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服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89438发布日期:2021-10-09 12:03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服务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服务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服务器。


背景技术:

2.由于受到即时通信的需求,车载服务器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国防、交通、新闻、地质、医疗、采矿、消防和救援等领域),其在各个领域中承载着数据通信的重要作用。
3.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车载服务器既要求具有强大的处理能力,还要求具有良好的抗振动和抗冲击等性能,同时还要适应湿热和高粉尘等环境,因此,保证车载服务器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以及抗震性能,成为车载服务器稳定工作的重要保障之一。
4.目前,车载服务器存在以下不足:(1)采用直接连接的方式进行安装(即服务器机箱直接与安装载体连接,以及服务器直接与机箱连接),导致抗震性能较差,在车辆发生剧烈颠簸时,容易使内部电子元器件受到较大震动,从而会削减车载服务器内部电子元器件的寿命,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车载服务器出现故障,无法正常工作;(2)采用风冷形式进行散热,其散热性能较差,在车辆长时间运行下,对主板无法进行有效散热,导致主板的温度较高,容易造成服务器内电子元器件提前老化,不仅缩短了服务器的使用寿命,严重时,还可能造成器件短路,从而导致服务器出现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现有的车载服务器抗震性能以及散热性能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震性能以及散热性能优异的车载服务器。
6.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服务器,包括:安装板和外壳,其中,所述安装板固定在安装载体上,所述外壳固定在所述安装板的顶面,且所述外壳内固定有服务器本体;
8.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安装载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缓冲层,且所述服务器本体与所述外壳和所述安装板的接触部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减震缓冲层;
9.所述服务器本体内设置有导热板,其中,所述导热板的顶面安装有服务器主板,且所述导热板内设置有导热管;
10.所述服务器本体内还设置有冷却液输送机构,其中,所述冷却液输送机构的出液口连通所述导热管的进液口,所述冷却液输送机构的进液口连通所述导热管的出液口。
11.基于上述公开的内容,本实用新型采用间接固定的方式安装服务器本体,即在安装板与安装载体之间设置第一减震缓冲层,此结构相当于在安装载体与车载服务器之间设置有一层缓冲结构,进而减轻了安装载体在运行过程中所带来的震动;其次,本实用新型还在服务器本体与外壳以及安装板的接触部之间设置第二减震缓冲层,此结构相当于在服务器本体与安装板以及外壳之间设置了一层缓冲结构,进而可进一步过滤安装载体对服务器本体所带来的震动,以便达到保护服务器本体的作用。
12.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服务器主板安装在导热板上,以便通过导热板将服务器
主板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直接导出;同时,由于导热板的内部设置有导热管,并通过冷却液输送机构将冷却液输送至导热管中,从而使冷却液形成循环流动;上述结构的实质作用为:通过循环流动的冷却液带走导热板上的热量,从而快速降低服务器主板的温度,进而达到快速散热的目的。
13.通过前述设计,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减震缓冲层以及第二减震缓冲层可在服务器本体与安装载体之间形成了双重缓冲结构,从而过滤掉安装载体所带来的震动,进而减轻服务器本体所受到的震动力;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采用循环流动的冷却液对服务器主板进行降温,达到了从根本上对服务器本体进行散热的目的,进而大大的提高了服务器的散热性能,保证了服务器的稳定工作。
14.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外壳的内侧壁与所述服务器本体之间还设置有散热通道,其中,所述散热通道远离所述服务器本体的一端作为散热口,并穿过所述外壳;
15.所述服务器本体上还设置有导热机构,其中,所述导热机构的吸热端位于所述服务器本体内,且所述导热机构散热端位于所述散热通道内。
16.基于上述公开的内容,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导热机构,可进一步将服务器本体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导出至散热通道内,并通过散热口排出外壳;通过上述设计,可进一步的提高服务器的散热效果。
17.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导热机构包括:多个第一散热片,其中,每个所述第一散热片的一端作为所述吸热端,与从所述导热管的出液口流出的冷却液相接触,每个所述第一散热片的另一端作为所述散热端,伸入所述散热通道内。
18.基于上述公开的内容,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散热片与导热管流出的冷却液相接触,可利用第一散热片导出冷却液中的热量,进而降低冷却液的温度,以便使再次进入导热管的冷却液保持对导热板具有较好的冷却效果。
19.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导热机构还包括:多个第二散热片,其中,每个所述第二散热片的一端作为所述吸热端,伸入所述服务器本体内,每个所述第二散热片的另一端作为所述散热端,伸入所述散热通道内。
20.基于上述公开的内容,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二散热片,可将服务器本体内其余电子元器件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进行导出,并通过散热口排出外壳,从而可进一步的降低服务器本体的温度,进而提高整个服务器的散热性能。
21.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散热通道内还设置有散热风扇。
22.基于上述公开的内容,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散热通道内设置散热风扇,可利用散热风扇将第一散热片以及第二散热片上的热量快速导出外壳,进而提高了服务器的散热效率。
23.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散热通道与所述服务器本体的接触部之间还设置有减震橡胶层。
24.基于上述公开的内容,通过在散热通道与服务器本体的接触部之间设置减震橡胶层,一方面可减少散热通道给服务器本体所带来的震动;另一方面,还能防止散热通道中的热量从二者的接触部之间逸出,从而降低服务器的散热效果。
25.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散热通道滑动安装在所述外壳内。
26.基于上述公开的内容,通过设置散热通道与外壳滑动连接,可便于用户从外壳中
拉出散热通道,从而在外壳外对散热通道进行清洁,进而防止灰尘在散热通道中积累而造成散热效果变差的问题。
27.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冷却液输送机构包括:储液箱和水泵,其中,所述储液箱内储存有所述冷却液;
28.所述水泵的进液口连通所述储液箱,所述水泵的出液口连通所述导热管的进液口,所述导热管的出液口连通所述储液箱。
29.基于上述公开的内容,本实用新型公开冷却液输送机构的具体结构,即利用水泵将储液箱中的冷却液输送至导热管中,而导热管的出液口又连通储液箱;通过上述结构,即可形成循环输送结构,进而达到利用循环流动的冷却液对导热板进行降温的目的。
30.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减震缓冲层包括:橡胶空气弹簧以及底板,其中,所述橡胶空气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的底部,所述橡胶空气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且所述底板固定在所述安装载体上。
31.基于上述公开的内容,本实用新型利用橡胶空气弹簧作为安装载体与安装板之间的缓冲结构,可利用橡胶空气弹簧吸收安装载体所产生的震动力,进而减轻服务器本体所受到的震动。
32.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减震缓冲层采用减震橡胶条。
附图说明
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4.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35.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却液输送机构与导热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36.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37.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热板与服务器主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38.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壳的侧视图。
39.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通道与服务器本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40.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服务器加固机构的车载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41.附图标记:10

