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节能施工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29633442发布日期:2022-04-13 16:33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绿色建筑节能施工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施工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绿色建筑节能施工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2.近年来,环境保护和控制碳排放成为了各行各业的共同目标,在建筑行业中,也从传统建筑的建造逐渐转向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造。绿色建筑指在全寿命期内可以起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效果,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在绿色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也需要节约使用电能等各类资源。
3.很多绿色建筑的施工工程为了加速施工工期,使得绿色建筑能尽早使用,往往需要在夜晚进行赶工,而在夜晚施工的过程中,需要额外使用照明灯对工地进行照明。通常会采用照明系统对照明灯组进行控制,当施工工人需要在夜晚进行施工时,施工工人可以通过包含智能芯片的工牌激活照明系统并手动打开照明灯组,由于施工过程中施工工人可能会采用大型设备进行施工,而大型设备通常会附带照明装置,照明系统将会根据各个施工区域的光照强度调节各个区域照明灯组的功率,从而节约夜晚施工时的用电。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由于施工区域的照明系统是需要施工工人手动激活,并手动打开照明灯组,当只需要对施工区域的部分目标区域进行夜晚施工时,施工工人在开启目标区域的照明灯时,可能会由于误操作而打开了目标区域之外的照明灯,从而会造成电能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夜晚对部分目标区域进行施工时容易打开目标区域之外的照明灯,而造成电能资源浪费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绿色建筑节能施工方法及系统。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绿色建筑节能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集位于门禁处的施工人员的图像信息,所述门禁处位于施工区域入口位置;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对所述图像信息进行人脸识别,得到所述施工人员的人员信息,所述人员信息包括所述施工人员的身份信息和工作区域;基于所述身份信息开启所述门禁处的电动闸门;基于所述施工区域的区域地图生成所述施工人员从所述门禁处移动至所述工作区域的最优移动路线;根据所述最优移动路线和所述工作区域从工地照明系统中筛选出目标照明灯,并开启所有目标照明灯,所述目标照明灯用于照亮所述工作区域和所述最优移动路线中所包含的所有区域道路。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保障施工区域的资源安全问题和人员安全问题,施工人员在夜晚进入施工区域前,需要通过采集施工人员图像信息并进行人脸识别的方式对门禁处的施工人员进行身份验证,在身份验证过程中还会获取到施工人员需要进行夜晚施工
的工作区域,验证通过后开启门禁处电动闸门,使施工人员可以进入施工区域。同时,根据施工区域的区域地图将会生成施工人员从门禁处移动至工作区域的最优移动路线,并开启照明系统中所有能照亮工作区域和最优移动路线中区域道路的目标照明灯,从而避免了人为打开照明灯时可能出现的误操作行为,只在夜晚打开有限的照明灯以满足施工人员进行施工的最低条件,从而节省夜晚施工时的用电量。
