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8597891发布日期:2022-01-22 10:44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技术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为了提高显示器的性能和质量,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显示器的残像等级、分辨率、亮度、对比度以及色域等性能指标进行检测与判定。在检测时,可以让显示器采用黑白棋盘格画面显示,以对显示质量进行检测和判定。
3.然而,在现有的带有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中,在显示黑白棋盘格画面时,黑色格区域的亮度偏亮,不满足要求,影响了对于显示质量的判断。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触控显示面板在显示黑白棋盘格画面时,黑色格区域的亮度偏亮影响显示质量判断的问题。
5.第一个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6.显示基板;
7.触控基板,设置在所述显示基板的出光面一侧,包括基底、位于所述基底远离所述显示基板一侧的多个触控驱动电极和多个触控感应电极,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和所述触控感应电极绝缘交叉设置;
8.其中,所述触控驱动电极靠近所述基底的一侧设有第一遮光层,所述第一遮光层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和/或,所述触控感应电极靠近所述基底的一侧设有第二遮光层,所述第二遮光层在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触控感应电极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9.可选的,所述触控基板包括依次层叠地设置在所述基底远离所述显示基板一侧的第一遮光层、第一平坦层、所述触控驱动电极、绝缘层、第二遮光层、第二平坦层、所述触控感应电极和第三平坦层。
10.可选的,所述第一遮光层和所述第二遮光层同层设置。
11.可选的,所述触控基板包括依次层叠地设置在所述基底远离所述显示基板一侧的第一平坦层、所述触控驱动电极、绝缘层、所述触控感应电极和第二平坦层;
12.所述第一遮光层和所述第二遮光层位于所述第一平坦层靠近所述基底的一侧。
13.可选的,所述触控基板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底靠近所述显示基板一侧的第一平坦层,以及依次层叠地设置在所述基底远离所述显示基板一侧的所述触控驱动电极、绝缘层、所述触控感应电极和第二平坦层;
14.所述第一遮光层和所述第二遮光层位于所述第一平坦层靠近所述基底的一侧。
15.可选的,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依次层叠地设置在所述触控感应电极远离所述基底
一侧的光学胶层、折射缓冲层和保护层;
16.所述折射缓冲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保护层的折射率,所述折射缓冲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光学胶层的折射率。
17.可选的,所述显示基板包括沿出光方向依次设置的衬底、有机发光器件和偏光片,所述偏光片和所述触控基板的基底之间通过光学胶层连接。
18.可选的,所述基底的材料包括环烯烃聚合物或者亚克力。
19.可选的,所述触控驱动电极靠近所述基底的一侧涂有遮光材料,所述遮光材料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重叠;和/或,所述触控感应电极靠近所述基底的一侧涂有遮光材料,所述遮光材料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触控感应电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重叠。
20.第二个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
21.第三个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22.提供一显示基板;
23.在所述显示基板出光面一侧制作触控基板,所述触控基板包括基底、位于所述基底远离所述显示基板一侧的多个交叉绝缘的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第一遮光层和/或第二遮光层;
24.其中,所述第一遮光层位于所述触控驱动电极靠近所述基底的一侧,且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所述第二遮光层位于所述触控感应电极靠近所述基底的一侧,且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触控感应电极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25.可选的,所述在所述显示基板出光面一侧制作触控基板,包括:
26.提供一基底;
27.在所述基底的一侧制作第一遮光层;
28.在所述第一遮光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制作触控驱动电极;
29.在所述触控驱动电极远离所述第一遮光层的一侧制作第二遮光层;
30.在所述第二遮光层远离所述触控驱动电极的一侧制作触控感应电极。
31.可选的,所述在所述显示基板出光面一侧制作触控基板,包括:
32.提供一基底;
33.在所述基底的一侧制作第一遮光层和第二遮光层;
34.在所述第一遮光层和第二遮光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制作触控驱动电极;
