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0512763发布日期:2022-06-25 02:22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建设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2.近年来,建筑业管理已迈入信息化建设,作为工程质量监督的重要手段,工程质量检测和检测市场的规范性已越来越引起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视。
3.而目前的传统检测机构管理模式,在“人、机、料、法、环”等多个层面均存在一定的漏洞,很容易造成检测数据与真实情况的偏离,给建设工程质量带来重大隐患。
4.为了更好地提升监管力度,进一步推进工程质量监督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发明一种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实时、动态监管的系统是当前首要的任务。如何能够提供一种全面、准确,实时动态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监管系统及方法成为现有技术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针对现阶段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结合预期完成时间轴与实时图像监控系统提出一种新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方法及系统,能够提供对建筑工程质量全面、准确、实时动态的检测。
6.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建立施工预期完成时间轴与施工地实时监控相结合的双线监管方式,可以通过监管平台实时进行监控并下发检测任务,并通过预期完成数据与实时完成数据对比,实现对施工项目质量与施工时间的双线监管。
7.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增加了施工进度预警与施工进度查询过程,通过查询施工历史数,进行原因分析,并通过原因反馈及时修正预期完工时间轴,通过预期进度时间轴生成检测时间任务节点,完成检测任务的监管。更好地实现施工质量检测的动态监管。
8.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方法,包括:获取建设工程原始数据,依据所述原始数据建立预期进度时间轴和检测任务时间节点,根据所述检测任务时间节点发送检测任务指令;实时监控施工进度并采集施工进度实时数据;获取所述施工进度数据并生成第一时间累积值;确定所述施工进度实时数据在所述预期进度时间轴的对应点,并生成第二时间累积值;获取所述第一时间累积值与所述第二时间累积值的差值,并根据所述差值结果判断当前施工进度是否符合预期值。
9.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当获取所述第一时间累积值与所述第二时间累积值的差值,并根据所述差值结果判断当前施工进度是否符合预期值时,具体为:当所述第一时间累积值低于所述第二时间累积值时,判断所述差值的绝对值是否
超过第一预设值;若所述绝对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则发送自检任务指令至施工方任务终端;若所述绝对值不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则发送复核任务指令至检测机构任务终端;当发送所述复核任务指令至所述检测机构任务终端后,获取检测机构上传的检测数据,若所述检测数据若未超出阈值,则对施工任务指令;若所述检测数据超出阈值,则对施工方发出整改任务指令,待整改完成后,对所述检测机构发出复核任务指令并获取检测数据,直至检测合格。
10.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当发送自检任务指令至施工方后,获取施工方上传的自检测数据,若所述自检数据未超出阈值,则发送复核任务指令至检测机构任务终端并获取所述检测数据,若所述检测数据超出阈值,则对施工方发出整改任务指令,待整改完成后,对所述检测机构发出复核任务指令并获取检测数据,直至检测合格。
11.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当获取所述第一时间累积值与所述第二时间累积值的差值,并根据所述差值结果判断当前施工进度是否符合预期值时,具体为:当所述第一时间累积值高于所述第二时间累积值时,判断所述绝对值结果是否超过第二预设值;若所述绝对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则发送进度预警指令至施工方任务终端;发送原因查询指令至施工方并获取施工历史指标数据和施工预期数据,进行原因查询并修正所述预期进度时间轴。
12.若所述绝对值不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则发送继续施工指令至施工方。
13.发送原因查询指令至施工方并获取施工历史指标数据和施工预期数据,进行原因查询并修正所述预期进度时间轴。