8.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身份信息开启所述门禁处的电动闸门包括如下步骤:判断所述身份信息是否具有夜晚施工权限;若所述身份信息不具有夜晚施工权限,则发出第一语音提示信息以提示所述施工人员权限未达标;若所述身份信息具有夜晚施工权限,则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对所述图像信息进行识别,得到识别结果;根据所述识别结果判断所述施工人员是否佩戴智能安全帽;若所述施工人员未佩戴所述智能安全帽,则发出第二语音提示信息以提示所述施工人员佩戴所述智能安全帽;若所述施工人员已佩戴所述智能安全帽,则开启所述门禁处的电动闸门。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开启门禁处电动闸门之前会对施工人员进行两轮验证检测,为了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只有具有夜晚施工能力和夜晚施工任务的施工人员会在身份信息中被赋予夜晚施工权限,通过检验处于门禁处的施工人员的身份信息,判断该施工人员是否具有夜晚施工权限,若不具有,将不会开启电动闸门并发出语音提示;若具有,则会检测该施工人员是否佩戴智能安全帽,若未佩戴,则会发出语音提示提醒施工人员佩戴智能安全帽;若已佩戴,则会开启电动闸门使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区域。通过验证身份和智能安全帽的佩戴监督尽可能保障施工人员在夜晚施工时的施工安全。
10.可选的,所述开启所有目标照明灯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获取所述智能安全帽的位置信息;基于所述位置信息判断所述施工人员是否处于所述施工区域;若所述施工人员处于所述施工区域,则通过所述智能安全帽监测所述施工人员的生命体征;若所述施工人员未处于所述施工区域,则关闭所有目标照明灯。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施工区域中,施工人员会时刻佩戴智能安全帽,因此通过获取智能安全帽的位置信息也可以获取到施工人员的位置信息,根据智能安全帽的位置信息判断施工人员是否还在施工区域内进行夜晚施工,若还在施工区域内,则会监测施工人员的生命体征,以使得施工人员出现生命体征异常时可以及时报警救助;若不在施工区域内,则说明施工人员已完成施工并离开施工区域,此时可以关闭所有目标照明灯以避免电量浪费。
12.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施工区域的区域地图生成所述施工人员从所述门禁处移动至所述工作区域的最优移动路线包括如下步骤:根据所述门禁处和所述工作区域在所述施工区域的区域地图中的位置,分别生成所述区域地图中各个区域道路的选路权值;从预设的异常信息存储库中提取道路异常信息,所述异常信息存储库中存储有所
述施工区域的所有道路异常信息;将所述道路异常信息所对应的区域道路标记为异常道路;将所述异常道路的选路权值修改为异常权值;基于权值修改后的区域地图进行生成从所述门禁处移动至所述工作区域的最优移动路线。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施工人员的起点和目标终点生成各个区域道路初始的选路权值,但施工区域内可能会有部分区域道路在施工过程中遭到破坏,或因材料堆积被堵塞,出现上述情况时,对应的施工人员需要将出现的道路异常信息上传至异常信息存储库中。在生成初始的选路权值后,需要提取异常信息存储库中最新的道路异常信息,并根据道路异常信息修改对应异常道路的选路权值,使得生成的最优移动路线可以避开异常道路。
14.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最优移动路线和所述工作区域从工地照明系统中筛选出目标照明灯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区域地图中,将所述工作区域和所述最优移动路线所包含的区域道路均标记为照明区域;分别计算工地照明系统中各个照明灯与所述照明区域的最短距离;判断所述最短距离是否超过预设的距离阈值;若所述最短距离超过所述距离阈值,则筛除对应的照明灯;若所述最短距离未超过所述距离阈值,则将对应的照明灯作为目标照明灯。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根据最优移动路线和工作区域标记出需要进行照明的照明区域,再计算出工地照明系统中各个照明灯与照明区域的最短距离,通过预设的距离阈值可以筛选出离照明区域较近的所有照明灯,从而将筛选出的照明灯作为目标照明灯以用于启动后照亮照明区域,在保障施工人员夜晚移动和施工的照明条件的同时,尽可能减少照明灯的使用,起到了节约电量的效果。
16.可选的,所述采集位于门禁处的施工人员的图像信息包括如下步骤:获取门禁处红外感应装置的红外光谱;对所述红外光谱进行分析识别,识别所述红外光谱中是否包含人体红外光谱;若所述红外光谱中未包含所述人体红外光谱,则使所述门禁处的图像采集装置保持待机状态;若所述红外光谱中包含所述人体红外光谱,则启动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获取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所采集的位于所述门禁处的施工人员的图像信息。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红外感应装置的耗电量要低于图像采集装置的耗电量,因此保持红外感应装置的常开状态以检测是否有施工人员到达门禁处,当红外感应装置检测到有施工人员到达时,再开启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图像信息的采集,通过红外感应装置的设置,既起到了检测人员的效果,还起到了节约电量的效果。
