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ATA3及USB3.0双接口密码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56906发布日期:2022-04-14 20:12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一种SATA3及USB3.0双接口密码卡的制作方法
一种sata3及usb3.0双接口密码卡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密码应用领域,该技术及设备可用于密码卡的硬件结构设计与设备实现。


背景技术:

2.密码卡是密码设备中关键核心部件,用于各种密码算法的实现、密钥的安全产生、导入导出、存储、使用、销毁等。
3.常见的密码卡为pci或pcie/mini-pcie等插卡形式,该类形式的使用方法是插入计算机或服务器的pci、pcie/mini-pcie的对应插槽中使用,一般来说,一块密码卡只具有一种特定的接口,仅适合计算机中与其对应插槽适配,在目前的情况中,更多主机,如笔记本、小型服务器等主机,并不适合 pci或pcie插卡的安装,限制了采用这类接口的密码卡的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sata3及usb3.0双接口密码卡。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sata3及usb3.0双接口密码卡,包括输入输出缓冲器,分别与所述输入输出缓冲器连接的usb3.0接口、sata3接口、模式判决模块、密钥管理模块、密码运算模块、随机数产生模块、状态指示灯、emmc,与所述模式判别模块连接的二次电源模块,以及,与所述二次电源连接的环境检测处理efp模块;
7.其中,所述usb3.0接口用于与usb3.0标准中的数据线连接,所述 sata3接口用于与sata3标准中的数据线连接,所述二次电源模块用于与 usb3.0及sata标准中的电源供电线连接。
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9.进一步,模式判别模块是用于判决usb3.0接口和sata3接口中实际使用的接口的检测电路,具有电源识别、数据判决及互斥机制功能。
10.进一步,所述状态指示灯采用红绿双色led发光二极管。
11.进一步,所述输入输出缓冲器、模式判决模块、密钥管理模块、密码运算模块和efp模块采用符合国密标准的t6x0系列soc芯片实现。
12.进一步,所述随机数产生模块采用符合国密标准的真随机数发生器 wngx。
13.进一步,所述emmc采用unmen05gc1c31as,用于存储数据,包括加密存储的数据。
14.进一步,sata3接口包括sata电源接口及sata3数据接口,所述 sata电源接口是标准sata电源15pin接口,所述sata3数据接口是标准sata数据7pin接口,所述usb3.0接口为type-c接口,包括usb数据线及5v电源供电。
15.进一步,所述二次电源模块为dcdc,采用三片sy8089a电源芯片,电源输入为usb3.0接口的5v,sata3电源接口的5v,分别通过dcdc 降压实现t6x0所需要的3.3v、1.0v电
压及emmc所使用的1.8v io电压及 t6x0接口电压。
16.进一步,整个密码卡设置于金属封盖中,且在封盖交界处贴有易碎贴,满足使用安全要求。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sata3及usb3.0双接口密码卡,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1.是一种同时具有新一代高速usb3.0和sata3接口的新型密码卡,具有即插即用、无需驱动及体积小、重量轻、功耗小、便携的特点。
19.2.除接口外,具有与pci及pcie密码卡相同的密钥及算法支持体系和架构,可提供完整的密码服务和高速运算能力,从传输性能上,与pcie gen2 x1接口密码卡的速度相当或相同(usb3.0模式)甚至略高(sata3模式)。
20.3.使用usb3.0或sata3的接口,适合如笔记本、小型服务器等更多类型的主机,更方便易行。