14.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当获取所述第一时间累积值与所述第二时间累积值的差值,并根据所述差值结果判断当前施工进度是否符合预期值时,具体为:若所述第一时间累积值与所述第二时间累积值相同,发送继续施工指令至施工方,当到达所述检测任务时间节点时,发送检测任务指令至施工方。
15.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系统,包括: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处理建设工程数据并生成预期进度时间轴与检测任务时间节点;数据采集单元,用于对施工工地进行24小时的数据采集;并将数据上传至数据处理模块;时间标记生成单元,用于生成第一时间累积值与第二时间累积值,并生成所述第一时间累积值与所述第二时间累积值的差值;任务终端,用于接收任务书和上传测试数据任务处理单元,用于发送相关任务指令至任务终端。
16.任务监控单元,用于对各个检测任务的时间节点进行监控,保证其施工进度,根据对预期时间节点内的任务,对检测机构发出任务提醒,并根据其预计任务完成时间进行监控。
17.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任务处理单元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所述第一时间累积值数据与所述第二时间累积值数据,并获取所述差值的绝对值;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时间累积值与所述第二时间累积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并判断所述差值的绝对值结果与预设值之间的大小关系。
18.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任务处理单元还包括: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任务终端上传的检测数据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检测数据是否超出预设阈值;处理模块,基于所述第一判断模块与第二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发送相关任务指令。
19.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包括:图像采集模块,包括多个图像采集设备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用于对施工工地进行24小时的图像采集;环境数据采集模块,用于收集施工地的环境数据。
20.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权限识别单元,用于验证登录者的权限;数据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检测数据和所述信息采集单元发送的数据。
21.本发明针对现阶段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结合预期完成时间轴与实时图像监控系统提出一种新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方法及系统,实现对建筑工程施工时间和质量的双重监测,受益方可以随时通过终端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进行实时监控,能够提供对建筑工程质量全面、准确、实时动态的检测。避免了检测数据与真实情况偏离给建设工程质量带来重大隐患的问题。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系统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方法流程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方法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5.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
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7.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系统,其具体包括: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处理建设工程数据并生成预期进度时间轴与检测任务时间节点;数据采集单元,用于对施工工地进行24小时的数据采集;并将数据上传至数据处理模块;时间标记生成单元,用于生成第一时间累积值与第二时间累积值,并生成所述第一时间累积值与所述第二时间累积值的差值;任务终端,用于接收任务书和上传测试数据任务处理单元,用于发送相关任务指令至任务终端。
