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08608发布日期:2021-12-22 13:40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当前,大尺寸显示屏是车用显示的一大趋势,为了美观及方便用户操作,一般旋钮装配在大尺寸显示屏上,许多制造厂商在显示面板上增加了旋钮检测功能,用于实现旋钮档位的检测。然而在现有技术中,旋钮检测会占用一定的显示时间,造成显示时间变短,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尤其是在超大尺寸、超高分辨率显示面板中影响更大,从而限制了车用超大尺寸及超高分辨率显示面板的发展。
3.【申请内容】
4.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虚拟旋钮区域和主显示区域,虚拟旋钮区域包括多个第一电极,主显示区域包括多个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电绝缘;在触控阶段,多个第一电极及多个第二电极均作为触控电极;在显示阶段,多个第一电极不作为公共电极,多个第二电极作为公共电极。
6.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提供的显示面板。
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在虚拟旋钮区域中设置用于检测旋钮动作的第一电极,那么旋钮检测工作在显示面板的任一时序阶段都可进行。在一个图像帧中,旋钮检测驱动阶段与显示驱动阶段及触控驱动阶段互不影响,解决了旋钮检测驱动阶段压缩显示驱动阶段时序的问题,提高了旋钮检测的效率,提升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时间,有效改善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9.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显示面板时序图;
1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示意图;
11.图3为图2的左视图;
1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
1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旋钮与显示面板的贴合示意图;
1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时序图;
15.图7为图4部分区域的一种局部放大图;
16.图8为图4部分区域的又一种局部放大图;
17.图9为本技术相关的一种虚拟旋钮区域示意图;
18.图10为图4部分区域的又一种局部放大图;
19.图11为图4部分区域的又一种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21.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23.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24.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实施例所描述的“基本上”、“近似”、“大约”、“约”、“大致”“大体上”等词语,是指在合理的工艺操作范围内或者公差范围内,可以大体上认同的,而不是一个精确值。
25.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电极、信号线等,但这些电极、信号线等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电极、信号线等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电极也可以被称为第二电极,类似地,第二电极也可以被称为第一电极。
26.本案申请人通过细致深入研究,对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27.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显示面板时序图。
28.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在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中的公共电极复用为触控电极;同时,把触控芯片与显示芯片整合进同一芯片中。在显示阶段和触控阶段,芯片分时给公共电极提供公共电压信号和触控扫描信号。在显示面板中增加旋钮检测功能后,在触控阶段,芯片增加了旋钮检测时序。