18.可选的,所述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对所述图像信息进行人脸识别,得到所述施工人员的人员信息包括如下步骤:通过人脸识别算法识别所述图像信息中的人脸区域;在所述人脸区域中定位多个人脸特征点;
基于所有人脸特征点在所述人脸区域中的位置,计算所述人脸特征点的几何特征量;根据所述几何特征量生成目标特征向量;基于所述目标特征向量在预设的信息存储库中进行检索,得到所述施工人员的面部信息,所述信息存储库中存储有所有施工人员的面部信息和加密后的人员信息;以所述面部信息作为提取密钥从所述信息存储库中提取所述施工人员的人员信息。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信息存储库中提前存储有所有施工人员对应的面部信息和人员信息,其中面部信息以公开信息的形式进行存储,而人员信息涉及施工人员隐私问题,因此人员信息采用加密信息的形式进行存储。对门禁处图像采集装置所采集的图像信息进行人脸识别,得到图像信息中人脸特征的目标特征向量,再通过目标特征向量在信息存储库中的公开信息进行检索,以检索到对应施工人员的面部信息,此时施工人员通过人员身份检测,可以通过面部信息作为提取密钥对信息存储库中施工人员对应的人员信息进行解密并提取。
20.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绿色建筑节能施工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该程序能够被处理器加载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中的绿色建筑节能施工方法。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程序的调取,通过采集施工人员图像信息并进行人脸识别的方式对门禁处的施工人员进行身份验证,在身份验证过程中还会获取到施工人员需要进行夜晚施工的工作区域,验证通过后开启门禁处电动闸门,使施工人员可以进入施工区域。同时,根据施工区域的区域地图将会生成施工人员从门禁处移动至工作区域的最优移动路线,并开启照明系统中所有能照亮工作区域和最优移动路线中区域道路的目标照明灯,从而避免了人为打开照明灯时可能出现的误操作行为,只在夜晚打开有限的照明灯以满足施工人员进行施工的最低条件,从而节省夜晚施工时的用电量。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采集施工人员图像信息并进行人脸识别的方式对门禁处的施工人员进行身份验证,在身份验证过程中还会获取到施工人员需要进行夜晚施工的工作区域,验证通过后开启门禁处电动闸门,使施工人员可以进入施工区域。同时,根据施工区域的区域地图将会生成施工人员从门禁处移动至工作区域的最优移动路线,并开启照明系统中所有能照亮工作区域和最优移动路线中区域道路的目标照明灯,从而避免了人为打开照明灯时可能出现的误操作行为,只在夜晚打开有限的照明灯以满足施工人员进行施工的最低条件,从而节省夜晚施工时的用电量。
23.2.由于在施工区域中,施工人员会时刻佩戴智能安全帽,因此通过获取智能安全帽的位置信息也可以获取到施工人员的位置信息,根据智能安全帽的位置信息判断施工人员是否还在施工区域内进行夜晚施工,若还在施工区域内,则会监测施工人员的生命体征,以使得施工人员出现生命体征异常时可以及时报警救助;若不在施工区域内,则说明施工人员已完成施工并离开施工区域,此时可以关闭所有目标照明灯以避免电量浪费。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的绿色建筑节能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5.图2是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的基于身份信息开启电动闸门的流程示意图。
26.图3是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的根据智能安全帽的位置信息关闭目标照明灯的流程示意图。
27.图4是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的基于区域地图生成最优移动路线的流程示意图。
28.图5是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的根据最优移动路线筛选出目标照明灯的流程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的采集门禁处施工人员的图像信息的流程示意图。
