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PDCA循环模型的能源企业碳资产管理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25464发布日期:2022-03-04 23:48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PDCA循环模型的能源企业碳资产管理框架的制作方法
一种基于pdca循环模型的能源企业碳资产管理框架
技术领域
1.本发明属于碳资产管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pdca循环模型的能源企业碳资产管理框架。


背景技术:

2.随着气候环境的恶化,人们开始注重环境保护,而碳资产管理是较为理想的方法,约束企业采取节能减排的新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上有竞争优势。
3.根据目前碳资产交易制度,碳资产可以分为配额碳资产和减排碳资产,重点排放单位可以通过免费获得或参与政府拍卖获得配额碳资产,非重点排放单位可以通过自身主动进行温室气体减排行动,得到政府认可的减排碳资产。
4.现有技术中能源企业碳排放量数据没有及时上传管理平台,不能实时监测碳排放量数据,导致一定期限内碳排放量超标,从而影响整年度低碳节能的目标。
5.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pdca循环模型的能源企业碳资产管理框架。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以解决背景技术中能源企业碳排放量数据没有及时上传管理平台,不能实时监测碳排放量数据,导致一定期限内碳排放量超标,从而影响整年度低碳节能的目标的问题,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pdca循环模型的能源企业碳资产管理框架,其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s1:将能源企业年碳排放量输入数据统计平台,方便对能源企业碳资产进行管理;
8.s2:设定能源企业每年碳排放总目标数值,以及单月碳排放数值;
9.s3:按月份对相关碳排放数值进行公开展示和核查数据准确性;
10.s4:组织能源企业内部专家和相关单位工程师对单月碳排放数值进行评估以及提供相关建议;
11.s5:能源企业按年度目标完成相关碳排放计划,顺利完成碳资产交易。
12.优选的,所述s1中,碳资产综合指标包括能源企业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大小和碳资产配额使用率。
13.优选的,所述s1中,能源企业年碳排放量总数值参考重点排放单位历年碳排放及工业增加值信息、本年度单位碳排放及工业增加值等信息。
14.优选的,所述s1中,碳排放强度大小可以分析重点排放单位本年度全年碳排放量及工业增加值,从而判断单位本年度的碳排放配额充足情况。
15.优选的,所述s1中,根据判断,如果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配额足够,则建议通过出售配额获取收益,如果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配额不足,则建议买入碳排放配额或ccer满足履约要求。
16.优选的,所述s3中,逐月分析碳排放量走势、排放气体构成和排放范围构成。
17.优选的,所述碳资产管理要素包括设立碳资产管理机构、建立温室气体报送系统
和开展碳交易和履约。
18.优选的,所述碳资产管理机构主要任务是针对企业碳资产开发、碳市场分析、碳配额管理、排放报告编制、质量控制、审核风险控制、碳交易运作等进行实时跟踪和反馈企业管理过程信息,提出解决方案。
19.优选的,所述温室气体报送系统可以查询企业专业部门上报的全部生产活动数据信息以及相关活动记录,包括生产活动及管理沟通中所产生的关键问题。
20.优选的,所述碳交易和履约情况通过碳监测和碳盘查,企业将根据持有配额和产生的排放量进行碳交易,进而完成履约任务,同时提高碳资产价值获得收益。
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22.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pdca循环模型的能源企业碳资产管理框架,将pdca循环模型带入能源企业碳资产管理中,首先设定适合的碳排放量目标值,在目标计划执行过程中需要对碳排放量进行持续监测,最后要逐月对碳排放数值进行查验校对,直到达成碳排放量目标,从而满足企业低碳发展要求。
附图说明
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24.图1是本发明碳资产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26.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pdca循环模型的能源企业碳资产管理框架,其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7.s1:将能源企业碳资产综合指标数据录入数据管理平台,方便对能源企业碳资产进行实时管理;
28.s2:在数据管理平台设定能源企业年碳排放量总目标数值,以及能源企业单月碳排放量目标数值;
29.s3:按月度对相关碳排放数值进行公开展示以及核查碳排放数值的准确性;
30.s4:能源企业管理者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单月碳排放数值进行评估,以及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整改建议;
