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态生化材料管理小型射频标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09102发布日期:2022-04-09 11:24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态生化材料管理小型射频标签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射频标签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态生化材料管理小型射频标签。


背景技术:

2.被动式射频标签制程可分为三大阶段,依序为天线设计制造、芯片接着及压合。当芯片完成天线接合后之成品即称为inlay,当inlay经压合完成后之成品即称为标签(label或tag)。基本上无源射频标签的成本,大约是ic、天线制造、压合各占三分之一。因此,扣除芯片取得的成本,inlay制造仍占有三分之二的标签成本,而且标签的好坏与inlay的制造质量息息相关,天线设计制造更是inlay性能的核心技术关键。在特殊的环境应用下天线与芯片必须匹配才能做到最佳的适用性要求,降低复杂电磁环境干扰的影向,达到无源射频标签的最佳读取效果,才能确保无源射频标签管理运用的有效运作。
3.一般液态生化材料以一般功率操作无源超高频射频标签的平均最大有效读取距离约在20-30cm左右,而如何使其能够确实达到此一读取距离之效果,减少无源超高频射频标签在特殊环境下的自我电磁损耗将是无源超高频射频标签设计适用于具液体复杂电磁干扰环境的关键因素。
4.总体而言,射频标签容易受到金属反射干扰和水吸收效应影响而降低射频标签的读取效能,就目前应用于医疗体中用来储存液态生物组织或样本的血袋、尿袋与试管而言,若要使用射频标签进行管理,常常会因为储存液态生物组织或样本存在有金属离子与生化物质成分,形成电磁波信号干扰,进一步影响射频标签的读取效能,导致标签的数据读取错误,更甚至于发生无法读取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所述技术缺陷之一。
6.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液态生化材料管理小型射频标签。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态生化材料管理小型射频标签,包括:载体、本体和芯片,所述本体设置于所述载体上,所述本体配置有天线组形成内场循环和外场循环以传递电磁波信号,在内场循环上设有电接点,芯片与电接点连接,内场循环与外场循环接收来自外部携带有液态生化材料数据的电磁波信号,并将该液态生化材料数据的电磁波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写入至芯片,以及将芯片中存储的数据通过电信号传递至天线的内场循环与外场循环形成电磁波信号向外发送。
8.进一步,所述芯片包括:调变单元、处理单元、内存和电源单元,其中,所述芯片包括:调变单元、处理单元、内存和电源单元,其中,所述调变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电接点连接,所述调变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处理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处理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内存连接,所述电源单元与所述调变单元、处理单元、内存连接。
9.进一步,所述天线组的内场循环为封闭状。
10.进一步,所述天线组的内场循环呈t字型封闭空心状,还包括: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为该内场循环t型状顶部两侧的突出部,其中,所述延伸部为空心状。
11.进一步,还包括:外场循环,所述外场循环设于所述本体内。
12.进一步,所述外场循环与内场循环t型状顶部两侧的突出部以一定间隔距离相连接。
13.进一步,所述所述外场循环由一对口字型封闭空心状所组成,对称匹配设置于内场循环t型状顶部两侧。
14.进一步,所述一种液态生化材料管理小型射频标签采用超高频频段。
15.进一步,所述内场循环和外场循环采用传统蚀刻方式或纳米银浆料以印刷方式制作;所述芯片采用银胶点热压粘合或纳米接口辅助低温锡膏印刷回焊接方式。
16.进一步,所述一种液态生化材料管理小型射频标签贴附在装有液态生化材料的容器的标签下方。
1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态生化材料管理小型射频标签,标签天线配置形成传递射频电磁波信号的内场循环与外场循环最佳匹配,并结合芯片适配选用技术,达到优越的天线调谐性能以缩小整体标签几何面积,能够有效改善超高频射频标签无法抵抗液体干扰的缺失,使其具有高的读取效能、增加有效读取距离、成本低廉与广泛应用等优势。
18.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9.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0.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液态生化材料管理小型射频标签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
22.10-液态生化材料管理小型射频标签;12-载体;
23.14-本体
24.142-内场循环;144-外场循环;146-电接点;148-延伸部;
25.16-芯片
26.162-调变单元;164-处理单元;166-内存;168-电源单元;
27.es-电讯号;da-资料;e-电力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组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组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抗水抗干扰能力的液态生化材料管理小型射频标签。其中,液态生化材料例如为血液、组织液等。需要说明的是,不限于上述举例,还可以为其他液
态生化材料,均适用于实用新型的小型射频标签。
30.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液态生化材料管理小型射频标签能够传输电信号es,即通过电磁信号建立通信,传送数据da和提供电力e。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态生化材料管理小型射频标签,具有抗水干扰的特性,即便位于液体环境中或是紧贴于具有液体流动的容器或袋体内,也能够抵抗环境干扰。
31.下面以液态生化材料为血液进行说明,在使用的情境中,液态生化材料管理之小型射频标签10能够被贴附在试管等容器的标签之下,供读取器或是写入器进行数据的写入与读取,以便于让医护人员可以对试管进行管理。
3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态生化材料管理小型射频标签,包括:载体12、本体14和芯片16,本体14设置于载体12上。载体12用于设置本体14与芯片16,从而让用户可以轻易地取用液态生化材料管理的小型射频标签。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载体12的材质可以为纤维(例如纸等)、塑料(例如聚氯乙烯pvc等)或其它具有一定强度之薄片层状材料。本体14的材质可以为金属(例如铝、铜