29.图7是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的通过人脸识别得到施工人员的人员信息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绿色建筑节能施工方法。
32.参照图1,绿色建筑节能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01,采集位于门禁处的施工人员的图像信息。
33.其中,门禁处位于施工区域入口位置,可以通过门禁处的图像采集装置采集施工人员的图像信息,图像采集装置可以为高清摄像头。
34.102,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对图像信息进行人脸识别,得到施工人员的人员信息。
35.其中,运用人脸识别技术中的人脸识别算法对采集到的图像信息进行人脸识别,再根据人脸识别的结果从数据库中调取对应的人员信息,人员信息包括施工人员的身份信息和工作区域,工作区域根据对应施工人员的工作进度会进行实时调整更新。
36.103,基于身份信息开启门禁处的电动闸门。
37.其中,验证施工人员的身份信息以开启电动闸门,避免无关人员擅自闯入施工区域。
38.104,基于施工区域的区域地图生成施工人员从门禁处移动至工作区域的最优移动路线。
39.其中,所生成的最优移动路线为施工人员从门禁处移动至工作区域的最短路线,且路线中不包含任何异常道路或堵塞道路。
40.105,根据最优移动路线和工作区域从工地照明系统中筛选出目标照明灯,并开启所有目标照明灯。
41.其中,目标照明灯用于照亮工作区域和最优移动路线中所包含的所有区域道路,因此可以通过目标照明灯将生成的最优移动路线告知施工人员,施工人员按照开启的目标照明灯的方向移动即可到达工作区域。而且开启的目标照明灯可以满足施工人员在夜晚施工时施工条件。
42.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为保障施工区域的资源安全问题和人员安全问题,施工人员在夜晚进入施工区域前,需要通过采集施工人员图像信息并进行人脸识别的方式对门禁处的施工人员进行身份验证,在身份验证过程中还会获取到施工人员需要进行夜晚施工的工作区域,验证通过后
开启门禁处电动闸门,使施工人员可以进入施工区域。同时,根据施工区域的区域地图将会生成施工人员从门禁处移动至工作区域的最优移动路线,并开启照明系统中所有能照亮工作区域和最优移动路线中区域道路的目标照明灯,从而避免了人为打开照明灯时可能出现的误操作行为,只在夜晚打开有限的照明灯以满足施工人员进行施工的最低条件,从而节省夜晚施工时的用电量。
43.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步骤103中,根据身份信息验证夜晚施工权限,权限验证通过后再检测智能安全帽的佩戴情况,只有权限验证通过且智能安全帽佩戴检测通过后才会开启电动闸门。具体通过图2所示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44.参照图2,基于身份信息开启电动闸门包括如下步骤:201,判断身份信息是否具有夜晚施工权限,若否,则执行步骤202;若是,则执行步骤203。
45.其中,施工人员的身份信息中包含施工权限信息,当对施工人员进行人员调动或对施工人员的施工工作进行调动时,可以先调整施工人员身份信息中的施工权限信息,使得施工人员只能进入其应当进入的施工区域,减少人员安排冲突或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其中施工权限信息包括夜晚施工权限,具有夜晚施工权限的施工人员可以在限定的夜晚时间(如18:00-6:00)进入施工区域。
46.202,发出第一语音提示信息以提示施工人员权限未达标。
47.203,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对图像信息进行识别,得到识别结果。
48.其中,基于智能安全帽的图像特征并通过图像识别算法对图像信息进行识别。
49.204,根据识别结果判断施工人员是否佩戴智能安全帽,若否,则执行步骤205;若是,则执行步骤206。
50.其中,智能安全帽上附带有定位仪和生命检测仪,可以通过智能安全帽实时监测施工人员的位置和生命特征。
51.205,发出第二语音提示信息以提示施工人员佩戴智能安全帽。
52.206,开启门禁处的电动闸门。
53.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开启门禁处电动闸门之前会对施工人员进行两轮验证检测,为了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只有具有夜晚施工能力和夜晚施工任务的施工人员会在身份信息中被赋予夜晚施工权限,通过检验处于门禁处的施工人员的身份信息,判断该施工人员是否具有夜晚施工权限,若不具有,将不会开启电动闸门并发出语音提示;若具有,则会检测该施工人员是否佩戴智能安全帽,若未佩戴,则会发出语音提示提醒施工人员佩戴智能安全帽;若已佩戴,则会开启电动闸门使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区域。通过验证身份和智能安全帽的佩戴监督尽可能保障施工人员在夜晚施工时的施工安全。
