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识别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32413发布日期:2021-11-17 22:23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指纹识别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指纹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人们的信息安全保护意识逐渐在加强,基于此,越来越多的终端设备采用指纹识别技术,指纹识别技术由指纹识别传感器来实现。
3.指纹识别传感器由于其出色的信息安全防护性能及较小的体积,已经逐渐成为终端设备的标配。指纹识别传感器的种类较多,其中,在显示面板中,光学指纹识别模组是较为常用的一种,通常位于屏体下方,其原理是显示装置射出的光线照射手指后反射回光学探测器进行成像。
4.然而,上述的指纹识别模组易降低显示面板的强度,导致显示面板显示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和显示装置,能够提高显示面板侧边的强度,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提高显示装置的可靠性。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指纹识别装置,该指纹识别装置包括支撑件和指纹识别模组;所述支撑件包括朝向不同的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用于和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至少部分侧边抵接,所述第二支撑面用于和所述显示装置的底壳的内侧抵接。
8.所述支撑件内设置有容置腔,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位于所述容置腔内。
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识别装置,通过设置支撑件,一方面支撑件可以支撑指纹识别模组,使指纹识别模组的装配稳定性更好,另一方面支撑件可以支撑显示面板,提高显示面板侧边的强度。通过设置第一支撑面,将第一支撑面与显示面板的至少部分侧边抵接,可以使支撑件对显示面板的侧边支撑更稳定。通过设置第二支撑面,将第二支撑面和底壳的内侧抵接,可以使底壳对支撑件进行稳固的支撑。此外,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的结合可以使指纹识别装置、显示面板和底壳之间的连接更稳定,提高显示面板侧边的强度,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提高显示装置的可靠性。
10.在上述的指纹识别装置中,可选的是,所述第一支撑面包括曲面,所述曲面用于和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侧边的部分弧形面抵接。
11.所述第二支撑面包括平面,所述平面用于和所述显示装置的底壳的内侧抵接。
12.这样,通过曲面可以使第一支撑面与显示面板的弧形区域贴合更紧密,对显示面板的支撑效果更好,通过平面可以使第二支撑面与底壳的底壁面贴合更紧密,使底壳对指纹识别装置的支撑效果更好。
13.在上述的指纹识别装置中,可选的是,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第三支撑面,所述第三支撑面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面。
14.所述第三支撑面用于和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部分弧形面,以及所述显示装置的底壳的内侧抵接。
15.这样,可以使第三支撑面和显示装置的侧边抵接,提高显示装置侧边的结构强度。
16.在上述的指纹识别装置中,可选的是,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为光学指纹识别模组,所述第三支撑面包括透光区,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光接收面与所述透光区的光路导通。
17.这样,光线经过指纹反射后,经过透光区,从光接收面进入指纹识别模组。
18.在上述的指纹识别装置中,可选的是,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光接收面与所述透光区相对设置。
19.这样,光线经过透光区后,可以直接进入光接收面。
20.在上述的指纹识别装置中,可选的是,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反光件,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光接收面与所述透光区的光路通过所述反光件导通。
21.这样,光线经过指纹反射后,经过透光区,进入反光件的反射面,被反射至光接收面。
22.在上述的指纹识别装置中,可选的是,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折射件,所述折射件位于所述反光件和所述透光区的光路上。
23.优选的,所述折射件包括凸透镜。
24.这样,可以通过折射件扩大指纹识别的区域,提高指纹识别的效率和可靠性。
25.在上述的指纹识别装置中,可选的是,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包括超声指纹识别模组或电容指纹识别模组。
26.这样,可以使指纹识别装置的指纹识别方式多样化,能够应用于不同场景下的指纹识别需求。
27.在上述的指纹识别装置中,可选的是,所述支撑件为吸光件;优选的,所述支撑件的材质包括黑色树脂。
28.这样,可以吸收未进入光接收面的杂乱光线,减少杂乱光线对显示面板显示效果的影响。
29.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底壳和上述的指纹识别装置,所述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底壳上,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底壳围成容纳腔,所述指纹识别装置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指纹识别装置的第一支撑面和所述显示面板的至少部分侧边抵接,所述第二支撑面和所述底壳的内侧抵接。
3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在显示装置内部设置支撑件,一方面支撑件可以支撑指纹识别模组,使指纹识别模组的装配稳定性更好,另一方面支撑件可以支撑显示面板,提高显示面板侧边的强度。通过设置第一支撑面,将第一支撑面与显示面板的至少部分侧边抵接,可以使支撑件对显示面板的侧边支撑更稳定。通过设置第二支撑面,将第二支撑面和底壳的内侧抵接,可以使底壳对支撑件进行稳固的支撑。此外,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的结合可以使指纹识别装置、显示面板和底壳之间的连接更稳定,提高显示面板侧边的强度,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提高显示装置的可靠性。
31.本技术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3.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指纹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指纹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指纹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8.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9.附图标记说明:
[0040]1‑
壳体;
ꢀꢀꢀꢀꢀꢀꢀꢀꢀꢀꢀꢀꢀꢀꢀꢀꢀꢀꢀꢀꢀꢀꢀ2‑
柔性曲面屏;
[0041]3‑
指纹识别模组;
ꢀꢀꢀꢀꢀꢀꢀꢀꢀꢀꢀꢀꢀꢀꢀ4‑
弯折区域;
[0042]
100

