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SB集线器电路和键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18403发布日期:2022-03-12 12:12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USB集线器电路和键盘的制作方法
一种usb集线器电路和键盘
技术领域
1.本技术属于键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usb集线器电路和键盘。


背景技术:

2.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集线器(hub),是指一种可以将一个usb接口扩展为多个,并可以使这些接口同时使用的装置。usb hub根据所属usb协议可分为usb2.0 hub、usb3.0 hub与usb3.1 hub。
3.目前市场上键盘的usb接口一般都是usb2.0,传输速率较低,若要实现传输速率更高的usb3.1,就要采用专用的集线器芯片,又导致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usb集线器电路和键盘,旨在解决传统的usb集线器电路传输速率低、成本高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usb集线器电路,包括:
6.第一接口模块,被配置为接收第一传输信号、接口判断信号和第二传输信号;
7.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接口模块电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接口判断信号导通所述第一传输信号对应的传输线路;
8.转发模块,与所述第一接口模块电连接,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传输信号进行转发;
9.第二接口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转发模块电连接,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传输信号或所述第二传输信号并输出;
10.第三接口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转发模块电连接,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传输信号或所述第二传输信号。
11.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usb集线器电路还包括:
12.过流保护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二接口模块电连接,被配置为限制所述第二接口模块的输出电流。
13.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口模块包括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的第十九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二十二引脚,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二十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二十一引脚,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二十七引脚、第二十八引脚、第二十九引脚和第三十引脚均与瞬态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瞬态二极管的负极还与第一电源和第一电容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瞬态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14.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信号选择器,所述信号选择器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第八引脚、第九引脚和第二十八引脚均与所述第一接口模块电连接,所述信号选择器的第二十四引脚与第一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信号选择器的第二十三引脚与第二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第四电阻的一端、第二电容的一端、第三电容的一端、所述信号选择器的第二十六引脚和所述信号选择器的第二十七引脚均电
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信号选择器的第十三引脚与第三十一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十一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信号选择器的第十引脚与第七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信号选择器的第二十五引脚与第三十二电阻的一端和第十六电容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十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电连接,所述第十六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15.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发模块包括转发器,所述转发器的第一引脚与第十八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十八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口模块电连接,所述转发器的第二引脚与第十九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十九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口模块电连接,所述转发器的第五引脚与第十电容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十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转发器的第八引脚与第十六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转发器的第九引脚与第八电容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八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转发器的第十引脚与第十一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转发器的第十一引脚与第十二电阻的一端、第一晶振的第一引脚和第六电容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第一晶振的第二引脚和第五电容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和第六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转发器的第十四引脚与第九电容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九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16.