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装置及显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67384发布日期:2022-03-16 14:35阅读:76来源:国知局
触控装置及显示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影像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装置及显示系统。


背景技术:

2.智能手机、电视机等电子产品通常包括显示装置及设于显示装置上的保护盖板,为了避免电子产品的可视效果受到强光(如太阳光)反射的影响,目前大部分保护盖板均为防眩光盖板(例如,防眩光玻璃,anti-glare glass)。防眩光盖板在外界光线照射下会产生漫反射现象,从而减少盖板反射的眩光(anti-glare)。但对于显示装置发出的光线而言,防眩光表面的凹凸结构会形成微观的凹凸透镜,从而容易在显示装置上形成闪点,影响视觉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及显示系统,旨在解决显示装置中出现闪点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触控装置,配合显示模组使用,包括:
5.盖板,设于所述显示模组上;
6.触控模组,设于所述盖板与所述显示模组之间;
7.防眩膜结构,设于所述盖板远离所述显示模组的表面;以及
8.散光结构,设于所述盖板与所述显示模组之间,并与所述触控模组相贴合;所述散光结构包括多个连续排列的凸起扩散结构;各所述凸起扩散结构将所述显示模组的光线实现散射,以避免光线直射到所述防眩膜结构。
9.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凸起扩散结构为并排连接设置,相邻所述凸起扩散结构的底边相交。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扩散结构为凸透镜结构。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扩散结构为棱镜结构。
12.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凸起扩散结构的截面宽度在所述盖板至所述显示模组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光结构设于所述盖板与所述触控模组之间;或者,所述散光结构设于所述触控模组与所述显示模组之间;或者,所述散光结构设于所述触控模组内。
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模组包括第一触控层、绝缘层和第二触控层;所述第一触控层设于所述盖板背离所述防眩膜结构的表面;所述绝缘层设于所述第一触控层背离所述盖板的表面;所述第二触控层设于所述绝缘层背离所述第一触控层的表面;所述散光结构设于所述第二触控层背离所述绝缘层的表面。
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通过粘接层粘接在所述散光结构上。
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层由光学胶或光刻胶材质制成的绝缘层。
17.一种显示系统,包括所述显示模组以及所述的触控装置。
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盖板与显示模组之间设置散光结构,且散光结构包括多个连续排列的凸起扩散结构,多个凸起扩散结构将显示模组发出的光线实现散射,以避免光线径直照射到防眩膜结构上,从而减轻光学ag闪点问题,进而提升视觉体验。通过使用该触控装置,显示系统在解决眩光问题的同时,能够有效避免防眩膜结构所产生的闪点现象,从而提升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23.10、显示模组
ꢀꢀꢀꢀꢀꢀꢀꢀꢀꢀ
20、盖板
24.30、触控模组
ꢀꢀꢀꢀꢀꢀꢀꢀꢀꢀ
31、第一触控层
25.32、绝缘层
ꢀꢀꢀꢀꢀꢀꢀꢀꢀꢀꢀꢀ
33、第二触控层
26.40、防眩膜结构
ꢀꢀꢀꢀꢀꢀꢀꢀ
50、散光结构
27.51、凸起扩散结构
ꢀꢀꢀꢀꢀꢀ
60、粘接层。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2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30.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2.请参阅图1至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装置,配合显示模组10使用,可选地,显示模组10可以为lcm(液晶显示模组)或oled模组(有机发光二极管模组)。触控装置,包括:
33.盖板20,设于显示模组10上;可选地,盖板20可为玻璃、聚烯烃基材、聚碳酸酯基材、聚丙烯酸酯基材、pet膜(耐高温聚酯薄膜)、芳香族聚醚酮基材、聚醚砜基材、pi膜(聚酰亚胺)等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构成。