指纹识别装置;
ꢀꢀꢀꢀꢀꢀꢀꢀꢀꢀꢀꢀꢀ
10

支撑件;
[0043]
11

第一支撑面;
ꢀꢀꢀꢀꢀꢀꢀꢀꢀꢀꢀꢀꢀꢀꢀꢀ
12

第二支撑面;
[0044]
13

第三支撑面;
ꢀꢀꢀꢀꢀꢀꢀꢀꢀꢀꢀꢀꢀꢀꢀꢀ
131

透光区;
[0045]
20

指纹识别模组;
ꢀꢀꢀꢀꢀꢀꢀꢀꢀꢀꢀꢀꢀꢀ
21

光接收面;
[0046]
30

反光件;
ꢀꢀꢀꢀꢀꢀꢀꢀꢀꢀꢀꢀꢀꢀꢀꢀꢀꢀꢀꢀ
40

折射件;
[0047]
1000

显示装置;
ꢀꢀꢀꢀꢀꢀꢀꢀꢀꢀꢀꢀꢀꢀꢀꢀ
200

显示面板;
[0048]
201

平面部;
ꢀꢀꢀꢀꢀꢀꢀꢀꢀꢀꢀꢀꢀꢀꢀꢀꢀꢀꢀ
202

曲面部;
[0049]
300

底壳;
ꢀꢀꢀꢀꢀꢀꢀꢀꢀꢀꢀꢀꢀꢀꢀꢀꢀꢀꢀꢀꢀ
301

中框;
[0050]
302

底盖;
ꢀꢀꢀꢀꢀꢀꢀꢀꢀꢀꢀꢀꢀꢀꢀꢀꢀꢀꢀꢀꢀ
400

容纳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51]
相关技术中设计了一种侧边屏下指纹识别,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柔性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曲面屏2和壳体1,柔性曲面屏2和壳体1围成容置腔,柔性曲面屏2的曲面显示区在靠近容置腔一侧设置有指纹识别模组3,且指纹识别模组3通过胶体和柔性曲面屏2粘接,然而,由于指纹识别模组3对柔性曲面屏2的侧边支撑有限,降低了柔性曲面屏2在靠近指纹识别模组3的弯折区域4处的结构强度。这样,柔性显示装置发生振动或弯折时,柔性曲面屏2的发光器件内易发生褶皱现象,导致柔性曲面屏2显示不良,影响柔性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0052]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和显示装置,通过设置支撑件,一方面支撑件可以支撑指纹识别模组,使指纹识别模组的装配稳定性更好,另一方面支撑件可以支撑显示面板,提高显示面板侧边的强度。通过设置第一支撑面,将第一支撑面与显示面板的至少部分侧边抵接,可以使支撑件对显示面板的侧边支撑更稳定。通过设置第二支撑面,将第二支撑面和底壳的内侧抵接,可以使底壳对支撑件进行稳固的支撑。此外,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的结合可以使指纹识别装置、显示面板和底壳之间的连接更稳定,提高显示面板侧边的强度,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提高显示装置的可靠性。
[0053]
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54]
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55]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指纹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指纹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指纹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