所述转发器的第十七引脚与第七电容的一端、第十四电阻的一端和第十三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七电容的另一端和第十四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源电连接,所述转发器的第二十一引脚与第十二电容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十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转发器的第二十二引脚与第十七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十七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源电连接,所述转发器的第二十三引脚与第十五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三电源,所述第三电源与第十三电容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十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转发器的第二十七引脚与所述第一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源与第十八电容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十八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转发器的第二十八引脚与第十一电容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十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17.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接口模块包括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一引脚与第二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二引脚与第二十二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发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三引脚与第二十三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十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发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八引脚和第九引脚均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18.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接口模块包括第三接口,所述第三接口的第一引脚与第一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三接口的第二引脚与第二十一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发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三接口的第三引脚与第二十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发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三接口的第五引脚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19.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流保护模块包括过流保护芯片,所述过流保护芯片的第一引脚与第二电源和第十五电容的一端电连接,所述过流保护芯片的第五引脚与第一电源、所述过流保护芯片的第四引脚和第十四电容的一端均电连接,所
述过流保护芯片的第二引脚、所述第十五电容的另一端和第十四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过流保护芯片的第三引脚与第二十五电阻的一端、第二十四电阻的一端和第二十八电阻的一端均电连接,所述第二十五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mos管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与第二十六电阻的一端和第二十七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十七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二十六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十八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mos管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与第二十九电阻的一端和第三十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十九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二十四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十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20.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口模块为usb3.1接口,所述第二接口模块为usb3.1接口。
21.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键盘,包括所述的usb集线器电路。
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上述的usb集线器电路,通过第一接口模块能够识别usb2.0信号和usb3.1信号,通过控制模块传输usb3.1信号到第二接口模块,通过转发模块传输usb2.0信号到第二接口模块或第三接口模块,从而既可以传输速率较低的usb2.0信号,又可以传输速率较高的usb3.1信号,传输速率高,成本低,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usb集线器电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usb集线器电路的过流保护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usb集线器电路的第一接口模块的电路图;
2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usb集线器电路的控制模块的电路图;
2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usb集线器电路的转发模块的电路图;
29.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usb集线器电路的第二接口模块的电路图;
30.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usb集线器电路的第三接口模块的电路图;
31.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usb集线器电路的过流保护模块的电路图。
32.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33.1-第一接口模块,2-控制模块,3-转发模块,4-第二接口模块,5-第三接口模块,6-过流保护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
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36.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8.目前,传统键盘的集线器一般都是usb2.0接口,若想要实现传输速率更高的usb3.1接口,就要采用专用的集线器芯片,成本较高。
39.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usb集线器电路,通过第一接口模块识别usb2.0信号和usb3.1信号,通过控制模块传输usb3.1信号到第二接口模块,从而可以传输速率较高的usb3.1信号,成本较低。
