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危险建筑风险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文档序号:30135422发布日期:2022-05-21 00:50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潜在危险建筑风险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1.本发明涉及铁路沿线风险判断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潜在危险建筑风险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铁路沿线两侧的广告牌、条幅、塑料大棚、塑料布、防尘网等轻体漂浮物与彩钢板、彩钢房顶、彩钢棚等硬质漂浮物被大风刮到铁路线路上,导致铁路设备故障,造成铁路交通事故的事件频发,因此各类潜在漂浮物是铁路安全运营的突出安全隐患。但是,目前尚无针压型钢板构成的屋顶结构的建筑的风险评估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潜在危险建筑风险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以改善上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潜在危险建筑风险评估方法,包括:获取待评估建筑物的位置信息和结构信息,所述待评估建筑物为屋面由压型钢板组件构成的建筑物,所述结构信息为所述压型钢板组件的设计参数信息;根据所述位置信息识别得到危险风速和直线距离,所述直线距离为所述待评估建筑物到轨道的最短距离;建立漂移计算数学模型,将所述危险风速作为所述漂移计算数学模型的输入信息,求解所述漂移计算数学模型得到漂移距离;根据所述漂移距离和所述直线距离计算得到所述待评估建筑物的安全状态,所述安全状态包括安全建筑或潜在危险建筑;若是所述安全状态为潜在危险建筑,则建立优化判断模型,将所述结构信息作为所述优化判断模型的输入信息,求解所述优化判断模型得到所述待评估建筑物的危险等级。
4.进一步地,所述结构信息包括固定螺钉的单排固定个数、固定螺钉之间的固定间距、固定螺钉的结构参数、压型钢板的厚度、压型钢板的高度和压型钢板的宽度,所述建立优化判断模型,将所述结构信息作为所述优化判断模型的输入信息,求解所述优化判断模型得到所述待评估建筑物的危险等级,包括:根据所述单排固定个数、所述固定间距、所述压型钢板的宽度、所述压型钢板的高度和所述危险风速计算得到支反力,所述支反力为所述压型钢板组件在所述危险风速下所受的力;建立压型钢板抗力模型,将所述固定螺钉的结构参数和所述压型钢板的厚度作为所述压型钢板抗力模型的输入信息,求解所述压型钢板抗力模型得到抗力,所述抗力为所述压型钢板组件在保持稳定状态下所受的最大力;根据所述支反力和所述抗力计算得到所述待评估建筑物的危险等级,所述危险等级包括一级和二级。
5.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位置信息识别得到危险风速和直线距离,包括: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在预设数据库信息中识别第一风速和第二风速,所述第一风速为在高铁防灾减灾预案中列车在大风作用时停运的风速,所述第二风速为所述待评估建筑物所在区域内年平均最大的风速;根据所述第一风速和所述第二风速计算得到危险风速,所述危险风速为所
述第一风速和所述第二风速中的最小值。
6.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漂移距离和所述直线距离计算得到所述待评估建筑物的安全状态,包括:若所述漂移距离小于预设系数与所述直线距离的乘积,则所述安全状态为安全建筑;若所述漂移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系数与所述直线距离的乘积,则所述安全状态为潜在危险建筑。
7.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潜在危险建筑风险评估装置,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待评估建筑物的位置信息和结构信息,所述待评估建筑物为屋面由压型钢板组件构成的建筑物,所述结构信息为所述压型钢板组件的设计参数信息;第一识别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识别得到危险风速和直线距离,所述直线距离为所述待评估建筑物到轨道的最短距离;第一计算单元,用于建立漂移计算数学模型,将所述危险风速作为所述漂移计算数学模型的输入信息,求解所述漂移计算数学模型得到漂移距离;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漂移距离和所述直线距离计算得到所述待评估建筑物的安全状态,所述安全状态包括安全建筑或潜在危险建筑;第一逻辑单元,用于若是所述安全状态为潜在危险建筑,则建立优化判断模型,将所述结构信息作为所述优化判断模型的输入信息,求解所述优化判断模型得到所述待评估建筑物的危险等级。