28.任务监控单元,用于对各个检测任务的时间节点进行监控,保证其施工进度,根据对预期时间节点内的任务,对检测机构发出任务提醒,并根据其预计任务完成时间进行监控;权限识别单元,用于限定登录者的权限,其施工方,检测机构和第三方通过不同终端进行登录;数据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检测数据和信息采集模块发送的数据,将采集到的实时施工数据,自测任务回传数据,复核任务回传数据与检测任务回传数据等相关数据进行备份,方便查证;其中任务终端优选为施工方和检测机构的移动设备或计算机设备;其中第一时间累计值为工程开始时刻至生成第一时间累积值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第二时间累计值为工程开始时刻至施工进度实时数据在预期进度时间轴对应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单元优选为: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所述第一时间累积值数据与所述第二时间累积值数据,并获取所述差值的绝对值;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时间累积值与所述第二时间累积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并判断所述差值的绝对值结果与预设值之间的大小关系;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任务终端上传的检测数据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检测数据是否超出预设阈值;处理模块,基于所述第一判断模块与第二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发送相关任务指令。
29.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数据采集单元包括:图像采集模块,包括多个图像采集设备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用于对施工工地进行24小时的图像采集;环境数据采集模块,用于收集施工地的环境数据;
进一步的,图像采集模块优选为多个图像采集设备,设置于施工工地,用于对建设工程进行24小时图像信息采集,环境数据采集单元优选为温湿度监测装置,用于收集施工地的环境数据。
30.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建设工程原始数据,依据所述原始数据建立预期进度时间轴和检测任务时间节点,根据所述检测任务时间节点发送检测任务指令;实时监控施工进度并采集施工进度实时数据;获取所述施工进度数据并生成第一时间累积值;确定所述施工进度实时数据在所述预期进度时间轴的对应点,并生成第二时间累积值;获取所述第一时间累积值与所述第二时间累积值的差值,并根据所述差值结果判断当前施工进度是否符合预期值。
31.当获取所述第一时间累积值与所述第二时间累积值的差值,并根据所述差值结果判断当前施工进度是否符合预期值时,具体为:当所述第一时间累积值低于所述第二时间累积值时,判断所述差值的绝对值是否超过第一预设值;若所述绝对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则发送自检任务指令至施工方任务终端;若所述绝对值不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则发送复核任务指令至检测机构任务终端;当发送所述复核任务指令至所述检测机构任务终端后,获取检测机构上传的检测数据,若所述检测数据若未超出阈值,则对施工任务指令;若所述检测数据超出阈值,则对施工方发出整改任务指令,待整改完成后,对所述检测机构发出复核任务指令并获取检测数据,直至检测合格。
32.当发送自检任务指令至施工方后,获取施工方上传的自检测数据,若所述自检数据未超出阈值,则发送复核任务指令至检测机构任务终端并获取所述检测数据,若所述检测数据超出阈值,则对施工方发出整改任务指令,待整改完成后,对所述检测机构发出复核任务指令并获取检测数据,直至检测合格。
33.当获取所述第一时间累积值与所述第二时间累积值的差值,并根据所述差值结果判断当前施工进度是否符合预期值时,具体为:当所述第一时间累积值高于所述第二时间累积值时,判断所述绝对值结果是否超过第二预设值;若所述绝对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则发送进度预警指令至施工方任务终端;发送原因查询指令至施工方并获取施工历史指标数据和施工预期数据,进行原因查询并修正所述预期进度时间轴。
34.若所述绝对值不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则发送继续施工指令至施工方。
35.发送原因查询指令至施工方并获取施工历史指标数据和施工预期数据,进行原因查询并修正所述预期进度时间轴。
36.当获取所述第一时间累积值与所述第二时间累积值的差值,并根据所述差值结果
判断当前施工进度是否符合预期值时,具体为:若所述第一时间累积值与所述第二时间累积值相同,发送继续施工指令至施工方,当到达所述检测任务时间节点时,发送检测任务指令至施工方。
37.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本实施方式以高楼建设工程为例,施工方输入建设工原始数据,监管系统依据原始工程数据生成预期完工时间轴,其具体过程为依据楼层高度为标记数据,提取建成至不同高度的预期时间数据,通过预期时间数据建立预期完工时间轴;其具体的,获取原始数据包括有施工组织设计:主有工程概况及特点,工程项目施工安排的指导思想及施工阶段划分;施工布置,施工顺序和工程总进度(网络计划);主要施工方法和质量保证措施;劳动力用量;施工机械、材料、半成品及预制构件需用量计划和运输计划;大型临时设施规划;施工准备工作计划;安全措施;施工平面布置图;质量体系;安全体系等相关数据。