等)。
33.本体14内用于形成天线组,具有内场循环142、内场循环142的两侧延伸部148和外场循环144,以在内场循环142、内场循环142的两侧延伸部148和外场循环144之间进行传递电信号es,实现电信号传输的目的。在内场循环142上设有电接点,芯片16与电接点连接。
34.内场循环142形成在本体14的中间部,外场循环144邻近形成在内场循环142的两侧延伸部148。即,本实用新型的天线布局设计中,在内场循环142的两侧延伸部148分别地形成封闭的外场循环144。
3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本体14内设置有一个内场循环142、内场循环142的两侧延伸部148和两个外场循环144。需要说明的是,内场循环142、内场循环142的两侧延伸部148和外场循环144的数量不限于上述举例,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而增减。
36.内场循环142、两侧延伸部148与外场循环144接收来自外部的的携带有液态生化材料数据的电磁波信号,并将该液态生化材料数据的电磁波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写入至芯片16,以及将芯片16中存储的数据通过电信号传递至天线的内场循环142、两侧延伸部148与外场循环144形成电磁波信号向外发送。
37.【实施例一】
3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态生化材料管理小型射频标签,包括:载体12、本体14和芯片16,本体14设置于载体12上,本体14内具有内场循环142、内场循环142的两侧延伸部148和外场循环144,用于形成天线组,在内场循环142上设有电接点,芯片16与电接点连接。例如,本体14和芯片16可以封装于试管与标签之间。
39.内场循环142、延伸部148与外场循环144接收来自外部的的携带有液态生化材料数据的电磁波信号,并将该液态生化材料数据的电磁波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写入至芯片16,以及将芯片16中存储的数据通过电信号传递至天线的内场循环142、延伸部148与外场循环144形成电磁波信号向外发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外场循环144为封闭状,利用邻近于内场循环142之两侧延伸部148的封闭式外场循环144,可以增加有效读取距离。
40.其中,内场循环142、延伸部148与外场循环144采用传统蚀刻方式或纳米银浆料以印刷方式制作。
4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内场循环142、延伸部148与外场循环144的形状例
如为矩型。需要说明的是,内场循环142、延伸部148与外场循环144的形状不限于矩形,还可以为其他形状,在此不再赘述。
4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态生化材料管理小型射频标签,利用内场循环和外场循环的天线布局设计,与芯片适配选用技术达到优越的天线阻抗调谐性能并缩小整体卷标几何面积,能够有效改善超高频射频标签无法抵抗液体干扰的缺失,使其具有高的读取效能、增加有效读取距离、成本低廉与广泛应用等优势。
43.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4.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