8.进一步地,所述结构信息包括固定螺钉的单排固定个数、固定螺钉之间的固定间距、固定螺钉的结构参数、压型钢板的厚度、压型钢板的高度和压型钢板的宽度,所述第一逻辑单元包括:第三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单排固定个数、所述固定间距、所述压型钢板的宽度、所述压型钢板的高度和所述危险风速计算得到支反力,所述支反力为所述压型钢板组件在所述危险风速下所受的力;第四计算单元,用于建立压型钢板抗力模型,将所述固定螺钉的结构参数和所述压型钢板的厚度作为所述压型钢板抗力模型的输入信息,求解所述压型钢板抗力模型得到抗力,所述抗力为所述压型钢板组件在保持稳定状态下所受的最大力;第二逻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支反力和所述抗力计算得到所述待评估建筑物的危险等级,所述危险等级包括一级和二级。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识别单元包括:第六逻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在预设数据库信息中识别第一风速和第二风速,所述第一风速为在高铁防灾减灾预案中列车在大风作用时停运的风速,所述第二风速为所述待评估建筑物所在区域内年平均最大的风速;第七逻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风速和所述第二风速计算得到危险风速,所述危险风速为所述第一风速和所述第二风速中的最小值。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计算单元包括:第八逻辑单元,用于若所述漂移距离小于预设系数与所述直线距离的乘积,则所述安全状态为安全建筑;第九逻辑单元,用于若所述漂移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系数与所述直线距离的乘积,则所述安全状态为潜在危险建筑。
11.第三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潜在危险建筑风险评估设备,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所述潜在危险建筑风险评估方法的步骤。
12.第四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基于潜在危险建筑风险评估方法的步骤。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对压型钢板组件构成的建筑物,首先假设建筑物可能有漂浮物产生,然后计算产生的漂浮物在危险风速下漂移距离,其次与直线距离对比得到待评估的建筑物是否能够影响铁路运行,即可粗略判断为是否为潜在危险建筑,通过上述计算,能极大的提高对潜在危险建筑物的评价速度。进一步地,在本方法然后对潜在危险建筑进行进一步优化判断其危险等级,完成对潜在危险建筑物的风险评估。
14.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实施例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潜在危险建筑风险评估方法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压型钢板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简支梁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两跨连续梁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多跨连续梁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潜在危险建筑风险评估装置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潜在危险建筑风险评估设备结构示意图。
17.图中标记:11、压型钢板;12、固定螺钉;13、檩条;2、第一获取单元;3、第一识别单元;31、第六逻辑单元;32、第七逻辑单元;4、第一计算单元;5、第二计算单元;51、第八逻辑单元;52、第九逻辑单元;6、第一逻辑单元;61、第三计算单元;611、第五计算单元;6111、第一提取单元;6112、第一子计算单元;6113、第二子计算单元;612、第二识别单元;613、第六计算单元;62、第四计算单元;621、第七计算单元;622、第八计算单元;623、第三逻辑单元;63、第二逻辑单元;631、第四逻辑单元;632、第五逻辑单元。801、处理器;802、存储器;803、多媒体组件;804、i/o接口;805、通信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9.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
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0.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潜在危险建筑风险评估方法。
21.参见图1,图中示出了本方法包括步骤s100、步骤s200、步骤s300、步骤s400和步骤s500。
22.s100、获取待评估建筑物的位置信息和结构信息,待评估建筑物为屋面由压型钢板组件构成的建筑物,结构信息为压型钢板组件的设计参数信息。
