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康复指导的班级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08787发布日期:2022-05-06 00:46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康复指导的班级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专门适用于医疗管理的数据处理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康复指导的班级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康复患者的康复指导和训练以康复科医生、治疗师线下指导为主,且患者的训练情况需要医生、治疗师面对面一对一了解和安排,但这种方式需要花费医生、治疗师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3.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目前也出现了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的远程问诊的方式,但由于康复患者的特殊情况与特殊需求,现有的问诊平台无法做到精确指导,可能造成误诊,致使患者受到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线下指导费时费力的问题,以及现有线上问诊平台无法做到精准指导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康复指导的班级管理系统,通过移动终端将患者与医生、治疗师关联起来,增加患者与医生、治疗师的互动性,使患者获得专业的康复指导,达到精准指导的目的,达到提升医生、治疗师康复指导作业方式的效率。
5.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适用于康复指导的班级管理系统,包括运行于移动终端上的注册登录模块以及班级管理模块;
7.所述注册登录模块用于使康复患者和康复导师注册及登录至系统内;
8.所述班级管理模块包括班级创建单元、邀请加入单元、推荐加入单元以及任务发布单元;
9.所述班级创建单元用于让康复导师创建相应的班级;
10.所述邀请加入单元用于生成班级识别码,康复患者通过扫码的方式加入相应班级;
11.所述推荐加入单元根据对康复患者自身情况进行分析、评估从而自动向康复患者推荐适合自身的班级、康复导师和康复训练课程;
12.所述任务发布单元用于让康复导师针对班级内部人员发布指导训练任务。
13.进一步地,上述推荐加入单元包括问卷单元、评估单元、推荐结果单元、归并结果单元;
14.问卷单元用于向康复患者提供评估问卷,并得到初筛结果;
15.所述评估问卷包含多个选择题,每个选择题有多个选项,学员可选择选项来反馈自身情况;所述选择题项目包括:主诉选择、龄年选择、体重选择、身高选择、现病史、遗传史、既往病史、慢性病史、能够承受指导费用范围选择;所述初筛结果中包括适合用户的康复导师、康复班级及康复训练课程;
16.评估单元对初筛结果进数行据分析,得到最终的适合康复患者的班级、康复导师和课程;
17.评估单元基于层次分析法与加权算术平均算子公式构建;在评估单元中对康复导师、康复班级和康复训练课程均按照评价指标设置相应的初始分值;其中,评价指标包括适用病例u1、适用年龄范围u2、费用标准u3、评分等级u4、被选择次数u5;
18.推荐结果单元用于将所述评估单元得到的最终筛选结果推荐给康复患者,康复患者选择心仪的班级、康复导师或康复课程,进行相关专业训练;
19.归并结果单元用于将康复患者选择结果归并至评估单元中的评估模型,用于对评估模型进行优化。
20.进一步地,上述评估单元具体工作过程为:
21.s1: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个评价指标权重;
22.s1.1: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各个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两两对比后,再利用层次分析法中已有的成对比较阵标度表建立判断矩阵;
23.s1.2:按照一致性比例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24.当一致性比例<0.1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执行下一步,否则对判断矩阵作出修正;
25.s1.3:通过归一化算法的计算判断矩阵权重,作为评价指标权重;
26.s2:根据评价指标设置的相应初始分值、步骤s1.3的评价指标权重,按照加权算数平均算子公式分别计算出初筛结果对应的加权算术平均值;
27.s3:将加权算术平均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然后将对应的初筛结果依次输出,作为最终筛选结果。
28.进一步地,上述步骤s1.2中一致性比例的计算公式为:
[0029][0030][0031]
λ
max
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n为评价指标个数;
[0032]
ri表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通过查表可知。
[0033]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s2中初筛结果对应的加权算术平均值的具体计算式为:
[0034]