21.4.usb3.0和sata3是新一代超高速外设接口,可以实现高速密码服务。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ata3及usb3.0双接口密码卡的结构框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sata3及usb3.0双接口密码卡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5.为便于读者理解,首先对下文中涉及的usb3.0接口及sata3接口进行介绍。
26.一方面,usb3.0和sata3接口是计算机常见的外设接口,特别usb 及sata中的esata可以是计算机/服务器机箱外的一种常见即插即用的接口,均包括电源及数据线,使用非常简单。
27.usb3.0和sata接口同时也是一种高速数据接口,与过去常见的com 串口,并行打印口和usb2.0相比,传输带宽更宽、传输速度更快,使用也更方便。
28.另一方面,usb3.0和sata3接口也是计算机/服务器机箱内部的常见接口,一般主板上都拥有多个usb3.0及sata3的接口。因此除了外部使用外,具有usb3.0或sata3接口的密码卡也可以安装在计算机/服务器内部使用。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ata3及usb3.0双接口密码卡的结构框图,以下对图1中的组成结构进行说明。
30.如图1所示,usb3.0数据和sata3数据,是usb3.0和sata3标准中的数据线,usb电源/sata电源是usb3.0和sata(含esata)标准中的电源供电线。
31.usb3.0接口,是usb3.0物理层及链路层接口电路,满足usb3.0的协议标准;
32.sata3接口,是sata3物理层及链路层接口电路,满足sata3的协议标准;
33.输入输出缓冲器由输入缓冲器和输出缓冲器组成,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的临时缓存,以满足高速数据输入/输出的要求。
34.二次电源是将usb/sata电源(一次电源)通过dcdc转换为内部器件使用的各种低压电源供电。
35.efp(环境检测处理)模块是二级、三级密码模块安全标准中必不可少的检测和处理模块,包括电压测量、温度测量、封盖开启等检测电路及相应的响应处理单元。
36.模式判决模块是用于判决usb3.0接口和sata3接口中哪一个为实际使用的检测电路。
37.密钥管理模块是密码卡的密钥管理核心,用于密钥生成、使用、存储、导入、导出、销毁等密钥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时也包括使用者及管理人员认证和身份识别和管理。
38.密码运算模块是用于密码运算的核心单元,计算各种密码运算:如加密、解密、签名、验证、杂凑、密钥协商等内容。
39.随机数产生模块是产生真随机数的专用模块,随机数是密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密钥生产、签名、密钥协商等。
40.状态指示是对外输出的接口,主要表示密码卡的工作状态:初始、工作、告警、管理等状态,通常由多个不同颜色led的亮、灭、闪或组合来表示不同状态。
41.另外,整个密码卡还需要进行封盖保护,以达到减少工作时的非法探测、减少电磁泄漏、对内部电路和器件进行保护的目的。
4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上提供的一种sata3及usb3.0双接口密码卡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特点:
43.1.高速:采用usb3.0及sata3接口,均属于超高速即插即用接口,其中usb3.0的传输速率为5gbps,sata3的传输速度为6gbps,两者均为收发分开的双工模式,具有高速传输性能;
44.2.向下兼容:
45.a)usb3.0向下兼容usb2.0及usb1.1;
46.b)sata3向下兼容sata2(含esata)和sata1;
47.3.即插即用:usb及sata均支持即插即用的应用方式;
48.4.自动识别:usb和sata两种接口,使用者无需配置或拨码,直接使用其中一种,密码卡可实现自动识别用户当前使用的那种接口,使用简单:识别方式为:
49.a)电源识别:由于usb和sata均具有通过接口电源的来源用于判决依据,即:如果电源来源是usb接口的电源,则判决为usb接口模式;如果电源来源是sata电源接口,则判决为sata接口模式;
50.b)数据判决:设备与主机连接上,主机会对插入的设备枚举并安装驱动,设备相应枚举并建立连接。密码卡根据连接信息作为模式判决依据,即:如果usb接口先建立了连接,则判决为usb模式,如果sata接口与主机建立连接则判决为sata模式;
