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9439269发布日期:2022-03-30 09:50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目前灾害风险评估多是从单灾种、静态的角度进行评估,无法得到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结果以及自然灾害动态发展趋势。
3.针对上述问题,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缺乏有效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方法的技术问题。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方法,包括:从预测指标、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和响应指标中分别提取出多个指标特征,构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获取目标区域的自然灾害数据,对自然灾害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最底层指标的指标值;根据各级指标的指标值和权重计算目标区域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指数;根据目标区域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指数,确定目标区域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等级。
6.进一步的,所述预测指标包括:高影响天气预测因子、洪涝灾害预测因子、暴雨灾害预测因子、风雹灾害预测因子、地质灾害预测因子、滑坡灾害预测因子、崩塌灾害预测因子、泥石流灾害预测因子、森林火灾预测因子、大风预测因子、干旱预测因子和雷电预测因子;所述高影响天气预测因子包括:平均降水量预测、降雨比常年同期偏多比例预测、降水日数预测、平均气温预测、极端最高气温预测、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百分比预测和极端最低气温预测。
7.进一步的,所述压力指标包括:森林火灾因子、洪涝因子、暴雨因子、地质灾害因子、滑坡因子、泥石流因子、崩塌因子、历史灾害因子、地面塌陷因子、高温因子和风雹因子;所述森林火灾因子包括:林地过火面积、林地受灾面积、森林火灾火情数、森林火灾日极大风速、森林火灾平均气温、重要火源点数、隐患点数据、总可燃物载量、腐殖质层厚度和森林可燃物含水率;所述洪涝因子包括:洪涝期间最大日降水量、洪涝期间累计降水量、城市积水点数、洪水灾害隐患数量、洪涝期间降水日数、水资源量、比同期增加水资源量和水资源负异常系数;
所述暴雨因子包括:1小时降水量最大值、3小时降水量最大值、6小时降水量最大值、12小时降水量最大值、过程累积雨量最大值、暴雨影响辖区、最大日降水量、暴雨过程累计降水量、暴雨持续时间、暴雨强度等级百分数和暴雨总次数;所述地质灾害因子包括:地质灾害总数量和地质灾害隐患点总数;所述滑坡因子包括:滑坡灾害总数、滑坡规模等级、滑坡发生地点数、滑坡隐患点总数和滑坡风险定性评价;所述泥石流因子包括:泥石流总数、泥石流规模等级、泥石流风险定性评价、泥石流发生地点数、地表有形变地方数量、崩塌滑坡及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地表有裂缝处数量和泥石流松散物平均厚度;所述崩塌因子包括:崩塌总数、崩塌规模等级、崩塌辖区的区/街乡镇数量、崩塌隐患点总数、土壤最高含水率和崩塌风险定性评价;所述历史灾害包括:各类自然灾害数量、重大灾害事件数量、受灾人口、直接经济损失、因灾死亡人口、因灾失踪人口、农作物受灾面积、倒塌房屋间数、紧急转移安置人口、需紧急生活救助人口和损坏房屋间数;所述地面塌陷因子包括:地面塌陷变形面积、地面塌陷坑总数、地面塌陷发生地点数、地面塌陷风险定性评价、地面塌陷规模等级、地面塌陷伴生群缝影响总面积和地面塌陷伴生裂缝最大长度;所述高温因子包括:高温期间平均气温、高温期间单日最高气温、高温影响乡镇及街道数量、高温日数和过程平均最高气温日较差;所述风雹因子包括:6级及6级以上大风平均风速、6级及6级以上日极大风速、风雹影响辖区的区/街乡镇数量、风雹发生总次数、风雹日数和冰雹最大直径。
8.进一步的,所述状态指标包括:煤炭矿山尾矿库园区因子、道路桥梁因子、城镇农村建筑因子、建筑公共设施因子和建筑公共设施因子;所述煤炭矿山尾矿库园区因子包括:危险化学品企业数量、危化非煤矿山尾矿库事故总数、地下矿山总数、露天矿山总数、煤炭基地总数和工园区数量;所述道路桥梁因子包括:公路自然灾害事故总数、道路存在隐患处数量、立交数量、桥梁数量、隧道数量、公路密度和道路高填挖方总数量;所述城镇农村建筑因子包括:城镇住宅面积比例、城镇非住宅面积比例、农村住宅面积比例、农村非住宅面积比例和采用减隔震房屋数;所述建筑公共设施因子包括:医疗卫生机构总数、学校总数、社会服务机构数量、大型超市数量、公共文化场所数量、体育场馆数量、星级饭店数量、宗教场所数量、旅游景区总数,和裂缝或变形或倾斜的房屋数。
9.进一步的,所述响应指标包括防灾队伍因子、救援物质装备因子、市政及避难场所因子和防灾减灾措施因子;所述防灾队伍因子包括:救援队伍总人数、灾害风险隐患信息员数量、灾害风险隐患信息员活跃度、专职安全员数量、安全生产巡查员数量、搜救犬数量、应急志愿者数量和民兵预备役人数;所述救援物质装备因子包括:医疗机构实有床位数、生活类物资数量、救援类物资数量、救灾装备总数量、市政消火栓数量和安全与应急专项资金投入数量;
所述市政及避难场所因子包括:应急避难场所数量、储备仓库数量、消防站数量、应急避难场所室内人均面积、储备仓库有效库容和应急救灾物资储;所述防灾减灾措施因子包括:灾害相关预案总数、应急培训演练次数、应急培训参与人数、印发防灾减灾材料份数和预警信息发布渠道数量。
