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脸识别用户迁移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710956发布日期:2022-04-16 17:21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脸识别用户迁移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用户迁移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人脸识别用户迁移 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2.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 先技术。
3.人脸识别技术作为生物体特征识别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的身份识 别方法完全不同,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目前,人脸识别技术 已在企业、住宅安全和管理,如人脸识别门禁考勤系统、人脸识别防盗门等; 电子护照及身份证;公安、司法和刑侦,如利用人脸识别系统和网络在全国范 围内搜捕逃犯;自助服务,如银行的自动提款机;信息安全,如计算机手机登 录、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但是,目前人脸识别算法和厂商众多,在一个公司内通常会用到多家人脸 识别的产品,如:考勤机、智能会议室、视频监控系统等。现在流行的人脸识 别技术,采用从图像中检测人脸提取出人脸特征,把多人的人脸特征保存后形 成特征库。因为算法的改变,不同厂商提取的人脸特征的意义是不同的,同一 厂商不同版本的算法提取的人脸特征意义也不一样,所以导致产品不同或者算 法变更都需要重新提取人脸特征后,人脸识别才能正常使用。每个产品都要单 独采集或者录入样本数据,对于中等规模以上的公司来说这个过程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人脸识别用户迁移系统及方法, 改变了传统的人脸识别系统产品不同、版本升级后数据更新的方法,节约了人 力成本。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人脸识别用户迁移系统,其包括服务层、插 件层和存储层;
8.所述插件层包括:
9.插件管理模块,用于与人脸识别产品连接,用于获取并存储人脸识别产品 插件;
10.插件配置模块,用于获取人脸识别产品插件需要的参数,完成人脸识别产 品插件配置;
11.所述服务层包括:
12.迁移管理模块,用于通过配置好的人脸识别产品插件,将所述存储层中要 迁移的用户信息迁移至人脸识别产品,使用用户信息更新第三方人脸识别产品。
13.进一步的,所述服务层还包括用户管理模块,用于获取操作指令,对存储 层中的用户信息进行查看、增加、修改或删除操作。
14.进一步的,所述人脸识别产品插件包括用户创建、用户更新、用户获取和 用户删
除程序中的一种或多种以及用户信息迁移程序。
15.进一步的,所述人脸识别产品插件需要符合设定的接口规范,所述接口规 范通过类继承的方式来实现。
16.进一步的,所述存储层包括:
17.用户信息库,用于存储用户信息中的用户基本信息;
18.人脸图像库,用于存储用户信息中的人脸图像。
19.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人脸识别用户迁移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20.获取人脸识别产品插件;
21.获取人脸识别产品插件需要的参数,完成人脸识别产品插件配置;
22.通过配置好的人脸识别产品插件,将要迁移的用户信息迁移至人脸识别产 品,使用用户信息更新第三方人脸识别产品。
23.进一步的,还包括,获取操作指令,对用户信息进行查看、增加、修改或 删除操作。
24.进一步的,所述人脸识别产品插件包括用户创建、用户更新、用户获取和 用户删除程序中的一种或多种以及用户信息迁移程序。
25.进一步的,所述人脸识别产品插件需要符合设定的接口规范,所述接口规 范通过类继承的方式来实现。
26.进一步的,所述用户信息包括用户基本信息和人脸图像。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2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脸识别用户迁移系统,改变了传统的人脸识别系统产 品不同、版本升级后数据更新的方法,通过实施人脸识别用户迁移系统后,中 型以上企业极大地节约了人力成本;将本发明的人脸识别用户迁移系统集成到 了其他产品中,可以减少对每个人的人脸采集,同时有效地避免了隐私数据的 泄漏。
附图说明
29.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 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
30.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系统结构图;
31.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33.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 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34.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 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 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 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 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35.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 面结
