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备份方法及数据还原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907160发布日期:2021-12-11 05:45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数据备份方法及数据还原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数据备份方法及数据还原方法。


背景技术:

2.数据,是对事实、概念或指令的一种表达形式,可由人工或自动化装置进行处理。数据经过解释并赋予一定的意义之后,便成为信息。数据处理,是对数据的采集、存储、检索、加工、变换和传输。数据处理的基本目的是从大量的、可能是杂乱无章的、难以理解的数据中抽取并推导出对于某些特定的人们来说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数据。数据处理是系统工程和自动控制的基本环节。数据处理贯穿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
3.数据的备份和数据的还原,是数据处理的基本环节之一。现有的数据的备份和数据的还原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是伴随着的设备的使用,逐渐对设备的数据进行备份存储,在更换新设备时,将历史存储的数据一次性还原在新设备上,这种数据备份和还原的方式,由于数据的备份经过长时间的上传,导致存储的数据杂乱无章,无法将备份的数据按照重要程度分类,且容易丢失数据;二是在新旧设备的更换之时,在新旧设备之间建立局部网络,进而通过局部网络,将旧设备的数据传输至新设备上,完成数据的备份和还原,这种方式往往由于新旧设备不匹配,导致大量数据无法直接传输至新设备上。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数据备份方法及数据还原方法,旨在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数据备份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用户的数据备份请求,根据所述数据备份请求,获取第一终端的备份数据;对所述备份数据进行分类处理,根据处理结果,将所述备份数据划分为必备数据和选择数据;获取用户的备份账号,根据所述备份账号生成第一备份库和第二备份库;将所述必备数据上传至第一备份库,将所述选择数据上传至第二备份库。
6.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进一步的限定,所述获取用户的数据备份请求,根据所述数据备份请求,获取第一终端的备份数据具体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用户的数据备份请求;根据所述数据备份请求,在第一终端上生成备份选择界面;接收用户在所述备份选择界面上选择的备份数据。
7.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进一步的限定,所述对所述备份数据进行分类处理,根据处理结果,将所述备份数据划分为必备数据和选择数据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提取所述备份数据的sql日志;
根据所述sql日志,获取所述备份数据的数据类型;根据所述数据类型,将所述备份数据划分为必备数据和选择数据。
8.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进一步的限定,所述数据类型分为系统数据和软件数据。
9.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进一步的限定,所述获取用户的备份账号,根据所述备份账号生成第一备份库和第二备份库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生成第一账号登入界面;接收用户在所述第一账号登入界面上输入的账号信息;根据所述账号信息进行身份验证,并在验证通过后生成第一备份库和第二备份库。
10.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适配权利要求1的数据还原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用户的数据还原请求;根据所述数据还原请求,获取用户的数据还原选择;根据所述数据还原选择,对第二终端进行数据还原,并在完成数据还原之后生成清除指令;根据所述清除指令,清除所述第一备份库中的必备数据和所述第二备份库中的选择数据。
11.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进一步的限定,所述根据所述数据还原请求,获取用户的数据还原选择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所述数据还原请求,在第二终端上生成还原选择界面;接收用户在所述还原选择界面上的数据还原选择。
12.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进一步的限定,所述根据所述数据还原选择,对所述第二终端进行数据还原,并在完成数据还原之后生成清除指令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所述数据还原选择,判断是否进行深度还原;若不进行深度还原,则将所述第一备份库中的必备数据传输至第二终端,并在完成所述必备数据的传输之后生成清除指令;若进行深度还原,则将所述第一备份库中的必备数据传输至第二终端,并将所述第二备份库中的选择数据传输至第二终端,并在完成所述必备数据和所述选择数据的传输之后生成清除指令。
13.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进一步的限定,所述根据所述清除指令,清除所述第一备份库中的必备数据和所述第二备份库中的选择数据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接收所述清除指令;根据所述清除指令,清除所述第一备份库中的必备数据;根据所述清除指令,清除所述第二备份库中的选择数据。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在用户需要更换设备之前,将第一终端的备份数据划分为必备数据和选择数据,并将必备数据和选择数据分别上传至第一备份库和第二备份库;在需要通过第二终端还原第一终端的备份数据时,根据用户的数据还原选择,对第一备份库和第