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指纹识别装置。
[0056]
如图2所示,该指纹识别装置100包括支撑件10,以及设置在支撑件10上的指纹识别模组20。支撑件10包括朝向不同的第一支撑面11和第二支撑面12,第一支撑面11用于和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至少部分侧边抵接,第二支撑面12用于和显示装置的底壳的内侧抵接。支撑件10内设置有容置腔,指纹识别模组20位于容置腔内。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容置腔”可以是封闭的腔体,也可以是开放的容置空间。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支撑面12可以和显示装置的底壳的内壁面直接抵接,这样,底壳直接支撑第二支撑面12。第二支撑面12也可以与底壳的内壁面间接抵接,示例性的,底壳的内壁面上设置有结构件,第二支撑面12与结构件抵接,这样,底壳通过结构件支撑第二支撑面12。本技术实施例对第二支撑面12与底壳的内侧的抵接方式不作限定,用户可以根据实际进行选择。
[0057]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面板可以是柔性曲面屏,本技术实施例以柔性曲面屏为例进行的说明。具体的,显示面板可以具有相互连接的平面部和曲面部,其中,曲面部位于显示面板的边缘。
[0058]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件10可以是支撑架。支撑架的两个端部可以设置有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具有第一支撑面11,第二支撑部具有第二支撑面12。此外,支撑架上还可以设置有安装部,安装部可以位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之间,安装部用于装配指纹识别模组20。
[0059]
可以理解的是,支撑件10还可以是支撑壳。支撑壳包括外壳,外壳内具有容置腔,指纹识别模组20位于容置腔内。外壳上具有第一支撑面11和第二支撑面12。本技术对支撑件10的具体设置方式不作限制。
[0060]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件10一方面可以支撑指纹识别模组20,使指纹识别模组20的装配稳定性更好,另一方面可以支撑显示面板,提高显示面板侧边的强度。通过设置第一支撑面11,将第一支撑面11与显示面板的至少部分侧边抵接,可以使支撑件10对显示面板的侧边支撑更稳定。通过设置第二支撑面12,将第二支撑面12和底壳的内侧抵接,可以使底壳对支撑件10进行稳固的支撑。此外,第一支撑面11和第二支撑面12的结合可以使指纹识别装置100、显示面板和底壳之间的连接更稳定,提高显示面板侧边的强度,改善显示面板的
显示效果,提高显示装置的可靠性。
[0061]
具体的,第一支撑面11包括曲面,由于显示面板的曲面部位于侧边,因此,曲面用于和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侧边的部分弧形面抵接。这样,可以使第一支撑面11与显示面板的弧形区域贴合更紧密,对显示面板的支撑效果更好。
[0062]
具体的,第二支撑面12包括平面,平面可以和显示装置的底壳内壁面抵接。由于底壳的底壁面一般为平面,通过平面可以使第二支撑面12与底壳的底壁面贴合更紧密,使底壳对指纹识别装置100的支撑效果更好。
[0063]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撑面11还可以包括平面,这样,第一支撑面11还可以支撑显示面板的平面部,使显示面板在平面部和曲面部的连接处的强度更高,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第二支撑面12还可以包括曲面,这样,可以使第二支撑面12适合不同的底壳形状,能够与底壳贴合更紧密,支撑更牢固。
[0064]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支撑件10上可以设置有第三支撑面13,第三支撑面1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支撑面11和第二支撑面12。可以理解的是,显示装置具有侧边,第三支撑面13可以和显示装置的侧边的内壁面抵接。
[0065]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装置的侧边可以由显示面板的部分曲面部和底壳的侧边构成,因此,第三支撑面13可以和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部分弧形面,以及显示装置的底壳的侧壁面抵接。这样,可以使第三支撑面13和显示装置的侧边抵接,提高显示装置侧边的结构强度,使底壳、显示面板和指纹识别装置100的装配稳定性更好。
[0066]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指纹识别模组20为光学指纹识别模组,第三支撑面13包括透光区131,指纹识别模组20的光接收面21与透光区131的光路导通。透光区131一方面可以透过内置光源射出的光线,另一方面可以透过指纹反射的光线。需要说明的是,内置光源可以是显示面板的发光层,也可以是指纹识别模组20自带的发光光源。
[0067]
具体的,将手指放在指纹识别区(位于显示面板或底壳的侧边上),内置光源射出光线,光线在指纹脊和指纹谷折射的角度及反射回去的光线明暗不一样,光学指纹识别模组通过探测反射光强度即可确定指纹脊和指纹谷的特征,从而确定出接触指纹识别区的手指的指纹信息。其中,光线的传播路径可以具体是:从内置光源发出,经过透光区131,到达指纹脊和指纹谷,经过指纹脊和指纹谷反射后,进入透光区131,最后从光接收面21进入指纹识别模组20。
[0068]
可以理解的是,指纹识别模组20的光接收面21可以直接接收透光区131的光线,也可以间接接收透光区131的光线,具体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0069]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指纹识别模组20的光接收面21与透光区131相对设置,具体的,光接收面21和透光区131的平面可以平行,这样,光线经过透光区131后,可以直接进入光接收面21。
[0070]
在另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容置腔内可以设置有反光件30,指纹识别模组20的光接收面21与透光区131的光路通过反光件30导通。可以理解的是,反光件30的反射面上可以设置反光层,反光层可以包括银、镁、铝、铜、铂中的一种或多种,反光层具有反射作用且不透光。
[0071]