31.s5:能源企业按年度目标完成相关碳排放计划,顺利完成碳资产交易。
3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s1中,碳资产综合指标包括能源企业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大小和碳资产配额使用率;使用时,将第三方机构收集并整理出的本能源企业这三个方面的信息输入数据管理平台,使得相关数据可以完整呈现出来,为下一步实时监测增加数据基础。
3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s1中,能源企业年碳排放量总数值参考重点排放单位历年碳排放及工业增加值信息、本年度单位碳排放及工业增加值等信息;使用时,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类分析,可以得到能源企业历年来的碳排放数据,从而可以判断出本年度碳排放量数值目标。
3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s1中,碳排放强度大小可以分析重点排放单位本年度全年碳排放量及工业增加值,从而判断单位本年度的碳排放配额充足情况;使用时,由于重点排放单位买入ccer的比例受限,若某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配额不足,第三方咨询机构应判断该重点排放单位能否完全依靠购买ccer满足履约要求。
3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s1中,根据判断,如果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配额足够,则建议通过出售配额获取收益,如果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配额不足,则建议买入碳排放配额或ccer满足履约要求;使用时,若该重点排放单位能完全依靠购买ccer满足履约要求,则第三方咨询机构需分析碳市场ccer价格变化情况,预测该重点排放单位需要投入多少资金购买ccer。
3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s3中,逐月分析碳排放量走势、排放气体构成和排放范围构成;使用时,分析排放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和氢氟碳化合物等成分,并用折线表示能源企业的碳排放量走势,而排放气体构成和排放范围构成均用柱状图表示。
3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碳资产管理要素包括设立碳资产管理机构、建立温室气体报送系统和开展碳交易和履约;所述碳资产管理机构主要任务是针对企业碳资产开发、碳市场分析、碳配额管理、排放报告编制、质量控制、审核风险控制、碳交易运作等进行实时跟踪和反馈企业管理过程信息,提出解决方案;使用时,根据重点功能节点设置数据分析、报告编制、审核质控、交易管理等子部门,这些部门将分别与能源企业其他专业部门进行信息对接与方案评估改进,通过跨职能部门的水平整合和优化合作,提升综合管理能力以获得减少碳排放的最大潜力。
3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温室气体报送系统可以查询企业专业部门上报的全部生产活动数据信息以及相关活动记录,包括生产活动及管理沟通中所产生的关键问题;使用时,实时统计能源企业碳排放量及碳资产管理情况,通过软件分析配额管理等经营策略,规范碳配额交易审批体系,在完整输出企业碳盘查报告结果的同时,保证了管理过程的可追溯性,完善碳资产管理过程的质控体系。
3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碳交易和履约情况通过碳监测和碳盘查,企业将根据持有配额和产生的排放量进行碳交易,进而完成履约任务,同时提高碳资产价值获得收益;使用时,通过深入了解自身的碳排放量和减排成本,梳理出潜在的减排途径,并对不同碳减排途径的减排潜力、成本效益等进行详细评估和测算,管理机构可以先进行碳资产统筹交易模拟操作。
40.工作原理:该方法使用时,将第三方机构收集并整理出的本能源企业这三个方面信息输入数据管理平台,使得相关数据可以完整呈现出来,为下一步实时监测增加数据基础,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类分析,可以得到能源企业历年来的碳排放数据,从而可以判断出本年度碳排放量数值目标,由于重点排放单位买入ccer的比例受限,若某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配额不足,第三方咨询机构应判断该重点排放单位能否完全依靠购买ccer满足履约要求,若该重点排放单位能完全依靠购买ccer满足履约要求,则第三方咨询机构需分析碳市场ccer价格变化情况,预测该重点排放单位需要投入多少资金购买ccer,分析排放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和氢氟碳化合物等成分,并用折线表示能源企业的碳排放量走势,而排放气体构成和排放范围构成均用柱状图表示,实时统计能源企业碳排放量
及碳资产管理情况,通过软件分析配额管理等经营策略,规范碳配额交易审批体系,在完整输出企业碳盘查报告结果的同时,保证了管理过程的可追溯性,完善碳资产管理过程的质控体系,通过深入了解自身的碳排放量和减排成本,梳理出潜在的减排途径,并对不同碳减排途径的减排潜力、成本效益等进行详细评估和测算,管理机构可以先进行碳资产统筹交易模拟操作。
4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4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