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77491发布日期:2022-07-26 20:20阅读:74来源:国知局
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入设备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需求的提升,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被设计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例如:双屏笔记本电脑,柔性屏笔记本电脑以及折叠屏笔记本电脑,与之配合的则是外部输入设备,增大显示屏幕的同时外接输入设备以实现常规的输入功能,在不连接输入设备时能够作为独立的平板电脑使用,在连接了输入设备后则可以作为笔记本电脑使用。
3.对于上述的折叠屏笔记版电脑来说,现有设计中将输入设备吸附在c面上,已实现其从平板电脑到笔记本电脑形态的切换。
4.但是,现有设计中输入设备只能够与c面配合吸附,对输入设备和折叠屏笔记本电脑的配合增添了诸多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设计中输入设备只能够与c面配合吸附,对输入设备和折叠屏笔记本电脑的配合增添了诸多限制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
8.可转动连接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
9.显示屏,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转动至预设角度时相对的表面;
10.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显示屏与所述第一本体、所述显示屏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形成的容置空间,用于将输入设备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或所述第二本体对应的显示屏上。
11.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本体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二本体具有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在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转动至预设角度时垂直相对、呈夹角相对或贴合相对;
12.所述显示屏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
13.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显示屏为柔性显示屏,所述柔性显示屏的第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表面、所述柔性显示屏的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表面;或,
14.所述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所述第一显示屏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显示屏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表面。
15.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本体的第一连接组件和设置于第二本体的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显示屏与所述第一本体之间形成的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显示屏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形成的第二容置空间内;且/或,
16.所述输入设备上设有第三连接组件,所述第三连接组件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或第二连接组件配合将所述输入设备固定至所述第一本体或第二本体的显示屏上。
17.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以及所述第三连接组件分别包括第一磁吸组件、第二磁吸组件以及第三磁吸组件;
18.所述第一磁吸组件至少包括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边缘;
19.所述第二磁吸组件至少包括第二磁铁,所述第二磁铁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边缘;
20.所述第三磁吸组件至少包括第三磁铁,所述第三磁铁设置于所述输入设备背面对应所述第一边缘或所述第二边缘的第三边缘;
21.其中,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在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转动至0角度时抵接。
22.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磁吸组件、所述第二磁吸组件以及所述第三磁吸组件还分别包括第四磁铁、第五磁铁以及第六磁铁;
23.所述第四磁铁和所述第一磁铁设置于所述第一边缘的两端;
24.所述第五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设置于所述第二边缘的两端;
25.所述第六磁铁和所述第三磁铁设置于所述第三边缘的两端;
26.所述第四磁铁、所述第一磁铁朝向所述第二表面的磁极分别与第六磁铁、所述第三磁铁背离所述输入设备的磁极相反;
27.所述第二磁铁、所述第五磁铁朝向所述第一表面的磁极分别与第六磁铁、所述第三磁铁背离所述输入设备的磁极相反;
28.其中,所述第一磁铁、所述第四磁铁朝向所述第二表面的磁极相反,所述第二磁极、所述第五磁极朝向所述第一表面的磁极相反,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相对时,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极相吸附,所述第四磁铁与所述第六磁铁相吸附。
29.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三连接组件包括第三磁铁;
30.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分别包括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
