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可折叠屏幕

文档序号:29814039发布日期:2022-04-27 09:17阅读:70来源:国知局
计算机可折叠屏幕

1.本技术属于计算机屏幕折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计算机可折叠屏幕。


背景技术:

2.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技术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3.现有的计算机中存在多块屏幕共同使用的技术,主要用于解决屏幕无法全面的展示内容或者需要其他的屏幕辅助展示内容,例如,办公室工作人员多用2-3块屏幕对内容进行展示,玩游戏的人,尤其是赛车、全景游戏,常用3块屏幕对游戏内容进行展示,直播人员,常用2-3块屏幕以及面对面的指导、辅助人员,通常是两块相对的屏幕,屏幕内容相同,而目前所使用的计算机的多块屏幕中,屏幕的位置相对较为固定,屏幕想要移动需要搬动屏幕,而折叠屏幕可以解决这类问题,使得屏幕可以旋转不同的角度进而达到不同的效果,在工作、娱乐或者与他人交流都会比较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计算机可折叠屏幕。
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计算机可折叠屏幕,利用折叠辅助装置,使得2-3块屏幕可以相互折叠,进而使得主屏幕和副屏幕的位置可以相对移动进而满足不同条件的使用。
6.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7.计算机可折叠屏幕,包括主屏幕和副屏幕,主屏幕和副屏幕之间设置有折叠辅助装置,主屏幕、副屏幕均与折叠辅助装置连接,折叠辅助装置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设置有铰接杆,第一夹持部上插设有铰接柱,第一夹持部内的铰接柱为联动配合的第一铰接柱和第二铰接柱,第二夹持部上插设有铰接柱,第二夹持部内的铰接柱为联动配合的第三铰接柱和第四铰接柱,第一铰接柱、第二铰接柱的相对面上均设置有齿条,第三铰接柱、第四铰接柱的相对面上设置有齿条,第一铰接柱和第二铰接柱之间设置有齿轮,第三铰接柱和第四铰接柱之间设置有齿轮,齿条和齿轮啮合配合,使得第一铰接柱向第一夹持部内部运动时,第二铰接柱向第一夹持部外部运动,第三铰接柱向第二夹持部内部运动时,第四铰接柱向第二夹持部外部运动。
8.进一步的,铰接柱包括中层夹板,齿条位于中层夹板下端,中层夹板两侧设置有上层夹板和下层夹板,上层夹板、中层夹板和下层夹板组成圆柱形,中层夹板端面的宽度小于上层夹板、下层夹板面向中层夹板端面的宽度,使得齿条位于上层夹板和下层夹板内部。
9.进一步的,上层夹板、中层夹板、下层夹板上开设有同轴线的螺孔,上层夹板、下层夹板上的螺孔均为沉孔,下层夹板的沉孔内设置有螺母,螺栓穿过上层夹板、中层夹板和下层夹板的螺孔与螺母连接,螺栓的大头端位于上层夹板的沉孔内。
10.进一步的,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内设置有用于盛放铰接柱的铰接孔,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上设置有放置槽,铰接杆布置在放置槽内,铰接孔上端设置有磁吸部,磁吸
部位于放置槽上端,铰接柱上端设置有与磁吸部磁性配合的磁吸配合头。
11.进一步的,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内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内安装有弹簧,弹簧头端设置有卡块,铰接柱外周设置有环形的能够与卡块配合的卡槽,卡块与卡槽配合一端呈球头状,球头的直径大于中层夹板的宽度,卡槽横截面为圆弧形,圆弧对应的圆心角小于180度。
12.进一步的,铰接杆呈长条形,铰接杆上设置有依次布置的四个通孔,每个通孔内均设置有套筒,套筒与通孔过盈连接,套筒侧边设置有翼缘,翼缘的直径大于套筒的直径,翼缘抵接在铰接杆侧面。
