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87939发布日期:2021-11-22 13:32阅读:50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对触控性能及显示效果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且 由于显示设备的报点率、分辨率等的提高,存在加重触控的噪声环境的现 象,而相关技术中的触控的噪声较大,造成触控的准确性、报点率无法提 升、以及显示画面异常等。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中触控走 线层与信号走线层之间的屏蔽效果更好,减弱了触控走线与信号走线之间 的干扰。
4.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非显示区,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5.触控走线层,包括沿由所述显示区朝向所述非显示区方向延伸的多条 触控走线;
6.信号走线层,所述信号走线层包括沿由所述非显示区朝向所述显示区 的方向延伸的多条信号走线;
7.屏蔽层,位于所述触控走线层与所述信号走线层之间,包括第一屏蔽 层和第二屏蔽层,所述第一屏蔽层包括位于显示区的第一部分和位于非显 示区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屏蔽层位于所述第一屏蔽层背离所述信号走线 层的一侧且位于所述非显示区,所述第二屏蔽层与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触 控走线层上的正投影共同覆盖所述触控走线层。
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所述第二屏蔽层包括与所述触控走线 一一对应的第一屏蔽线,所述第一屏蔽线与所述触控走线通过第一绝缘层 绝缘层叠设置,每层叠设置的触控走线和第一屏蔽线中所述触控走线在所 述第一屏蔽线上的正投影在所述第一屏蔽层内。
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各个所述第一屏蔽线分别接地;或者,
10.相邻所述第一屏蔽线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连接,其中一条所述第一屏 蔽线接地。
1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每层叠设置的触控走线和第一屏蔽线 的宽度相同,或者,所述触控走线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屏蔽线的宽度。
1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所述触控走线包括第一触控走线部和 第二触控走线部,所述第一屏蔽层在所述触控走线层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 第一触控走线部,所述第二屏蔽层包括与所述第二触控走线部一一对应的 第二屏蔽线。
1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各个所述第二屏蔽线分别接地;或者,
14.相邻所述第二屏蔽线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部连接,其中一条所述第二屏 蔽线接地。
1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屏蔽 层同层设置且与所述第一触控走线部一一对应的辅助触控走线,所述第一 触控走线部与所述辅助触控走线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层,且所述第一触控 走线部与所述辅助触控走线之间通过
过孔连接。
1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所述第二屏蔽层包括至少一个屏蔽单 元,一个所述屏蔽单元在所述触控走线层的正投影覆盖多条所述触控走线。
1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所述屏蔽单元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屏蔽 层厚度方向的截面为矩形、多边形中的任意一种。
18.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技术第一方面 提供的任意一种显示面板。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包括触控走线层、信号 走线层和屏蔽层,其中,触控走线层包括位于非显示区的多条触控走线, 信号走线层包括由非显示区向显示区方向延伸的多条信号走线,位于非显 示区的触控走线层与信号走线层位于非显示区的部分之间通过屏蔽层进行 屏蔽,屏蔽层包括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第一屏蔽层包括位于显示区 的第一部分和位于非显示区的第二部分,第二屏蔽层位于非显示区,第一 屏蔽层的第二部分和第二屏蔽层在触控走线层上的正投影共同覆盖触控走 线层、使得触控走线层与信号走线层完全隔离,以使触控走线层与信号走 线层之间完全屏蔽,完全消除触控走线与信号走线之间的干扰。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 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 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 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图1中b

b区域的一种实施例下的截面示意图;
2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图3中c

c区域的一种实施例下的截面示意图;
25.图5是图1中b

b区域的另一种实施例下的截面示意图;
26.图6是图3中c

c区域的一种实施例下的截面示意图;
27.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8.图8是图7中d