31.所述第一电磁铁和所述第二电磁铁均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控制器电连接,以调整所述第一电磁铁和所述第二电磁铁的供电方向,使得所述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二电磁铁背离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磁极相反于所述第三磁铁朝向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磁极。
32.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传感器组件,两个所述第一传感器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
33.所述第一传感器组件至少包括一霍尔元件,所述霍尔元件对应所述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二电磁铁设置于所述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二电磁铁朝向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
34.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霍尔元件相接,以根据通过所述霍尔元件的磁通量的变化控制
所述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二电磁铁的供电方向。
35.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传感组件;
36.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上均设有所述第二传感组件,以检测所述输入设备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屏/所述第二显示屏;
37.所述第二传感组件与所述控制器相接,当所述输入设备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屏和所述第二显示屏中的一个时,所述输入设备所在的显示屏无显示画面,另一个显示屏有显示画面。
38.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电子设备,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本体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二本体第一表面的若干定位孔;
39.所述输入设备的背面设有若干定位柱,所述若干定位柱与所述若干定位孔相适配;
40.其中,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二表面相背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表面;
41.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一表面相背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表面。
42.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在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上设置连接组件,使得输入设备能够灵活可拆卸的设置于第一本体或第二本体上,避免了输入设备只能够与单一一侧表面配合的限制;从而解决现有设计中输入设备只能够与c面配合吸附,对输入设备和折叠屏笔记本电脑的配合增添了诸多限制的问题。
附图说明
43.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方式,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44.图1示意性地示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45.图2示意性地示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与输入设备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46.图3示意性地示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与输入设备配合的一种示意图;
47.图4示意性地示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与输入设备配合的另一种示意图;
48.图5示意性地示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连接组件与输入设备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49.附图标号说明:电子设备1、第一本体2、第一边缘21、第二本体3、第二边缘31、显示屏4、输入设备5、第三边缘51、第一磁吸组件6、第一磁铁61、第四磁铁62、第一电磁铁63、第二磁吸组件7、第二磁铁71、第五磁铁72、第二电磁铁73、第三磁吸组件8、第三磁铁81、第六磁铁82。
具体实施方式
50.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
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51.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5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实施例1
53.参考附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其包括可转动连接的第一本体2和第二本体3、显示屏4以及连接组件;所述显示屏4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2和所述第二本体3转动至预设角度时相对的表面;所述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显示屏4与所述第一本体2、所述显示屏4与所述第二本体3之间形成的容置空间,用于将输入设备5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2或所述第二本体3对应的显示屏4上。
54.具体的,为了解决现有设计中输入设备只能够与c面配合吸附,对输入设备和折叠屏笔记本电脑的配合增添了诸多限制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其通过在所述显示屏4与所述第一本体2、所述显示屏4与所述第二本体3之间形成的容置空间设置所述连接组件,从而能够将所述输入设备5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2或所述第二本体3对应的显示屏4上,从而使得输入设备5可以任意设置于笔记本电脑的bc面,不受限制,增强笔记本电脑的便捷性,提高用户体验。