13.进一步的,第一夹持部远离第二夹持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夹持槽,第一夹持槽上端封闭,第一夹持部上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连通第一夹持槽,螺纹孔内螺接设置有螺纹柱,第二夹持部远离第一夹持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夹持槽,第二夹持槽上端封闭,第二夹持部上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连通第二夹持槽,螺纹孔内螺接设置有螺纹柱。
14.进一步的,第一夹持部靠近第二夹持部的一侧设置有圆弧边,第二夹持部靠近第一夹持部的一侧设置有圆弧边,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设置有辅助板,辅助板的两侧设置有凹槽,凹槽与圆弧边过渡配合。
15.进一步的,铰接柱尾端设置有按钮,按钮与铰接柱固定连接,按钮的尺寸大于铰接孔的直径。
16.计算机屏幕多角度调节方法,采用上述的计算机可折叠屏幕,包括以下步骤:
17.s1、将主屏幕固定在第二夹持部的第二夹持槽内,拧动螺纹柱,使得螺纹柱抵接在主屏幕的后壳上,使得主屏幕与第二夹持部固定连接,将副屏幕固定在第一夹持部的第一夹持槽内,拧动螺纹柱,使得螺纹柱抵接在副屏幕的后壳上,使得副屏幕与第一夹持部固定连接;
18.s2、按动第一夹持部上的第一铰接柱和第四铰接柱,使得第二铰接柱和第三铰接柱从铰接杆脱离,进而使得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绕第一铰接柱和第四铰接柱转动,进而使得副屏幕能够向后折叠,使得副屏幕的后壳面向主屏幕的后壳;
19.或,
20.按动第一夹持部上的第二铰接柱和第二夹持部上的第三铰接柱,使得第一铰接柱和第四铰接柱从铰接杆脱离,进而使得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绕第二铰接柱和第三铰接柱转动,进而使得副屏幕能够向前折叠,使得副屏幕与主屏幕呈钝角。
21.进一步的,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计算机屏幕多角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还包括按动第一夹持部上的第一铰接柱和第二夹持部上的第三铰接柱,使得第二铰接柱和第四铰接柱从铰接杆脱离,进而使得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绕第一铰接柱和第三铰接柱转动,进而使得副屏幕能够向前或向后折叠;
22.或,
23.按动第一夹持部上的第二铰接柱和第二夹持部上的第四铰接柱,使得第一铰接柱和第三铰接柱从铰接杆脱离,进而使得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绕第二铰接柱和第四铰接柱转动,进而使得副屏幕能够向前或向后折叠。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25.1、本技术的折叠辅助装置连接主屏幕和副屏幕,折叠辅助装置的第一夹持部和第
二夹持部分别连接副屏幕、主屏幕,由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与铰接杆配合,使得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不同的位置与铰接杆铰接配合,进而使得铰接位置发生变化,使得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能够分离的距离发生变化,进而使得副屏幕和主屏幕的角度调整的相对范围也发生变化,使得主屏幕和副屏幕的配合具有多种方式。
26.2、本技术的夹持部与铰接杆的配合主要依靠铰接柱,同一夹持部上的两根铰接柱之间具有关联性,两根铰接柱依靠齿轮联动配合,当一根铰接柱上升时,另一根铰接柱在齿轮的作用下必然要下降,并且,每次仅有一根铰接柱与铰接杆配合,使得铰接杆顺利的沿着铰接柱转动。