2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所针对的对象为即为屋面为压型钢板组件构成的建筑物,其中压型钢板组件构成的屋面即为屋顶为轻钢板构成。其中位置信息即为建筑物的位置,其地图上定位出建筑物所在区域,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以经纬度坐标表示,也可以以某个区域地图上的横纵坐标表示,以上方式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基本知识,本技术中不再赘述。同时,在本技术中所提及的结构信息包括固定螺钉12的单排固定个数、固定螺钉12之间的固定间距、固定螺钉12的结构参数、压型钢板11的厚度、压型钢板11的高度和压型钢板11的宽度,即,在本技术中统称为压型钢板组件的设计参数信息。压型钢板11的高度为压型钢板11的离地高度的平均值,即为最高点和最低点的平均值。
24.s200、根据位置信息识别得到危险风速和直线距离,直线距离为待评估建筑物到轨道的最短距离。
2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步骤中所提及的危险风速为待评估建筑物在铁路能正常运行时所遭受的最大风速。
26.s300、建立漂移计算数学模型,将危险风速作为漂移计算数学模型的输入信息,求解漂移计算数学模型得到漂移距离。
2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所采用的漂移计算数学模型为采用lsdyna-icfd方法进行数值风洞模拟,结合n-s方程采用稳态方法计算分析连接失效后的屋面压型钢板11在危险风速的漂移距离。其具体的流程为现有技术内容,本技术中不再赘述其过程。
28.s400、根据漂移距离和直线距离计算得到待评估建筑物的安全状态,安全状态包括安全建筑或潜在危险建筑。
29.s500、若是安全状态为潜在危险建筑,则建立优化判断模型,将结构信息作为优化判断模型的输入信息,求解优化判断模型得到待评估建筑物的危险等级。
30.在本方法中,对压型钢板组件构成的建筑物,首先通过s300和步骤s400中假设建筑物可能有漂浮物产生,首先计算产生的漂浮物在危险风速下漂移距离,然后与直线距离对比得到待评估的建筑物是否能够影响铁路运行,即是否为潜在危险建筑。通过上述计算,能极大的提高对潜在危险建筑物的评价速度。进一步地,在本方法然后对潜在危险建筑进行进一步优化判断其危险等级。完成对潜在危险建筑物的风险评估。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步骤中危险等级包括一级和二级,或者是待加固和无需加固。
31.在本技术公开的实施例中,步骤s200中包括步骤s210和步骤s220。
32.s210、根据位置信息在预设数据库信息中识别第一风速和第二风速,第一风速为在高铁防灾减灾预案中列车在大风作用时停运的风速,第二风速为待评估建筑物所在区域内年平均最大的风速。
33.s220、根据第一风速和第二风速计算得到危险风速,危险风速为第一风速和第二风速中的最小值。
34.在本步骤中通过将列车在大风作用时停运的风速和待评估建筑物所在区域内年平均最大的风速中的最小值作为危险风速,其体现了待评估建筑物所在铁路线路穿越地区的年平均最大风速。以此作为漂移距离计算基础能较好实现评估准确性。
35.在本技术公开的实施例中,步骤s400中包括步骤s410和步骤s420。
36.s410、若漂移距离小于预设系数与直线距离的乘积,则安全状态为安全建筑;s420、若漂移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系数与直线距离的乘积,则安全状态为潜在危险建筑。
3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步骤中所提的预设系数优选为1.5。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其预设系数的选择可以是其他值,本技术中,不在赘述。
38.在本技术公开的实施例中,步骤s500中包括步骤s510、步骤s520和步骤s530。
39.s510、根据单排固定个数、固定间距、压型钢板11的宽度、压型钢板11的高度和危险风速计算得到支反力,支反力为压型钢板组件在危险风速下所受的力。
40.s520、建立压型钢板抗力模型,将固定螺钉12的结构参数和压型钢板11的厚度作为压型钢板抗力模型的输入信息,求解压型钢板11抗力模型得到抗力,抗力为压型钢板组件在保持稳定状态下所受的最大力。
41.s530、根据支反力和抗力计算得到待评估建筑物的危险等级,危险等级包括一级和二级。
4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步骤中通过计算在危险风速下压型钢板组件所承受的抗力,以及计算压型钢板组件在保持屋顶状态所能承受最大支反力。通过上述两者的计算后再做比较即可得到待评估建筑物的危险等级。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危险等级为一级即代表待评估建筑物不需要加固,而危险等级为二级即代表待评估建筑物需要加固,依此达到减少压型钢板组件脱离屋顶的几率。
43.具体而言,在本技术中为了计算得到支反力,在步骤s510中包括步骤s511、步骤s512和步骤s513。
4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步骤中通过挖掘分析压型钢板11的结构特点在危险风速的作用下,计算得到压型钢板11保持稳定结构的支反力。