安装板;20

外壳;30

服务器本体;40

第一减震缓冲层;50

第二减震缓冲层;60

导热板;61

导热管;70

服务器主板;80

冷却液输送机构;21

散热通道;90

导热机构;91

第一散热片;92

第二散热片;22

散热风扇;23

减震橡胶层;81

储液箱;82

水泵;41

橡胶空气弹簧;42

底板;100

导热硅脂;61a

进液管;62a

出液管;24

开口;25

提手;26

安装柱;27

固定板;110

服务器加固机构;111

调节杆;112

抵紧块;113

握把。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虽然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文公开的特定结构和功能细节仅用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实施例。然而,可用很
多备选的形式来体现本实用新型,并且不应当理解为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本文阐述的实施例中。
43.应当理解,尽管本文可能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等来描述各种单元,但是这些单元不应当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单元和另一个单元。例如可以将第一单元称作第二单元,并且类似地可以将第二单元称作第一单元,同时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实施例的范围。
44.应当理解,本文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实施例。若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相反意思。还应当理解,若术语“包括”、“包括了”、“包含”和/或“包含了”在本文中被使用时,指定所声明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性,并且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他们的组合存在性或增加。
45.实施例一
46.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车载服务器,采用间接的连接方式进行固定,且在服务器本体与安装载体之间设置有双重缓冲结构,通过此缓冲结构可大大减轻服务器本体所受到的震动力,进而保证车载服务器具有良好抗震性能;同时,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车载服务器通过采用冷却液直接对服务器主板进行散热,大大的提高了车载服务器的散热效果。
47.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车载服务器,可以但不限于包括:安装板10和外壳20,其中,安装板10固定在安装载体上(例如汽车、摩托车、火车和飞机等交通工具),而外壳20则固定在安装板10的顶面(即安装板10以及外壳20构成了车载服务器的机箱);服务器本体30则固定在外壳20内。
48.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如下结构,以便提高车载服务器的抗震性能:
49.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安装板10与安装载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缓冲层40,且在服务器本体30与外壳20和安装板10的接触部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减震缓冲层50。
50.通过上述减震缓冲层,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减震缓冲层40,在安装板10与安装载体之间形成了第一层缓冲结构,即利用第一层缓冲结构过滤安装载体传递的震动力;同时,利用第二减震缓冲层50,在服务器本体30与安装板10以及外壳20的接触部之间形成了第二层缓冲结构,其可过滤安装板10以及外壳20传递的震动力;通过上述设计,即可提高车载服务器的抗震性能,进而保证车载服务器的稳定工作。
51.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如下结构,以便提高车载服务器的散热性能:
52.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服务器本体30内设置有导热板60,其中,导热板60的顶面安装有服务器主板70,且所述导热板60内设置有导热管61。
53.同时,本实施例还在服务器本体30内设置有冷却液输送机构80,其中,冷却液输送机构80的出液口连通导热管61的进液口,冷却液输送机构80的进液口连通导热管61的出液口。
54.通过上述阐述,本实用新型利用导热板60直接导出服务器主板70工作所产生的热量,并利用冷却液输送机构80向导热板60内的导热管61内输送冷却液,从而使冷却液在导热管61内循环流动,进而通过循环流动的冷却液吸收导热板60上的热量,最终达到对服务器主板70的快速降温。