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36.实施例1:
37.本实施例1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脸识别用户迁移系统,如图1所示,主要 由服务层、插件层、存储层三层组成,服务层包含用户管理模块和特征迁移管 理模块,插件层包含插件配置模块和插件管理模块,存储层包含用户信息库和 人脸图像库。
38.插件管理模块:与第三方人脸识别产品连接,用于获取并存储按照接口规 范开发的第三方人脸识别产品插件,并负责管理人脸识别产品插件。
39.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人脸识别产品插件包括用户创建、用户更新、用户获 取和用户删除程序中的一种或多种以及用户信息迁移程序。
40.当要增加一套第三方人脸识别相关的产品时,需要对应的开发人脸识别用 户迁移插件,且人脸识别用户迁移插件要遵守设定的接口规范进行实现。
41.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人脸识别产品插件需要符合设定的接口规范,接口规 范可以使用python3语言,通过类继承的方式来实现,根据要接入的人脸识别 产品的开发手册来实现对应的人脸识别用户管理功能,当人脸识别产品的开发 接口进行了升级变更后,对应的插件实现也需要进行修改。接口规范用于维护 不同的人脸识别产品或者版本的用户管理,避免由于人脸识别产品不同、系统 升级等原因导致人脸识别信息重新采集,费时费力。
42.插件配置模块:用于获取并维护第三方人脸识别产品插件需要的参数,完 成人脸识别产品插件配置。
43.人脸识别产品插件实现后通过插件管理模块进行配置,选择对应的插件, 就可以通过人脸识别用户迁移系统对相关的人脸识别产品进行用户的管理和迁 移。
44.用户管理模块:用于获取操作指令,对存储层中的用户信息(姓名、年龄 和人脸图像等)进行查看、增加、修改或删除操作。
45.迁移管理模块:用于通过配置好的人脸识别产品插件,将存储层中要迁移 的用户信息迁移至第三方人脸识别产品,对第三方人脸识别产品进行操作,使 用用户信息更新第三方人脸识别产品。
46.遵循接口规范编写第三方人脸识别产品插件,实现插件后,通过插件配置 加入到人脸识别用户迁移系统中,选中新增加的插件后,与第三方人脸识别产 品的联系即刻生效。进行迁移管理,这时候的操作都针对第三方人脸识别产品, 选择要迁移的用户,系统将进行批量自动化地用户迁移,更新第三方人脸识别 产品用户信息,用户迁移完成。
47.存储层用于存储用户信息,其中,用户信息包括用户基本信息和对应的人 脸图像。用户信息库:用于存储用户基本信息(姓名和年龄等)。人脸图像库: 用户存储用户的人脸图像。
48.本发明的人脸识别用户迁移系统建立了一套插件机制,主要是对人脸识别 用户进行了抽象,围绕着人脸识别用户的特点,包含了查看、增加、删除、修 改等管理功能。明确了接口规范,用于维护不同的人脸识别产品或者版本的用 户管理,避免由于人脸识别产品不同、系统升级等原因导致人脸识别信息重新 采集,费时费力。用户的信息(姓名、年龄、照片等)统一在人脸识别用户迁 移系统内维护。当要增加一套人脸识别相关的产品时,需要对应的开发人脸识 别用户迁移插件,遵守设定的接口规范进行实现。可以使用python3语言,通 过类继承的方式来实现接口,根据要接入的人脸识别产品的开发手册来实现对 应
的人脸识别用户管理功能,当人脸识别产品的开发接口进行了升级变更后, 对应的插件实现也需要进行修改。实现后通过插件管理进行配置,选择对应的 插件,就可以通过人脸识别用户迁移系统对相关的人脸识别产品进行用户的管 理和迁移。
49.实施例2:
50.本实施例2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脸识别用户迁移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 如下步骤:
51.获取遵循接口规范编写的人脸识别产品插件;
52.实现插件后,获取人脸识别产品插件需要的参数,完成人脸识别产品插件 配置,通过插件配置加入到人脸识别用户迁移系统中,选中新增加的插件后, 与第三方人脸识别产品的联系即刻生效;
53.进行迁移管理,第三方人脸识别产品选择要迁移的用户,获取自己所需要 的用户特征信息,更新第三方人脸识别产品用户信息,用户迁移完成,具体的, 通过配置好的人脸识别产品插件,将要迁移的用户信息迁移至人脸识别产品, 使用用户信息更新第三方人脸识别产品。
54.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获取操作指令,对用户信息进行查看、增加、修改或 删除操作。
55.其中,人脸识别产品插件需要符合设定的接口规范,接口规范通过类继承 的方式来实现。
56.其中,人脸识别产品插件包括用户创建、用户更新、用户获取和用户删除 程序中的一种或多种以及用户信息迁移程序。
57.其中,用户信息包括用户基本信息和人脸图像。
5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 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 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 内。
59.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 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