35.在所述触控驱动电极远离所述显示基板一侧制作触控感应电极。
36.可选的,所述在所述显示基板出光面一侧制作触控基板,包括:
37.提供一基底;
38.在所述基底靠近所述显示基板一侧制作第一遮光层和第二遮光层;
39.在所述基底远离所述第一遮光层和所述第二遮光层的一侧制作触控驱动电极;
40.在所述触控驱动电极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制作触控感应电极。
4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42.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基板和设置在显示基板出光面一侧的
触控基板,触控基板包括基底、位于基底远离显示基板一侧的多个触控驱动电极和多个触控感应电极,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绝缘交叉设置;触控驱动电极靠近基底的一侧设有第一遮光层,第一遮光层在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与触控驱动电极在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和/或,触控感应电极靠近基底的一侧设有第二遮光层,第二遮光层在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与触控感应电极在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通过在触控驱动电极和/或触控感应电极的下方设置遮光层,当触控显示面板显示黑白棋盘格画面时,可以避免由于金属电极反光造成的黑色格亮度偏亮,由此避免对显示质量的评价造成影响。
43.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44.本技术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45.图1为现有技术中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46.图2为现有技术中触控显示面板在金属线边缘处发生反射的示意图;
47.图3为触控显示面板显示黑白棋盘格时的显示画面示意图;
4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49.图5为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的俯视图;
50.图6为第一遮光层和第二遮光层的俯视图;
51.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52.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53.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54.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流程示意图;
55.图11a至图11j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制作触控基板的不同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56.图12a至图12h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制作触控基板的不同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57.图13a至图13h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制作触控基板的不同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58.图中:
59.10-触控显示面板;11-显示基板;110-出光面;12-触控基板;
60.111-衬底;112-有机发光器件;113-偏光片;
61.120-基底;121-第一遮光层;122-第二遮光层;123-触控驱动电极;124-触控感应电极;
62.125a-第一平坦层;125b-第二平坦层;125c-第三平坦层;
63.126-遮光材料;127-光学胶层;128-绝缘层;129a-折射缓冲层;129b-保护层;
64.1101-黑色格区域;1102-白色格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65.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的本技术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66.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67.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68.本技术的发明人考虑到,现有的触控显示面板在显示黑白棋盘格,由于触控金属线对于光线的反射,会造成黑色格区域的亮度偏亮,会对显示质量的判断造成影响。
69.结合图1和图2所示,现有的触控显示基板中,触控基板设置在显示基板的出光面一侧。当显示基板显示黑白棋盘格画面时(如图3所示),白色格区域的亮度较大。由于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通常采用金属材料,表面对光线的反射率较高,当白色格区域的光线照射到触控驱动电极的表面和边缘处,或者照射到触控感应电极表面和边缘处时,光线会反射到黑色格区域,由此会造成黑色格区域的亮度偏亮,不满足相关的规格,影响了对触控显示面板显示质量的判断。
70.本技术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