55.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导热板60与服务器主板70之间的热传递效率,还在导热板60与服务器主板70之间设置有导热硅脂100。
56.在本实施例中,举例导热管61包括多个依次串联连接的导热槽61c,其中,导热槽61c,呈u形结构,且多个导热槽61c,沿导热板60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57.由此通过前述对车载服务器的详细描述: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减震缓冲层40以及第二减震缓冲层50可在服务器本体30与安装载体之间形成了双重缓冲结构,从而过滤掉安装载体所带来的震动,进而减轻服务器本体30所受到的震动力;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采用循环流动的冷却液对服务器主板70进行降温,达到了从根本上对服务器本体30进行散热的目的,进而大大的提高了车载服务器的散热性能,保证了车载服务器的稳定工作。
58.如图1所述,下面提供第一减震缓冲层40的其中一种具体结构:
59.在本实施例中,举例第一减震缓冲层40可以但不限于包括:橡胶空气弹簧41以及底板42。
60.如图1所示,上述各个部件的具体连接关系为:
61.橡胶空气弹簧4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10的底部,橡胶空气弹簧4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底板42,且底板42固定在安装载体上。
62.通过上述设计,可利用橡胶空气弹簧41吸收安装载体所产生的震动力,进而减轻服务器本体30所受到的震动。
63.在本实施例中,举例橡胶空气弹簧41可以但不限于设置有多个,以便保证对安装板10的减震性能。
64.在本实施例中,举例还可用其余缓冲物质代替橡胶空气弹簧41;例如,减震橡胶层或海绵橡胶。
65.如图1所示,下面提供一种服务器本体30的具体安装结构,以及第二减震缓冲层50的具体安装结构:
66.在本实施例中,举例外壳20的顶部设有开口24,其中,开口24内螺纹连接有安装柱26,且安装柱2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7;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本体30则固定在固定板27上。
67.通过上述设计,即可通过安装柱26快速将服务器本体30放入外壳20或从外壳20中取出,大大的提高了维护的便捷性;同时,在本实施例中,还在安装柱26上设置有把手25,以便用户通过把手25旋转安装柱26。
68.如图1所示,第二减震缓冲层50则设置于服务器本体30的底端与安装板10之间;通过上述设计,第二减震缓冲层50则可过滤掉安装板10所带来的震动力,进而减轻服务器本体30所受到的震动。
69.在本实施例中,在服务器本体30与固定板27之间也设置有第二减震缓冲层50(即相当于在服务器本体30与外壳20的接触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减震缓冲层50);通过上述设计,即可利用第二减震缓冲层50过滤外壳20所带来的震动力,进而进一步的减轻服务器本体30所受到的震动力。
70.在本实施例中,举例第二减震缓冲层50可以但不限于采用:减震橡胶条。
71.由此通过前述对第一减震缓冲层40以及第二减震缓冲50的详细安装位置以及安装结构的描述,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车载服务器即可实现对震动力的双重过滤,进而达到优
异的抗震性能。
72.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下面提供一种冷却液输送机构80的具体结构:
73.在本实施例中,冷却液输送机构80可以但不限于包括:储液箱81和水泵82,其中,储液箱81内储存有冷却液;水泵82的进液口连通储液箱81,水泵82的出液口连通导热管61的进液口,导热管61的出液口连通储液箱81。
74.通过上述设计,本实用新型利用水泵82将储液箱81中的冷却液输送至导热管61中,而导热管61的出液口又连通储液箱81;通过上述结构,即可形成循环输送结构,从而达到利用循环流动的冷却液对导热板60进行降温的目的,进而达到对服务器主板70快速降温的目的。
75.在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的提高对服务器本体30的散热效果,还设置有导热机构90,以便利用导热机构90将服务器本体30中的热量导出,进而进一步的降低服务器本体的工作温度。
76.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举例在外壳20的内侧壁与服务器本体30之间还设置有散热通道21,其中,散热通道21远离服务器本体30的一端作为散热口,并穿过外壳20;而导热机构90的吸热端则位于服务器本体30内,其散热端则位于所述散热通道21内。
77.通过上述设计,即利用导热机构90的吸热端吸收服务器本体30内的热量,并通过散热端传递到散热通道21内,从而从散热口排出外壳20,进而达到对服务器本体30的再一次散热。