51.c)互斥机制:无论是电源判决还是数据判决,均usb模式优先,即如果两种接口电源同时供电,或数据连接两者均有效,则判决为usb模式;
52.也可以通过管理指令,配置为单一模式:usb模式或sata模式。在单一模式下,自动模式识别将失效。
53.5.指令兼容:无论是usb模式还是sata模式,除接口不同外,指令层(链路层之上的载荷)完全一致,即从应用接口看,不区分usb或sata 模式,以简化应用层形态;同时,密码卡除接口不同外,内部处理也不区分 usb或sata模式,由于指令一样,所以内部的指令处理流程完全一样。
54.6.低功耗、小体积:与传统pci或pcie密码卡相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小的特点。
5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ata3及usb3.0双接口密码卡,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56.1.是一种同时具有新一代高速usb3.0和sata3接口的新型密码卡,具有即插即用、无需驱动及体积小、重量轻、功耗小、便携的特点。
57.2.除接口外,具有与pci及pcie密码卡相同的密钥及算法支持体系和架构,可提供完整的密码服务和高速运算能力,从传输性能上,与pcie gen2 x1接口密码卡的速度相当或相同(usb3.0模式)甚至略高(sata3模式)。
58.3.使用usb3.0或sata3的接口,适合如笔记本、小型服务器等更多类型的主机,更方便易行。
59.4.usb3.0和sata3是新一代超高速外设接口,可以实现高速密码服务。
60.在一个具体的实例中,如图2所示,本实例的usb3.0和sata3双接口密码卡,其外形具有2.5存硬盘尺寸及安装孔,特别是sata端的接口,具有与硬盘相同的外形尺寸、结构、接口,同时还在密封金属外壳的另一端具有usb3.0接口和led指示灯。
61.其中:sata电源接口,是标准sata电源15pin接口,sata数据接口是标准sata数据7pin接口。其位置符合2.5英寸硬盘接口标准。usb3.0 接口为type-c接口,包括数据线及5v电源供电。
62.led指示灯是一个红绿双色led发光二极管,可以指示工作(绿灯亮)、告警(红灯亮)、管理(橙色:红绿都亮)及初始(绿灯闪)和无电(全灭) 等状态。
63.主控芯片使用符合国密标准的t6x0系列soc芯片,包括t660和t680 等,本实例使用t680芯片,该芯片内部包括多种密码算法引擎(sm2/3/4、 aes、ras2048等)和usb3.0接口、sata3接口、emmc、spi接口和gpio 等通用接口。
64.wngx为符合国密标准的真随机数发生器,如wng4,wng8等。本实例使用wng4芯片作为随机数产生器,符合密码卡标准规范;
65.emmc是一种高速、大容量固态存储芯片,本实例使用 unmen05gc1c31as,容量为32gb,可实现32gb的固态加密硬盘功能。
66.dcdc使用三片sy8089a电源芯片,电源输入为usb接口的5v,sata 电源接口的5v,分别通过dcdc降压实现t680所需要的3.3v、1.0v电压及emmc所使用的1.8v io电压及t680接口电压。
67.由于t680是一款可编程的soc芯片,除进行密码运算外,还通过编程实现了密钥的全生命周期(产生、工作、保存、销毁、导入、导出)管理功能,内部的接口fifo及ram实现了usb3.0及sata3.0的输入输出缓冲器,满足高速数据通信的功能。模式判决采用内部连接协议判别机制实现了 usb及sata接口的模式判决,并使用了usb模式优先的方式实现usb与 sata的互斥机制。t680为国密芯片,本身具有efp功能,使用该功能可感知外部电压超限、温度超限等外部环境变化,并启动efp相应,本实例的响应操作是停止密码服务,并红色led告警。
68.上述实例所给出的方案的优点是:
69.1.核心部分使用单芯片实现的usb3.0及sata3接口的密码卡;
70.2.全部使用国产芯片,包括密码芯片、随机数芯片、电源芯片及emmc;
71.3.具有完整的密码卡功能,包括密钥管理、密码运算、efp响应、安全防护等功能;
72.4.向下兼容:
73.a)usb3.0接口兼容:usb3.0,usb2.0及usb1.1;
74.b)sata3接口兼容:sata3、sata2及sata1;
75.5.速度快、功耗低、可靠性更高;
76.6.usb3.0及sata3接口均支持即插即用功能;
77.7.绝大多数计算机(包括笔记本电脑)内部及外部均可使用。
7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