71.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一下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7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基板10,如图4所示,包括:
73.显示基板11;
74.触控基板12,设置在显示基板11的出光面110一侧,包括基底120、位于基底120远离显示基板11一侧的多个触控驱动电极123和多个触控感应电极124,触控驱动电极123和触控感应电极124绝缘交叉设置;
75.其中,触控驱动电极123靠近基底120的一侧设有第一遮光层121,第一遮光层121在显示基板11上的正投影与触控驱动电极123在显示基板1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和/或,触控感应电极124靠近基底120的一侧设有第二遮光层122,第二遮光层122在显示基板11上的正投影与触控感应电极124在显示基板1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76.具体的,显示基板11与触控基板12相对设置,显示基板11具有出光面110,通过显
示基板11发射出的光线使触控显示面板10实现显示功能。触控基板12设置在显示基板11的出光面110一侧。触控基板12包括基底120、多个触控驱动电极123和多个触控感应电极124。基底120对触控基板12中的各膜层起到固定和支撑的作用,其材料包括环烯烃聚合物或者亚克力,基底120在具有良好透光性能的同时,由于较低的密度也有利于减轻触控显示面板10的重量。触控驱动电极123和触控感应电极124沿显示基板11的出光方向依次分布。如图5所示,触控驱动电极123和触控感应电极124彼此绝缘交叉设置(呈网格状),当人的手指触摸触控基板12时,触控驱动电极123和触控感应电极124之间的电容发生变化,触控显示面板10中的集成电路(图中未示出)会根据电容的变化检测到手指的位置,由此实现触控功能。
77.通过在触控驱动电极123靠近基底120的一侧(图4中触控驱动电极123的下侧)设置第一遮光层121,并使第一遮光层121在显示基板11上的正投影与触控驱动电极123在显示基板1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当显示基板11显示黑白盘格画面时,白色格区域1102发出的光线可以被第一遮光层121遮挡,减少了直接照射到触控驱动电极123上的光线,因此减少了由触控驱动电极123反射到黑色格区域1101的光线,避免了黑色格区域1101亮度过大影响对触控显示面板10显示质量的判断。
78.可选的,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在触控感应电极124靠近基底120的一侧(图4中触控感应电极124的下侧)设置第二遮光层122,第二遮光层122在显示基板11上的正投影与触控感应电极124在显示基板1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通过设置第二遮光层122,白色格区域1102发出的光线可以被第二遮光层122遮挡,减少了直接照射到触控感应电极124上的光线,因此减少了由触控感应电极124反射到黑色格区域1101的光线。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是在触控驱动电极123下方设置第一遮光层121或者在触控感应电极124下方设置第二遮光层122,也可以同时设置第一遮光层121和第二遮光层122,以进一步地减少反射到黑色格区域1101的光线。
79.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遮光层121与触控驱动电极123的形状相同且位置对应,第二遮光层122与触控感应电极124的形状相同且位置对应,结合图5和图6,第一遮光层121和第二遮光层122彼此交叉设置(呈网格状),以使第一遮光层121和第二遮光层122实现对触控驱动电极123以及触控感应电极124的遮挡。第一遮光层121和第二遮光层122具体位置和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可选的,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遮光层121在显示基板11上的正投影与触控驱动电极123在显示基板11上的正投影完全重叠;和/或,第二遮光层122在显示基板11上的正投影与触控感应电极124在显示基板11上的正投影完全重叠。通过使第一遮光层121与第二遮光层122分别与触控驱动电极123以及触控感应电极124完全重叠,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第一遮光层121和第二遮光层122对于光线的遮挡,有利于减小触控驱动电极123和触控感应电极124对于光线的反射,避免黑色格区域1101的亮度偏亮。
8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遮光层121和第二遮光层122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确定。为了提高第一遮光层121和第二遮光层122的金属效果,如图7所示,可选的,触控基板12包括依次层叠地设置在基底120远离显示基板11一侧的第一遮光层121、第一平坦层125a、触控驱动电极123、绝缘层128、第二遮光层122、第二平坦层125b、触控感应电极124和第三平坦层125c。
81.具体的,第一遮光层121设置在基底120靠近第一平坦层125a的一侧(图7中基底
120的上侧),第一平坦层125a覆盖基底120的上侧以及第一遮光层121,触控驱动电极123设置在第一平坦层125a靠近绝缘层128的一侧(图7中第一平坦层125a的上侧),因此减小了第一遮光层121和触控驱动电极123在出光方向上的距离(第一遮光层121和触控驱动电极123的间距小于第一平坦层125a的厚度),提高了第一遮光层121对于触控驱动电极123的遮光效果。第二遮光层122设置在绝缘层128靠近第二平坦层125b的一侧(图中绝缘层128的上侧),第二平坦层125b覆盖绝缘层128和第二遮光层122,触控感应电极124设置在第二平坦层125b远离绝缘层128的一侧(图中第二平坦层125b的上侧),因此减小了第二遮光层122和触控感应电极124在出光方向上的距离(第二遮光层122和触控感应电极124的间距小于第二平坦层125b的厚度),提高了第二遮光层122对于触控感应电极124的遮光效果。