78.即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双重散热结构,一是:冷却液以及冷却液输送机构80组成的水冷散热,其主要对服务器主板70进行散热;二是:导热机构90形成的散热结构,其主要是吸收服务器本体30内热量,配合前述水冷散热,进一步的提高对服务器本体30的散热效果。
79.如图1和图2所示,下面提供一种导热机构90的具体结构:
80.在本实施例中,举例导热机构90可以但不限于包括:多个第一散热片91,其中,每个第一散热片91的一端作为吸热端,与从导热管61的出液口流出的冷却液相接触,每个第一散热片91的另一端作为散热端,伸入散热通道21内。
81.通过上述设计,即可利用第一散热片91导出冷却液中的热量,进而降低冷却液的温度,以便使再次进入导热管61的冷却液保持对导热板60具有较好的冷却效果。
82.如图2所示,下面提供一种第一散热片91的具体设置结构:
83.在本实施例中,举例每个第一散热片91的一端伸入前述储液箱81内,而每个第一散热片91的另一端则穿过服务器本体30,伸入散热通道21内。
84.同时,为了保证每个第一散热片91与导热管61流出的冷却液充分接触,在本实施例中,举例伸入第一散热片91伸入储液箱81的长度,从上至下依次增加(即如图2所示),且在导热板60上设置有进液管61a以及出液管61b,其中,进液管61a与水泵82的出液口连通,而出液管61b伸如储液箱81内,并位于储液箱81内最上方第一散热片91的上方。
85.通过上述设计,出液管61b中流出的冷却液,即可从最上方的第一散热片91依次经过储液箱81内所有的第一散热片91;通过上述设计,可利用第一散热片91吸收冷却液的热量,从而达到对冷却液的降温功能,以便使水泵82再次输送至导热管61中的冷却液对导热板60具有较好的吸热效果。
86.在本实施例中,导热机构90还包括:多个第二散热片92,其中,每个第二散热片92的一端作为吸热端,伸入服务器本体30内,每个第二散热片92的另一端作为散热端,伸入所述散热通道21内。
87.如图1所示,通过设置多个第二散热片92,可将服务器本体30内其余电子元器件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进行导出,并通过散热口排出外壳20,从而可进一步的降低服务器本体30的温度,进而提高整个车载服务器的散热性能。
88.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对服务器本体30的散热效率,还在散热通道21内设置有散热风扇22;通过上述设计,即可通过散热风扇22快速导出第一散热片91以及第二散热片92上的热量,达到提高散热效率的功能。
89.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举例在散热通道21与服务器本体30的接触部之间还设置有减震橡胶层23;通过上述设计,一方面可减少散热通道21给服务器本体30所带来的震动;进一步的提高车载服务器的抗震性能;另一方面,还能防止散热通道21中的热量从二者的接触部之间逸出,从而降低车载服务器的散热效果。
90.同时,为了便于清洁散热通道21,还设置散热通道21滑动连接在外壳20内;例如,采用滑块与滑槽的滑动配合实现;又如,利用钢珠滑轨实现散热通道21与外壳20的滑动连接。
91.通过上述设计,可便于用户从外壳20中拉出散热通道21,从而在外壳20外对散热通道21进行清洁,进而防止灰尘在散热通道21中积累而造成散热效果变差的问题。
92.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服务器本体30仅固定在固定板27上,为了防止其在安装载体移动过程中发生松动,还设置有服务器加固机构110,以便通过服务器加固机构110进一步的加固服务器本体30。
93.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举例服务器加固机构110可以但不限于包括:调节杆111和抵紧块112。
94.上述各个部件的具体连接关系为:
95.外壳20的两侧面上分别螺纹连接有调节杆111,其中,每个调节杆111的一端设置有握把113,调节杆111的另一端固定有抵紧块112。
96.每个调节杆111沿外壳20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每个调节杆111上的抵紧块112位于外壳20内。
97.上述服务器加固机构110的加固原理为:通过握把113旋转调节杆111,由于调节杆111螺纹连接在外壳20的侧面,因此旋转握把113会带动调节杆111伸入或伸出外壳20,进而可调节调节杆111上的抵紧块112与服务器本体30之间的距离,而当每个调节杆111上的抵紧块112螺纹调节到与对应侧服务器本体30的侧面抵触时,即可完成对服务器本体30的进一步固定。
98.在本实施例中,举例抵紧块112可以但不限于采用减震橡胶块;通过上述设计,可在进一步固定服务器本体30的同时,减轻由抵紧块112给服务器本体30带来的震动,进而进一步的提高整个车载服务器的减震性能。
99.在本实施例中,举例调节杆111可以但不限于设置有2个,即如图7所示。
100.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
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