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甘蔗大量创新种质抗旱性鉴定方法

文档序号:30784643发布日期:2022-07-16 07:28阅读:86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甘蔗大量创新种质抗旱性鉴定方法。


背景技术:

2.甘蔗是温带和热带农作物,是制造蔗糖的原料,且可提炼乙醇作为能源替代品。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出产甘蔗,最大的甘蔗生产国是巴西、印度和中国。甘蔗中含有丰富的糖分、水分,还含有对人体新陈代谢非常有益的各种维生素、脂肪、蛋白质、有机酸、钙、铁等物质,主要用于制糖及水果食用。
3.为了提高甘蔗的品质,常见的方法之一就是对甘蔗进行杂交,已获得更优质的甘蔗品种。现有技术对于甘蔗创新种质抗旱性的计算方法,一般是基于叶绿素含量计算叶绿素含量抗旱系数,基于绿叶比计算绿叶比抗旱系数。但是现有技术的计算模型决定系数较差,一般不超过0.5,不能很好的评价甘蔗创新种质的抗旱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甘蔗大量创新种质抗旱性鉴定方法,包括:
5.s1.在待鉴定甘蔗成熟期根据计划定时获取创新种质的单茎重、绿叶数、总叶数、1-6叶绿叶面积、1-6叶叶绿素含量、锤度、+2叶叶绿素含量。
6.s2.以持绿性评价值计算方程,计算y1=a1+a2*x1+a3*x3+a4*x5+a5*x
13
,其中x1取值单茎重,x3取值绿叶数/总叶数,x5取值1-6叶绿叶面积,x
13
取值1-6叶叶绿素含量。同一批次创新种质甘蔗采用相同的计量单位。
7.s3.以持绿性综合评价值计算方程,计算y2=b1+b2*x2+b3*x3+b4*x5+b5*x8+b6*x
13
,其中x2取值锤度,x8取值+2叶叶绿素含量。同一批次创新种质甘蔗采用相同的计量单位。
8.s4.对比各待鉴定甘蔗的y
1n
和y
2n
,以y
1n
值高的记为当前生长阶段的抗旱性较优,以y
2n
值高的记为生长期内的抗旱性较优。
9.进一步的,步骤s2所述a
1-a5为持绿性评价值计算方程的调整系数,其中a1取值0.07-0.09,a2取值0.08-0.10,a3取值0.07-0.09,a4取值0.1-0.2,a5取值0.4-0.5。
10.进一步的,所述a1取值0.087,a2取值0.090,a3取值0.075,a4取值0.123,a5取值0.475。
11.进一步的,步骤s3所述b
1-b6为持绿性综合评价值计算方程的调整系数,其中b1取值(-0.5)-(-0.4),b2取值0.2-0.3,b3取值0.1-0.2,b4取值0.1-0.2,b5取值(-0.2)-(-0.1),b6取值0.8-0.9。
12.进一步的,所述b1取值-0.434,b2取值0.202,b3取值0.158,b4取值0.145,b5取值-0.154,b6取值0.879。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4.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更加准确的评价甘蔗创新种质抗旱性的鉴定方法。
15.2.本发明不仅可以评价甘蔗在当前生长阶段的抗旱性,还可以评价甘蔗在生产期内总体的抗旱性。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17.实施例1
18.一种甘蔗大量创新种质抗旱性鉴定方法,包括:
19.s1.在待鉴定甘蔗成熟期,根据计划定时获取创新种质的单茎重、绿叶数、总叶数、1-6叶绿叶面积、1-6叶叶绿素含量、锤度、+2叶叶绿素含量。
20.s2.以持绿性评价值计算方程,计算y1=a1+a2*x1+a3*x3+a4*x5+a5*x
13
,其中x1取值单茎重,x3取值绿叶数/总叶数,x5取值1-6叶绿叶面积,x
13
取值1-6叶叶绿素含量。同一批次创新种质甘蔗采用相同的计量单位。
21.s3.以持绿性综合评价值计算方程,计算y2=b1+b2*x2+b3*x3+b4*x5+b5*x8+b6*x
13
,其中x2取值锤度,x8取值+2叶叶绿素含量。同一批次创新种质甘蔗采用相同的计量单位。
22.s4.对比各待鉴定甘蔗的y
1n
和y
2n
,以y
1n
值高的记为当前生长阶段的抗旱性较优,以y
2n
值高的记为生长期内的抗旱性较优。
23.步骤s2所述a
1-a5为持绿性评价值计算方程的调整系数,其中a1取值0.08,a2取值0.09,a3取值0.08,a4取值0.15,a5取值0.45。
24.步骤s3所述b
1-b6为持绿性综合评价值计算方程的调整系数,其中b1取值-0.45,b2取值0.25,b3取值0.15,b4取值0.15,b5取值-0.15,b6取值0.85。
25.实施例2
26.一种甘蔗大量创新种质抗旱性鉴定方法,包括:
27.s1.在待鉴定甘蔗成熟期,根据计划定时获取创新种质的单茎重、绿叶数、总叶数、1-6叶绿叶面积、1-6叶叶绿素含量、锤度、+2叶叶绿素含量。