二备份库中的数据进行针对性的数据还原传输,且在完成数据还原之后,清除第一备份库和第二备份库中的数据。从而能够一次性进行数据备份,避免长时间跨度的数据备份导致的数据丢失与数据混乱,且能够避免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不匹配,按照用户的选择,将需要备份的数据完整的还原至第二终端中,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16.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备份方法的流程图。
17.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备份数据获取的流程图。
18.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备份数据划分的流程图。
19.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备份库划分的流程图。
20.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还原方法的流程图。
21.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获取数据还原选择的流程图。
22.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数据还原的流程图。
23.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备份数据清除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5.可以理解的是,在现有技术中,数据的备份和数据的还原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是伴随着的设备的使用,逐渐对设备的数据进行备份存储,在更换新设备时,将历史存储的数据一次性还原在新设备上,这种数据备份和还原的方式,由于数据的备份经过长时间的上传,导致存储的数据杂乱无章,无法将备份的数据按照重要程度分类,且容易丢失数据;二是在新旧设备的更换之时,在新旧设备之间建立局部网络,进而通过局部网络,将旧设备的数据传输至新设备上,完成数据的备份和还原,这种方式往往由于新旧设备不匹配,导致大量数据无法直接传输至新设备上。
2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在用户需要更换设备之前,将第一终端的备份数据划分为必备数据和选择数据,并将必备数据和选择数据分别上传至第一备份库和第二备份库;在需要通过第二终端还原第一终端的备份数据时,根据用户的数据还原选择,对第一备份库和第二备份库中的数据进行针对性的数据还原传输,且在完成数据还原之后,清除第一备份库和第二备份库中的数据。从而能够一次性进行数据备份,避免长时间跨度的数据备份导致的数据丢失与数据混乱,且能够避免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不匹配,按照用户的选择,将需要备份的数据完整的还原至第二终端中,方便快捷。
27.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备份方法的流程图。
28.具体的,数据备份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1,获取用户的数据备份请求,根据所述数据备份请求,获取第一终端的备
份数据。
29.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在第一终端上进行数据备份操作,根据数据备份操作生成数据备份请求,将数据备份请求发送至服务器中,服务器接收数据备份请求,根据数据备份请求,接收第一终端上的备份数据。
30.可以理解的是,服务器可以是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或终端,也可以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可以是提供云服务器、云数据库、云存储和cdn等基础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能够对备份数据进行分类存储。第一终端可以是手机、mp4、平板、电脑等。
31.具体的,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备份数据获取的流程图。
32.其中,在本发明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用户的数据备份请求,根据所述数据备份请求,获取第一终端的备份数据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11,获取用户的数据备份请求。
3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在第一终端上进行数据备份操作,根据数据备份操作生成数据备份请求,并将数据备份请求发送至服务器。
34.步骤s1012,根据所述数据备份请求,在第一终端上生成备份选择界面。
35.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备份请求之后,服务器通过第一终端上的备份软件,在备份软件上生成备份选择界面。备份选择界面上能够展示第一终端上可以备份的数据,便于用户在备份选择界面选择需要备份上传的数据。
36.可以理解的是,备份选择界面展示在第一终端上的备份软件,备份选择界面上具体可以展示的备份分类有:相册、备忘录、通讯录、短信、微信聊天记录、qq聊天记录、视频软件的视频缓存、音乐软件的音乐文件等。
37.步骤s1013,接收用户在所述备份选择界面上选择的备份数据。
38.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用户在备份选择界面上对备份分类的选择,获取第一终端中待上传备份的备份数据。
39.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备份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2,对所述备份数据进行分类处理,根据处理结果,将所述备份数据划分为必备数据和选择数据。
40.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第一终端上传的备份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将备份数据划分为必备数据和选择数据,便于对备份数据进行主次划分。其中,必备数据可以是第一终端系统中的数据,可以是备忘录、相片、通讯录等重要的基本数据;选择数据可以是第一终端软件中的缓存数据,可以是微信聊天记录、音乐文件、视频缓存等数据。
