显示模组上的任意位置处进行指纹识别,这可以极大地提升指纹识别的便利性,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54.另外,对应第一电极310和/或对应第三电极330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二电极320均可以呈行列式排布,以提升空间利用率,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对应于同一第一电极310(或第三电极330)的至少两个第二电极320对超声波的接收性能。具体地,在第一电极310和第三电极330均为正方形结构的情况下,各第二电极320亦可以为正方形结构,且使对应于同一第一电极310(或第三电极330)的至少两个第二电极320呈行列式的方式排布。
55.相对于触控模式中相对较低的脉冲频率和脉冲幅度而言,超声模式下的驱动电极所发送的脉冲信号的频率相对较高,且脉冲幅度也相对较大,进而超声模式的功耗也相对较高,因而为了降低显示模组的功耗,显示模组在设定场景中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先使显示模组以触控模式工作,在显示模组以触控模式工作,且通过电容变化检测到有用户手指等活体靠近或接触显示模组的情况下,则可以使显示模组切换至超声模式,以保证用户可以利用显示模组进行指纹识别。其中,上述设定场景具体可以为锁屏界面和支付确认界面等,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电子设备的实际情况,对设定场景进行赋值,以扩大上述控制
模式的应用范围,以进一步降低显示模组的功耗。
56.如上所述,在上述实施例中,显示模组中的任意位置均具有超声识别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显示模组的功耗。基于上述实施例,亦可以使显示模组在上述设定场景工作时,先以触控模式工作,在有活体靠近或接触显示模组时,再使显示模组切换至超声模式进行指纹识别。
57.进一步地,通过使显示模组以触控模式工作,还可以对活体可能将要触摸的区域进行检测,基于此,可以进一步控制显示模组中对应于活体可能将要触摸的区域自触控模式切换至超声模式,而对于活体基本不太可能触摸的区域而言,则可以使其仍保持触控模式工作,从而进一步降低显示模组的功耗。
58.如上所述,在布设第二电极320的过程中,可选地,对应于不同的第一电极310(或第三电极330)的第二电极320的数量可以相同,亦可以不同,且多个第二电极320的排布方式和间隔等参数亦可以相同或不同。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可以使各第二电极320的形状和尺寸相同,且使任一组与第一电极310(和/或第三电极330)相对的第二电极320的数量相等,以便于任一组第二电极320进行行列式排布。进一步地,沿声电转换层100的厚度方向:可以使任一第一电极310的外部轮廓和与该第一电极310对应的多个第二电极320的外部轮廓围成的图形的投影重合,和/或任一第三电极330的外部轮廓和与该第三电极330对应的多个第二电极320的外部轮廓围成的图形的投影重合。
59.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声电转换层100对应于第一电极310和/或第三电极330的区域中任意位置处发出的超声波经反射后重新作用回声电转换层100时,基本可以保证声电转换层100的对应位置处产生的电信号均能被设置在对应位置的第二电极320所接收,这可以增大显示模组的空间利用率,且最大地提升第二电极320的接收范围,进而提升指纹识别精度。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声电转换层100中对应于第二电极320之间的缝隙的区域发出的声波经反射后作用在声电转换层100的对应位置处时产生的电信号可能无法被第二电极320所接收。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相邻的第二电极320之间的缝隙相对较小,且可以通过对相邻的两个第二电极320所接收到的电信号的具体参数进行计算,借助相应的算法补偿第二电极320之间的区域处的电信号的理论参数,提升指纹识别的精度。
60.如上所述,在超声模式中,对应设置有第二电极320的第一电极310和/或第三电极330作为驱动电极,以向声电转换层100对应的区域发送电信号,从而使声电转换层100中对应的区域发生振动,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为了使声电转换层100振动过程中对应于不同驱动电极的部分能够相互独立,可选地,声电转换层100包括多个子转换层110,且任一第一电极310和任一第三电极330均一一对应有一个子转换层110。在这种情况下,各子转换层110之间相互独立,从而可以保证各子转换层110的振动过程基本不会出现相互干扰的情况,进一步提升整个声电转换层100的工作可靠性。
61.具体地,子转换层110的实际尺寸可以与其对应的电极(包括第一电极310和第三电极330)的尺寸对应。进一步地,可以使子转换层110的尺寸稍大于对应电极的尺寸,详细地说,沿声电转换层100的厚度方向,可以使任一与第一电极310对应的子转换层110的投影的边缘位于第一电极310之外,且使任一与第三电极330对应的子转换层110的投影的边缘位于第三电极330之外,这使得与第一电极310对应的子转换层110能够覆盖第一电极310,且使与第三电极330对应的子转换层110能够覆盖第三电极330,进而保证作为驱动电极的
第一电极310和/或第三电极330中任意位置处输出的电信号均可以作用至对应的子转换层110上,且使子转换层110产生振动,并发出声音信号,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指纹识别范围,进而提升指纹识别精度。
62.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公开的显示模组,本技术还公开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显示模组,当然,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壳体和电池等部件,考虑文本简洁,此处不再一一介绍。
6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电脑、电子书阅读器、可穿戴设备等,本技术实施例不限制电子设备的具体种类。
6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65.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