10.进一步的,所述根据各级指标的指标值和权重计算自然灾害风险水平指数;包括:步骤s41:根据四级指标的指标值及权重计算三级指标的指标值:根据高影响天气预测因子的子指标值及其权重,计算高影响天气预测因子的值;根据洪涝因子的各子指标值及其权重,计算洪涝因子的值;根据暴雨因子的各子指标值及其权重,计算暴雨因子的值;根据地质灾害因子的各子指标值及其权重,计算地质灾害因子的值;根据滑坡因子的各子指标值及其权重,计算滑坡因子的值;根据泥石流因子的各子指标值及其权重,计算泥石流因子的值;根据崩塌因子的各子指标值及其权重,计算崩塌因子的值;根据历史灾害因子的各子指标值及其权重,计算历史灾害因子的值;根据地面塌陷因子的各子指标值及其权重,计算地面塌陷因子的值;根据高温因子的各子指标值及其权重,计算高温因子的值;根据风雹因子的各子指标值及其权重,计算风雹因子的值;根据煤炭矿山尾矿库园区因子的各子指标值及其权重,计算煤炭矿山尾矿库园区因子的值;根据道路桥梁因子的各子指标值及其权重,计算道路桥梁因子的值;根据城镇农村建筑因子的各子指标值及其权重,计算城镇农村建筑因子的值;根据建筑公共设施因子的各子指标值及其权重,计算建筑公共设施因子的值;根据防灾队伍因子的各子指标值及其权重,计算防灾队伍因子的值;根据救援物质装备因子的各子指标值及其权重,计算救援物质装备因子的值;根据市政及避难场所因子的各子指标值及其权重,计算市政及避难场所因子的值;根据防灾减灾措施因子的各子指标值及其权重,计算防灾减灾措施因子的值;步骤s42:根据三级指标的值及权重计算二级级指标的分值;根据预测指标的各子指标值及其权重,计算预测指标值ff;根据压力指标的各子指标值及其权重,计算压力指标值f
p
;根据状态指标的各子指标值及其权重,计算状态指标值fs;根据响应指标的各子指标值及其权重,计算响应指标值fr;步骤s43:根据二级指标值及其权重,计算自然灾害风险水平指数nri:其中,wf、w
p
、ws和wr分别为预测指标权重、压力指标权重、状态指标权重和响应指标权重。
11.进一步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等级包括: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和极高风险;根据目标区域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指数,确定目标区域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等级,包括:
当时,则目标区域为自然灾害低风险区;当时,则目标区域为自然灾害中风险区;当时,则目标区域为自然灾害高风险区;当时,则目标区域为自然灾害极高风险区;其中,、和均为阈值。
12.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装置,包括:指标体系构建单元,用于从预测指标、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和响应指标中分别提取出多个指标特征,构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指标体系;权重计算单元,用于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指标得分计算单元,用于获取目标区域的自然灾害数据,对自然灾害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最底层指标的指标值;综合风险水平指数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各级指标的指标值和权重计算目标区域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指数;综合风险等级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目标区域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指数,确定目标区域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等级。
13.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本技术实施例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方法。
14.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技术实施例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方法。
15.本技术能够在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成果数据中的致灾孕灾要素、承灾体、历史灾害灾情、重点隐患、综合减灾资源基础上,结合自然灾害实时监测预警数据,形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自然灾害风险定量化分析奠定基础,实现目标区域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指标体系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预测指标的组成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压力指标的组成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状态指标的组成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响应指标的组成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装置的功能结构图;
