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用集成式水冷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00314发布日期:2021-10-09 13:08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计算机用集成式水冷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散热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计算机用集成式水冷散热器。


背景技术:

2.计算机已经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生活用品,现在人们无论是娱乐还是工作,大多数时候都离不开电脑,而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计算机的性能也有了飞速提高,性能提高的同时也伴随着发热量的增加,对计算机的性能、使用寿命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由于水冷散热比风冷更均匀、效率更高、噪声更小的优点,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等电子设备以及各种机电设备,一般使用水冷方式冷却cpu、大功率芯片、大功率晶体管等发热电子元件,因此,需求一种计算机用集成式水冷散热器。
3.一般计算机用水冷散热器存在有设置的对cpu的导热机构导热传递效果较差的问题,一般计算机用水冷散热器存在有设置的对冷却液降温机构降温效果较差的问题,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计算机用集成式水冷散热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用集成式水冷散热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计算机用集成式水冷散热器,包括底板以及外接电源,所述底板前端固定连接有外接电源、控制器、第一方形箱、第二方形箱、第三方形箱、第四方形箱以及微型水泵,所述第一方形箱左右两端内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板,所述第一方形箱顶端以及底端内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竖板,位于顶层以及中层的所述第一横板内部开设有第一通孔,位于顶层以及底层的所述第一横板内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竖板内部均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四方形箱顶端以及底端内部均嵌合固定连接有合金板,所述合金板内部开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方形箱左右两端内部均嵌合固定连通有管道,所述第三方形箱顶端内侧固定连接有凹型框,所述凹型框左右两端内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横板,所述第二横板顶端以及第三方形箱顶端内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竖板,所述凹型框左右两端内部均开设有第五通孔,所述凹型框后端内侧转动连接有降温扇,所述合金板前端接触固定连接有胶合层。
7.优选的,所述管道分别与第一方形箱顶端以及底端内部、第四方形箱左右两端内部、第二方形箱顶端以及底端内部、第三方形箱顶端内部以及微型水泵左右两端内部嵌合固定连通。
8.优选的,所述第四方形箱、合金板、第四通孔以及胶合层均有两个,且呈并列与管道底端内部嵌合固定连通。
9.优选的,所述第五通孔以及降温扇均有两个,且呈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三方形箱竖向中轴线位置的两侧。
10.优选的,所述第三方形箱底端外侧至第四方形箱顶端外侧的竖直垂直距离为第三方形箱右端外侧至第二方形箱左端外侧的横向水平距离的1.2

1.4倍。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第四方形箱、合金板、第四通孔、管道、胶合层、第三方形箱、凹型框、微型水泵、第二竖板、第二横板、第五通孔、降温扇以及控制器,将计算机内的cpu以及gpu与胶合层顶端粘性胶合固定,管道内设置有冷却液,通过控制器控制微型水泵启动促进管道内冷却液循环流动,计算机正常工作时,由于合金板具有良好的导热性,cpu以及gpu产生的大量热量通过胶合层导向至合金板后端,通过微型水泵带动的流动冷却液通过合金板内部第四通孔对合金板的热量进行快速吸收,控制器控制降温扇启动对cpu以及gpu附近的空间进行二次风冷降温处理,同时通过降温扇对流经第三方形箱以及凹型框之间的冷却液进行一定的降温处理,解决了一般计算机用水冷散热器设置的对cpu的导热机构导热传递效果较差的问题,极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13.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第一方形箱、第二方形箱、第一竖板、第一横板、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以及第三通孔,第二方形箱内设置有酒精与盐水的混合溶液,通过管道与第二方形箱内部的嵌合固定连通对内部吸收cpu以及gpu热量的冷却液进行区域降温的作用,当冷却液流通至第一方形箱内时,通过第一横板以及第一竖板内部设置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以及第三通孔,增加冷却液流动时与第一横板以及第一竖板的流动接触面积,极大提高了对冷却液的流动降温速率,解决了一般计算机用水冷散热器设置的对冷却液降温机构降温效果较差的问题,极大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合金板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