55.其中,所述可转动的第一本体2和第二本体3即为笔记本电脑的两个本体,参考附图1,即为图中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所述第一本体2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二本体3具有第二表面,当所述第一本体2和所述第二本体转动至预设角度时垂直相对、呈夹角相对或贴合相对,例如:所述第一本体2和所述第二本体3相互垂直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垂直相对;当所述第一本体2和所述第二本体3之间夹预设角度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呈该夹角相对;当所述第一本体2和所述第二本体3之间夹角0度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贴合相对;上述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轻易理解并实现的,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56.其中,所述显示屏4为柔性显示屏,所述显示屏4可以是一体结构也可以是分体结构,参考附图1,所述柔性显示屏的第一部分41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2的第一表面、所述柔性显示屏的第二部分42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3的第二表面,进而在所述第一本体2和所述第二本体3发生相对转动时,所述显示屏4的中部可以随之发生弯曲,实现所述第一部分41和所述第二部分42的垂直相对/呈夹角相对/贴合相对;其中,所述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42可以配合显示一个完整画面,也可以分别显示两个不同的画面;并且,可以理解的是:参考附图2,所述显示屏4还可以包括第一显示屏41和第二显示屏42,所述第一显示屏41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2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显示屏42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3的第二表面,进而在所述第一本体2和所述第二本体3发生相对转动时,所述第一显示屏41和所述第二显示屏42的垂直相对/呈夹角相对/贴合相对,所述第一显示屏41和所述第二显示屏42可以配合显示一个完整画面,也可以分别显示两个不同的画面;上述内容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轻易理解并实现的,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57.其中,所述连接组件(图中未示出)具有可拆卸连接功能,所述第一本体2侧和所述第二本体3侧均设有所述连接组件(图中未示出),进而使得输入设备5能够任意连接在所述第一本体2侧或所述第二本体3侧,既能够简输入设备5的连接,又能够丰富所述电子设备1的功能;所述连接组件(图中未示出)可以为磁吸组件,通过磁性与所述输入设备5相吸附,
所述连接组件(图中未示出)也可以是卡接结构,通过卡接件与所述输入设备5进行可拆卸卡接;具体的,为了保证所述电子设备1的外形美观,将所述连接组件(图中未示出)设置于所述显示屏4与所述第一本体2、所述显示屏4与所述第二本体3之间形成的容置空间,以避免所述连接组件(图中未示出)外露,既能够保证外形美观,又能够提升电子设备1的高级感。
58.其中,所述输入设备5可以是键盘、画板、绘图工具等。
59.根据上述所列,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电子设备1,通过在第一本体2和第二本体3上设置连接组件,使得输入设备5能够灵活可拆卸的设置于第一本体2或第二本体3上,避免了输入设备5只能够与单一一侧表面配合的限制;从而解决现有设计中输入设备只能够与c面配合吸附,对输入设备和折叠屏笔记本电脑的配合增添了诸多限制的问题。
60.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具体地理解为:可以同时包含有a与b,可以单独存在a,也可以单独存在b,能够具备上述三种任一种情况。
61.进一步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在具体实施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本体1的第一连接组件和设置于第二本体3的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显示屏4与所述第一本体2之间形成的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显示屏4与所述第二本体3之间形成的第二容置空间内;
62.所述输入设备5上设有第三连接组件,所述第三连接组件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或第二连接组件配合将所述输入设备5固定至所述第一本体2或第二本体3的显示屏上。
63.具体的,为了实现所述输入设备5能够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2或所述第二本体3,本实施例中于所述第一本体2上设置第一连接组件,于所述第二本体3上设置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均能够与所述输入设备5上的第三连接组件配合,进而当需要将所述输入设备5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2的显示屏4上进行输入或触发特殊功能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则与所述第三连接组件配合,将所述输入设备5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2的显示屏4上;相应地,当需要将所述输入设备5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3的显示屏4上进行输入或触发特殊功能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则与所述第三连接组件配合,将所述输入设备5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3的显示屏4上;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三连接组件的配合可以是磁吸组件的磁性配合,也可以是卡接结构的卡接配合。