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19.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0.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21.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方法,包括:步骤101:从预测指标、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和响应指标中分别提取出多个指标特征,构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指标体系;如图2所示,本技术建立了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为综合风险水平指数;二级指标包括:预测指标f、压力指标p、状态指标s和响应指标r。其中,预测指标f(forecast)为对下阶段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预测,压力指标p(pressure)为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中致灾孕灾要素、历史灾害灾情、重点隐患等,状态指标s(state)为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中承灾体,响应指标r(response)为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中综合减灾资源(能力)等。
22.如图3所示,预测指标f包括:高影响天气预测因子f1、洪涝灾害预测因子f2、暴雨灾害预测因子f3、风雹灾害预测因子f4、地质灾害预测因子f5、滑坡灾害预测因子f6、崩塌灾害预测因子f7、泥石流灾害预测因子f8、森林火灾预测因子f9、大风预测因子f10、干旱预测因子f11和雷电预测等指标f12。
23.高影响天气预测因子f1包括:平均降水量预测、降雨比常年同期偏多比例预测、降水日数预测、平均气温预测、极端最高气温预测、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百分比预测、极端最低气温预测。
24.如图4所示,压力指标p包括:森林火灾因子p1、洪涝因子p2、暴雨因子p3、地质灾害因子p4、滑坡因子p5、泥石流因子p6、崩塌因子p7、历史灾害因子p8、地面塌陷因子p9、高温因子p10和风雹因子p11。
25.森林火灾因子子p1包括林地过火面积、林地受灾面积、森林火灾火情数、森林火灾日极大风速、森林火灾平均气温、重要火源点数、隐患点数据、总可燃物载量(干重)、腐殖质层厚度、森林可燃物含水率等指标。
26.洪涝因子p2包括洪涝期间最大日降水量、洪涝期间累计降水量、城市积水点数、洪水灾害隐患数量、洪涝期间降水日数、水资源量、比同期增加水资源量、水资源负异常系数等指标。
27.暴雨因子p3包括1小时降水量最大值、3小时降水量最大值、6小时降水量最大值、12小时降水量最大值、过程累积雨量最大值、暴雨影响辖区区/街乡镇、最大日降水量、暴雨过程累计降水量、暴雨持续时间、暴雨强度等级百分数、暴雨总次数等指标。
28.地质灾害因子p4包括地质灾害总数量、地质灾害隐患点总数等指标。
29.滑坡因子p5包括滑坡灾害总数、滑坡规模等级、滑坡发生地点数、滑坡隐患点总数、滑坡风险定性评价等指标。
30.泥石流因子p6包括泥石流总数、泥石流规模等级、泥石流风险定性评价、泥石流发生地点数、地表有形变地方数量、崩塌滑坡及水土流失(自然和人为的)的严重程度、地表有裂缝处数量、泥石流松散物平均厚度等指标。
31.崩塌因子p7包括崩塌总数、崩塌规模等级、崩塌辖区区/街乡镇、崩塌隐患点总数、土壤最高含水率、崩塌风险定性评价等指标。
32.历史灾害因子p8包括各类自然灾害数量、重大灾害事件数量、受灾人口、直接经济损失、因灾死亡人口、因灾失踪人口、农作物受灾面积、倒塌房屋间数、紧急转移安置人口、需紧急生活救助人口、损坏房屋间数等指标。
33.地面塌陷因子p9包括地面塌陷变形面积、地面塌陷坑总数、地面塌陷发生地点数、地面塌陷风险定性评价、地面塌陷规模等级、地面塌陷伴生群缝影响总面积、地面塌陷伴生裂缝最大长度等指标。
34.高温因子p10包括高温期间平均气温、高温期间单日最高气温、高温影响乡镇(街道)、高温日数、过程平均最高气温日较差等指标。
35.风雹因子p11包括6级及6级以上大风平均风速、6级及6级以上日极大风速、风雹影响辖区区/街乡镇、风雹发生总次数、风雹日数、冰雹最大直径等指标。
36.如图5所示,状态指标s包括煤炭矿山尾矿库园区因子s1、道路桥梁因子s2、城镇农村建筑因子s3和建筑公共设施因子s4。
37.煤炭矿山尾矿库园区因子s1包括危险化学品企业数量、危化非煤矿山尾矿库事故总数、地下矿山总数、露天矿山总数、煤炭基地总数、工园区数量等指标。
38.道路桥梁因子s2包括公路自然灾害事故总数、道路存在隐患总情况/处、立交数量、桥梁数、隧道数、公路密度、道路高填挖方总情况等指标。
39.城镇农村建筑因子s3包括城镇住宅面积比例、城镇非住宅面积比例、农村住宅面积比例、农村非住宅面积比例、采用减隔震房屋数等指标。
40.建筑公共设施因子s4包括医疗卫生机构总数、学校总数、社会服务机构数量、大型超市数量、公共文化场所数量、体育场馆数量、星级饭店数量、宗教场所数量、旅游景区总数、裂缝/变形/倾斜的房屋数等指标。
41.如图6所示,响应指标r包括防灾队伍因子r1、救援物质装备因子r2、市政及避难场所因子r3、防灾减灾措施因子r4等指标。
42.防灾队伍因子r1包括救援队伍总人数、灾害风险隐患信息员数量、灾害风险隐患信息员活跃度、专职安全员数量、安全生产巡查员数量、搜救犬数量、应急志愿者数量、民兵预备役人数等指标。
43.救援物质装备因子r2包括医疗机构实有床位数、生活类物资数量、救援类物资数量、救灾装备总数量、市政消火栓数量、安全与应急专项资金投入等指标。