底板、2

外接电源、3

控制器、4

第一方形箱、5

第二方形箱、6

第三方形箱、7

第四方形箱、8

微型水泵、9

第一竖板、10

第一横板、11

第一通孔、12

第二通孔、13

第三通孔、14

合金板、15

第四通孔、16

管道、17

凹型框、18

第二横板、19

第二竖板、20

第五通孔、21

降温扇、22

胶合层。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请参阅图1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0.一种计算机用集成式水冷散热器,包括底板1以及外接电源2,底板1前端固定连接有外接电源2、控制器3、第一方形箱4、第二方形箱5、第三方形箱6、第四方形箱7以及微型水泵8,第一方形箱4左右两端内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板10,第一方形箱4顶端以及底端内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竖板9,位于顶层以及中层的第一横板10内部开设有第一通孔11,位于顶
层以及底层的第一横板10内部开设有第二通孔12,第一竖板9内部均开设有第三通孔13,第四方形箱7顶端以及底端内部均嵌合固定连接有合金板14,合金板14内部开设有第四通孔15,第四方形箱7左右两端内部均嵌合固定连通有管道16,第三方形箱6顶端内侧固定连接有凹型框17,凹型框17左右两端内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横板18,第二横板18顶端以及第三方形箱6顶端内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竖板19,凹型框17左右两端内部均开设有第五通孔20,凹型框17后端内侧转动连接有降温扇21,合金板14前端接触固定连接有胶合层22。
21.管道16分别与第一方形箱4顶端以及底端内部、第四方形箱7左右两端内部、第二方形箱5顶端以及底端内部、第三方形箱6顶端内部以及微型水泵8左右两端内部嵌合固定连通;第四方形箱7、合金板14、第四通孔15以及胶合层22均有两个,呈并列与管道16底端内部嵌合固定连通;第五通孔20以及降温扇21均有两个,呈对称分布在第三方形箱6竖向中轴线位置的两侧;第三方形箱6底端外侧至第四方形箱7顶端外侧的竖直垂直距离为第三方形箱6右端外侧至第二方形箱5左端外侧的横向水平距离的1.2

1.4倍;第四方形箱7、合金板14、第四通孔15、管道16、胶合层22、第三方形箱6、凹型框17、微型水泵8、第二竖板19、第二横板18、第五通孔20、降温扇21以及控制器3,将计算机内的cpu以及gpu与胶合层22粘性胶合固定,管道16内设置有冷却液,通过控制器3控制微型水泵8启动促进管道16内冷却液循环流动,计算机正常工作时,由于合金板14具有良好的导热性,cpu以及gpu产生的大量热量通过胶合层22导向至合金板14后端,通过微型水泵8带动的流动冷却液通过合金板14内部第四通孔15对合金板14的热量进行快速吸收,控制器3控制降温扇21启动对cpu以及gpu附近的空间进行二次风冷降温处理,同时通过降温扇21对流经第三方形箱6以及凹型框17之间的冷却液进行一定的降温处理,解决了一般计算机用水冷散热器设置的对cpu的导热机构导热传递效果较差的问题,极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第一方形箱4、第二方形箱5、第一竖板9、第一横板10、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以及第三通孔13,第二方形箱5内设置有酒精与盐水的混合溶液,通过管道16与第二方形箱5内部的嵌合固定连通对内部吸收cpu以及gpu热量的冷却液进行区域降温的作用,当冷却液流通至第一方形箱4内时,通过第一横板10以及第一竖板9内部设置的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以及第三通孔13,增加冷却液流动时与第一横板10以及第一竖板9的流动接触面积,极大提高了对冷却液的流动降温速率,解决了一般计算机用水冷散热器设置的对冷却液降温机构降温效果较差的问题,极大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2.工作流程: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之前先通过外接电源8进行供电,将计算机内的cpu以及gpu与胶合层22粘性胶合固定,管道16内设置有冷却液,通过控制器3控制微型水泵8启动促进管道16内冷却液循环流动,计算机正常工作时,由于合金板14具有良好的导热性,cpu以及gpu产生的大量热量通过胶合层22导向至合金板14后端,通过微型水泵8带动的流动冷却液通过合金板14内部第四通孔15对合金板14的热量进行快速吸收,控制器3控制降温扇21启动对cpu以及gpu附近的空间进行二次风冷降温处理,同时通过降温扇21对流经第三方形箱6以及凹型框17之间的冷却液进行一定的降温处理,第二方形箱5内设置有酒精与盐水的混合溶液,通过管道16与第二方形箱5内部的嵌合固定连通对内部吸收cpu以及gpu热量的冷却液进行区域降温的作用,当冷却液流通至第一方形箱4内时,通过第一横板10以及第一竖板9内部设置的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以及第三通孔13,增加冷却液流动时与第一横板10以及第一竖板9的流动接触面积,极大提高了对冷却液的流动降温速率完成装置
的使用过程。
2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