27.3、本技术的铰接柱与夹持部内的卡块配合,铰接柱上具有与卡块配合的环形卡槽,卡块与卡槽配合使得铰接柱位于铰接孔内并使得铰接柱不会脱离铰接孔,而卡槽的圆弧形对应圆心角小于180度也使得在一定的外力下,卡块能够脱离卡槽进而使得铰接柱能够沿着铰接孔顺利移动,本技术还在铰接孔内安装磁吸部,使得磁吸部与铰接柱的磁吸配合头配合使用,进而使得铰接柱与铰接杆配合时,铰接柱稳定的位于铰接孔内。
28.4、本技术的铰接柱由上、中、下三层夹板配合,并在中层夹板安装齿条,使得铰接柱形成具有内嵌式齿条的圆柱形结构,进而使得铰接柱能够与齿轮配合使用。
29.5、本技术的辅助板能够辅助铰接杆沿着特定位置的铰接柱转动,而该特定位置的铰接柱也是最常用位置的铰接柱。
附图说明
30.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31.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图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本技术的后视图结构示意图。
34.图4为本技术的底视图结构示意图。
35.图5为本技术的折叠辅助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6.图6为本技术的折叠辅助装置的后视图结构示意图。
37.图7为本技术的铰接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8.图8为本技术的折叠辅助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9.图9为本技术铰接柱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0为图9的正视图结构示意图。
41.图11为图9的侧视图结构示意图。
42.图中:
43.1、底座,2、支架,3、主屏幕,4、副屏幕,5、第一夹持部,6、第二夹持部,7、铰接杆,8、圆弧边,9、辅助板,10、折叠辅助装置,11、防滑纹,12、第一夹持槽,13、第一铰接柱,14、第二夹持槽,15、第二铰接柱,16、第三铰接柱,17、第四铰接柱,18、通孔,19、套筒,20、翼缘,21、放置槽,22、磁吸部,23、铰接孔,24、齿轮,25、卡块,26、卡槽,27、齿条,28、弹簧,29、按钮,30、磁吸配合头,31、中层夹板,32、上层夹板,33、下层夹板,34、螺栓,35、螺孔,36、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44.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45.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46.在本公开中,术语如“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侧”、“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只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公开各部件或元件结构关系而确定的关系词,并非特指本公开中任一部件或元件,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47.实施例1
48.本技术是用于计算机的辅助设备的其中一种,类似电脑支架2,与计算机的屏幕配合后形成计算机可折叠屏幕,用于解决计算机多块屏幕角度的折叠问题,首先需要至少两块屏幕,在此将屏幕作为区分,分别为主屏幕3和副屏幕4,主屏幕3可以和副屏幕4一样大,也可以是主屏幕3大,副屏幕4小的配置,并在主屏幕3和副屏幕4之间安装折叠辅助装置10,使得主屏幕3、副屏幕4均与折叠辅助装置10连接,本实施例通过折叠辅助装置10使得主屏幕3和副屏幕4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