44.市政及避难场所因子r3包括应急避难场所数量、储备仓库数量、消防站数量、应急避难场所室内人均面积、储备仓库有效库容、应急救灾物资储备种类等指标。
45.防灾减灾措施因子r4包括灾害相关预案总数、应急培训演练次数、应急培训参与
人数、印发防灾减灾材料份数、预警信息发布渠道数量等指标。
46.步骤102: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本实施例中,步骤102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21:构建判断矩阵;判断矩阵的建立反映了人们对不同因素的重要性认识,采用数字1-9及其倒数来标注相对重要性,见下表:判断矩阵的各元素由各元素之间两两比较获得,判断矩阵元素值关于主对角线互为倒数,且主对角线元素为1。
47.步骤s23:计算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与特征向量;步骤s24: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根据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计算判断矩阵对应的一致性指标ci;其中,ci计算公式如下:式中,n为判断矩阵的阶数,为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
48.计算ci与同阶随机一致性指标ri之比cr。
49.其中,同阶随机一致性指标ri可视为常数。cr计算公式如下:若是cr<0.1,则表示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若是cr≥0.1,则表示判断矩阵不满足一致性。
50.若不满足矩阵一致性,则转入步骤s21,重新构建判断矩阵。
51.步骤s25: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其中,若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为:
则判断矩阵各个指标项对应的权重为:判断矩阵各个指标项对应的权重向量为:步骤103:获取目标区域的自然灾害数据,对自然灾害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最底层指标的指标值;其中,目标区域是省、市、县或乡镇。
52.其中,最底层指标是指没有子指标的指标。
53.这个风险评估是针对特定行政区进行评估的步骤104:根据各级指标的指标值和权重计算目标区域的自然灾害风险水平指数;本实施例中,步骤104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41:根据四级指标的指标值及权重计算三级指标的指标值:在本实施例中,该步骤具体包括:根据高影响天气预测因子的各子指标值及其权重,计算高影响天气预测因子f1的值;根据洪涝因子的各子指标值及其权重,计算洪涝因子p2的值;根据暴雨因子的各子指标值及其权重,计算暴雨因子p3的值;根据地质灾害因子的各子指标值及其权重,计算地质灾害因子p4的值;根据滑坡因子的各子指标值及其权重,计算滑坡因子p5的值;根据泥石流因子的各子指标值及其权重,计算泥石流因子p6的值;根据崩塌因子的各子指标值及其权重,计算崩塌因子p7的值;根据历史灾害因子的各子指标值及其权重,计算历史灾害因子p8的值;根据地面塌陷因子的各子指标值及其权重,计算地面塌陷因子p9的值;根据高温因子的各子指标值及其权重,计算高温因子p10的值;根据风雹因子的各子指标值及其权重,计算风雹因子p11的值;根据煤炭矿山尾矿库园区因子的各子指标值及其权重,计算煤炭矿山尾矿库园区因子s1的值;根据道路桥梁因子的各子指标值及其权重,计算道路桥梁因子s2的值;根据城镇农村建筑因子的各子指标值及其权重,计算城镇农村建筑因子s3的值;根据建筑公共设施因子的各子指标值及其权重,计算建筑公共设施因子s4的值;根据防灾队伍因子的各子指标值及其权重,计算防灾队伍因子r1的值;根据救援物质装备因子的各子指标值及其权重,计算救援物质装备因子r2的值;根据市政及避难场所因子的各子指标值及其权重,计算市政及避难场所因子r3的值;根据防灾减灾措施因子的各子指标值及其权重,计算防灾减灾措施因子r4的值。
54.步骤s42:根据三级指标的各子指标值及权重计算二级级指标的指标值;
在本实施例中,该步骤具体包括:根据预测指标的各子指标值及其权重,计算预测指标值ff;根据压力指标的各子指标值及其权重,计算压力指标值f
p
;根据状态指标的各子指标值及其权重,计算状态指标值fs;根据响应指标的各子指标值及其权重,计算响应指标值fr;步骤s43:根据二级指标值及其权重,计算自然灾害风险水平指数nri:其中,wf、w
p
、ws和wr分别为预测指标权重、压力指标权重、状态指标权重和响应指标权重。
55.步骤105:根据目标区域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指数,确定目标区域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等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等级包括: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和极高风险;在本实施例中,该步骤包括:当时,则目标区域为自然灾害低风险区;当时,则目标区域为自然灾害中风险区;当时,则目标区域为自然灾害高风险区;当时,则目标区域为自然灾害极高风险区;其中,、和均为阈值,根据历史经验值综合确定。