82.可选的,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结合图8和图9,第一遮光层121和第二遮光层122同层设置,即第一遮光层121和第二遮光层122位于同一层,在触控显示面板10的制作过程中可以同时制作形成第一遮光层121和第二遮光层122,由此可以简化制作工艺。
83.第一遮光层121和第二遮光层122同层设置时,第一遮光层121和第二遮光层122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触控基板12包括依次层叠地设置在基底120远离显示基板11一侧的第一平坦层125a、触控驱动电极123、绝缘层128、触控感应电极124和第二平坦层125b。第一遮光层121和第二遮光层122位于第一平坦层125a靠近基底120的一侧。具体的,第一遮光层121和第二遮光层122设置在基底120远离显示基板11的一侧(图8中基底120的上侧),第一平坦层125a覆盖基底120、第一遮光层121和第二遮光层122。触控驱动电极123设置在第一平坦层125a远离基底120的一侧(图8中第一平坦层125a的上侧),绝缘层128覆盖第一平坦层125a以及触控驱动电极123,触控感应电极124设置在绝缘层128远离第一平坦层125a的一侧(图8中绝缘层128的上侧)。
84.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触控基板12包括设置在基底120靠近显示基板11一侧的第一平坦层125a,以及依次层叠地设置在基底120远离显示基板11一侧的触控驱动电极123、绝缘层128、触控感应电极124和第二平坦层125b。第一遮光层121和第二遮光层122位于第一平坦层125a靠近基底120的一侧。具体的,第一遮光层121和第二遮光层122设置在基底120靠近显示基板11的一侧(图9中基底120的下侧),第一平坦层125a覆盖基底120、第一遮光层121和第二遮光层122,触控驱动电极123设置在基底120远离显示基板11的一侧(图9中基底120的上侧),绝缘层128覆盖触控驱动电极123和基底120,触控感应电极124设置在绝缘层128远离显示基板11的一侧(图9中绝缘层128的上侧)。
85.可选的,结合图7、图8和图9,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触控基板12还包括依次层叠地设置在触控感应电极124远离基底120一侧的光学胶层127、折射缓冲层129a和保护层129b。折射缓冲层129a的折射率小于保护层129b的折射率,折射缓冲层129a的折射率大于光学胶层127的折射率。具体的,折射缓冲层129a和保护层129b的材料包括透明聚酰亚胺,光学胶层127的折射率可以是1.47,保护层129b的折射率可以是1.55,折射缓冲层129a的折射率在1.47至1.55之间(可以是1.51左右)。通过在光学胶层127和保护层129b之间设置折射缓冲层129a,可以减少白色格区域1102发出的光线因为折射而照射到黑色格区域1101的部分,由此降低黑色格区域1101的亮度。
86.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结合图7、图8和图9,显示基板11包括沿出光方向(即沿基底120指向触控电极方向)依次设置的衬底111、有机发光器件112和偏光片113,偏光片113和
触控基板12之间通过光学胶层127连接。具体的,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平坦层125a设置在基底120远离显示基板11的一侧(图8中基底120的上侧),触控基板12的基底120和显示基板11的偏光片113之间通过光学胶层127连接。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一平坦层125a设置在基底120靠近显示基板11的一侧(图9中基底120的下侧),触控基板12的第一平坦层125a和显示基板11的偏光片113之间通过光学胶层127连接。设置偏光片113后,可以防止外部环境光被显示基板11反射到人眼,改善了显示质量。
87.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显示基板11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有机发光器件112包括驱动器件层和发光层,驱动器件层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组成的像素电路,发光层包括像素定义层和不同颜色的有机发光器件,该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的具体设置方式与现有技术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88.如图7所示,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触控驱动电极123靠近基底120的一侧涂有遮光材料126,遮光材料126在基底120上的正投影与触控驱动电极123在基底120上的正投影重叠;和/或,触控感应电极124靠近基底120的一侧涂有遮光材料126,遮光材料126在基底120上的正投影与触控感应电极124在基底120上的正投影重叠。遮光材料126可以吸收部分照射到金属线上的光线,减少金属线对光线的反射。通过在触控驱动电极123靠近基底120的一侧(图7中触控驱动电极123下侧)或者触控感应电极124靠近基底120一侧涂布遮光材料126(图7中触控感应电极124下侧),可以进一步减小金属线对于光线的反射,以降低黑色格区域1101的亮度。可以理解的是,触控驱动电极123和触控感应电极124上同时涂布遮光层时,防止光线反射的效果最佳。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触控驱动电极123以及触控感应电极124的上方也涂有遮光材料126,以防止外部环境光照射到金属线后反射到人眼影响显示质量。