38.在预期完工时间轴上提取关键时间节点建立检测任务时间节点,其检测任务时间节点是指建设工期正常时,需进行质量检测的任务节点,监管系统依据检测任务时间节点发送检测任务指令至检测机构,并对检测机构回传的检测数据进行核查,判断是否合格,若合格,则进行下一阶段施工任务,若不合格则发送整改任务指令至施工方,并下发复核检测指令至检测机构,直至整改合格。
39.访客可以经过权限模块识别模块的认证进入监管系统,并可以获取施工进度实时数据,其施工进度实时数据通过预设于施工现场的数据采集模块进行收集,当访客获取施工进度实时数据后,生成第一时间累积值,并提取收集到的实时数据中的标记数据即楼层高度,根据标记数据确定现阶段的实时进度在预期完工时间轴上的对应时间,并生成第二标记时间。
40.通过判断第一时间累积值与第二时间累积值的大小关系及绝对值差值发出相关任务指令,其具体过程为,当第一时间累积值低于第二时间累积值时,即实际施工速度大于预期值,此时存在施工过快导致质量降低的可能性,访客应进行动态监控,其过程为对第一时间累积值与第二时间累积值的差值进行绝对值处理,判断所述绝对值结果是否超过第一预设值。
41.其第一预设值为设定值,根据建设工程的特性进行设定,表示其实际施工速度最大安全提前量,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值为14天,即实际施工速度的最大安全提前为14天。
42.若第一时间累积值与第二时间累积值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预设值14天,则访客发送自检任务指令至施工方任务终端,其任务终端为移动设备或计算机设备,施工方需在自检任务指令规定的时间内通过任务终端回传自检数据,监管系统获取回传的自检数据后进行判定是否合格并派发指定任务。
43.其具体为,监管系统判断回传的自检数据是否超过阈值,其阈值为国家规定施工标准值或低于国家标准值。其自检数据包括建设工程项目检测数据,施工现场实时环境数据。若自检数据若未超出阈值,则发送复核任务指令至检测机构任务终端,检测机构任务终端为移动设备或计算机设备,检测机构需在复核任务指令规定的时间内通过任务终端回传复核数据,监管系统判断回传的复核数据是否超过阈值,只有当复核数据合格时,施工方方
可进行下一阶段的施工任务。
44.若检测机构回传的复核数据超过阈值,则监管系统发送整改任务指令至施工方,施工方对不合格项目进行整改,监管系统根据规定的整改任务时间进行监控,若超期未回传整改后任务数据,则对施工方发出催促指令。
45.具体的,监管平台获取施工方回传的整改数据后,发送复核任务指令至检测机构,检测机构需在复核任务指令规定的时间内通过任务终端回传复核数据,监管系统判断回传的复核数据是否超过阈值,只有当复核数据合格时,施工方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的施工任务,若复核数据不合格则再次下发整改任务,直至检测合格,施工方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的施工任务。
46.当第一时间累积值高于第二时间累积值时,即实际施工速度低于预期值此时存在施工过慢导致施工延期交付的可能性,访客应进行动态监控,其过程为对第一时间累积值与第二时间累积值的差值进行绝对值处理,判断所述绝对值结果是否超过第二预设值。
47.其第一预设值为设定值,根据建设工程的特性进行设定,表示其实际施工速度允许的最大延误工期,本实施例中,第二预设值为7天,即实际施工速度允许的最大延误工期为7天。
48.若第一时间累积值与第二时间累积值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二预设值7天,监管系统发施工预警指令至施工方任务终端,施工方根据施工预警指令回传原因分析报告,监管系统获取施工历史数据,分析施工方回传原因分析报告是否可靠,并修正预期进度时间轴。
49.其具体的,施工方获取施工人员数据,施工用料数据和施工天气数据等数据,判定属于延误工期属于人为因素还是不可控因素,若为人为因素,则进行追责处理,并修正预期进度时间轴,若为不可控因素,则仅仅修正预期进度时间轴。
50.若第一时间累积值与第二时间累积值差值的绝对值不大于第二预设值7天,则到达检测任务节点时,监控平台发送检测任务至检测机构任务终端,待检测数据合格后,发送下一阶段施工任务至施工方任务终端,直至施工完成。
51.当第一时间累积值与第二时间累积值吻合时,则到达检测任务节点时,监控平台发送检测任务至检测机构任务终端,待检测数据合格后,发送下一阶段施工任务至施工方任务终端,直至施工完成。
52.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新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方法及系统,实现对高楼工程施工时间和质量的双重监测,受益方可以随时通过终端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进行实时监控,能够提供对高楼工程质量全面、准确、实时动态的检测。避免了检测数据与真实情况偏离给建设工程质量带来重大隐患的问题。
