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支架及包括其的触控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93053发布日期:2022-05-30 22:56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触控支架及包括其的触控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架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用于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键盘或写字板内用于支撑、固定触控面板的支架以及包括该支架的触控板。


背景技术:

2.目前,与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连接的键盘、笔记本电脑的键盘一般设置触控板,用于实现人机交互,在使用电子产品时,通过手指或者手写笔触压触控面板上任一点,使触控面板局部产生一定变形,触压触控面板的压力传递至设于电子产品内用于固定和支撑触控面板的支架上,支架产生一定的变形,触动pcb板背面的开关,进而启动触控电路工作,实现人机交互;已公开的申请号为202110193226.8,发明名称为平行运动触控板的专利申请,其上设有具有触控功能的覆盖件(用于与人体手指直接接触的面板),该覆盖件包括四个侧边缘,使用时,只能在其侧边缘进行触压,才能得到触控电路的响应,即为常见的三点触控模式;采用该结构,无法在覆盖件上任意一点进行触压而得到触控电路的响应,因此,使用上存在不便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上述原因,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支架,用于安装触控面板,且在触控操作时触发触控电路,实现人机交互。
4.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包括触控支架的触控板。
5.为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触控支架,包括,触控支撑板,其上的第二表面与触控面板固定连接;还包括:设于触控支撑板的第一表面上的弹片,弹片的两端与触控支撑板的第一表面固定连接;设于弹片上接近触控面板的表面上的触点,设于弹片另一表面且与其相连接的安装板。
6.优选地,所述触控支撑板由两块条状侧板及两块条状端板一体成型而成,其为一方形框体。
7.优选地,所述弹片由一块连接板、分别设于连接板两端的两块y型板一体成型而成;所述两块y型板的开口端分别与两块条状端板固定连接;所述触点设于连接板上。
8.优选地,所述y型板由开口端及连接片一体成型而成,在开口端的后端设有两块分别位于连接片两侧的侧弹片。
9.优选地,所述安装板呈方框状,四块侧弹片的自由端分别与安装板的四个转角处固定连接。
10.优选地,还包括一个方框状补强件,所述补强件固设于连接板上接近触控面板的表面上,触点位于补强件内。
11.优选地,还包括两个第一补强件,所述第一补强件呈y型;二者分别固设于两块y型板上接近触控面板的表面上。
12.优选地,第一补强件上的开口部与y型板的开口端的开口形状相一致。
13.优选地,所述弹片呈弓形,初始状态,弹片中部的拱起部的中心远离触控面板。
14.优选地,所述触点设于拱起部上,且触点位于弹片的中心处。
15.为了实现第二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触控板,包括触控面板及pcb板,还包括前述的触控支架,所述pcb板固设于触控面板的背面,所述触控支架设于pcb板其中一表面上。
16.有益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支架的触控支撑板的第二表面上固设触控面板,当使用者触控操作时,在其上任一点触按触控面板的压力传递至触控支撑板,而弹片的两端与触控支撑板的第一表面固定连接,即弹片的两端与触控支撑板至少共有两个连接点,且弹片通过安装板安装在键盘等电子产品内,来自触控操作的压力通过其中至少一个连接点传递至弹片,使位于弹片中间部位的拱起部变形,该变形的趋势是使设于弹片上的触点向接近触控面板背面的方向移动,最终使触点与pcb板背面的开关接触,从而接通触控电路,启动触控板,实现人机交互;采用上述支架的触控面板,用手指在触控面板的任一点按压时,均可使触点与pcb板背面的开关接触,从而接通触控电路;同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结构,无需像现有技术的触控面板那样在特定的区域进行触控操作,而是在触控面板的任意位置按压均可,从而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灵敏度高及使用方便的效果,而且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爆炸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板爆炸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板俯视图;
23.图7为图6的a-a视图;
