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工业园区的环保管家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84513发布日期:2022-08-19 20:26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工业园区的环保管家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环保管家管理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工业园区的环保管家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2.工业园区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政府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行政手段划出一块区域,聚集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科学整合,提高工业化的集约强度,突出产业特色,优化功能布局,使之成为适应市场竞争和产业升级的现代化产业分工协作生产区,工业园区企业较多,所以对于园区的管理比较重要。
3.现有技术中,对于工业园区的管理比较耗费人力,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较低,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工业园区的环保管家管理系统,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较低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基于工业园区的环保管家管理系统。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基于工业园区的环保管家管理系统,包括定期巡查模块、整改意见模块、整理上传模块、识别模块、分类模块、登记划分模块、权限设置模块、园区管理模块、在线查看模块、范围规划模块、权限读取模块和注册/登录模块,所述定期巡查模块与整改意见模块连接,整改意见模块与整理上传模块连接,整理上传模块与识别模块连接,识别模块与分类模块连接,所述分类模块与等级划分模块连接,等级划分模块与权限设置模块连接,所述权限设置模块与园区管理模块连接,所述园区管理模块连接与在线查看模块连接,所述在线查看模块与范围规划模块连接,所述范围规划模块与权限读取模块连接,所述权限读取模块与注册/登录模块连接。
7.优选的,所述园区管理模块包括数据接收单元,数据接收单元连接有数据归类单元,数据归类单元连接有请求识别单元,请求识别单元连接有数据反馈单元,数据反馈单元连接有调取记录单元。
8.优选的,所述注册/登录模块包括身份资料上传,身份资料上传连接有资料验证单元连接,资料验证单元连接有授权单元,授权单元连接有登录单元。
9.优选的,所述整理上传模块包括问题上传单元,问题上传单元连接有督促整改意见单元,督促整改意见单元连接有整改意见落实单元,整改意见落实单元连接有上传单元。
10.优选的,所述定期巡查模块用于对园区进行定期巡查,将巡查情况传输至整改意见模块,整改意见模块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意见。
11.优选的,所述整理上传模块用于将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意见以及整改意见落实情况进行整理,并将整理后的数据传输至识别模块,识别模块对数据进行识别,将识别后的数据传输至分类模块。
12.优选的,所述分类模块用于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分类,将分类后的数据传输至等级划分模块,等级划分模块对接收的数据进行等级划分,将划分后的数据传输至权限设置模块。
13.优选的,所述权限设置模块用于对接收的数据进行权限设置,设置完成后将数据传输至园区管理模块存储。
14.优选的,所述注册/登录模块用于园区管理人员进行身份注册、登录,登录信息传输至权限读取模块,权限读取模块读取身份信息对应的权限,然后读取的权限传输至范围规划模块,范围规划模块根据接收的数据对查询权限范围进行规划,并将规划范围传输至在线查看模块。
15.优选的,所述在线查看模块根据接收的范围数据对园区管理模块中存储的数据进行提取,查看。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7.本发明通过定期巡查,提出整改意见,并将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意见以及整改意见落实情况上传至园区管理模块,园区管理部门只需通过身份验证,完成登录即可,在线查看企业运行过程中环境管理情况,大大的提高了园区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工业园区的环保管家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框图;
19.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工业园区的环保管家管理系统的园区管理模块的工作原理框图;
20.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工业园区的环保管家管理系统的登录/注册模块的工作原理框图;
21.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工业园区的环保管家管理系统的整理上传模块的工作原理框图;
22.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工业园区的环保管家管理系统的实施例二的工作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4.实施例一