64.进一步地,参考附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以及所述第三连接组件分别包括第一磁吸组件6、第二磁吸组件6以及第三磁吸组件8;
65.所述第一磁吸组件6至少包括第一磁铁61,所述第一磁铁61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2的第一边缘21;
66.所述第二磁吸组件7至少包括第二磁铁71,所述第二磁铁71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3的第二边缘31;
67.所述第三磁吸组件8至少包括第三磁铁81,所述第三磁铁81设置于所述输入设备5背面对应所述第一边缘或所述第二边缘的第三边缘51;
68.其中,所述第一边缘21与所述第二边缘31在所述第一本体2和所述第二本体3转动至0度时抵接。
69.具体的,为了实现所述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三连接组件的可拆卸连接配合,本实施例中将其配合方式设置为磁吸式配合,即所述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以及所述第三连接组件分别包括第一磁吸组件6、第二磁吸组件6以及第三磁吸组件8;进一步地,将所述第一磁吸组件6、第二磁吸组件6以及第三磁吸组件8设置为分别包括所述第一磁铁61、所述第二磁铁71以及所述第三磁铁81,并且将所述第一磁铁61朝向所述第二表面的磁极、所述第二磁铁71朝向所述第一表面的磁极均与所述第三磁铁81背离所述输入设备5的磁极相反,即参考附图3中所述输入设备5上第三磁铁81背离所述输入设备5的磁极为s极,则所述第一磁铁61朝向所述第二表面的磁极为n极,所述第二磁铁71朝向所述第一表面的磁极也为n极,进而使得所述输入设备5无论是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2还是所述第二本体3,第三磁铁81都能够找到与其相反的磁极进行吸附;同时,为了保证所述输入设备5无论放置在第一本体2还是第二本体3,均能够不受方向性的限制,进而将所述第一磁铁61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2的第一边缘21,所述第二磁铁71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3的第二边缘31,所述第三磁铁81设置于所述输入设备5背面的第三边缘51,其中,优选地,所述第一边缘21为所述第一本体2的第一表面远离所述第二本体3的一侧边缘;所述第二边缘31为所述第二本体3的第二表面远离所述第一本体2的一侧边缘;所述第三边缘51为所述输入设备使用时靠近用户手腕的边缘,进而保证所述输入设备5在于所述第一本体2或所述第二本体3连接时,均能够在靠近用户手腕侧进行磁吸连接;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边缘21、所述第二边缘31以及所述第三边缘51可以是第一本体2、第二本体3以及输入设备5上的任一边缘。
70.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磁铁61和所述第二磁铁71可以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边缘21和所述第二边缘31的中间,所述第三磁铁81则设置在所述第三边缘51的中间;当然也可以是所述第一磁铁61和所述第二磁铁71可以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边缘21和所述第二边缘31相背的两端,所述第三磁铁81则设置在所述第三边缘51的一端,例如:参考附图3,所述第一磁铁61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2的左端,所述第二磁铁71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3的右端,所述第三磁铁81设置于所述输入设备5的右端,该设置方式下还能够防止所述第一本体2和所述第二本体3相互排斥,影响闭合。
71.进一步地,参考附图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磁吸组件6、所述第二磁吸组件7以及所述第三磁吸组件8还分别包括第四磁铁62、第五磁铁72以及第六磁铁82;
72.所述第四磁铁62和所述第一磁铁61设置于所述第一边缘21的两端;
73.所述第五磁铁72和所述第二磁铁71设置于所述第二边缘31的两端;
74.所述第六磁铁82和所述第三磁铁81设置于所述第三边缘51的两端;
75.所述第四磁铁62、所述第一磁铁61朝向所述第二表面的磁极分别与第六磁铁82、所述第三磁铁81背离所述输入设备5的磁极相反;
76.所述第二磁铁71、所述第五磁铁72朝向所述第一表面的磁极分别与第六磁铁82、所述第三磁铁81背离所述输入设备5的磁极相反;
77.其中,所述第一磁铁61、所述第四磁铁62朝向所述第二表面的磁极相反,所述第二磁极71、所述第五磁极72朝向所述第一表面的磁极相反,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相对时,所述第一磁铁61与所述第二磁极71相吸附,所述第四磁铁62与所述第六磁铁72相吸
附。
78.具体的,为了保证所述输入设备5能够任意吸附在所述第一本体2或所述第二本体3上,且不影响所述第一本体2和所述第二本体3之间正常的闭合,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边缘21的两端设置极性相反的第一磁铁61和第四磁铁62,并且在第二边缘31设置机箱相反的第二磁铁71和第五磁铁72,并且所述第一磁铁61、所述第四磁铁62朝向所述第二表面的磁极相反,所述第二磁极71、所述第五磁极72朝向所述第一表面的磁极相反,使得所述第一本体2和所述第二本体3正常闭合时,所述第一磁铁61与所述第二磁极71相吸附,所述第四磁铁62与所述第六磁铁72相吸附,促使闭合,例如:附图4中,第一边缘21两端分别为sn,第二边缘31两端分别为ns;同时在所述输入设备5的第三边缘51的两端设置所述第三磁铁81和第六磁铁82,所述第四磁铁62、所述第一磁铁61朝向所述第二表面的磁极分别与第六磁铁82、所述第三磁铁81背离所述输入设备5的磁极相反,即参考附图4,所述第三边缘51的两端分别为sn,进而当所述输入设备5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2时,所述第三边缘51的两端分别为sn需要进行左右翻转后与所述第一边缘21的ns相吸附;相应的,当所述输入设备5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3则同理,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79.其中,参考附图5,上述各磁铁可以设置在各边缘的边角处,既能够有足够的安装空间,又不会影响电子设备1的外形美观,再则也不会影响电子设备1的整体尺寸。