34.触控模组30,设于盖板20与显示模组10之间。
35.防眩膜结构40,设于盖板20远离显示模组10的表面,防眩膜结构40具有抗反射或者防眩光的作用,防眩膜结构40上具有多个ag粒子;防眩膜结构40能够对外界光线实现漫反射,避免光线在反射时过于集中,从而实现防眩光效果。以及
36.散光结构50,设于盖板20与显示模组10之间,并与触控模组30相贴合。散光结构50包括多个连续排列的凸起扩散结构51。各凸起扩散结构51将显示模组10发出的光线实现散射,以避免光线直射到防眩膜结构40上,从而减轻光学ag闪点问题,进而提升视觉体验。
37.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凸起扩散结构51为并排连接设置,即相邻凸起扩散结构51之间紧密排列,相邻凸起扩散结构51的底边相交,这样可以减少散光结构50上出现凸起扩散结构平台区,对于侧光源的灯,凸起扩散结构平台区的出现会加大光线的折射角度,从而增加ugr值(unified glare rating),即统一眩光值。因此,采用无平台区的设计的散光结构50,可使得使用此结构的侧光源的灯,避免大角度的亮光,从大角度观察使用此灯,感觉不到亮光。当然,多个凸起扩散结构51的排布方式不局限于此,例如,多个凸起扩散结构51为并排间隔设置。
38.在一个实施例中,凸起扩散结构为凸透镜结构,可选地,凸透镜结构为半球状设置或半椭球状设置,半球状或半椭球状凸透镜结构的直径范围为30~80um,由于这个范围的凸透镜结构很难被人眼看见,使发出的光看起来更柔和、光滑,人眼感觉不到凸透镜结构的存在。
39.在一个实施例中,凸起扩散结构为棱镜结构,可选地,棱镜结构为圆锥、棱锥或菱镜中的任一种结构,或者是圆锥、棱锥或菱镜的组合方式。可选地,棱镜结构高度范围为10~100um,棱镜结构的顶角,优选的是85
°
以上95
°
以下,同样的,此范围的棱镜结构很难被人眼看见,使发出的光看起来更柔和、光滑,人眼感觉不到棱镜结构的存在。
40.在一个实施例中,各凸起扩散结构51的截面宽度在盖板20至显示模组10的方向上逐渐减小。且散光结构50是由光学胶或光刻胶材质制成的散光结构,如紫外固化胶、紫外固化树脂、红外固化胶或热固化材料等具有粘结及高透光效果的材料。优选的,散光结构50是使用光刻胶材质制成的散光结构,多个凸起扩散结构51通过光刻的方式加工而成,通过光刻的方式加工,其无需基体层即可加工出多个凸起扩散结构51,从而产品的厚度变薄,且节约了生产成本。
41.在一个实施例中,散光结构50设于盖板20与触控模组30之间;或者,散光结构50设于触控模组30与显示模组10之间;或者,散光结构50设于触控模组30内。在本实施例,主要以散光结构50设于触控模组30与显示模组10之间为例进行讲解,且散光结构50设于触控模组30与显示模组10之间的散光效果为最佳。
42.在一个实施例中,触控模组30包括第一触控层31、绝缘层32和第二触控层33;第一触控层31设于盖板20背离防眩膜结构40的表面;绝缘层32设于第一触控层31背离盖板20的表面;第二触控层33设于绝缘层32背离第一触控层31的表面;散光结构50设于第二触控层33背离绝缘层32的表面。可选地,第一触控层31可以为金属网格、ito膜或纳米银线导电层。
第二触控层33也可以为金属网格、ito膜或纳米银线导电层。当然,触控模组30的结构不局限于此,例如,当第一触控层31和第二触控层33分别为金属网格时,第一触控层31和第二触控层33以及盖板20能够构成一体化电容式触摸屏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ito膜也可直接镀于盖板20上。
43.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0通过粘接层60粘接在散光结构50上。可选地,粘接层60为光学胶材质制成的粘接层。多个凸起扩散结构51之间的凹陷区域形成空隙,空隙中的空气将使由空隙进入到散光结构50中的光线发生较大角度的散射,从而使触控装置的显示图像变得模糊,影响显示品质。另外,空隙的存在将使触控装置中的灰尘等杂质更易进入到空隙中,导致触控装置在显示时图像出现黑斑等问题,而粘接层60能够将覆盖多个凸起扩散结构51之间的空隙,并起到连接散光结构50与相邻元件的作用。
44.可选地,粘接层60的折射率小于散光结构50的折射率。此时,由粘接层60进入到散光结构50的光线具有良好的散射效果,防止光线较为集中地到达防眩膜结构40上,从而减弱闪光点现象。
45.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层32由光学胶或光刻胶材质制成的绝缘层,从而凸起扩散结构51可设于绝缘层32上。
46.本技术还一种显示系统,包括显示模组10和触控装置。显示系统可以应用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da(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掌上游戏机等。通过采用触控装置,显示系统在解决眩光问题的同时,还能够有效避免防眩膜结构40所产生的闪点现象,从而提升显示效果。
4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