54.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步骤105之后,开启目标照明灯主要为了保障施工人员夜晚施工时的照明条件,若通过智能安全帽检测到施工人员离开施工区域后,将会自动关闭目标照明灯以避免电能浪费。具体通过图3所示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55.参照图3,根据智能安全帽的位置信息关闭目标照明灯包括如下步骤:301,获取智能安全帽的位置信息。
56.其中,与智能安全帽建立通讯连接,并通过智能安全帽上的定位仪获取到智能安
全帽的位置信息。
57.302,基于位置信息判断施工人员是否处于施工区域,若是,则执行步骤303;若否,则执行步骤304。
58.其中,通过gps定位管理系统在施工区域的区域边界上设置有闭环状态的电子围栏,将所有智能安全帽的位置信息进行特殊标记,当位置信息处于电子围栏内,则判断施工人员仍处于施工区域;反之,则判断施工人员已离开施工区域。
59.303,通过智能安全帽监测施工人员的生命体征。
60.其中,智能安全帽上的生命检测仪安装于智能安全帽的系带上,当施工人员佩戴智能安全帽并扣紧系带后,系带上的生命检测仪与施工人员的脖子紧密接触,从而通过生命检测仪监测施工人员的生命体征。
61.304,关闭所有目标照明灯。
62.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由于在施工区域中,施工人员会时刻佩戴智能安全帽,因此通过获取智能安全帽的位置信息也可以获取到施工人员的位置信息,根据智能安全帽的位置信息判断施工人员是否还在施工区域内进行夜晚施工,若还在施工区域内,则会监测施工人员的生命体征,以使得施工人员出现生命体征异常时可以及时报警救助;若不在施工区域内,则说明施工人员已完成施工并离开施工区域,此时可以关闭所有目标照明灯以避免电量浪费。
63.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步骤104中,根据施工人员的起点和目的地生成所有区域道路的选路权值,再根据道路异常信息将部分异常道路的选路权值进行修改,最后根据修改后的选路权值生成最优移动路线。具体通过图4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64.参照图4,基于区域地图生成最优移动路线包括如下步骤:401,根据门禁处和工作区域在施工区域的区域地图中的位置,分别生成区域地图中各个区域道路的选路权值。
65.其中,越靠近工作区域和门禁处的区域道路,所生成的选路权值也越高。一条区域道路的选路权值越低,则在生成路线的过程中越容易选中该区域道路;一条区域道路的选路权值越高,则在生成路线的过程中越不容易选中该区域道路。
66.402,从预设的异常信息存储库中提取道路异常信息。
67.其中,异常信息存储库中存储有施工区域的所有道路异常信息,施工区域内的所有区域道路均标记有不同的编号,当施工区域内的区域道路出现损坏、堵塞等异常情况时,负责该区域道路的施工人员需要将道路异常信息和对应的编号上传至异常信息存储库中。
68.403,将道路异常信息所对应的区域道路标记为异常道路。
69.其中,根据道路异常信息所对应的编号,将编号对应的区域道路标记为异常道路。
70.404,将异常道路的选路权值修改为异常权值。
71.其中,正常的选路权值具有一个权值范围,因此可以将异常道路的选路权值任意修改成一个超出权值范围的异常权值。
72.405,基于权值修改后的区域地图进行生成从门禁处移动至工作区域的最优移动路线。
73.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根据施工人员的起点和目标终点生成各个区域道路初始的选路权值,但施工区域
内可能会有部分区域道路在施工过程中遭到破坏,或因材料堆积被堵塞,出现上述情况时,对应的施工人员需要将出现的道路异常信息上传至异常信息存储库中。在生成初始的选路权值后,需要提取异常信息存储库中最新的道路异常信息,并根据道路异常信息修改对应异常道路的选路权值,使得生成的最优移动路线可以避开异常道路。
74.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步骤105中,根据预设的距离阈值对工地照明系统中的所有照明灯进行筛选,筛选出可以为工作区域和最优移动路线沿线的区域道路进行照明的目标照明灯。具体通过图5所示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75.参照图5,根据最优移动路线筛选出目标照明灯包括如下步骤:501,在区域地图中,将工作区域和最优移动路线所包含的区域道路均标记为照明区域。
76.502,分别计算工地照明系统中各个照明灯与照明区域的最短距离。
77.503,判断最短距离是否超过预设的距离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504;若否,则执行步骤505。