29.如图1所示,一个图像帧包括至少一个触控帧和至少一个旋钮检测驱动阶段k,v porch为一个图像帧的初始准备阶段,t为图像帧时序。每个图像帧包括多个显示驱动阶段p、多个触控驱动阶段e;图1仅以每个图像帧包括2个触控帧和2个旋钮检测驱动阶段k,且1个触控帧包括5个触控驱动阶段e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如图1所示,一个触控帧中,在触控驱动阶段e的数量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旋钮检测驱动也是通过旋钮与显示面板间的触控感应实现,因此当显示面板增加旋钮检测功能后,旋钮检测驱动阶段k使得触控阶段的时序增加,从而压缩了显示驱动阶段p的一部分时序,造成一个图像帧中的显示时间变短,影响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3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3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示意图;图3为图2的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旋钮与显示面板的
贴合示意图。
32.如图2、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001,包括显示面板01和旋钮02,旋钮02设置在显示面板01的出光面一侧。如图4所示,显示面板01包括虚拟旋钮区域aa和主显示区域bb,主显示区域bb围绕虚拟旋钮区域aa。虚拟旋钮区域aa包括多个第一电极a1,主显示区域bb包括多个第二电极b1,第一电极a1与第二电极b1电绝缘;在触控阶段,多个第一电极a1及多个第二电极b1均作为触控电极;在显示阶段,多个第一电极a1不作为公共电极,多个第二电极b1作为公共电极。也就是说第二电极b1既用作触控电极,也用作公共电极;第一电极a1用作触控电极但不用作公共电极。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极a1为旋钮检测用电极且其通过被触控感应检测旋钮动作。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时序图。
33.本技术实施例中,在虚拟旋钮区域aa中设置用于检测旋钮动作的第一电极a1,那么旋钮检测工作在显示面板001的任一时序阶段都可进行。如图6所示,在一个图像帧中,旋钮检测驱动阶段k与显示驱动阶段p及触控驱动阶段e互不影响,解决了旋钮检测驱动阶段k压缩显示驱动阶段p时序的问题,提高了旋钮检测的效率,提升了显示面板01的显示时间,有效改善了显示面板01的显示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显示驱动阶段p为第二电极b1作为公共电极阶段,触控驱动阶段e为第二电极b1复用为触控电极阶段。
34.进一步地,旋钮检测驱动阶段k与触控驱动阶段e/显示驱动阶段p互不影响,也就是第一电极a1与第二电极b1的工作时序互不影响。
35.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为,第一电极a1只在第二电极b1用作触控电极时用于检测旋钮动作,也就是说,旋钮检测驱动阶段k与触控驱动阶段e的时序重合。
36.另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为,第一电极a1只在第二电极b1用作公共电极时用于检测旋钮动作,也就是说,旋钮检测驱动阶段k与显示驱动阶段p的时序重合。
37.再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为,在第二电极b1用作触控电极与公共电极的时序中,第一电极a1用于检测旋钮动作。也就是说,旋钮检测驱动阶段k与显示驱动阶段p及触控驱动阶段e的时序重合。
3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极a1不用作公共电极,也就是说虚拟旋钮区域aa中的至少部分区域不作显示区域。
39.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4所示,虚拟旋钮区域aa只包括第一电极a1,不包括第二电极b1,也就是说虚拟旋钮区域aa为非显示区域。
40.在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虚拟旋钮区域aa包括第一电极a1,也包括第二电极b1,也就是说,虚拟旋钮区域aa的部分区域为非显示区域,另一部分区域为显示区域。
41.其中,当虚拟旋钮区域aa包括部分显示区域时,该显示区域的显示画面可以与主显示区域的画面同步,也可以不同步。
42.请结合图2、图4及图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旋钮02包括朝向显示面板01的参考触点22和感应触点23;并且参考触点22和感应触点23分别与显示面板01位于虚拟旋钮区域aa的不同部分接触。沿显示装置001的厚度方向,参考触点22、感应触点23分别与不同的第一电极a1交叠。也就是说,参考触点22和感应触点23覆盖虚拟旋钮区域aa中不同位置处的第一电极a1。需要说明的是,参考触点22固定于显示面板01位于虚拟旋钮区域aa的表面上,感应触点23也固定于显示面板01位于虚拟旋钮区域aa的表面上。
43.旋钮02还包括参考弹片221、感应弹片231和第四电极21。参考弹片221设置于参考触点22背向显示面板01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参考弹片221与参考触点22固定。感应弹片231设置于感应触点23背向显示面板01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感应弹片231与感应触点23固定。