d区域的一种实施例下的截面示意图。
29.附图中:
[0030]1‑
显示面板;10

衬底;11

信号走线层;12

阴极;13

封装层;14

触 控层;141

触控驱动电极;142

触控感应电极;143

连接部;144

绝缘层; 2

触控走线;21

第一触控走线部;22

第二触控走线部;23

辅助触控走线; 3

屏蔽层;31

第一屏蔽层;311

第一部分;312

第二部分;32

第二屏蔽层; 321

第一屏蔽线;322

第一连接部;323

第二屏蔽线;324

第二连接部; 325

屏蔽单元;4

第一绝缘层;5

第二绝缘层;51

过孔;6

控制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 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的全面理解。但是,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
很明显的是,本技术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 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 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技术的更好的理解。
[0032]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 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 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
ꢀ“
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 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 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 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 另外的相同要素。
[0033]
发明人经研究发现,造成触控的准确性、报点率无法提升、以及显示 画面异常的原因在于:触控走线与信号走线之间存在相互信号干扰,致使 信号走线载入的信号对触控走线载出的触控信号产生干扰,给触控信号带 来噪声,相关技术中,常用屏蔽层对触控走线与信号走线进行信号屏蔽, 但是屏蔽层无法完全覆盖全部的触控走线或全部的信号走线,受限于显示 设备中显示面板的边框设计等因素,无法将屏蔽层的面积增加使其完全覆 盖触控走线,如若采用在屏蔽层的面积基础上设置触控走线,将全部触控 走线都设置于屏蔽层的上方,由于屏蔽层面积较小从而需要缩小每个触控 走线的线宽,以在屏蔽层面积基础上容纳全部的触控走线,从而造成触控 走线的阻抗增加,无法满足报点率,因此相关技术仍然存在触控走线与信 号走线之间相互干扰的问题,使得触控效果和显示效果无法进一步提升, 基于对上述问题的解析,发明人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进一步 减弱触控走线与信号走线之间的干扰,提升触控及显示效果。
[0034]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图1至图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显 示面板1和显示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0035]
请参阅图1至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显示面板1 具有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na。显示面板1包括衬底10、形成于衬底10 上的驱动电路层、形成于驱动电路层背离衬底10一侧的发光元件层、形成 于发光元件层背离驱动电路层一侧的封装层13、保护盖板等,还包括位于 封装层13朝向发光元件层一侧或者背离发光元件层一侧的触控层14,触 控层14包括多个电极,触控层14中多个电极的一种形式中多个电极包括 阵列排布的多个横向电极和纵向电极,横向电极为阵列排布的多个电极中 横向连接的各个电极,纵向电极为阵列排布的多个电极中纵向连接的各个 电极,横向电极与纵向电极位于同层且交错排布,横向电极与纵向电极均 用于接收触控驱动信号并可发出触控感应信号;如图1和图2所示,另一 种形式中触控层14包括阵列排布的触控驱动电极141和触控感应电极142, 触控驱动电极141与触控感应电极142之间形成电容,触控驱动电极141 用于接收触控驱动信号,触控感应电极142用于接收触控感应信号;同一 行的触控感应电极142通过连接部143连接、同一列的触控驱动电极141 直接相连接,连接部143与触控感应电极142之间设置有绝缘层144,触控 感应电极142与连接部143之间通过位于绝缘层144的过孔连接,触控层 14的多个电极中均与控制芯片6电连接。
[0036]
本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1中的衬底10可以为柔性衬底10,例如聚酰亚 胺。衬底10也可以为硬性衬底10,例如玻璃等。
[0037]
本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1包括触控走线层、信号走线层11和屏蔽层3, 其中,触控
走线层包括多条触控走线2,触控走线2位于非显示区na。信 号走线层11包括沿由非显示区na朝向显示区aa的方向延伸的多条信号 走线(图中未示出)。屏蔽层3位于触控走线层与信号走线层11之间,屏 蔽层3包括第一屏蔽层31和第二屏蔽层32。第一屏蔽层31包括位于显示 区aa的第一部分311和位于非显示区na的第二部分312(图2中通过虚 线进行分隔),第二屏蔽层32位于第一屏蔽层31背离信号走线层11的一 侧且位于非显示区na,第二屏蔽层32与第二部分312在触控走线层上的 正投影共同覆盖触控走线层。
[0038]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中屏蔽层3包括第一屏蔽层31和第二 屏蔽层32,第一屏蔽层31包括位于显示区aa的第一部分311和位于非显 示区na的第二部分312,第二屏蔽层32位于非显示区na,第一屏蔽层 31的第二部分312和第二屏蔽层32在触控走线层上的正投影共同覆盖触控 走线层、使得触控走线层与信号走线层11更好地隔离,以使触控走线层与 信号走线层11之间屏蔽效果更好,减弱了触控走线2与信号走线之间的干 扰。
[0039]
如图1所示,触控层14的部分电极由显示区aa向非显示区na延伸 以与位于非显示区na的触控走线2连接,并通过触控走线2与控制芯片6 连接,触控层14的部分沿行方向排列的电极之间相互连接且连接同一条触 控走线2、部分沿列方向排列的电极之间相互连接且连接同一条触控走线2, 如图2所示,触控走线2与触控层14同层设置。
[0040]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中,驱动电路层包括信号走线层11以 及晶体管、电容等器件,信号走线层11包括电源信号线、复位信号线、扫 描信号线、数据线、发光控制信号线等。发光元件层包括阳极、阴极12以 及位于阳极和阴极12之间的发光层。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阴极12位 于阳极背离衬底10的一侧,如图2所示,阴极12包括位于显示区aa的 第一部分和位于非显示区na的第二部分,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 屏蔽层31包括阴极12,第一屏蔽层31的第一部分311(阴极12位于显示 区的第一部分)有助于改善位于显示区aa的触控层14与信号走线层11 之间的信号干扰问题,提升触控性能及显示效果,第一屏蔽层31的第二部 分312(包含了阴极12位于非显示区的第二部分以及与阴极同层设置且相 互连接的部分)和第二屏蔽层32共同作用以屏蔽位于非显示区na的触控 走线2与信号走线层11之间的信号干扰。
