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用计算机主板固定装置

文档序号:29722102发布日期:2022-04-16 19:37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计算机用计算机主板固定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定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计算机用计算机主板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计算机俗称电脑,是现代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计算机的主板相当于人类的心脏,计算机主板研发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人工对主板进行检测和套零件,因此需要使用到固定装置,但是目前的固定装置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3.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3338551u的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一种计算机用计算机主板固定装置,其虽然通过螺纹帽对螺纹杆进行固定,螺纹帽可以挡住固定杆往上移动,弹簧继续保持压缩状态,对主板进行固定,当需要对主板进行拆卸时,慢慢松开螺纹帽让弹簧慢慢展开,弹簧慢慢通过横杆带动固定杆离开固定架上的通道,来进行拆卸,但是现有的计算机主板固定装置在对主板进行拆卸时,操作过于繁琐,降低了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计算机用计算机主板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计算机用计算机主板固定装置,通过设计了连接架、螺杆、移动杆、滚珠螺母、转盘、转杆、旋转槽、第一轴承、第一锥齿轮、第二准齿轮,使得人员只需要将转盘转动,即可完成对主板的拆卸,相比原有的拆卸,操作更加简单,耗费的时间更少,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计算机用计算机主板固定装置,包括底座、主板、固定架、横杆、抵杆,还包括:
6.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处于固定架顶端;
7.螺杆,所述螺杆处于连接架内侧;
8.滚珠螺母,所述滚珠螺母套设于螺杆表面;
9.移动杆,所述移动杆处于滚珠螺母底端,用于带动横杆移动。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架顶端外侧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底端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底端贯穿连接架内壁开设有旋转槽,所述旋转槽内侧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转杆表面底端套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二准齿轮,所述螺杆两端均设置有第二轴承。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橡胶块,所述橡胶块处于抵杆一端,所述橡胶块一侧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处于抵杆内壁开设有连接槽,且所述连接板顶端表面与底端表面均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内侧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顶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顶端处于抵杆内壁开设有限位弧槽。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螺杆表面的螺纹为正反螺纹。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盘表面开设有防滑纹纹路,且所述转盘与转杆为固定连接。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板的宽度是连接槽宽度的零点九倍。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6.1、通过设计了连接架、螺杆、移动杆、滚珠螺母、转盘、转杆、旋转槽、第一轴承、第一锥齿轮、第二准齿轮,使得人员只需要将转盘转动,即可完成对主板的拆卸,相比原有的拆卸,操作更加简单,耗费的时间更少,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17.2、通过设计了防护机构,使得抵杆一端在对主板进行夹紧时,抵杆一端表面不会直接作用在主板的表面,可以通过橡胶块的作用下,对主板表面起到了保护的作用,防止主板表面出现损坏。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其中:1、底座;2、主板;3、固定架;4、横杆;5、抵杆;6、连接架;7、螺杆;8、移动杆;9、滚珠螺母;10、转盘;11、转杆;12、旋转槽;13、第一轴承;14、第一锥齿轮;15、第二准齿轮;16、橡胶块;17、连接板;18、连接槽;19、限位块;20、限位弧槽;21、弹簧;22、移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23.实施例一
24.如图1、图2所示,一种计算机用计算机主板固定装置,包括底座1、主板2、固定架3、横杆4、抵杆5,还包括:连接架6,连接架6处于固定架3顶端;螺杆7,螺杆7处于连接架6内侧;滚珠螺母9,滚珠螺母9套设于螺杆7表面;移动杆8,移动杆8处于滚珠螺母9底端,用于带动横杆4移动;连接架6顶端外侧设置有转盘10,转盘10底端设置有转杆11,转杆11底端贯穿连接架6内壁开设有旋转槽12,旋转槽12内侧设置有第一轴承13,转杆11表面底端套设有第一锥齿轮14,第一锥齿轮14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二准齿轮15,螺杆7两端均设置有第二轴承;
25.当需要拆卸主板2时,首先将转盘10向一侧转动,转盘10通过旋转槽12与第一轴承13的作用下,使得转杆11在原地转动,转杆11同时带动第一锥齿轮14转动,第一锥齿轮14通过第二准齿轮15与螺杆7两端设置的第二轴承,使得螺杆7在原地进行转动,螺杆7转动的过程中,使得滚珠螺母9沿着螺杆7表面向两端移动,滚珠螺母9在移动时,带动移动杆8同时移
动,移动杆8带动横杆4、抵杆5移动,当抵杆5一端远离主板2的表面时,将主板2拆卸下来即可;现有的计算机主板固定装置在对主板2进行拆卸时,操作过于繁琐,降低了效率,通过设计了连接架6、螺杆7、移动杆8、滚珠螺母9、转盘10、转杆11、旋转槽12、第一轴承13、第一锥齿轮14、第二准齿轮15,使得人员只需要将转盘10转动,即可完成对主板2的拆卸,相比原有的拆卸,操作更加简单,耗费的时间更少,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26.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公开了螺杆7,请如图1所示,螺杆7表面的螺纹为正反螺纹;使得两个滚珠螺母9可以相对移动。
27.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公开了转盘10,请如图2所示,转盘10表面开设有防滑纹纹路,且转盘10与转杆11为固定连接;可以有效的增加手部与转盘10之间的摩擦力。
28.实施例二
29.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还包括防护机构,防护机构包括橡胶块16,橡胶块16处于抵杆5一端,橡胶块16一侧设置有连接板17,连接板17处于抵杆5内壁开设有连接槽18,且连接板17顶端表面与底端表面均开设有移动槽22,移动槽22内侧设置有弹簧21,弹簧21顶端设置有限位块19,限位块19顶端处于抵杆5内壁开设有限位弧槽20;
30.当需要安装橡胶块16时,首先将橡胶块16放置在指定位置,使得连接板17处于连接槽18内侧,当连接板17处于连接槽18内侧后,限位块19顶端处于限位弧槽20内侧卡合,完成操作;通过设计了防护机构,使得抵杆5一端在对主板2进行夹紧时,抵杆5一端表面不会直接作用在主板2的表面,可以通过橡胶块16的作用下,对主板2表面起到了保护的作用,防止主板2表面出现损坏。
31.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公开了连接板17,请如图3所示,连接板17的宽度是连接槽18宽度的零点九倍;使得连接板17可以自如的在连接槽18内侧移动。
32.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