44.其中,第四电极21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凸起211。旋钮02旋转时,第四电极21的凸起211可以通过参考弹片221与参考触点22电连接,还可以通过感应弹片231与感应触点23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参考触点22、参考弹片221、感应触点23及感应弹片231均由导电材料制备。第四电极21可以接收参考触点22的信号并向感应触点23传递信号,其中,参考触点22的信号可以为参考触点22与其下方的第一电极a1耦合所产生的信号,感应触点23接收到第四电极21的信号耦合至其下方的第一电极a1上。其中,参考触点22下方的第一电极a1用于接收参考信号。
45.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参考触点22与其下方的第一电极a1耦合,参考触点22得到第一耦合信号。当旋钮02旋转到特定位置时,第四电极21中的凸起211与参考弹片221接触,也就是第四电极21与参考弹片221接触,由于参考弹片221与参考触点22固定连接,则第四电极21与参考触点22电连接。此时,第四电极21接收到参考触点22的第一耦合信号。
46.当旋钮02旋转到特定位置时,第四电极21中的凸起211与感应弹片231接触,也就是第四电极21与感应弹片231接触。可以理解的是,与感应弹片231接触的凸起211和与参考弹片221接触的凸起211可以是第四电极21上的同一个凸起211,也可以是第四电极21上的不同凸起211。由于感应弹片231与感应触点23固定连接,则第四电极21与感应触点23电连接。此时,第四电极21将从参考触点22接收到的第一耦合信号传递给感应触点23。感应触点23下方的第一电极a1与感应触点23耦合产生第二耦合信号。并且将第二耦合信号传递给集成芯片,集成芯片判断旋钮02的位置信息,进而判断旋钮02的档位等信息。
47.需要说明的是,旋钮02可以包括多个感应触点23,相应地,也包括多个与感应触点23对应设置的感应弹片231。例如,请继续参考图5,旋钮02包括第一感应触点23a、第二感应触点23b、第一感应弹片231a和第二感应弹片231b,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感应弹片231a设置在第一感应触点23a背向显示面板01的一侧,并且与第一感应触点23a固定连接。第二感应弹片231b设置在第二感应触点23b背向显示面板01的一侧,并且与第二感应触点23b固定连接。
48.旋钮02中的第四电极21接收到参考触点22的信号后,在旋钮02的旋转过程中,第四电极21与第一感应弹片231a、第二感应弹片231b具有多种接触状态。例如,在第一种接触状态下,第四电极21与第一感应弹片231a接触,第四电极21与第二感应弹片231b不接触;在第二种接触状态下,第四电极21与第一感应弹片231a接触,第四电极21与第二感应弹片231b接触;在第三种接触状态下,第四电极21与第一感应弹片231a不接触,第四电极21与第二感应弹片231b不接触;在第四种接触状态下,第四电极21与第一感应弹片231a不接触,第四电极21与第二感应弹片231b接触。
49.在不同的接触状态下,第一感应触点23a和第二感应触点23b下方的第一电极a1感应并传递给集成芯片的信号不同,集成芯片根据不同的信号判断旋钮02的位置信息,进而判断旋钮02的档位等信息。
5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2、图4及图5,多个第一电极a1包括第一子电极a11和第二子电极a12,沿显示装置001的厚度方向,参考触点22覆盖第一子电极a11,感应触点23覆盖第二子电极a12。
51.第一子电极a11用于接收参考信号,并且参考触点22用于根据第一子电极a11的参考信号产生第一耦合信号;第四电极21通过参考弹片221与参考触点22电连接时,第四电极21接收第一耦合信号。第四电极21通过感应弹片231与感应触点23电连接时,第四电极21将第一耦合信号传递给感应触点23,并且第二子电极a12用于根据感应触点23的第一耦合信号产生第二耦合信号。
5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子电极a11接收到参考信号后,参考触点22与其下方的第一子电极a11耦合,参考触点22得到第一耦合信号。当旋钮02旋转到特定位置时,第四电极21中的凸起211与参考弹片221接触,也就是第四电极21与参考弹片221接触,由于参考弹片221与参考触点22固定连接,则第四电极21与参考触点22电连接。此时,第四电极21接收到参考触点22的第一耦合信号。
53.当旋钮02旋转到特定位置时,第四电极21中的凸起211与感应弹片231接触,也就是第四电极21与感应弹片231接触。可以理解的是,与感应弹片231接触的凸起211和与参考弹片221接触的凸起211可以是第四电极21上的同一个凸起211,也可以是第四电极21上的不同凸起211。由于感应弹片231与感应触点23固定连接,则第四电极21与感应触点23电连接。此时,第四电极21将从参考触点22接收到的第一耦合信号传递给感应触点23。感应触点23下方的第二子电极a12与感应触点23耦合产生第二耦合信号。并且将第二耦合信号传递给集成芯片,集成芯片判断旋钮02的位置信息,进而判断旋钮02的档位等信息。
5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极a1与第二电极b1同层设置。在制备显示面板01时,第一电极a1与第二电极b1可以同时制备,简化了工艺,提高了制备效率。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极a1与第二电极b1也可以分层设置。
5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显示阶段,多个第一电极a1作为触控电极。也就是说在触控阶段和显示阶段,多个第一电极a1都作为触控电极,用于检测旋钮02的触控信息。如图6所示,在一个图像帧中,第一电极a1不间断检测旋钮02的触控信息,进一步提高了旋钮02检测的效率。