49.具体的,本实施例的折叠辅助装置10包括第一夹持部5和第二夹持部6,第一夹持部5、第二夹持部6呈长长的立方体型,第一夹持部5和第二夹持部6之间安装铰接杆7,铰接杆7分为2根,并将两根铰接杆7分别布置在夹持部的上方和下方,第一夹持部5上插设有铰接柱,第二夹持部6上插设有铰接柱,铰接柱是用于配合第一夹持部5、第二夹持部6旋转的,具体的,第一夹持部5内具有两根铰接柱,第二夹持部6内具有两根铰接柱,第一夹持部5内的铰接柱为联动配合的第一铰接柱13和第二铰接柱15,第二夹持部6内的铰接柱为联动配合的第三铰接柱16和第四铰接柱17,更具体的,同一夹持部内的铰接柱依靠齿轮24和齿条27联动配合,具体为:第一铰接柱13、第二铰接柱15的相对面上均具有齿条27,第三铰接柱16、第四铰接柱17的相对面上具有齿条27,第一铰接柱13和第二铰接柱15之间安装有齿轮24,第三铰接柱16和第四铰接柱17之间安装有齿轮24,齿条27和齿轮24啮合配合,使得第一铰接柱13向第一夹持部5内部运动时,第二铰接柱15向第一夹持部5外部运动,第三铰接柱16向第二夹持部6内部运动时,第四铰接柱17向第二夹持部6外部运动。
50.作为齿轮24的安装方式,夹持部上安装一块开合板,开合板通过螺钉与夹持部的本体固定连接,进而使得取下螺钉后,开合板可以与夹持部的本体分离,夹持部的本体上开设有盛放齿轮24用的凹槽,凹槽中心具有一根固定柱,齿轮24的中心安装有轴承,轴承采用深沟球轴承,并使得轴承的内圈与固定柱的外周过盈配合,进而使得齿轮24安装在凹槽内,同理,下面描述的弹簧28、卡块25等结构也是这样安装在安装孔内。
51.作为铰接柱上齿条27的加工方案,圆柱中心加工出齿条27都比较困难,成本也很高,因此,本实施例将铰接柱分成上、中、下三层夹板,齿条27位于中层夹板31下端,中层夹板31两侧为上层夹板32和下层夹板33,从截面上看,上层夹板32、中层夹板31和下层夹板33组成圆柱形,中层夹板31端面的宽度小于上层夹板32、下层夹板33面向中层夹板31端面的宽度,使得齿条27位于上层夹板32和下层夹板33内部,为了使齿条27和齿轮24更好的配合,
本实施例中,齿条27的宽度大于齿轮24的宽度,进而防止齿轮24的偏移而导致齿轮24位移,更具体的,本实施例利用凸台和卡扣将齿轮24固定,固定柱上具有凸台和卡口槽,将卡扣安装在卡扣槽内进而使得齿轮24被凸台和卡扣固定。
52.具体的,本实施例上、中、下层夹板33的连接方式为:上层夹板32、中层夹板31、下层夹板33上开设有同轴线的螺孔35,上层夹板32、下层夹板33上的螺孔35均为沉孔,沉孔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螺母36和螺栓34的大头端突出夹层表面,保持夹层整体的圆柱形状,下层夹板33的沉孔内安装螺母36,螺栓34穿过上层夹板32、中层夹板31和下层夹板33的螺孔35与螺母36连接,螺栓34的大头端位于上层夹板32的沉孔内,进而使得上、中、下层夹板33固定连接在一起。。
53.本实施例的铰接柱安装在铰接孔23内,具体的,第一夹持部5、第二夹持部6内开设铰接孔23,铰接孔23用于盛放铰接柱,为使得铰接柱在夹持部内稳定固定,本实施例在第一夹持部5、第二夹持部6上开设有放置槽21,铰接杆7布置在放置槽21内,铰接孔23上端安装有磁吸部22,磁吸部22与铰接孔23过盈配合,磁吸部22的具体位置为:磁吸部22位于放置槽21上端,铰接柱上端为与磁吸部22磁性配合的磁吸配合头30,当铰接柱穿过铰接杆7且插入到磁吸部22位置时,磁吸部22会与铰接柱上的磁吸配合头30依靠磁力吸在一起,进而使得铰接柱较为稳定的固定在夹持部里。
54.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除了磁吸部22和磁吸配合头30的配合使用,还包括卡块25与卡槽26的配合使用,具体为:第一夹持部5、第二夹持部6内开设安装孔,在本实施例中,同一夹持部具有对称的三组安装孔,三组安装孔关于齿轮24的中心对称布置,在安装孔内安装有弹簧28,弹簧28头端安装卡块25,铰接柱外周开设有环形的能够与卡块25配合的卡槽26,卡块25与卡槽26配合一端呈球头状,球头的直径大于中层夹板31的宽度,卡槽26横截面为圆弧形,圆弧对应的圆心角小于180度,这使得铰接柱的磁吸配合头30与磁吸部22配合时,卡块25位于卡槽26内,与齿轮24与齿条27的作用向配合,进一步的使铰接柱稳定的位于铰接孔23内,另外,另一根铰接柱由于其磁吸配合头30没有和磁吸部22配合,因此很容易脱离铰接孔23,而最下方的卡块25能够与最上方的卡槽26配合,也能够使该铰接柱位于放置槽21下方的铰接孔23内,避免铰接柱脱离铰接孔23,而卡槽26的圆弧形对应圆心角小于180度也使得在一定的外力下,卡块25能够脱离卡槽26进而使得铰接柱能够沿着铰接孔23顺利移动,另外,本实施例在铰接柱尾端安装有按钮29,按钮29与铰接柱固定连接,按钮29的尺寸大于铰接孔23的直径,方便使用者安装相应的铰接柱,也方便使用者寻找到铰接柱的位置。
