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甲子纪年与公元纪年换算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84664发布日期:2021-12-08 18:0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甲子纪年与公元纪年换算筒,其特征在于,包括同轴设置的内筒和外筒,所述内筒外侧面上沿其外周方向设置有甲子纪年运行周期年数,且该甲子纪年运行周期年数沿着内筒外壁呈螺旋向上的方式分布,所述内筒外侧面上端沿其圆周方向等间距设置有10个标记格,该10个标记格内对应标记十天干,所述外筒外侧面上沿其外周方向设置有60个外孔,且该60个外孔沿着外筒外壁呈螺旋向上的方式分布,所述外筒外侧面上端沿其圆周方向等间距也设置有12个标记格,该12个标记格内对应标记十二地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甲子纪年与公元纪年换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的上端设置有上盖,其下端设置有底座,所述外筒套设于内筒上且位于上盖与底座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甲子纪年与公元纪年换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外侧面通过刻线沿其圆周方向等分10个区域,所述甲子纪年运行周期年数包括60组数字,该60组数字呈螺旋向上的方式顺序排列于10个区域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甲子纪年与公元纪年换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10个标记格设置于上盖外壁上,且沿着上盖外壁等间距分布,所述10个标记格与内筒外侧面上的10个区域一一对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甲子纪年与公元纪年换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顺序排列于上盖外壁上的10个标记格内,且甲与60组数字中的第一组数字位于同一区域内。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甲子纪年与公元纪年换算筒,其特征在于,同一区域轴向上相邻两组数字之间的高度差为3cm,相邻区域内圆周方向的两组数字之间的高度差为0.3cm。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甲子纪年与公元纪年换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外侧面上通过刻线沿其圆周方向等分12个区域,且该12个区域与外筒外壁上端的12个标记格一一对应。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甲子纪年与公元纪年换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60个外孔呈螺旋向上的方式顺序排列于12个区域中。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甲子纪年与公元纪年换算筒,其特征在于,同一区域内垂直方向上相邻两个外孔之间的高度差为3.6cm,相邻两个区域内圆周方向的两个外孔之间的高度差为0.3cm。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甲子纪年与公元纪年换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十二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顺序排列12个标记格内,且子与外筒侧壁上底部的第一个外孔位于同一区域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具体公开了一种甲子纪年与公元纪年换算筒,包括同轴设置的内筒和外筒,所述内筒外侧面上沿其外周方向设置有甲子纪年运行周期年数,且该甲子纪年运行周期年数沿着内筒外壁呈螺旋向上的方式分布,所述内筒外侧面上端沿其圆周方向等间距设置有10个标记格,所述外筒外侧面上沿其外周方向设置有多个外孔,且该外孔沿着外筒外壁呈螺旋向上的方式分布,所述外筒外侧面上端沿其圆周方向等间距设置有12个标记格。本实用新型使得甲子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更加通俗易懂,且易操作。其次,他将传统文化甲子纪年以物化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大家更方便的应用甲子纪年,具有一定的文化传承性,且生活实用性高。且生活实用性高。且生活实用性高。


技术研发人员:魏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魏健
技术研发日:2021.05.13
技术公布日:2021/12/7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