45.理论基础如下:参见图2所示的压型钢板11连接示意图,在本技术中通过固定螺钉12连接在檩条13上的屋面的压型钢板11,风荷载作用时为受弯构件,故可将压型钢板11简化为多点竖向约束的简支梁或连续梁结构,如图3所示的简支梁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的两跨连续梁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的多跨连续梁结构示意图。
46.根据压型钢板11的力学简化模型可知,各约束点的竖向支反力即为与压型钢板11的抗力对应的破坏力。根据结构力学位移法与矩阵位移法原理,推导得到受弯屋面板在风荷载作用下各约束点的支反力为:(1)简支梁结构:
式中: ——支反力n; ——风荷载设计值kn/m; ——跨度m。
47.(2)两跨连续梁结构:(2)两跨连续梁结构:式中:——1号节点支反力kn;——3号节点支反力kn;——2号节点支反力kn; ——跨度m。
48.其中上述提及的1号、2号和3号即为图4为从左到右简化的后的螺钉12。
49.(3)大于两跨连续梁结构:(3)大于两跨连续梁结构:(3)大于两跨连续梁结构:(3 )式中:——1号节点的支反力;——2号节点的支反力; ——i号节点的支反力;

——n号节点的支反力; ——跨度m。
50.其中,上述1号、2号和i号到n号节点即为图5为从左到右简化的后的螺钉12。
51.其中, ()) (2)经过试验带入数值计算不同跨数连续梁支反力,得到:,并将的计算系数统计如表1所示:表1最大支反力f2计算系数表节点数n20.531.2541.10051.14361.13271.1351.134回到本技术中,即本技术s510中包括步骤s511、步骤s512和步骤s513。
52.s511、根据压型钢板11的高度、压型钢板11的宽度和危险风速计算得到风荷载。
53.s512、根据单排固定个数在预设数据库中识别得到第一预设公式。
54.需要说明的是,本步骤中所提的根据单排固定个数在表1中对应识别得到的取值并带入到中。
55.s513、根据固定间距、风荷载和第一预设公式计算支反力。
5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步骤中所提及的第一预设公式参见上文的的计算公式。
57.具体而言,在步骤s511中对于风载荷的计算步骤包括步骤s5111、步骤s5112和步骤s5113。
58.s5111、根据位置信息,在预设数据库提取到空气密度和阵风系数。
59.需要说明的是,预设数据库为一些现有气象数据的存储数据库。
60.s5112、根据空气密度和危险风速计算得到基本风压。
6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步骤中所采用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空气密度(t/m3);——危险风速(m/s)。
62.s5113、根据压型钢板11的高度、压型钢板11的宽度、阵风系数、基本风压和第二预设公式计算得到风荷载。
63.其中,——风荷载设计值(kn/m);——预设主导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预设主导可变荷载考虑设计使用年限的调整系数;——压型钢板11的宽度(m);——风荷载标准值(kn/m2)。
64.而,的计算方式如下:式中:——风荷载标准值(kn/m2);——高度z处的阵风系数,即为本技术中所提及到的压型钢板11的高度;——预设风荷载局部体型系数;——预设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基本风压(kn/m2)。
65.具体而言,在步骤s520中包括步骤s521、步骤s522和步骤s523。
6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步骤中将压型钢板11脱离檩条13分为两种情况考虑来分别计算。一种是压型钢板11连通固定螺钉12一起脱离檩条13的情况,而另一种就是压型钢板11遭受破坏与固定螺钉12脱离开的情况。
67.s521、建立固定螺钉12抗拔承载力数学模型,将固定螺钉12的结构参数作为固定螺钉12抗拔承载力数学模型的输入信息得到第一子理论抗力,第一子理论抗力为固定螺钉12连同压型钢板11一起脱离檩条13时所受力。
6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固定螺钉12的结构参数包括螺钉12的圆柱状螺纹部分钻入到基材中的深度、螺钉12螺杆的直径和螺钉12头部直径。
69.需要说明的是,本步骤中固定螺钉12抗拔承载力数学模型计算公式如下:式中, ——单个螺钉12的第一子理论抗力(n); ——预设螺钉12抗拔系数,由室内抗拔试验得到; ——螺钉12的圆柱状螺纹部分钻入到基材中的深度(mm); ——螺钉12螺杆的直径(mm); ——预设檩条13的抗拉强度标准值(n/mm2)。
70.s522、建立压型钢板11抗撕裂承载力数学模型,将固定螺钉12的结构参数和压型钢板11的厚度作为压型钢板11抗撕裂承载力数学模型的输入信息得到第二子理论抗力,第二子理论抗力为螺钉12连接处压型钢板11撕裂破坏时所受力。
71.需要说明的是,本步骤中压型钢板11抗撕裂承载力数学模型计算公式如下:式中, ——第二子理论抗力(n); ——压型钢板11抗撕裂系数,由室内压型钢板11撕裂试验得到; ——螺钉12头部直径(mm); ——压型钢板11厚度(mm)。
72.s523、将第一子理论抗力和第二子理论抗力中的最小值作为抗力。
73.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步骤s530中包括步骤s531和步骤s532。