41.具体的,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备份数据划分的流程图。
42.其中,在本发明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对所述备份数据进行分类处理,根据处理结果,将所述备份数据划分为必备数据和选择数据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21,提取所述备份数据的sql日志。
4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备份数据进行分析,将备份数据的sql日志提取。sql日志,本质上就是对于数据日志记录的集合,一般通过sql日志记录数据的基本信息。
44.步骤s1022,根据所述sql日志,获取所述备份数据的数据类型。
45.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提取的sql日志,对sql日志进行分析,获取备份数据中每个数据的数据类型。具体的,数据类型分为系统数据和软件数据。
46.可以理解的是,系统数据包括备忘录、相片、通讯录等重要的基本系统数据;软件数据包括微信聊天记录、音乐文件、视频缓存等软件缓存的数据。其中,系统数据相对于软件数据更加重要。
47.步骤s1023,根据所述数据类型,将所述备份数据划分为必备数据和选择数据。
48.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系统数据和软件数据的数据类型,将备份数据划分为必备数据和选择数据,其中,必备数据中的数据都属于系统数据,选择数据中的数据都属于软件数据,从而将备份数据按照数据的重要类型进行区分。
49.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备份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3,获取用户的备份账号,根据所述备份账号生成第一备份库和第二备份库。
50.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在第一终端上输入注册好的服务器备份账号,并根据备份账号生成第一备份库和第二备份库。第一备份库和第二备份库是对于服务器备份存储空间的划分,便于将必备数据和选择数据分别存储。
51.具体的,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备份库划分的流程图。
52.其中,在本发明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用户的备份账号,根据所述备份账号生成第一备份库和第二备份库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31,生成第一账号登入界面。
5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终端上生成第一账号登入界面,第一账号登入界面上包含账号信息输入框和身份验证框。
54.步骤s1032,接收用户在所述第一账号登入界面上输入的账号信息。
55.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用户在第一账号登入界面的账号信息输入框中输入的用户的账号信息。
56.步骤s1033,根据所述账号信息进行身份验证,并在验证通过后生成第一备份库和第二备份库。
57.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用户在第一账号登入界面的身份验证框中输入的身份信息,将账号信息和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判断用户是否存在数据备份的资格,在验证通过后,在服务器的数据备份存储空间中生成第一备份库和第二备份库,便于将必备数据和选择数据在服务器的备份存储空间中分别存储。
58.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备份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4,将所述必备数据上传至第一备份库,将所述选择数据上传至第二备份库。
59.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完成第一备份库和第二备份库的获取之后,将备份数据中的必备数据上传至第一备份库中,将备份数据中的选择数据上传至第二备份库中,实现必备数据和选择数据分别存储。
60.进一步的,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还原方法的流程图。
61.具体的,在本发明提供的又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适配数据备份方法的数据还原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5,获取用户的数据还原请求。
6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在第二终端上进行数据还原操作,根据数据还原操作生
成数据还原请求,将数据还原请求发送至服务器中。
63.步骤s106,根据所述数据还原请求,获取用户的数据还原选择。
6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器接收第二终端发出的数据还原请求后,根据用户在第二终端上进行的选择操作,获取用户的数据还原选择。
65.可以理解的是,数据还原请求是用户在第二终端上进行数据还原操作生成的请求指令,在接收数据还原请求后之后,服务器还需要根据用户在第二终端上进行的选择操作,获取用户的数据还原选择。具体的,不同的数据还原选择对于不用的数据还原要求不同。
66.进一步的,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获取数据还原选择的流程图。
67.具体的,在本发明提供的又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数据还原请求,获取用户的数据还原选择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61,根据所述数据还原请求,在第二终端上生成还原选择界面。
68.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器在接收第二终端发出的数据还原请求后,通过第二终端的软件,在第二终端上生成并展示还原选择界面。