40.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usb集线器电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usb集线器电路可以包括:
41.第一接口模块1,被配置为接收第一传输信号、接口判断信号和第二传输信号;
42.控制模块2,与第一接口模块1电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接口判断信号导通第一传输信号对应的传输线路;
43.转发模块3,与第一接口模块1电连接,被配置为将第二传输信号进行转发;
44.第二接口模块4,与控制模块2和转发模块3电连接,被配置为接收第一传输信号或第二传输信号并输出;
45.第三接口模块5,与控制模块2和转发模块3电连接,被配置为接收第一传输信号或第二传输信号。
4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接口模块接收第一传输信号(例如可以为usb3.1接口信号)、接口判断信号(例如可以为接口正、反插信号)和第二传输信号(例如可以为usb2.0接口信号),通过控制模块根据接口正插信号或接口反插信号导通对应的传输线路,在控制模块内,同一时间只有一条usb3.1接口信号被导通,传输正插的usb3.1接口信号或反插的usb3.1接口信号,并由第二接口模块输出;通过转发模块将接收到的usb2.0接口信号进行转发,分成两份,一份由第二接口模块输出,另一份由第三接口模块输出至键盘。
4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usb集线器电路的过流保护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示例性地,usb集线器电路还包括:
48.过流保护模块6,与控制模块2和第二接口模块4电连接,被配置为限制第二接口模块4的输出电流。
4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控制模块还能根据第一传输信号判断第一接口模块的当前电流传输能力并向过流保护模块输出电流档位指示,过流保护模块根据电流档位指示限制第二接口模块的输出电流,防止过载。其中电流档位指示具体可以为500ma限流档、1.5a限流档和3.0a限流档。
5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usb集线器电路的第一接口模块的电路图,如图3所示,示例性地,第一接口模块1包括第一接口j1,第一接口j1的第十九引脚电连接第一接口j1的第二十二引脚,第一接口j1的第二十引脚电连接第一接口j1的第二十一引脚,第一接口j1的第二十七引脚、第二十八引脚、第二十九引脚和第三十引脚均与瞬态二极管d5的负极电连接,瞬态二极管d5的负极还与第一电源vbus_c和第一电容c1的一端电连接,瞬态二极管d5的正极和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
5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接口接收外部的usb2.0信号、usb3.1信号以及接口正反插信号(例如cc1信号和cc2信号),同时,第一接口j1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第八引脚、第九引脚、第十引脚均接地。第一接口还可以为type_c接口。
52.同时,第一接口模块还电连接第一静电抑制管d1、第二静电抑制管d2和第三静电抑制管d3,从而保护电路不被静电损坏。具体为第一接口j1的第十七引脚、第十八引脚、第十二引脚和第十一引脚依次电连接第一静电抑制管d1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四引脚和第五引脚以及第一静电抑制管d1的第十引脚、第九引脚、第七引脚和第六引脚,第一静电抑制管d1的第三引脚和第八引脚接地;第一接口j1的第十四引脚、第十三引脚、第十六引脚和第十五引脚依次电连接第二静电抑制管d2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四引脚和第五引脚以及第二静电抑制管d2的第十引脚、第九引脚、第七引脚和第六引脚,第二静电抑制管d2的第三引脚和第八引脚接地;第一接口j1的第二十六引脚和第二十五引脚电连接第三静电抑制管d3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以及第三静电抑制管d3的第十引脚和第九引脚,第一接口j1的第二十一引脚和第二十二引脚电连接第三静电抑制管d3的第四引脚和第五引脚以及第三静电抑制管d3的第七引脚和第六引脚,第三静电抑制管d3的第三引脚和第八引脚接地。
5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usb集线器电路的控制模块的电路图,如图4所示,示例性地,控制模块2包括信号选择器ic01,信号选择器ic01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第八引脚、第九引脚和第二十八引脚均与第一接口模块1电连接,信号选择器ic01的第二十四引脚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电连接,信号选择器ic01的第二十三引脚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电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一端、信号选择器ic01的第二十六引脚和信号选择器ic01的第二十七引脚均电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源vbus_c电连接,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和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信号选择器ic01的第十三引脚与第三十一电阻r31的一端电连接,第三十一电阻r31的另一端接地,信号选择器ic01的第十引脚与第七电阻r7的一端电连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信号选择器ic01的第二十五引脚与第三十二电阻r32的一端和第十六电容c16的一端电连接,第三十二电阻r32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源vbus_c电连接,第十六电容c16的另一端接地。
5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控制模块接收接口正插信号或接口反插信号,从而导通对应的传输线路,传输正插接收的usb3.1信号或反插接收的usb3.1信号,控制模块还可以为高速切换开关。同时信号选择器ic01均不接。
5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usb集线器电路的转发模块的电路图,如图5所示,示例性地,转发模块3包括转发器ic02,转发器ic02的第一引脚与第十八电阻r18的一端电连接,第十八电阻r18的另一端与第一接口模块1电连接,转发器ic02的第二引脚与第十九电阻
r19的一端电连接,第十九电阻r19的另一端与第一接口模块1电连接,转发器ic02的第五引脚与第十电容c10的一端电连接,第十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转发器ic02的第八引脚与第十六电阻r16的一端电连接,第十六电阻r16的另一端接地,转发器ic02的第九引脚与第八电容c8的一端电连接,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转发器ic02的第十引脚与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电连接,转发器ic02的第十一引脚与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第一晶振y1的第一引脚和第六电容c6的一端电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与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第一晶振y1的第二引脚和第五电容c5的一端电连接,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和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转发器ic02的第十四引脚与第九电容c9的一端电连接,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