80.进一步地,参考附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三连接组件包括第三磁铁81;
81.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分别包括第一电磁铁63和第二电磁铁73;
82.所述第一电磁铁63和所述第二电磁铁73均与所述电子设备1的控制器(图中未示出)电连接,以调整所述第一电磁铁63和所述第二电磁铁73的供电方向,使得所述第一电磁铁63/所述第二电磁铁73背离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磁极相反于所述第三磁铁81朝向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磁极。
83.具体的,为了增强所述电子设备1与输入设备5的配合灵活性,本实施例中将所述输入设备5上的第三磁铁81设置为普通磁铁,其背离所述输入设备5的磁极固定为s或n;所述第一本体2和所述第二本体3上的第一电磁铁63和所述第二电磁铁73则为电磁铁,其可以通过改变电流流经方向改变磁极,进而本实施例中部限定第一电磁铁63和所述第二电磁铁73朝向所述输入设备5的磁极,通过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来调整第一电磁铁63和所述第二电磁铁73朝向所述输入设备5的磁极,以保证第一电磁铁63和所述第二电磁铁73朝向所述输入设备5的磁极与所述第三磁铁81背离所述输入设备5的磁极相反。
84.进一步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在具体实施中,还包括第一传感器组件(图中未示出),两个所述第一传感器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2和所述第二本体3;
85.所述第一传感器组件至少包括一霍尔元件(图中未示出),所述霍尔元件(图中未示出)对应所述第一电磁铁63/所述第二电磁铁73设置于所述第一电磁铁63/所述第二电磁铁73朝向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
86.所述控制器(图中未示出)与所述霍尔元件(图中未示出)相接,以根据通过所述霍尔元件(图中未示出)的磁通量的变化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铁63/所述第二电磁铁73的供电方向。
87.具体的,为了实现通过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来调整第一电磁铁63和所述第二电磁铁73朝向所述输入设备5的磁极,本实施例中于所述第一本体2和所述第二本体3侧分别设置所述第一传感器组件及所述霍尔元件,当输入设备5靠近所述第一本体2或所述第二本体3,所述霍尔元件能够检测出通过其磁通量的变化,例如:所述输入设备5贴合于第一本体2时,所述霍尔元件检测到磁通量减少,则说明第三磁铁81和第一电磁铁63相互排斥,则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铁63改变电流方向,使得第三磁铁81和第一电磁铁63相互吸引,进而实现所述输入设备5贴合于第一本体2,相反地,所述霍尔元件检测到磁通量增多,则说明第三磁铁81和第一电磁铁63相互吸引,则所述控制器无需控制第一电磁铁63改变电流方向;当所述输入设备5贴合于第二本体3同理,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88.进一步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在具体实施中,还包括第二传感组件(图中未示出);
89.所述第一本体2和所述第二本体3上均设有所述第二传感组件(图中未示出),以检测所述输入设备5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屏/所述第二显示屏;
90.所述第二传感组件(图中未示出)与所述控制器(图中未示出)相接,当所述输入设备5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屏和所述第二显示屏中的一个时,所述输入设备所在的显示屏无显示画面,另一个显示屏有显示画面。
91.具体的,为了配合所述电子设备1的多样化显示功能,本实施例中设置了所述第二传感器组件,所述第二传感器组件可以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组件为同一个,均为霍尔元件,其与所述控制器相连,当所述第一本体2上的霍尔元件检测到磁通量增多,则说明所述输入设备5贴合于第一本体2,则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一本体2上的显示屏不显示画面,第二本体3上的显示屏正常显示画面;当所述输入设备5贴合于第二本体3同理,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92.进一步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在具体实施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本体2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本体3第二表面的若干定位孔(图中未示出);
93.所述输入设备5的背面设有若干定位柱(图中未示出),所述若干定位柱(图中未示出)与所述若干定位孔(图中未示出)相适配;或者
94.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本体2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本体3第二表面的若干定位柱(图中未示出);
95.所述输入设备5的背面设有若干定位孔(图中未示出),所述若干定位孔与所述若干定位柱相适配。
96.具体的,为了进一步保证所述输入设备5与所述第一本体2/所述第二本体3之间的稳定连接,本实施例中于所述第一本体2和所述第二本体2上设置所述若干定位孔(图中未示出),相应的在所述输入设备5的背面对应的位置上设有若干定位柱(图中未示出),通过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的插接定位实现连接稳定;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定位柱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2和所述第二本体2上,但是为了保证电子设备1的外形美观、平滑,优选地将所述定位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2和所述第二本体2上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轻易理解并实现的,在此不再过多赘述。
9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