55.铰接杆7起到的作用是与特定位置的铰接柱配合使用,本实施例中,铰接杆7呈长条形,铰接杆7上具有依次布置的四个通孔18,每个通孔18内均安装有套筒19,套筒19与通孔18过盈连接,套筒19一个侧边为翼缘20,翼缘20的直径大于套筒19的直径,翼缘20抵接在铰接杆7侧面,套筒19采用尼龙材料,这类尼龙材料常用作塑料轴承使用,一方面,套筒19与铰接柱过渡配合或间隙配合,减少铰接柱和铰接杆7的磨损,另外,套筒19边缘的翼缘20也能够减少铰接杆7与夹持部放置槽21边缘的磨损。
56.本实施例中,屏幕与夹持部的连接方案为:第一夹持部5远离第二夹持部6的一侧具有第一夹持槽12,第一夹持槽12的形状与屏幕边缘形状相似,其截面为弧形和矩形的组合形状,第一夹持槽12上端封闭,第一夹持部5上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连通第一夹持槽12,
螺纹孔内螺接有螺纹柱,第二夹持部6远离第一夹持部5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夹持槽14,第二夹持槽14上端封闭,第二夹持部6上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连通第二夹持槽14,螺纹孔内螺接有螺纹柱,当屏幕安装在夹持槽内时,转动螺纹柱,使得螺纹柱将屏幕夹紧进而使得夹持部与屏幕固定连接。
57.具体的,屏幕下端安装底座1,底座1通过支架2与屏幕连接,当副屏幕4采用较小、较轻的屏幕时,可以依靠折叠辅助装置10支撑副屏幕4的重量,副屏幕4可以不使用底座1和支架2,当副屏幕4采用较大较重的屏幕时,单独依靠折叠辅助装置10已经无法满足副屏幕4的支撑,可以在副屏幕4上安装支架2和底座1,依靠支架2和底座1支撑副屏幕4,本技术的附图仅提供了副屏幕4为较小较轻的情况。
58.另外,本实施例还针对最常用的一种模式进行稳定性加强,具体为:第一夹持部5靠近第二夹持部6的一侧为圆弧边8,第二夹持部6靠近第一夹持部5的一侧为圆弧边8,第一夹持部5和第二夹持部6之间安装辅助板9,辅助板9的两侧为凹槽,凹槽与圆弧边8过渡配合,这种配合方式主要体现在第二铰接柱15和第四铰接柱17作为铰接部位使用时,为方便辅助板9的移动,本实施例在辅助板9上添加防滑纹11。
59.本技术的折叠辅助装置10大部分采用硬质塑料材质,例如pvc,齿轮24、齿条27可以采用尼龙材质
60.实施例2
61.本实施例依据实施例1进而产生计算机屏幕多角度调节方法,这需要采用实施例1中的计算机可折叠屏幕,包括以下步骤:
62.s1、将主屏幕3固定在第二夹持部6的第二夹持槽14内,拧动螺纹柱,使得螺纹柱抵接在主屏幕3的后壳上,使得主屏幕3与第二夹持部6固定连接,将副屏幕4固定在第一夹持部5的第一夹持槽12内,拧动螺纹柱,使得螺纹柱抵接在副屏幕4的后壳上,使得主屏幕3与第一夹持部5固定连接;
63.s2、按动第一夹持部5上的第一铰接柱13和第四铰接柱17,使得第二铰接柱15和第三铰接柱16从铰接杆7脱离,进而使得第一夹持部5和第二夹持部6绕第一铰接柱13和第四铰接柱17转动,进而使得副屏幕4能够向后折叠,使得副屏幕4的后壳面向主屏幕3的后壳;
64.或,
65.按动第一夹持部5上的第二铰接柱15和第二夹持部6上的第三铰接柱16,使得第一铰接柱13和第四铰接柱17从铰接杆7脱离,进而使得第一夹持部5和第二夹持部6绕第二铰接柱15和第三铰接柱16转动,进而使得副屏幕4能够向前折叠,使得副屏幕4与主屏幕3呈钝角。
66.或,
67.按动第一夹持部5上的第一铰接柱13和第二夹持部6上的第三铰接柱16,使得第二铰接柱15和第四铰接柱17从铰接杆7脱离,进而使得第一夹持部5和第二夹持部6绕第一铰接柱13和第三铰接柱16转动,进而使得副屏幕4能够向前或向后折叠;
68.或,
69.按动第一夹持部5上的第二铰接柱15和第二夹持部6上的第四铰接柱17,使得第一铰接柱13和第三铰接柱16从铰接杆7脱离,进而使得第一夹持部5和第二夹持部6绕第二铰接柱15和第四铰接柱17转动,进而使得副屏幕4能够向前或向后折叠。
70.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71.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