89.基于同一种发明构思,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10。由于显示装置包括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10,因此该显示装置具有与触控显示面板10相同的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90.基于同一种发明构思,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10的制作方法,如图10所示,包括:
91.s101、提供一显示基板11;
92.s102、在显示基板11出光面110一侧制作触控基板12,触控基板12包括基底120、位于基底120远离显示基板11一侧的多个交叉绝缘的触控驱动电极123和触控感应电极124;触控基板12还包括第一遮光层121和/或第二遮光层122;其中,第一遮光层121位于触控驱动电极123靠近基底120的一侧,且在显示基板11上的正投影与触控驱动电极123在显示基板1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第二遮光层122位于触控感应电极124靠近基底120的一侧,且在显示基板11上的正投影与触控感应电极124在显示基板1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93.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基板12的制作方法中,触控驱动电极123靠近基底120的一侧设有第一遮光层121,第一遮光层121在显示基板11上的正投影与触控驱动电极123在显示基板1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和/或,触控感应电极124靠近基底120的一侧设有第二遮光层122,第二遮光层122在显示基板11上的正投影与触控感应电极124在显示基板1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通过在触控驱动电极123和/或者触控感应电极124的下方设置遮光层,当触控显示面板10显示黑白棋盘格画面时,可以避免由于金属电极反光造成的
黑色格亮度偏亮,由此避免对显示质量的评价造成影响。
94.在第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技术实施例中在显示基板11出光面110一侧制作触控基板12,包括:
95.提供一基底120;
96.在基底120的一侧制作第一遮光层121;
97.在第一遮光层121远离基底120的一侧制作触控驱动电极123;
98.在触控驱动电极123远离第一遮光层121的一侧制作第二遮光层122;
99.在第二遮光层122远离触控驱动电极123的一侧制作触控感应电极124。
100.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该第一种实施方式制作触控基板12的具体过程。
101.如图11a所示,首先,提供一基底120,基底120的材料包括环烯烃聚合物或者亚克力。
102.如图11b所示,接着,在基底120的一侧制作第一遮光层121。第一遮光层121可以通过构图工艺制作形成,具体的,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构图工艺包括光刻胶的涂覆、曝光、显影、刻蚀以及去除光刻胶的部分或全部过程。
103.如图11c所示,接着,在基底120的一侧制作第一平坦层125a,并使第一平坦层125a覆盖基底120和第一遮光层121表面。
104.如图11d所示,接着,在第一平坦层125a远离基底120的一侧通过构图工艺制作触控驱动电极123。
105.如图11e所示,接着,在触控驱动电极123远离基底120的一侧制作绝缘层128,并使绝缘层128覆盖第一平坦层125a和触控驱动电极123。
106.如图11f所示,接着,在绝缘层128远离基底120的一侧通过构图工艺制作第二遮光层122。
107.如图11g所示,接着,在绝缘层128远离基底120的一侧制作第二平坦层125b,并使第二平坦层125b覆盖绝缘层128和第二遮光层122。
108.如图11h所示,接着,在第二平坦层125b远离基底120的一侧通过构图工艺制作触控感应电极124,触控感应电极124的位置和第二遮光层122的位置对应。
109.如图11i所示,接着,在第二平坦层125b远离基底120的一侧制作第三平坦层125c,并使第三平坦层125c覆盖触控感应电极124。
110.如图11j所示,接着,在第三平坦层125c远离基底120的一侧制作光学胶层127,之后提供一保护层129b和折射缓冲层129a,并将折射缓冲层129a和第三平坦层125c通过光学胶层127连接,以完成触控基板12的制作。
111.在第二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技术实施例中在显示基板11出光面110一侧制作触控基板12,包括:
112.提供一基底120;
113.在基底120的一侧制作第一遮光层121和第二遮光层122;
114.在第一遮光层121和第二遮光层122远离基底120的一侧制作触控驱动电极123;
115.在触控驱动电极123远离显示基板11一侧制作触控感应电极124。
116.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该第二种实施方式制作触控基板12的具体过程。
117.如图12a所示,首先提供一基底120,基底120的材料包括环烯烃聚合物或者亚克
力。
118.如图12b所示,接着,在基底120的一侧通过构图工艺制作第一遮光层121和第二遮光层122。
119.如图12c所示,接着,在第一遮光层121和第二遮光层122远离基底120的一侧制作第一平坦层125a,并使第一平坦层125a覆盖第一遮光层121和第二遮光层122。
120.如图12d所示,接着,在第一平坦层125a远离基底120的一侧通过构图工艺制作触控驱动电极123,触控驱动电极123的位置和第一遮光层121的位置对应。
121.如图12e所示,接着,在第一平坦层125a远离基底120的一侧制作绝缘层128,并使绝缘层128覆盖触控驱动电极123。