56.如图5所示,示例性地,转发器ic02的第十七引脚与第七电容c7的一端、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和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电连接,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和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接地,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源vbus_c电连接,转发器ic02的第二十一引脚与第十二电容c12的一端电连接,第十二电容c12的另一端接地,转发器ic02的第二十二引脚与第十七电阻r17的一端电连接,第十七电阻r17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源vbus_c电连接,转发器的第二十三引脚与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电连接,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与第三电源v33电连接,第三电源v33与第十三电容c13的一端电连接,第十三电容c13的另一端接地,转发器ic02的第二十七引脚与第一电源vbus_c电连接,第一电源vbus_c与第十八电容c18的一端电连接,第十八电容c18的另一端接地,转发器ic02的第二十八引脚与第十一电容c11的一端电连接,第十一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地,转发器ic02的第二十九引脚接地。
5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转发模块将第一接口模块接收到的usb2.0信号分为两路,一路给到第二接口模块输出,另一路给到第三接口模块至键盘,从而进行usb2.0信号的传输过程。同时转发器ic02的第十二引脚、第十三引脚、第十五引脚、第十六引脚、第十八引脚、第十九引脚、第二十引脚、第二十四引脚、第二十五引脚、第二十六引脚均不接。
58.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usb集线器电路的第二接口模块的电路图,如图6所示,示例性地,第二接口模块4包括第二接口j2,第二接口j2的第一引脚与第二电源vbus_a电连接,第二接口j2的第二引脚与第二十二电阻r22的一端电连接,第二十二电阻r22的另一端与转发模块3电连接,第二接口j2的第三引脚与第二十三电阻r23的一端电连接,第二十三电阻r23的另一端与转发模块3电连接,第二接口j2的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八引脚和第九引脚均与控制模块2电连接。
5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第二接口j2输出控制模块发送的usb3.1信号或转发模块发送的usb2.0信号,同时第二接口j2的第四引脚、第十引脚、第十一引脚、第十二引脚和第十三引脚接地。同时,第二接口j2还可以电连接第四静电抑制管d4,保护电路不被静电损坏,第二接口j2的第二引脚、第三引脚分别电连接第四静电抑制管d4的第四引脚和第五引脚以及第四静电抑制管d4的第六引脚和第七引脚,第四静电抑制管d4的第三引脚和第八引脚接地,第四静电抑制管d4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九引脚、第十引脚不接。第一接口还可以为type_a接口。
60.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usb集线器电路的第三接口模块的电路图如图7所示,示例性地,第三接口模块5包括第三接口j3,第三接口j3的第一引脚与第一电源vbus_c电连接,第三接口j3的第二引脚与第二十一电阻r21的一端电连接,第二十一电阻r21的另一端与转发模块3电连接,第三接口j3的第三引脚与第二十电阻r20的一端电连接,第二十电阻
r20的另一端与转发模块3电连接,第三接口j3的第五引脚与控制模块2电连接。
6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第三接口模块接收usb2.0信号并传输至传统键盘内部,同时,第三接口j3的第四引脚接地。
62.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usb集线器电路的过流保护模块的电路图,如图8所示,示例性地,过流保护模块6包括过流保护芯片ic03,过流保护芯片ic03的第一引脚与第二电源vbus_a和第十五电容c15的一端电连接,过流保护芯片ic03的第五引脚与第一电源vbus_c、过流保护芯片ic03的第四引脚和第十四电容c14的一端均电连接,过流保护芯片ic03的第二引脚、第十五电容c15的另一端和第十四电容c14的另一端均接地;过流保护芯片ic03的第三引脚与第二十五电阻r25的一端、第二十四电阻r24的一端和第二十八电阻r28的一端均电连接,第二十五电阻r25的另一端与第一mos管q1的漏极电连接,第一mos管q1的栅极与第二十六电阻r26的一端和第二十七电阻r27的一端电连接,第二十七电阻r27的另一端与控制模块2电连接,第一mos管q1的源极和第二十六电阻r26的另一端接地;第二十八电阻r28的另一端与第二mos管q2的漏极电连接,第二mos管q2的栅极与第二十九电阻r29的一端和第三十电阻r30的一端电连接,第二十九电阻r29的另一端与控制模块2电连接,第二mos管q2的源极、所述第二十四电阻r24的另一端和第三十电阻r30的另一端均接地。
6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过流保护芯片保护第二接口模块的输出电流,共分为三挡:500ma限流档、1.5a限流档和3a限流档,防止第二接口模块的电流过载。
64.示例性地,接口判断信号包括:
65.第一插口信号,被配置为传输第一接口模块的第一种插接方式;
66.第二插口信号,被配置为传输第一接口模块的第二种插接方式。
6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插口信号为表示第一接口模块正向插入设备的情况,第二插口信号表示第一接口反向插入设备的情况,从而控制模块根据接口判断信号导通对应的传输线路,传输对应的usb3.1信号,从而在设备插入使用时,无需特别区分正反。
68.示例性地,第一接口模块1为usb3.1接口,第二接口模块4为usb3.1接口。
6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将usb3.1或者以上高速接口作为第一接口模块(即输入接口)、将usb3.1或者以上高速接口作为第二接口模块(即输出接口)的电子设备(例如键盘),可以扩展出一个usb3.1大功率和高传输速率的扩展接口,同时没有其他音视频输出接口。
70.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键盘,示例性地,可以包括usb集线器电路。
7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将usb集线器电路安装在键盘内,从而使普通键盘拓展出一个自适应的usb端口,具有了usb集线器的功能,可以根据所接主机的接口类型传输usb2.0信号或usb3.1信号,获得最高传输速率,同时生产成本低。
72.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73.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
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74.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75.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技术的范围。
76.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usb集线器电路,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usb集线器电路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77.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78.另外,在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7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