其中,光线的传播路径可以是:从内置光源发出,经过透光区131,到达指纹脊和指纹谷,经过指纹脊和指纹谷反射后,进入透光区131,到达反光件30的反射面,经过反射后从
光接收面21进入指纹识别模组20。
[0072]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反光件30的反射面和指纹识别模组20的光接收面21之间具有夹角α,该夹角大于0
°
且小于90
°
,该夹角位于上述范围内,可以将透光区131的光线尽可能反射至指纹识别模组20中。
[0073]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指纹识别模组20还可以为超声指纹识别模组或电容指纹识别模组。
[0074]
当指纹识别模组20为电容指纹识别模组时,用户手指放置在指纹识别区,手指和电容指纹识别模组的感应芯片之间形成感应电容。并且,指纹嵴上的电容大,指纹沟上的电容小,指纹嵴和指纹沟共同形成多个电容。指纹识别芯片向所有的电容充电,所有的电容都被调整至预设的电压值。然后,指纹识别芯片采用标准放电电流进行放电。处于指纹嵴下的像素(电容量高)放电较慢,而处于指纹沟下的像素(电容量低)放电较快。根据不同的放电率即可识别指纹信息。
[0075]
当指纹识别模组20为超声指纹识别模组时,用户手指放置在指纹识别区,超声指纹识别模组的压电感应件发射超声波,经过手指反射后,压电感应件接收反射后的超声波,将接收到的超声波被转换成电信号,超声指纹识别模组的像素电路可以根据电信号生成指纹信息。
[0076]
可以理解的是,当指纹识别模组20为超声指纹识别模组或电容指纹识别模组时,只需要将指纹识别模组20的指纹识别面与指纹识别区正对即可。
[0077]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容置腔内设置有折射件40,折射件40位于反光件30和透光区131的光路上。当折射件40具有聚光作用时,通过设置折射件40,一方面,内置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折射件40,使得内置光源发出的光线被汇聚,增大照射到手指的光的能量。另一方面,手指反射后的光线经过折射件40,使得反射光线被汇聚,经过反射件反射后进入光接收面21的光能量随之增大,有利于指纹识别,能够提高指纹识别的精度和灵敏度。此外,手指的反射光线被汇聚,反射光线的照射面积缩小,从而可以缩小光接收面21的面积,进一步缩小指纹识别模组20的体积,有利于显示装置实现轻薄化。
[0078]
需要说明的是,折射件40可以只对内置光源的出射光线进行汇聚,也可以只对手指的反射光线进行汇聚,还可以对内置光源的出射光线和手指的反射光线均汇聚。本技术对折射件40的设置方式不作限制。
[0079]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折射件40可以包括凸透镜,凸透镜可以是平凸透镜或双凸透镜。
[0080]
可以理解的是,折射件40还可以设置为凹透镜或棱镜,这样,折射件40可以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示例性的,内置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凹透镜或棱镜后被发散,被发散的光线经过透光区131后可以扩大光线的照射范围。这样,可以通过折射件40扩大指纹识别的区域,提高指纹识别的效率和可靠性。
[0081]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支撑件10可以为吸光件,支撑件10的材质包括黑色树脂。这样,可以吸收未进入光接收面21的杂乱光线,减少杂乱光线对显示面板显示效果的影响。
[0082]
需要说明的是,整个指纹识别装置100可以采用一体化结构,一方面便于装配,另一方面装配后能够避免影响底壳的强度。
[0083]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84]
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参照图5和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1000包括显示面板200、底壳300和上述的指纹识别装置100,显示面板200设置在底壳300上,显示面板200和底壳300围成容纳腔400,指纹识别装置100位于容纳腔400内。指纹识别装置100的第一支撑面11和显示面板200的至少部分侧边抵接,第二支撑面12可以和底壳300的内壁面抵接。
[0085]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面板200可以是柔性曲面屏,显示面板200可以具有相互连接的平面部201和曲面部202,其中,曲面部202位于显示面板200的侧边上。底壳300可以是一体结构,也可以为分体结构,如图6所示,底壳300包括中框301和底盖302,其中,中框301和显示面板200的曲面部202连接,指纹识别装置100设置在靠近曲面部202和中框301处。
[0086]
如图5和图6所示,指纹识别装置100的第一支撑面11和显示面板200的部分平面部201与曲面部202贴合,第二支撑面12和中框301和部分曲面部202贴合,第三支撑面13和底盖302贴合,其中,第一支撑面11、第二支撑面12和第三支撑面13可以形成仿形支撑结构,该仿形支撑结构一方面能够加强曲面部202的强度,另一方面能够加强中框301的结构强度。
[0087]
需要说明的是,该显示装置1000可以是手机、电视、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

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虚拟现实设备等具有指纹识别装置100的移动或固定终端。
[0088]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通过设置第一支撑面11,将第一支撑面11与显示面板200的至少部分侧边抵接,可以使支撑件对显示面板200的侧边支撑更稳定。通过设置第二支撑面12,将第二支撑面12和底壳300的内壁面抵接,可以使底壳300对支撑件10进行稳固的支撑。此外,第一支撑面11和第二支撑面12的结合可以使指纹识别装置100、显示面板200和底壳300之间的连接更稳定,提高显示面板200侧边的强度,改善显示面板200的显示效果,提高显示装置1000的可靠性。
[0089]
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0090]
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91]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
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