74.s531、若支反力小于第一预设系数与抗力的乘积,则危险等级为一级。
75.s531、若支反力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系数与抗力的乘积,则危险等级为二级。
76.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步骤中所提及的第二预设系数为0.5。
77.在本方法中通过流固耦合原理计算分析压型钢板11这种硬质漂浮物在危险风速下的漂移距离,从而得到压型钢板11这类硬质漂浮物在铁路穿越地区年平均最大风速作用时的漂移距离;根据彩钢板的破坏特征分析其受力特征,采用弹性薄板理论计算分析彩钢板固定螺钉12连接处的支反力与抗力,从而得到彩钢板在当地年平均最大风速与列车停运风速作用下的极限受力;再依据漂移距离与建筑与铁路的直线距离识别建筑的安全状态,依据压型钢板11及其连接螺钉12的受力分析识别潜在危险建筑的危险程度,从而对铁路沿线两侧轻钢建筑潜在隐患进行快速、精准识别。
78.实施例2: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潜在危险建筑风险评估装置,装置包括:第一获取单元2,用于获取待评估建筑物的位置信息和结构信息,待评估建筑物为屋面由压型钢板组件构成的建筑物,结构信息为压型钢板组件的设计参数信息。
79.第一识别单元3,用于根据位置信息识别得到危险风速和直线距离,直线距离为待评估建筑物到轨道的最短距离。
80.第一计算单元4,用于建立漂移计算数学模型,将危险风速作为漂移计算数学模型的输入信息,求解漂移计算数学模型得到漂移距离。
81.第二计算单元5,用于根据漂移距离和直线距离计算得到待评估建筑物的安全状态,安全状态包括安全建筑或潜在危险建筑。
82.第一逻辑单元6,用于若是安全状态为潜在危险建筑,则建立优化判断模型,将结构信息作为优化判断模型的输入信息,求解优化判断模型得到待评估建筑物的危险等级。
83.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结构信息包括固定螺钉12的单排固定个数、固定螺钉12之间的固定间距、固定螺钉12的结构参数、压型钢板11的厚度、压型钢板11的高度和压型钢板11的宽度,第一逻辑单元6包括:第三计算单元61,用于根据单排固定个数、固定间距、压型钢板11的宽度、压型钢板11的高度和危险风速计算得到支反力,支反力为压型钢板组件在危险风速下所受的力。
84.第四计算单元62,用于建立压型钢板11抗力模型,将固定螺钉12的结构参数和压型钢板11的厚度作为压型钢板抗力模型的输入信息,求解压型钢板抗力模型得到抗力,抗力为压型钢板组件在保持稳定状态下所受的最大力。
85.第二逻辑单元63,用于根据支反力和抗力计算得到待评估建筑物的危险等级,危险等级包括一级和二级。
86.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三计算单元61包括:第五计算单元611,用于根据压型钢板11的宽度、压型钢板11的高度和危险风速计算得到风荷载。
87.第二识别单元612,用于根据单排固定个数在预设数据库中识别得到第一预设公式。
88.第六计算单元613,用于根据固定间距、风荷载和第一预设公式计算支反力。
89.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五计算单元611包括:第一提取单元6111,用于根据位置信息,在预设数据库提取到空气密度和阵风系数。
90.第一子计算单元6112,用于根据空气密度和危险风速计算得到基本风压。
91.第二子计算单元6113,用于根据压型钢板11的高度、压型钢板11的宽度、阵风系数、基本风压和第二预设公式计算得到风荷载。
92.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四计算单元62包括:第七计算单元621,用于建立固定螺钉12抗拔承载力数学模型,将固定螺钉12的结构参数作为固定螺钉12抗拔承载力数学模型的输入信息得到第一子理论抗力,第一子理论抗力为固定螺钉12连同压型钢板11一起脱离檩条13时所受力。
93.第八计算单元622,用于建立压型钢板抗撕裂承载力数学模型,将固定螺钉12的结构参数和压型钢板11的厚度作为压型钢板11抗撕裂承载力数学模型的输入信息得到第二子理论抗力,第二子理论抗力为固定螺钉12连接处压型钢板11撕裂破坏时所受力。
94.第三逻辑单元623,用于将第一子理论抗力和第二子理论抗力中的最小值作为抗力。
95.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逻辑单元63包括:第四逻辑单元631,用于若支反力小于第一预设系数与抗力的乘积,则危险等级为一级。
96.第五逻辑单元632,用于若支反力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系数与抗力的乘积,则危险等级为二级。
97.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识别单元3包括:第六逻辑单元31,用于根据位置信息在预设数据库信息中识别第一风速和第二风速,第一风速为在高铁防灾减灾预案中列车在大风作用时停运的风速,第二风速为待评估建筑物所在区域内年平均最大的风速。
98.第七逻辑单元32,用于根据第一风速和第二风速计算得到危险风速,危险风速为第一风速和第二风速中的最小值。
99.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计算单元5包括:第八逻辑单元51,用于若漂移距离小于预设系数与直线距离的乘积,则安全状态为安全建筑。