53.实施例2,本发明通过以下步骤实现:以道路建设工程为例,施工方输入建设工原始数据,监管系统依据原始工程数据生成预期完工时间轴,其具体过程为依据道路长度为标记数据,提取建成至不同长度的预期时间数据,通过预期时间数据建立预期完工时间轴;在预期完工时间轴上提取关键时间节点建立检测任务时间节点,其检测任务时间节点是指建设工期正常时,需进行质量检测的任务节点,监管系统依据检测任务时间节点发送检测任务指令至检测机构,并对检测机构回传的检测数据进行核查,判断是否合格,若合格,则进行下一阶段施工任务,若不合格则发送整改任务指令至施工方,并下发复核检测
指令至检测机构,直至整改合格。
54.访客可以经过权限模块识别模块的认证进入监管系统,并可以获取施工进度实时数据,其施工进度实时数据通过预设于施工现场的数据采集模块进行收集,当访客获取施工进度实时数据后,生成第一时间累积值,并提取收集到的实时数据中的标记数据即楼层高度,根据标记数据确定现阶段的实时进度在预期完工时间轴上的对应时间,并生成第二标记时间。
55.通过判断第一时间累积值与第二时间累积值的大小关系及绝对值差值发出相关任务指令,其具体过程为,当第一时间累积值低于第二时间累积值时,即实际施工速度大于预期值,此时存在施工过快导致质量降低的可能性,访客应进行动态监控,其过程为对第一时间累积值与第二时间累积值的差值进行绝对值处理,判断所述绝对值结果是否超过第一预设值。
56.其第一预设值为设定值,根据建设工程的特性进行设定,表示其实际施工速度最大安全提前量,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值为7天,即实际施工速度的最大安全提前为7天。
57.若第一时间累积值与第二时间累积值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预设值7天,则访客发送自检任务指令至施工方任务终端,其任务终端为移动设备或计算机设备,施工方需在自检任务指令规定的时间内通过任务终端回传自检数据,监管系统获取回传的自检数据后进行判定是否合格并派发指定任务。
58.其具体为,监管系统判断回传的自检数据是否超过阈值,其阈值为国家规定施工标准值或低于国家标准值。其自检数据包括建设工程项目检测数据,施工现场实时环境数据。若自检数据若未超出阈值,则发送复核任务指令至检测机构任务终端,检测机构任务终端为移动设备或计算机设备,检测机构需在复核任务指令规定的时间内通过任务终端回传复核数据,监管系统判断回传的复核数据是否超过阈值,只有当复核数据合格时,施工方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的施工任务。
59.若检测机构回传的复核数据超过阈值,则监管系统发送整改任务指令至施工方,施工方对不合格项目进行整改,监管系统根据规定的整改任务时间进行监控,若超期未回传整改后任务数据,则对施工方发出催促指令。
60.具体的,监管平台获取施工方回传的整改数据后,发送复核任务指令至检测机构,检测机构需在复核任务指令规定的时间内通过任务终端回传复核数据,监管系统判断回传的复核数据是否超过阈值,只有当复核数据合格时,施工方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的施工任务,若复核数据不合格则再次下发整改任务,直至检测合格,施工方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的施工任务。
61.当第一时间累积值高于第二时间累积值时,即实际施工速度低于预期值此时存在施工过慢导致施工延期交付的可能性,访客应进行动态监控,其过程为对第一时间累积值与第二时间累积值的差值进行绝对值处理,判断所述绝对值结果是否超过第二预设值。
62.其第一预设值为设定值,根据建设工程的特性进行设定,表示其实际施工速度允许的最大延误工期,本实施例中,第二预设值为3天,即实际施工速度允许的最大延误工期为3天。
63.若第一时间累积值与第二时间累积值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二预设值3天,监管系
统发施工预警指令至施工方任务终端,施工方根据施工预警指令回传原因分析报告,监管系统获取施工历史数据,分析施工方回传原因分析报告是否可靠,并修正预期进度时间轴。
64.其具体的,施工方获取施工人员数据,施工用料数据和施工天气数据等数据,判定属于延误工期属于人为因素还是不可控因素,若为人为因素,则进行追责处理,并修正预期进度时间轴,若为不可控因素,则仅仅修正预期进度时间轴。
65.若第一时间累积值与第二时间累积值差值的绝对值不大于第二预设值3天,则到达检测任务节点时,监控平台发送检测任务至检测机构任务终端,待检测数据合格后,发送下一阶段施工任务至施工方任务终端,直至施工完成。
66.当第一时间累积值与第二时间累积值吻合时,则到达检测任务节点时,监控平台发送检测任务至检测机构任务终端,待检测数据合格后,发送下一阶段施工任务至施工方任务终端,直至施工完成。
67.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新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方法及系统,实现对道路工程施工时间和质量的双重监测,受益方可以随时通过终端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进行实时监控,能够提供对道路工程质量全面、准确、实时动态的检测。避免了检测数据与真实情况偏离给建设工程质量带来重大隐患的问题。
68.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