28.s2.以持绿性评价值计算方程,计算y1=a1+a2*x1+a3*x3+a4*x5+a5*x
13
,其中x1取值单茎重,x3取值绿叶数/总叶数,x5取值1-6叶绿叶面积,x
13
取值1-6叶叶绿素含量。同一批次创新种质甘蔗采用相同的计量单位。
29.s3.以持绿性综合评价值计算方程,计算y2=b1+b2*x2+b3*x3+b4*x5+b5*x8+b6*x
13
,其中x2取值锤度,x8取值+2叶叶绿素含量。同一批次创新种质甘蔗采用相同的计量单位。
30.s4.对比各待鉴定甘蔗的y
1n
和y
2n
,以y
1n
值高的记为当前生长阶段的抗旱性较优,以y
2n
值高的记为生长期内的抗旱性较优。
31.步骤s2所述a
1-a5为持绿性评价值计算方程的调整系数,其中a1取值0.09,a2取值0.10,a3取值0.09,a4取值0.2,a5取值0.5。
32.步骤s3所述b
1-b6为持绿性综合评价值计算方程的调整系数,其中b1取值-0.4,b2取值0.3,b3取值0.2,b4取值0.2,b5取值-0.1,b6取值0.9。
33.实施例3
34.一种甘蔗大量创新种质抗旱性鉴定方法,包括:
35.s1.在待鉴定甘蔗成熟期,根据计划定时获取创新种质的单茎重、绿叶数、总叶数、1-6叶绿叶面积、1-6叶叶绿素含量、锤度、+2叶叶绿素含量。
36.s2.以持绿性评价值计算方程,计算y1=a1+a2*x1+a3*x3+a4*x5+a5*x
13
,其中x1取值单茎重,x3取值绿叶数/总叶数,x5取值1-6叶绿叶面积,x
13
取值1-6叶叶绿素含量。同一批次创新种质甘蔗采用相同的计量单位。
37.s3.以持绿性综合评价值计算方程,计算y2=b1+b2*x2+b3*x3+b4*x5+b5*x8+b6*x
13
,其中x2取值锤度,x8取值+2叶叶绿素含量。同一批次创新种质甘蔗采用相同的计量单位。
38.s4.对比各待鉴定甘蔗的y
1n
和y
2n
,以y
1n
值高的记为当前生长阶段的抗旱性较优,以y
2n
值高的记为生长期内的抗旱性较优。
39.步骤s2所述a
1-a5为持绿性评价值计算方程的调整系数,其中a1取值0.07,a2取值0.08,a3取值0.07,a4取值0.1,a5取值0.4。
40.步骤s3所述b
1-b6为持绿性综合评价值计算方程的调整系数,其中b1取值-0.5,b2取值0.2,b3取值0.1,b4取值0.1,b5取值-0.2,b6取值0.8。
41.现有技术对于甘蔗抗旱性一般是基于叶绿素含量计算叶绿素含量抗旱系数,基于绿叶比计算绿叶比抗旱系数。例如采用:y=0.223+0.468*z3,其中y为叶绿素含量,z3为叶绿素含量抗旱系数,通过测量当前植株的叶绿素含量推算抗旱系数,但是该计算式的决定系数为0.449,评价的准确度较低。采用y=0.358+0.388*z4,其中y为绿叶比,z4为绿叶比抗旱系数,但是该计算式的决定系数为0.283,评价的准确度较低。
42.采用实施例1-3所述甘蔗大量创新种质抗旱性鉴定方法,提供了一种更加准确的评价甘蔗创新种质抗旱性的鉴定方法。本发明不仅可以评价甘蔗在当前生长阶段的抗旱性,还可以评价甘蔗在生产期内总体的抗旱性。持绿性评价值计算方程可用于评价甘蔗在当前生长阶段的抗旱性,其决定系数为0.75-0.82。持绿性综合评价值计算方程可用于评价甘蔗在生产期内总体的抗旱性,其决定系数为0.74-0.78。相比现有技术有了非常显著的突破。
43.实施例4
44.一种甘蔗大量创新种质抗旱性鉴定方法,包括:
45.s1.在待鉴定甘蔗成熟期,根据计划定时获取创新种质的单茎重、绿叶数、总叶数、1-6叶绿叶面积、1-6叶叶绿素含量、锤度、+2叶叶绿素含量。
46.s2.以持绿性评价值计算方程,计算y1=a1+a2*x1+a3*x3+a4*x5+a5*x
13
,其中x1取值单茎重,x3取值绿叶数/总叶数,x5取值1-6叶绿叶面积,x
13
取值1-6叶叶绿素含量。同一批次创新种质甘蔗采用相同的计量单位。
47.s3.以持绿性综合评价值计算方程,计算y2=b1+b2*x2+b3*x3+b4*x5+b5*x8+b6*x
13
,其中x2取值锤度,x8取值+2叶叶绿素含量。同一批次创新种质甘蔗采用相同的计量单位。
48.s4.对比各待鉴定甘蔗的y
1n
和y
2n
,以y
1n
值高的记为当前生长阶段的抗旱性较优,以y
2n
值高的记为生长期内的抗旱性较优。
49.所述a1取值0.087,a2取值0.090,a3取值0.075,a4取值0.123,a5取值0.475。
50.所述b1取值-0.434,b2取值0.202,b3取值0.158,b4取值0.145,b5取值-0.154,b6取值0.879。
51.采用实施例4特殊的a
1-a5,b
1-b6,可将持绿性评价值计算方程的决定系数提高至0.985668,将持绿性综合评价值计算方程的决定系数提高至0.976951。可见特定的调节系数,可使得计算方程的决定系数出现突破式的提升。
5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