25.参照图1-5,一种基于工业园区的环保管家管理系统,包括定期巡查模块、整改意见模块、整理上传模块、识别模块、分类模块、登记划分模块、权限设置模块、园区管理模块、在线查看模块、范围规划模块、权限读取模块和注册/登录模块,定期巡查模块与整改意见模块连接,整改意见模块与整理上传模块连接,整理上传模块与识别模块连接,识别模块与分类模块连接,分类模块与等级划分模块连接,等级划分模块与权限设置模块连接,权限设置模块与园区管理模块连接,园区管理模块连接与在线查看模块连接,在线查看模块与范围规划模块连接,范围规划模块与权限读取模块连接,权限读取模块与注册/登录模块连
接。
26.本实施例中,园区管理模块包括数据接收单元,数据接收单元连接有数据归类单元,数据归类单元连接有请求识别单元,请求识别单元连接有数据反馈单元,数据反馈单元连接有调取记录单元。
27.本实施例中,注册/登录模块包括身份资料上传,身份资料上传连接有资料验证单元连接,资料验证单元连接有授权单元,授权单元连接有登录单元。
28.本实施例中,整理上传模块包括问题上传单元,问题上传单元连接有督促整改意见单元,督促整改意见单元连接有整改意见落实单元,整改意见落实单元连接有上传单元。
29.本实施例中,定期巡查模块用于对园区进行定期巡查,将巡查情况传输至整改意见模块,整改意见模块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意见。
30.本实施例中,整理上传模块用于将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意见以及整改意见落实情况进行整理,并将整理后的数据传输至识别模块,识别模块对数据进行识别,将识别后的数据传输至分类模块。
31.本实施例中,分类模块用于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分类,将分类后的数据传输至等级划分模块,等级划分模块对接收的数据进行等级划分,将划分后的数据传输至权限设置模块。
32.本实施例中,权限设置模块用于对接收的数据进行权限设置,设置完成后将数据传输至园区管理模块存储。
33.本实施例中,注册/登录模块用于园区管理人员进行身份注册、登录,登录信息传输至权限读取模块,权限读取模块读取身份信息对应的权限,然后读取的权限传输至范围规划模块,范围规划模块根据接收的数据对查询权限范围进行规划,并将规划范围传输至在线查看模块。
34.本实施例中,在线查看模块根据接收的范围数据对园区管理模块中存储的数据进行提取,查看。
35.本实施例中,系统流程如下:通过定期巡查模块对园区进行定期巡查,将巡查情况传输至整改意见模块,整改意见模块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意见,整理上传模块将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意见以及整改意见落实情况进行整理,并将整理后的数据传输至识别模块,识别模块对数据进行识别,将识别后的数据传输至分类模块,分类模块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分类,将分类后的数据传输至等级划分模块,等级划分模块对接收的数据进行等级划分,将划分后的数据传输至权限设置模块,权限设置模块对接收的数据进行权限设置,设置完成后将数据传输至园区管理模块存储,注册/登录模块园区管理人员进行身份注册、登录,登录信息传输至权限读取模块,权限读取模块读取身份信息对应的权限,然后读取的权限传输至范围规划模块,范围规划模块根据接收的数据对查询权限范围进行规划,并将规划范围传输至在线查看模块,在线查看模块根据接收的范围数据对园区管理模块中存储的数据进行提取,查看。
36.实施例二
37.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一之间的区别在于:包括周期设置模块、定期巡查模块、整改意见模块、整理上传模块、识别模块、分类模块、登记划分模块、权限设置模块、园区管理模块、在线查看模块、范围规划模块、权限读取模块和注册/登录模块,周期设置模块与定期巡
查模块连接,定期巡查模块与整改意见模块连接,整改意见模块与整理上传模块连接,整理上传模块与识别模块连接,识别模块与分类模块连接,分类模块与等级划分模块连接,等级划分模块与权限设置模块连接,权限设置模块与园区管理模块连接,园区管理模块连接与在线查看模块连接,在线查看模块与范围规划模块连接,范围规划模块与权限读取模块连接,权限读取模块与注册/登录模块连接。
38.系统流程如下:周期设置模块对巡查周期进行设置,通过定期巡查模块对园区进行定期巡查,将巡查情况传输至整改意见模块,整改意见模块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意见,整理上传模块将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意见以及整改意见落实情况进行整理,并将整理后的数据传输至识别模块,识别模块对数据进行识别,将识别后的数据传输至分类模块,分类模块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分类,将分类后的数据传输至等级划分模块,等级划分模块对接收的数据进行等级划分,将划分后的数据传输至权限设置模块,权限设置模块对接收的数据进行权限设置,设置完成后将数据传输至园区管理模块存储,注册/登录模块园区管理人员进行身份注册、登录,登录信息传输至权限读取模块,权限读取模块读取身份信息对应的权限,然后读取的权限传输至范围规划模块,范围规划模块根据接收的数据对查询权限范围进行规划,并将规划范围传输至在线查看模块,在线查看模块根据接收的范围数据对园区管理模块中存储的数据进行提取,查看。
39.其余与实施例一相同。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施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