24.图8为图6的b-b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6.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支架,包括,触控支撑板1,其上的第二表面与触控面板固定连接;还包括:设于触控支撑板1的第一表面上的弹片2,弹片2的两端与触控支撑板1的第一表面固定连接;设于弹片2上接近触控面板的表面上的触点3,设于弹片2另一表面且与其相连接的安装板4。即,触控面板与弹片2分别安装在触控支撑板1的两个表面上。
27.此处的触控支撑板1为一块金属薄板,其包括两个表面,分别为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弹片为一块异形金属薄片,即弹片2的形状为不规则形状,其同样包括两个表面,其上接近触控面板的表面是指距离触控面板较近的表面,其上另一表面则为远离触控面板的表面。
28.在本实施例,所述弹片2呈弓形,初始状态,位于弹片2中部的拱起部的中心远离触
控面板,可参考图4所示的箭头方向,该方向指示出初始状态时弹片2的弯曲方向;此处的拱起部是指弹片2的中部位置处最突出的那一段弧形部。
29.所述触点3设于拱起部上,且其位于弹片2的中心处。很显然,弹片2的中心与拱起部的中心重合,触点3即设于此处。
30.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控支撑板1采用以下结构,其由两块条状侧板101及两块条状端板102一体成型而成,其为一方形框体。即触控支撑板1内设有方形孔,触控支架装配后,该方形孔为弹片2提供变形的空间。
31.弹片2由一块连接板201、分别设于连接板两端的两块y型板202一体成型而成;所述两块y型板202的开口端分别与两块条状端板102固定连接,即每个y型板202的开口端与一块条状端板102的连接点2a为一个;所述触点3设于连接板201上且触点3位于弹片2的中心处,如图2、图3所示。
32.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y型板202由开口端202a及连接片202b一体成型而成,在开口端202a的后端设有两块分别位于连接片202b两侧的侧弹片203,所述侧弹片203与开口端202a一体成型。
33.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所述安装板4呈方框状,四块侧弹片203的自由端分别与安装板4的四个转角处固定连接,并分别在四个转角处形成四个连接支点2b。
34.如图1、图3所示,还进一步包括一个方框状补强件5,所述补强件5固设于连接板201上接近触控面板的表面上,触点3位于补强件5内。补强件5的用途在于,当触点3向接近触控面板的方向移动时,触点3的四周处于较好的平衡状态。
35.在本实施例,所谓拱起部实际上为一个区域,该区域是弹片2上被补强件5覆盖的那个区域。
36.还包括两个第一补强件6,所述第一补强件6呈y型;二者分别固设于两块y型板202上接近触控面板的表面上。
37.第一补强件6上的开口部601与y型板202的开口端202a的开口形状相一致;即开口部601与开口端202a上均设有v型开口,二者的v型开口张开角度基本一致,大小基本一致,如图4所示。
38.如图5-8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控板,其包括触控面板7及pcb板8,还包括前述的触控支架,装配时,所述pcb板8固设于触控面板7的背面,所述触控支架设于pcb板其中一表面上。
39.具体地,触控面板7采用玻璃制成,即其为玻璃面板,为刚性件;pcb板8其中一表面与触控支架相连接,而另一表面则通过粘胶粘贴在触控面板7的背面,在pcb板8上设有触发触控电路的开关9;触控面板7及pcb板8、触控支架装配在一起后,然后放入键盘等产品的沉孔10内,安装板4则固定在沉孔10的底面。
40.采用上述结构,装配时,安装板4固定在电子产品内的一个安装平面上,比如沉孔10内,弹片2则通过四块侧弹片203与安装板4连接在一起,且两块y型板202的两端延伸出安装板4的两端之外,此时,两块y型板202上延伸出安装板4的两端之外的部分结构不能得到安装板4的支撑,即该部分结构与安装平面分离,处于悬空状态;当在触控面板的任意位置施加触控压力时,触控压力作用在触控面板上,因触控面板是刚性件,该触控压力传导至触控支撑板1上,进而通过触控支撑板1将该压力传递至至少一个连接点2a处,因y型板202的
端部处于悬空状态,且连接点2a均位于y型板202的两端上,触控压力使至少一块y型板202的端部(此处指y型板202上延伸出安装板4的一端之外的部分结构)产生变形,且该变形使y型板202的端部向安装平面移动,y型板202的端部的变形使弹片2的拱起部反向弹回,也就是拱起部此时的变形是带动触点3接近触控面板的背面,最终使触点3与pcb板背面的开关9接触,从而接通触控电路,启动触控板,实现人机交互;此处,在该过程,四个连接支点2b起支撑作用;具体地,距离触控所施加压力最近的连接点2a,此连接点2a就受到的触控压力分力会更大些点;弹片2在连接支点2b的支撑下形成扛杆原理,翘动触点3向上方运动触发开关。
41.在以上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相应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亦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
42.显然,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