56.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个图像帧中,参考触点22下方的第一电极a1持续接收参考信号。也就是说,在一个图像帧中,参考触点22与其下方的第一电极a1持续耦合获得第一耦合信号。旋钮02旋转至任一位置,第四电极21中存在凸起211与参考弹片22接触。也就是说,第四电极21持续获取第一耦合信号。在本实施例中,在任意时刻旋转旋钮02,感应触点23下方的第一电极a1都会将感应到的信号传递给集成芯片,从而提高旋钮02检测的精度和效率。可以理解的是,当集成芯片发送了参考信号,而感应触点23下方的第一电极a1没有接收到第一耦合信号并将其传回集成芯片时,集成芯片也会做出旋钮的位置判断。
57.图7为图4部分区域的一种局部放大图;图8为图4部分区域的又一种局部放大图。
5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显示面板01还包括第一信号线a2和第二信号线b2,第一信号线a2与第一电极a1电连接,第二信号线b2与第二电极b1电连接;在虚拟旋钮区域aa与主显示区域bb中,沿显示面板01的厚度方向,第一信号线a2与第二信号线b2无交叠。
59.也就是,沿显示面板01的厚度方向,在虚拟旋钮区域aa中,第一信号线a2与第二信号线b2无交叠,在主显示区域bb中,第一信号线a2与第二信号线b2无交叠,从而减少第一信号线a2与第二信号线b2之间的相互干扰。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信号线a2与第一电极a1分层设置,第二信号线b2与第二电极b1分层设置。
60.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7所示,虚拟旋钮区域aa中包括第一信号线a2,不包括第二信号线b2,那么在虚拟旋钮区域aa中不存在第一信号线a2与第二信号线b2交叠的问题。
61.在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8所示,虚拟旋钮区域aa中包括第一信号线a2,也包括第二信号线b2,在虚拟旋钮区域aa中,第一信号线a2与第二信号线b2分区域设置,避免第一信号线a2与第二信号线b2交叠。
6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靠近虚拟旋钮区域aa的第二信号线b2位于虚拟旋钮区域aa的外围。
63.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请继续参考图7,第一信号线a2与第二信号线b2分区域设置,靠近虚拟旋钮区域aa的第二信号线b2位于虚拟旋钮区域aa靠近主显示区域bb的一侧。也就是说,当第二信号线b2不经过虚拟旋钮区域aa时,靠近虚拟旋钮区域aa的第二信号线b2沿着虚拟旋钮区域aa的外边缘设置。
64.在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请继续参考图8,第一信号线a2与第二信号线b2分区域设置,靠近虚拟旋钮区域aa的第二信号线b2位于虚拟旋钮区域aa远离主显示区域bb的一侧。也就是说,当第二信号线b2经过虚拟旋钮区域aa时,经过虚拟旋钮区域aa的第二信号线b2沿着虚拟旋钮区域的内边缘设置。
6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4,显示面板01包括绑定区cc,绑定区cc与主显示区域bb沿第一方向y排布;绑定区cc包括多个绑定引脚c1,多个绑定引脚c1用于与集成电路板或柔性电路板绑定;主显示区域bb的第一边缘b3与第二边缘b4沿第一方向y排布,第一边缘b3相对于第二边缘b4更靠近绑定区cc;其中,虚拟旋钮区域aa与第一边缘b3之间的距离小于虚拟旋钮区域aa与b4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虚拟旋钮区域aa相对于第二边缘b4更靠近第一边缘b3,也就是说,虚拟旋钮区域aa位于显示面板01中靠近绑定区cc的一侧。
6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虚拟旋钮区域aa位于显示面板01中靠近绑定区cc的一侧,可以有效减小虚拟旋钮区域aa中第一电极a1的信号线长度,也就是减短第一信号线a2的长度,进而减小第一信号线a2在主显示区域bb中的跨越长度,从而减小第一信号线a2与第二信号线b2及第二电极b2之间的相互干扰。有效提高第一电极a1与第二电极b1工作的稳定性。图9为本技术相关的一种虚拟旋钮区域示意图。
6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虚拟旋钮区域aa为环状结构。需要说明的是,虚拟旋钮区域aa的形状可以为实心区域。进一步地,虚拟旋钮区域aa可以为规则的环状,也可以为类环状结构。例如,如图7或图8所示,虚拟旋钮区域aa可以为圆环状非实心结构。如图9所示,虚拟旋钮区域aa还可以为矩形环状非实心结构。需要说明的是,虚拟旋钮区域aa还可以为三角形环状非实心结构或其他类环状非实心结构。进一步地,当显示面板01包括多个虚拟旋钮区域aa时,多个虚拟旋钮区域aa可以为相同的环状结构,也可以为不同的环状结构。优选的,虚拟旋钮区域aa的形状与旋钮02的形状相同。