waw=aa*u1+ab*u2+ac*u3+ad*u4+ae*u5;
[0035]
wbw=ba*u1+bb*u2+bc*u3+bd*u4+be*u5;
[0036]
wcw=ca*u1+cb*u2+cc*u3+cd*u4+ce*u5;
[0037]
wdw=da*u1+db*u2+dc*u3+dd*u4+de*u5;
[0038]
wew=ea*u1+eb*u2+ec*u3+ed*u4+ee*u5;
[0039]
其中,a、b、c、d、e分别表示初筛结果;
[0040]
waw、wbw、wcw、wdw、wew表示每个初筛结果对应的加权算术平均值;
[0041]
a,b,c,d,e表示评价指标相应的初始分值。
[0042]
进一步地,上述系统还包括任务打卡模块;所述任务打卡模块用于让康复患者完成班级内康复导师发布的任务,以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完成打卡;
[0043]
康复学员也可选择是否同步至康复圈,与系统内用户分享。
[0044]
进一步地,上述任务打卡模块包括统计单元与评价单元;统计单元用于统计每次发布任务后康复患者的打卡完成情况;评价单元用于让康复导师及时对每个康复患者的打卡任务进行指导评价。
[0045]
进一步地,上述系统还包括聊天模块;所述聊天模块用于康复患者与康复患者之间,康复患者与康复导师之间沟通交流。
[0046]
进一步地,上述系统还包括康复圈模块;所述康复圈模块用于系统内部用户的心得体会、任务打卡的分享,康复患者每次完成任务打卡时可同步发送至康复圈模块,系统内部的其他用户可进行点赞、评论。
[0047]
进一步地,上述系统还包括自学模块,所述自学模块用于系统内部用户自主选择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学习。
[004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0049]
1、本发明通过注册登录模块以及班级管理模块构建的班级管理的系统,增加康复患者与医生、治疗师的互动性,让康复患者能够根据系统评估推荐和自动邀请两种方式在线获得专业的康复导师、精准的康复训练指导,也大大提升了医生、治疗师康复指导作业方式的效率。
[0050]
2、本发明的班级管理模块具有邀请加入单元和推荐加入单元,使康复患者根据需求可以自由灵活的选择康复导师、康复班级及康复训练课程,康复患者在不理解系统时可通过推荐加入单元进行选择,或者直接采用邀请加入单元进行选择,并且康复患者若对当前康复导师或康复课程不满意,也可采用推荐加入单元重新进行选择。
[0051]
3、本发明通过问卷单元、评估单元、推荐结果单元、归并结果单元构建的推荐加入单元,通过问卷对用户所需的康复导师,康复班级以及康复训练课程进行初步筛选,之后根据层次分析法与加权算数平均算子构建的评估模型对初筛结果进行分析,得到最终筛选结果,用户可根据最终筛选结果选择康复导师,康复班级以及康复训练课程进行康复治疗,从而可根据康复患者自身情况选择专业的康复医生和治疗师加入,开始专业的康复课程,解决了传统康复问诊耗费时间的问题,以及现有远程问诊由于患者个体差异较大,需求不同,导致问诊效果较差,甚至可能造成误诊风险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52]
图1是本发明的示意图。
[0053]
图2是本发明班级管理模块的示意图。
[0054]
图3是本发明任务打卡模块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5]
为便于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且附图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具体实现原理的限定。
[0056]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康复指导的班级管理系统,包括运行于移动终端上的注册登录模块,班级管理模块;移动终端可以是电脑、手机等设备;
[0057]
注册登录模块用于使用户注册及登录进入班级管理系统;
[0058]
如图2所示,班级管理模块包括班级创建单元、邀请加入单元、推荐加入单元以及任务发布单元;
[0059]
班级创建单元用于让康复导师创建相应的班级,管理班级人员;
[0060]
邀请加入单元可用于生成班级识别码,邀请康复患者扫码加入相应班级;实际使用时,康复导师使用移动终端注册登录成功后,创建班级,通过邀请加入单元生成本班级的识别码,该识别码优先为二维码,再让注册成功的康复患者扫码加入该班级,
[0061]
推荐加入单元根据对康复患者自身情况进行分析、评估从而自动向康复患者推荐适合自身的班级、康复导师和康复训练课程;
[0062]
任务发布单元用于让康复导师针对班级内部人员发布指导训练任务。
[0063]
该班级管理系统在使用时:例如,康复导师使用移动终端注册登录成功后,创建班级,通过邀请加入单元生成本班级的识别码,该识别码优先为二维码,再让注册成功的康复患者扫码加入该班级。或者注册登录成功的康复患者也可通过推荐加入单元,根据推荐结果,申请加入心仪的班级,康复导师通过申请后即可加入班级。康复导师随后根据学员情况可发布针对所有康复学员的打卡任务,也可发布针对指定康复学员的打卡任务,发布的任务可根据需求设置后入班康复学员是否加入。
[0064]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加精准的推荐适合学员的班级、康复导师和康复训练课程,提升学员训练的精准度与专业性,推荐加入单元具体设置有问卷单元、评估单元、推荐结果单元、归并结果单元;
[0065]
问卷单元用于向康复患者提供评估问卷,并得到初筛结果;
[0066]