122.如图12f所示,接着,在绝缘层128远离第一平坦层125a的一侧通过构图工艺制作触控感应电极124,触控感应电极124的位置和第二遮光层122的位置对应。
123.如图12g所示,接着,在触控感应电极124远离第一平坦层125a的一侧制作第二平坦层125b,并使第二平坦层125b覆盖触控感应电极124。
124.如图12h所示,接着,在第二平坦层125b远离基底120的一侧制作光学胶层127,之后提供一保护层129b和折射缓冲层129a,并将折射缓冲层129a和第二平坦层125b通过光学胶层127连接,以完成触控基板12的制作。
125.在第三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技术实施例中在显示基板11出光面110一侧制作触控基板12,包括:
126.提供一基底120;
127.在基底120靠近显示基板11一侧制作第一遮光层121和第二遮光层122;
128.在基底120远离第一遮光层121和第二遮光层122的一侧制作触控驱动电极123;
129.在触控驱动电极123远离基底120的一侧制作触控感应电极124。
130.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该第二种实施方式制作触控基板12的具体过程。
131.如图13a所示,首先提供一基底120,基底120的材料包括环烯烃聚合物或者亚克力。
132.如图13b所示,接着,在基底120的一侧通过构图工艺制作第一遮光层121和第二遮光层122。
133.如图13c所示,接着,在第一遮光层121和第二遮光层122远离基底120的一侧制作第一平坦层125a,并使第一平坦层125a覆盖第一遮光层121和第二遮光层122。
134.如图13d所示,接着,在基底120远离第一遮光层121和第二遮光层122的一侧通过构图工艺制作触控驱动电极123,触控驱动电极123的位置和第一遮光层121的位置对应。
135.如图13e所示,接着,在触控驱动电极123远离基底120的一侧制作绝缘层128,并使绝缘层128覆盖触控驱动电极123。
136.如图13f所示,接着,在绝缘层128远离基底120的一侧通过构图工艺制作触控感应电极124,触控感应电极124的位置和第二遮光层122的位置对应。
137.如图13g所示,接着,在触控感应电极124远离基底120的一侧制作第二平坦层125b,并使第二平坦层125b覆盖触控感应电极124。
138.如图13h所示,接着,在第二平坦层125b远离基底120的一侧制作光学胶层127,之后提供一保护层129b和折射缓冲层129a,并将折射缓冲层129a和第二平坦层125b通过光学
胶层127连接,以完成触控基板12的制作。
139.应用本技术实施例,至少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140.1.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触控基板12包括基底120、位于基底120远离显示基板11一侧的多个触控驱动电极123和多个触控感应电极124;触控驱动电极123靠近基底120的一侧设有第一遮光层121,第一遮光层121在显示基板11上的正投影与触控驱动电极123在显示基板1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和/或,触控感应电极124靠近基底120的一侧设有第二遮光层122,第二遮光层122在显示基板11上的正投影与触控感应电极124在显示基板1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通过在触控驱动电极123和/或者触控感应电极124的下方设置遮光层,当触控显示面板10显示黑白棋盘格画面时,可以避免由于金属电极反光造成的黑色格亮度偏亮,由此避免对显示质量的评价造成影响。
141.2.通过使第一遮光层121与第二遮光层122分别与触控驱动电极123以及触控感应电极124完全重叠,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第一遮光层121和第二遮光层122对于光线的遮挡,有利于减小触控驱动电极123和触控感应电极124对于光线的反射,避免黑色格区域1101的亮度偏亮。
142.3.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通过使第一遮光层121和第二遮光层122同层设置,即第一遮光层121和第二遮光层122位于同一层,在触控显示面板10的制作过程中可以同时制作形成第一遮光层121和第二遮光层122,由此可以简化制作工艺。
143.4.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触控基板12还包括依次层叠地设置在触控感应电极远离基底120一侧的光学胶层127、折射缓冲层129a和保护层129b。折射缓冲层129a的折射率小于保护层129b的折射率,折射缓冲层129a的折射率大于光学胶层127的折射率。通过在光学胶层127和保护层129b之间设置折射缓冲层129a,可以减少白色格区域1102发出的光线因为折射而照射到黑色格区域1101的部分,由此降低黑色格区域1101的亮度。
144.5.通过将触控驱动电极靠近基底120的一侧涂有遮光材料126,遮光材料126在基底120上的正投影与触控驱动电极在基底120上的正投影重叠;和/或,触控感应电极靠近基底120的一侧涂有遮光材料126,遮光材料126在基底120上的正投影与触控感应电极在基底120上的正投影重叠。遮光材料126可以吸收部分照射到金属线上的光线,减少金属线对光线的反射,以进一步地降低黑色格区域1101的亮度。
14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146.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14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148.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
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