[0041]
如图2所示,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屏蔽层32包括与触控走 线2一一对应的第一屏蔽线321,第一屏蔽线321与触控走线2通过第一绝 缘层4绝缘层叠设置,每层叠设置的触控走线2和第一屏蔽线321中触控 走线2在第一屏蔽线321上的正投影在第一屏蔽层31内。
[004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屏蔽层32包括多条第一屏蔽线321,多个第 一屏蔽线321与多个触控走线2一一对应且相互绝缘,触控走线2在第一 屏蔽线32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屏蔽线321内,从而使得触控走线2与位 于第一屏蔽线321背离触控走线2一侧的信号走线更好地隔离,使得屏蔽 效果更好,减弱了触控走线2与信号走线之间的干扰。
[0043]
当第二屏蔽层32包括多条与多个触控走线2一一对应的第一屏蔽线 321时,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各个第一屏蔽线321分别 接地,从而实现对各个触控走线2的一一屏蔽,减弱了各个触控走线2与 信号走线层11之间的干扰。
[0044]
在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4所示,相邻第一屏蔽线321 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322连接,其中一条第一屏蔽线321接地,从而可简 化布线工艺。
[0045]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二屏蔽层32包括多条与多个触控走线 2一一对应
的第一屏蔽线321时,每层叠设置的触控走线2和第一屏蔽线 321的线宽相同,如图1和图3所示,俯视图中触控走线2将位于触控走线 2靠近信号走线层一侧的第一屏蔽线321一一对应遮挡;或者,触控走线2 的宽度小于第一屏蔽线321的宽度。
[0046]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将第一屏蔽线321的宽度设置为大于触控走 线2的线宽或与触控走线2的宽度相同,以使第一屏蔽线321在触控走线 层的正投影覆盖各个触控走线2,使得触控走线2与信号走线更好的隔离。
[0047]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和图5,以及图3和图6,触控 走线2包括第一触控走线部21和第二触控走线部22,第一屏蔽层31在触 控走线层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触控走线部21,第二屏蔽层32包括与第二 触控走线部22一一对应的第二屏蔽线323。
[0048]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触控走线2包括第一触控走线部21和第二触控走 线部22,第一触控走线部21与信号走线层11经第一屏蔽层31隔离,第二 触控走线部22与信号走线层11经第二屏蔽层32隔离,从而在不增加显示 面板边框宽度的前提下,将第二触控走线部22与信号走线层经第二屏蔽线 323进一步进行屏蔽,提升了触控走线层与信号走线层之间的屏蔽效果。
[0049]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触控走线部22与第二屏蔽线323之间通过第 二绝缘层5绝缘,如图5和图6所示。
[0050]
当第二屏蔽层32包括与触控走线2的第二触控走线部22一一对应的 第二屏蔽线323时,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各个第二屏 蔽线323分别接地,从而可对各个第二触控走线部22进行屏蔽;在另一种 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相邻第二屏蔽线323之间通过第二连接 部324连接,其中一条第二屏蔽线323接地,从而便于简化非显示区na 布线。
[0051]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和图6所示,显示面板1还包括与 第二屏蔽层32同层设置且与第一触控走线部21一一对应的辅助触控走线 23,第一触控走线部21与辅助触控走线23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层5,且第 一触控走线部21与辅助触控走线23之间通过过孔51连接。
[005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触控走线层中经第一屏蔽层31在触控走线层上的 正投影覆盖的部分,即第一触控走线部21和与各个第一触控走线部21一 一对应的辅助触控走线23一一对应电连接,从而通过第一触控走线部21 与辅助触控走线23之间的并联降低第一触控走线部21所对应的触控走线 2的电阻,提升触控性能。
[0053]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7和图8所示,第二屏蔽层32包括至 少一个屏蔽单元325,一个屏蔽单元325在触控走线层的正投影覆盖多条 触控走线2。
[005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每个屏蔽单元325覆盖多条触控走线2,屏蔽单 元325不需要依据触控走线2的形状进行设置,只需要在触控走线2的布 线空间内进行设置即可,保证第一屏蔽层31和第二屏蔽层32在触控走线 层的正投影覆盖全部的触控走线2即可,屏蔽单元325沿垂直于第一屏蔽 层31厚度方向的截面的形状可以为矩形、多边形、不规则图形等,本技术 不做特别限定。
[0055]
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技术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任 意一种显示面板1。
[0056]
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还包括光感元件,例如用于实现指纹 识别的光电
传感器、用于摄像的摄像头等。
[0057]
上述显示装置中,由于显示面板1中的屏蔽层3包括第一屏蔽层31和 第二屏蔽层32,第一屏蔽层31和第二屏蔽层32共同作用使得触控走线层 的各个触控走线2与信号走线层11完全隔离,避免了触控走线2与信号走 线之间的信号干扰,从而有助于提升触控性能以及显示效果。
[0058]
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 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 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 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 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 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59]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提及的示例性实施例,基于一系列的步骤 或者装置描述一些方法或系统。但是,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步骤的顺序, 也就是说,可以按照实施例中提及的顺序执行步骤,也可以不同于实施例 中的顺序,或者若干步骤同时执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