100.第九逻辑单元52,用于若漂移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系数与直线距离的乘积,则安全状态为潜在危险建筑。
101.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102.实施例3:相应于上面的方法实施例,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潜在危险建筑风险评估设备,下文描述的一种潜在危险建筑风险评估设备与上文描述的一种潜在危险建筑风险评估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103.图7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潜在危险建筑风险评估设备800的框图。如图7所示,该潜在危险建筑风险评估设备800可以包括:处理器801,存储器802。该潜在危险建筑风险评估设备800还可以包括多媒体组件803,i/o接口804,以及通信组件805中的一者或多者。
104.其中,处理器801用于控制该潜在危险建筑风险评估设备800的整体操作,以完成上述的潜在危险建筑风险评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存储器802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该潜在危险建筑风险评估设备800的操作,这些数据例如可以包括用于在该潜在危险建筑风险评估设备8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以及应用程序相关的数据,例如联系人数据、收发的消息、图片、音频、视频等等。该存储器802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p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多媒体组件803可以包括屏幕和音频组件。其中屏幕例如可以是触摸屏,音频组件用于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可以包括一个麦克风,麦克风用于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802或通过通信组件805发
送。音频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i/o接口804为处理器801和其他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其他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鼠标,按钮等。这些按钮可以是虚拟按钮或者实体按钮。通信组件805用于该潜在危险建筑风险评估设备800与其他设备之间进行有线或无线通信。无线通信,例如wi-fi,蓝牙,近场通信(near fieldcommunication,简称nfc),2g、3g或4g,或它们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因此相应的该通信组件805可以包括:wi-fi模块,蓝牙模块,nfc模块。
105.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潜在危险建筑风险评估设备8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简称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简称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的潜在危险建筑风险评估方法。
106.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程序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潜在危险建筑风险评估方法的步骤。例如,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为上述包括程序指令的存储器802,上述程序指令可由潜在危险建筑风险评估设备800的处理器801执行以完成上述的潜在危险建筑风险评估方法。
107.实施例4:相应于上面的方法实施例,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下文描述的一种可读存储介质与上文描述的一种潜在危险建筑风险评估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108.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潜在危险建筑风险评估方法的步骤。
109.该可读存储介质具体可以为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存储程序代码的可读存储介质。
110.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11.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