68.在显示装置001中,优选的,旋钮02为圆环状结构,虚拟旋钮区域aa为与旋钮02相同的圆环状结构。既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又使显示装置001更具有美感。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极a1呈环状排列。例如,请继续参考图7或图8,第一电极a1可以呈圆环状排布。请继续参考图9,第一电极a1还可以呈矩形环状排布。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极a1还可以呈三角形环状排布或其他环状排布。
69.进一步地,当显示面板01包括多个虚拟旋钮区域aa时,第一电极a1在不同的虚拟旋钮区域aa中可以呈相同的环状排列,也可以呈不同的环状排列。
70.图10为图4部分区域的又一种局部放大图。
7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显示面板01还包括次显示区域dd,虚拟旋钮区域aa环绕次显示区域dd;次显示区域dd包括多个第三电极d1,第三电极d1与第一电极a1及第二电极b1同层设置且电绝缘;在显示阶段,第三电极d1作为公共电极。
7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触控阶段,第三电极d1作为触控电极。
73.也就是说,第三电极d1既作为公共电极,又复用为触控电极;也就是,次显示区域dd既可以作为触控区域又可以作为显示区域。需要说明的是,第三电极d1在触控阶段不用于检测旋钮动作。
7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在虚拟旋钮区域aa中设置用于检测旋钮动作的第一电极a1,那么旋钮检测工作在显示面板001的任一时序阶段都可进行。请继续参考图6,在一个图像帧中,旋钮检测驱动阶段k与次显示区域dd的显示驱动阶段p及触控驱动阶段e互不影响,解决了旋钮检测驱动阶段k压缩显示驱动阶段p时序的问题,提高了旋钮检测的效率,提升了次显示区域dd的显示时间,有效改善了显示面板01的显示效果。
75.需要说明的是,旋钮检测驱动阶段k与次显示区域dd的触控驱动阶段e/显示驱动阶段p互不影响,也就是第一电极a1与第三电极d1的工作时序互不影响。
76.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为,第一电极a1只在第三电极d1用作触控电极时用于检测旋钮动作,也就是说,旋钮检测驱动阶段k与触控驱动阶段e的时序重合。
77.另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为,第一电极a1只在第三电极d1用作公共电极时用于检测旋钮动作,也就是说,旋钮检测驱动阶段k与显示驱动阶段p的时序重合。
78.再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为,在第三电极d1用作触控电极与公共电极的时序中,第一电极a1用于检测旋钮动作。也就是说,旋钮检测驱动阶段k与显示驱动阶段p及触控驱动阶段e的时序重合。
79.需要说明的是,次显示区域dd的显示画面与主显示区域bb的显示画面可以同步,也可以不同步。
8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10,显示面板01还包括第三信号线d2,第三信号线d2与第三电极d1电连接;
8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虚拟旋钮区域aa与次显示区域dd中,沿显示面板01的厚度方向,第一信号线a2与第三信号线d2无交叠。也就是,沿显示面板01的厚度方向,在虚拟旋钮区域aa中,第一信号线a2与第三信号线d2无交叠,在次显示区域dd中,第一信号线a2与第三信号线d2无交叠,从而减少第一信号线a2与第三信号线d2之间的相互干扰。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信号线a2与第一电极a1分层设置,第三信号线d2与第三电极d1分层设置。
82.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虚拟旋钮区域aa中包括第一信号线a2,不包
括第三信号线d2,那么在虚拟旋钮区域aa中不存在第一信号线a2与第三信号线d2交叠的问题。
83.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虚拟旋钮区域aa中包括第一信号线a2,也包括第三信号线d2,如图10所示,在虚拟旋钮区域aa中,第一信号线a2与第三信号线d2分区域设置,避免第一信号线a2与第三信号线d2交叠。
8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0,靠近虚拟旋钮区域aa的第三信号线d2位于虚拟旋钮区域aa的外围。
85.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靠近虚拟旋钮区域aa的第三信号线d2位于虚拟旋钮区域aa靠近次显示区域dd的一侧。也就是说,当第三信号线d2经过虚拟旋钮区域aa时,靠近虚拟旋钮区域aa的第三信号线d2沿着虚拟旋钮区域aa的内边缘设置。也就是靠近虚拟旋钮区域aa的第三信号线d2沿着次显示区域dd的外边缘设置。
86.需要说明的是,在主显示区域bb中靠近虚拟旋钮区域aa的第三信号线d2位于虚拟旋钮区域aa靠近主显示区域bb的一侧。
87.图11为图4部分区域的又一种局部放大图。
8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在主显示区域bb中,靠近虚拟旋钮区域aa的第二电极b1做异形化设计,使得主显示区域bb中靠近虚拟旋钮区域aa的部分正常显示和触控。例如,正常的第二电极b1为矩形,当主显示区域bb中靠近虚拟旋钮区域aa的第二电极b1不满足完整矩形设计时,对该第二电极b1做异形化设计或者将多个不满足完整矩形设计的第二电极b1进行异形设计。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异形化设计的第二电极b1使其面积为正常矩形面积的75%