所述评估问卷包含多个选择题,每个选择题有多个选项,学员可选择选项来反馈自身情况;例如:选择题包括:主诉选择、龄年选择、体重选择、身高选择、现病史、遗传史、既往病史、慢性病史、能够承受指导费用范围。初筛结果中包括适合用户的康复导师、康复班级及康复训练课程;假设初筛结果为a、b、c、d、e;
[0067]
评估单元对初筛结果进数行据分析,得到最终的适合康复患者的班级、康复导师和课程;
[0068]
评估单元基于层次分析法与加权算术平均算子公式构建;在评估单元中对康复导师、康复班级和康复训练课程均按照评价指标设置相应的初始分值,设初始分值分别为a,b,c,d,e;其中,评价指标包括适用病例u1、适用年龄范围u2、费用标准u3、评分等级u4、被选择次数u5;
[0069]
评估单元具体的过程如下:
[0070]
s1:考虑各个评价指标对各个选择结果影响不同,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个评价指标权重;
[0071]
s1.1:通过对各个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两两对比后,再利用层次分析法中已有的成对比较阵标度表建立判断矩阵t;
[0072]
举例说明该步骤的具体过程为:如果评价指标u1重要性与评价指标u2相同,那么两两对比结果为1,如果评价指标u1重要性稍微大于评价指标u2,则两两对比结果为3/1,如果评价指标u1重要性明显大于评价指标u2,则两两对比结果为5/1,如果评价指标u1重要性强烈大于评价指标u2,则两两对比结果为7/1,如果评价指标u1重要性极端大于评价指标u2,则两两对比结果为9/1,如果评价指标u1与评价指标u2重要性在上述情况的中值时,则两两对
比结果可选择2/1,4/1,6/1,8/1。在本实施例中,建立判断矩阵t如下:
[0073][0074]
s1.2:随后对判断矩阵t进行一致性检验;
[0075]
一致性检验是通过计算一致性比例cr来进行的,公式为其中λ
max
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n为评价指标个数(本实施例为5);
[0076]
ri表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参考现有结论可查即表1的结果:
[0077]
表1
[0078][0079]
当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执行下一步,否则应对判断矩阵作出修正;
[0080]
s1.3:通过归一化算法的计算判断矩阵权重,作为评价指标权重;在本实施例中,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0081]
表2
[0082]
指标u1u2u3u4u5权重0.16090.10080.12100.25180.3655
[0083]
s2:根据评价指标设置相应的初始分值和上述评价指标权重,按照加权算术平均算子公式分别计算出初筛结果对应的加权算术平均值waw、wbw、wcw、wdw、wew;
[0084]
该步骤的具体计算式为:
[0085]
waw=aa*u1+ab*u2+ac*u3+ad*u4+ae*u5;
[0086]
wbw=ba*u1+bb*u2+bc*u3+bd*u4+be*u5;
[0087]
wcw=ca*u1+cb*u2+cc*u3+cd*u4+ce*u5;
[0088]
wdw=da*u1+db*u2+dc*u3+dd*u4+de*u5;
[0089]
wew=ea*u1+eb*u2+ec*u3+ed*u4+ee*u5;
[0090]
s3:将加权算术平均值waw、wbw、wcw、wdw、wew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将对应的初筛结果依次输出,作为最终筛选结果;
[0091]
推荐结果单元用于将所述评估单元得到的最终筛选结果推荐给康复患者,康复患者选择心仪的班级、康复导师或康复课程,进行相关专业训练;
[0092]
归并结果单元用于将康复患者选择结果归并至评估单元中的评估模型,用于对评估模型进行优化。
[0093]
实际使用时,例如康复学员根据推荐结果单元推荐项选择康复导师m,康复导师m的评价指标分别为适用病例、适用年龄范围、费用标准、评分等级、被选择次数,各评价指标对应的分值分别为a、b、c、d、e,若用户解答评估问卷后得到初筛结果中对应评价指标分别为a、b及c,则a、b、c分别累加一次,更新得分结果,优化评价指标权重。
[0094]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还包括任务打卡模块,所述任务打卡模块用于让康复患者完成班级内康复导师发布的任务,以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完成打卡,康复患者也可选择是否同步至康复圈,与系统内用户分享;此外,为了进一步增加康复导师对康复患者打卡任务完成情况的了解,并进行按时指导,所述任务打卡模块包括统计单元与评价单元,如图3所示;统计单元用于统计每次发布任务后康复患者的打卡完成情况;所述评价单元用于让康复导师及时对每个康复患者的打卡任务进行指导评价。
[0095]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还包括聊天模块,康复圈模块,自学模块,所述聊天模块使康复患者与康复导师、康复患者之间,以及康复导师与康复导师之间可实现沟通交流;所述康复圈模块用于系统内部用户的心得体会、任务打卡等的分享,康复患者每次完成任务打卡时可同步发送至康复圈,系统内部的其他用户可进行点赞、评论;所述自学模块用于系统内部用户自主选择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学习。
[0096]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