56.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装置,参阅图7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装置200至少包括:指标体系构建单元201,用于从预测指标、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和响应指标中分别提取出多个指标特征,构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指标体系;权重计算单元202,用于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指标值计算单元203,用于获取目标区域的自然灾害数据,对自然灾害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最底层指标的指标值;综合风险水平指数计算单元204,用于根据各级指标的指标值和权重计算目标区域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指数;综合风险等级确定单元205,用于根据目标区域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指数,确定目标区域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等级。
5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装置200解决技术问题的原理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方法相似,因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装置200的实施可以参见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58.如图8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300至少包括:处理器301、存储器302和存储在存储器302上并可在处理器3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301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方法。
5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300还可以包括连接不同组件(包括处理器301和存储器302)的总线303。其中,总线303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器总线、
外围总线、局域总线等。
60.存储器302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302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302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3023。
61.存储器302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3025的程序工具3024,程序模块3025包括但不限于:操作子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62.电子设备30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304(例如键盘、遥控器等)通信,还可以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电子设备300交互的设备通信(例如手机、电脑等),和/或,与使得电子设备300与一个或多个其它电子设备300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nput /output,i/o)接口305进行。并且,电子设备30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306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8所示,网络适配器306通过总线303与电子设备30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理解,尽管图8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30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器、外部磁盘驱动阵列、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raid)子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子系统等。
63.需要说明的是,图8所示的电子设备30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64.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方法。
65.此外,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技术方法的操作,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地或备选地,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和/或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
66.尽管已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技术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6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