78.其中,距离阈值可以根据照明灯的照明范围进行预设。
79.504,筛除对应的照明灯。
80.505,将对应的照明灯作为目标照明灯。
81.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先根据最优移动路线和工作区域标记出需要进行照明的照明区域,再计算出工地照明系统中各个照明灯与照明区域的最短距离,通过预设的距离阈值可以筛选出离照明区域较近的所有照明灯,从而将筛选出的照明灯作为目标照明灯以用于启动后照亮照明区域,在保障施工人员夜晚移动和施工的照明条件的同时,尽可能减少照明灯的使用,起到了节约电量的效果。
82.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步骤101中,先通过红外感应装置检测是否门禁处是否存在施工人员,当存在施工人员时再启用图像采集装置采集施工人员的图像信息。具体通过图6所示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83.参照图6,采集门禁处施工人员的图像信息包括如下步骤:601,获取门禁处红外感应装置的红外光谱。
84.602,对红外光谱进行分析识别,识别红外光谱中是否包含人体红外光谱,若未包含,则执行步骤603;若包含,则执行步骤604。
85.其中,由于人体具有恒定的体温和一定的体型范围,因此可以通过红外光谱识别是否出现人体。
86.603,使门禁处的图像采集装置保持待机状态。
87.604,启动图像采集装置。
88.其中,图像采集装置可以为高清摄像头。
89.605,获取图像采集装置所采集的位于门禁处的施工人员的图像信息。
90.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红外感应装置的耗电量要低于图像采集装置的耗电量,因此保持红外感应装置的常开状态以检测是否有施工人员到达门禁处,当红外感应装置检测到有施工人员到达时,再开启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图像信息的采集,通过红外感应装置的设置,既起到了检测人员
的效果,还起到了节约电量的效果。
91.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步骤102中,通过人脸特征识别在信息存储库中检索出公开的施工人员的面部信息,再以面部信息解密提取出施工人员对应的人员信息。具体通过图7所示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92.参照图7,通过人脸识别得到施工人员的人员信息包括如下步骤:701,通过人脸识别算法识别图像信息中的人脸区域。
93.702,在人脸区域中定位多个人脸特征点。
94.703,基于所有人脸特征点在人脸区域中的位置,计算人脸特征点的几何特征量。
95.704,根据几何特征量生成目标特征向量。
96.705,基于目标特征向量在预设的信息存储库中进行检索,得到施工人员的面部信息。
97.其中,信息存储库中存储有所有施工人员的面部信息和加密后的人员信息。
98.706,以面部信息作为提取密钥从信息存储库中提取施工人员的人员信息。
99.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信息存储库中提前存储有所有施工人员对应的面部信息和人员信息,其中面部信息以公开信息的形式进行存储,而人员信息涉及施工人员隐私问题,因此人员信息采用加密信息的形式进行存储。对门禁处图像采集装置所采集的图像信息进行人脸识别,得到图像信息中人脸特征的目标特征向量,再通过目标特征向量在信息存储库中的公开信息进行检索,以检索到对应施工人员的面部信息,此时施工人员通过人员身份检测,可以通过面部信息作为提取密钥对信息存储库中施工人员对应的人员信息进行解密并提取。
100.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绿色建筑节能施工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该程序能够被处理器加载执行时实现如图1-图7中所示的绿色建筑节能施工方法。
101.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通过程序的调取,通过采集施工人员图像信息并进行人脸识别的方式对门禁处的施工人员进行身份验证,在身份验证过程中还会获取到施工人员需要进行夜晚施工的工作区域,验证通过后开启门禁处电动闸门,使施工人员可以进入施工区域。同时,根据施工区域的区域地图将会生成施工人员从门禁处移动至工作区域的最优移动路线,并开启照明系统中所有能照亮工作区域和最优移动路线中区域道路的目标照明灯,从而避免了人为打开照明灯时可能出现的误操作行为,只在夜晚打开有限的照明灯以满足施工人员进行施工的最低条件,从而节省夜晚施工时的用电量。
10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