125%时,异形化设计的第二电极b1可以作为正常的触控电极及公共电极。
89.在本技术中,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01可以是液晶显示面板,也可以是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90.请结合图2、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001,包括如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0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001可以为车载显示装置,也可以为其他用途的显示装置。
9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请结合图2至图5,显示装置001包括旋钮02,旋钮02设置在显示面板01的出光面一侧,旋钮02包括朝向显示面板01的参考触点22和感应触点23;并且参考触点22和感应触点23分别与显示面板01位于虚拟旋钮区域aa的不同部分接触。沿显示装置001的厚度方向,参考触点22、感应触点23分别与不同的第一电极a1交叠。也就是说,参考触点22和感应触点23覆盖虚拟旋钮区域aa中不同位置处的第一电极a1。需要说明的是,参考触点22固定于显示面板01位于虚拟旋钮区域aa的表面上,感应触点23也固定于显示面板01位于虚拟旋钮区域aa的表面上。
92.旋钮02还包括参考弹片221、感应弹片231和第四电极21。参考弹片221设置于参考触点22背向显示面板01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参考弹片221与参考触点22固定。感应弹片231设置于感应触点23背向显示面板01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感应弹片231与感应触点23固定。
93.其中,第四电极21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凸起211。旋钮02旋转时,第四电极21的凸起211可以通过参考弹片221与参考触点22电连接,还可以通过感应弹片231与感应触点23
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参考触点22、参考弹片221、感应触点23及感应弹片231均由导电材料制备。第四电极21可以接收参考触点22的信号并向感应触点23传递信号,其中,参考触点22的信号可以为参考触点22与其下方的第一电极a1耦合所产生的信号,感应触点23接收到第四电极21的信号耦合至其下方的第一电极a1上。
9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结合图2、图4及图5,多个第一电极a1包括第一子电极a11和第二子电极a12,沿显示装置001的厚度方向,参考触点22覆盖第一子电极a11,感应触点23覆盖第二子电极a12。
95.第一子电极a11用于接收参考信号,并且参考触点22用于根据第一子电极a11的参考信号产生第一耦合信号;第四电极21通过参考弹片221与参考触点22电连接时,第四电极21接收第一耦合信号。第四电极21通过感应弹片231与感应触点23电连接时,第四电极21将第一耦合信号传递给感应触点23,并且第二子电极a12用于根据感应触点23的第一耦合信号产生第二耦合信号。
9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子电极a11接收到参考信号后,参考触点22与其下方的第一子电极a11耦合,参考触点22得到第一耦合信号。当旋钮02旋转到特定位置时,第四电极21中的凸起211与参考弹片221接触,也就是第四电极21与参考弹片221接触,由于参考弹片221与参考触点22固定连接,则第四电极21与参考触点22电连接。此时,第四电极21接收到参考触点22的第一耦合信号。
97.当旋钮02旋转到特定位置时,第四电极21中的凸起211与感应弹片231接触,也就是第四电极21与感应弹片231接触。可以理解的是,与感应弹片231接触的凸起211和与参考弹片221接触的凸起211可以是第四电极21上的同一个凸起211,也可以是第四电极21上的不同凸起211。由于感应弹片231与感应触点23固定连接,则第四电极21与感应触点23电连接。此时,第四电极21将从参考触点22接收到的第一耦合信号传递给感应触点23。感应触点23下方的第二子电极a12与感应触点23耦合产生第二耦合信号。并且将第二耦合信号传递给集成芯片,集成芯片判断旋钮02的位置信息,进而判断旋钮02的档位等信息。
9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001,通过在虚拟旋钮区域aa中设置用于检测旋钮动作的第一电极a1,则旋钮检测工作在显示面板01的任一时序阶段都可进行。在一个图像帧中,旋钮检测驱动阶段k与显示驱动阶段p及触控驱动阶段e互不影响,解决了旋钮检测驱动阶段k压缩显示驱动阶段p时序的问题,提高了旋钮检测的效率,提升了显示装置001的显示时间,有效改善了显示装置001的显示效果。
9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