69.可以理解的是,服务器通过第二终端的软件,在第二终端上首先生成第二账号登入界面,在第二账号登入界面上完成用户账号的登入和身份验证之后,服务器再通过第二终端的软件,在第二终端上生成并展示还原选择界面。
70.步骤s1062,接收用户在所述还原选择界面上的数据还原选择。
7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在第二终端的还原选择界面上进行还原选择操作,根据还原选择操作生成数据还原选择,并将数据还原选择发送至服务器。
72.进一步的,所述适配数据备份方法的数据还原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7,根据所述数据还原选择,对第二终端进行数据还原,并在完成数据还原之后生成清除指令。
7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器根据数据还原选择,将用户需要还原的备份数据传输至第二终端,对第二终端进行数据还原,完成对第二终端的数据还原之后,生成清除指令。
74.进一步的,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数据还原的流程图。
75.具体的,在本发明提供的又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数据还原选择,对所述第二终端进行数据还原,并在完成数据还原之后生成清除指令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71,根据所述数据还原选择,判断是否进行深度还原。
76.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接收的数据还原选择,判断是否需要对第二终端进行深度还原。具体的,深度还原就是将必备数据和选择数据都在第二终端上进行还原。
77.步骤s1072,若不进行深度还原,则将所述第一备份库中的必备数据传输至第二终端,并在完成所述必备数据的传输之后生成清除指令。
78.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不需要进行深度还原,则将第一备份库中的必备数据传输至第二终端,使得第二终端只还原第一终端的系统数据,而不对软件数据进行还原,并在完成必备数据的还原之后,生成清除指令。
79.步骤s1073,若进行深度还原,则将所述第一备份库中的必备数据传输至第二终端,并将所述第二备份库中的选择数据传输至第二终端,并在完成所述必备数据和所述选择数据的传输之后生成清除指令。
80.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需要进行深度还原,则将第一备份库中的必备数据和第
二备份库中的选择数据传输至第二终端,使得第二终端同时还原第一终端的系统数据和软件数据,并在完成必备数据和选择数据的还原之后,生成清除指令。
81.进一步的,所述适配数据备份方法的数据还原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8,根据所述清除指令,清除所述第一备份库中的必备数据和所述第二备份库中的选择数据。
8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完成第二终端的数据还原之后生成的清除指令,对服务器中的第一备份库和第二备份库进行数据清除,从而将必备数据和选择数据清除,避免服务器中保留的备份数据被盗用,保护用户的隐私。
83.进一步的,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备份数据清除的流程图。
84.具体的,在本发明提供的又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清除指令,清除所述第一备份库中的必备数据和所述第二备份库中的选择数据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81,接收所述清除指令。
85.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在完成数据还原之后生成的清除指令。
86.步骤s1082,根据所述清除指令,清除所述第一备份库中的必备数据。
87.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清除指令,将数据库中用户存储必备数据的第一备份库进行清除。
88.步骤s1083,根据所述清除指令,清除所述第二备份库中的选择数据。
89.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清除指令,将数据库中用户存储选择数据的第二备份库进行清除。
90.可以理解的是,在完成数据还原之后,将第一备份库和第二备份库中必备数据和选择数据都进行清除,从而使得用户需要备份的数据完成了备份,并将服务器中的备份数据删除,避免数据被盗用造成的用户隐私泄露。
91.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在用户需要更换设备之前,将第一终端的备份数据划分为必备数据和选择数据,并将必备数据和选择数据分别上传至第一备份库和第二备份库;在需要通过第二终端还原第一终端的备份数据时,根据用户的数据还原选择,对第一备份库和第二备份库中的数据进行针对性的数据还原传输,且在完成数据还原之后,清除第一备份库和第二备份库中的数据。从而能够一次性进行数据备份,避免长时间跨度的数据备份导致的数据丢失与数据混乱,且能够避免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不匹配,按照用户的选择,将需要备份的数据完整的还原至第二终端中,方便快捷。
92.应该理解的是,虽然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各实施例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93.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技术所提供
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 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94.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9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9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