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质测量保障系统的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365329发布日期:2022-06-10 22:42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矿山智能开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地质测量保障系统的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方法和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地质保障贯穿于煤田勘探、矿山设计、开拓掘进、安全回采、煤炭利用等煤炭开发的不同阶段,是智能矿山最重要的基础保障,没有地质保障就无从谈起智能开采、智能掘进以及智能矿山。智能综合管控平台为实现矿山智能化提供自动化、信息化支撑手段,进一步实现安全生产的协同调度和集中管控。
3.矿山日常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安全高效地采出煤层等矿体,与煤层等矿体及相关地层有关的地质信息是确保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信息,而且伴随采矿全过程。目前使用的智能综合管控平台还是传统的管控模式,主要有两种方法:(1)基于工业组态,仅为示意性的巷道和采场分布展示,不具备矿山管理对象的地理坐标及其真实空间分布;(2)基于平面或者三维测量巷道图形,虽然具备地理坐标,但地测数据单一,缺乏更重要的服务于矿山安全生产的地质多源基础数据和隐蔽致灾因素及灾害数据的一体化展现,无法基于统一平台和地测多源数据对包括隐蔽致灾因素及灾害在内的矿山开采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和决策,无法完全满足目前矿山开采智能化、无人化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地质测量保障系统的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方法和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装置。
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地质测量保障系统的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建立包括地测多源数据、安全生产经营各业务系统数据在内的统一数据中心,实现数据的统一存储及管理;步骤2: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或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和系统设计,建立以所述统一数据中心为数据源的多维(x,y)、(x,y,t)、(x,y,z)和(x,y,z,t)地质测量保障系统,完成所述矿山智能化管控基础平台和可视化操作界面建设;步骤3:根据工程探测和生产变化实现基于所述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中的多维可视化地质数据的动态构建和自动更新;步骤4:以所述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为基座,在所述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中搭建并接入各类安全生产系统场景和数据,进一步实现可视化巡查、数字孪生和远程工业控制;步骤5:根据所述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实现地测多源数据、安全生产经营各业务系统数据的融合以及隐蔽致灾预测预警、安全生产经营数据的分析决策与可视化展示,形成基于所述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为基座的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
6.可选地,所述统一数据标准包括:统一的主数据标准、统一数据接口标准、统一的
gis或cad标准、统一硬件系统数据接口标准;建立包括地测多源数据、安全生产经营各业务系统数据在内的统一数据中心,包括:对所述地测多源数据和所述安全生产经营各业务系统数据,依据所述统一数据接口标准,确定需要集成至所述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的主数据的类型;根据所述主数据的类型,依据所述统一的主数据标准,对所述主数据进行数据统一操作,定义同等类型主数据的识别标识,不同识别标识代表不同类型的主数据;对所述地测多源数据和所述安全生产经营各业务系统数据中包含的gis信息或者cad信息,依据所述统一gis或cad标准进行统一处理,得到对应的、统一的地理坐标;其中,所述地测多源数据包括:钻探数据、矿山测量数据、测井数据、三维地震数据、槽波地震数据、瞬变电磁、音频电透数据、高密度电法数据、直流电法数据、孔中物探数据、巷道地质写实数据、岩石或地层物理性质参数数据、煤岩层识别数据以及包括地质构造、水文、瓦斯、煤层自燃、矿山压力等灾害分析成果在内的各种专题图形数据;所述安全生产经营各业务系统数据包括:风险管控数据、隐患排查数据、安全生产标准化数据、三违管理数据、薄弱人物管理数据、应急救援数据、综合调度数据、生产管理数据、机电运输数据、一通三防数据、监测监控数据、采掘数据、综合自动化和智能化数据、地测以外的专题图形数据等。。
7.可选地,所述地测多源数据包括:反映地理坐标位置的具有多维地理坐标特征的地质信息;所述地测多源数据是确保矿山正常开采的基础地理时空信息,具有多维地理坐标特征,其数据呈现形式包括(x,y)、(x,y,t)、(x,y,z)和(x,y,z,t);所述地理坐标位置是能够反映地质体所在的空间位置,并采用坐标系进行地质体和巷道、工作面空间位置的描述,所述多维(x,y)、(x,y,t)、(x,y,z)和(x,y,z,t)地质测量保障系统,其中x表示基于坐标系描述地质体的横坐标、y表示基于坐标系描述地质体的纵坐标、z表示基于坐标系描述地质体的高程或地层厚度等属性值,其中t表示时间信息;建立以所述统一数据中心为数据源的多维(x,y)、(x,y,t)、(x,y,z)和(x,y,z,t)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以此构建矿山智能化管控基础平台,包括:基于所述多维地理坐标特征,利用所述地理信息系统gis或所述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系统设计,建立所述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系统展示以二维、三维或者四维模式进行展示;所述矿山智能化管控基础平台建设,其中所述基础平台是将所述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中完整的基础地测信息及数据处理和分析成果作为智能化管控平台存储和展示的基础,其中所述完整的基础地测信息是指具有多维地理坐标的地质数据和工程数据,所述地质数据是通过钻探、物探、化探、巷道素描等手段获取的煤层、岩层、含水层、矿压和瓦斯、地质构造、工作面煤岩层识别成果等勘测数据;测量数据是矿山建设过程中通过工程施工形成的地表、巷道、工作面、采空区等测绘数据;数据处理和分析成果是指通过对基础地测信息的处理和专业分析,得到的煤层或地层形态及特性、巷道、地质储量、构造、水文、瓦斯、矿压、岩石或地层物理性质参数等空间分布情况;所述可视化操作界面是将所述完整的基础地测信息及数据处理和分析成果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或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并能够对显示出来的界面
进行操作。所述可视化模式包括二维、三维及四维模式,所述操作是对可视化界面通过鼠标、键盘、屏幕触摸、语音控制等方式实现与多维基础地测信息及数据处理和分析成果的交互;所述地质保障类功能包括:存储、展示、查询和操作巷道、煤层及其他地层的空间分布以及异常区和异常值,展示回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基本信息及异常信息,所述异常区是指矿压、瓦斯、水文出现异常的区域,或者是煤层具有自燃特性的区域;所述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应具有的基本特征,包括:系统架构模式特征、基本信息展示特征、时空分析及应用特征;所述系统架构模式特征是指:所述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的架构支持b/s、c/s架构,满足云部署方式;所述基本信息展示特征是指:所述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实现所述地测多源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具体包括:煤层信息、煤层自燃特征信息、钻孔信息、断层信息、巷道信息、积水区信息、采空区信息、陷落柱信息、瓦斯和矿压异常区信息等内容,展示方式包括二维、三维、四维模式;所述时空分析及应用特征是指:所述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可视化展示和查询矿压、瓦斯、水文、煤层自燃特性等异常区和异常值,展示回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基本信息及异常信息,能够基于地质测量模型与工程数据模型对煤矿地层、地质构造、煤层、煤质、瓦斯、水文地质和其它地质条件、地质特征及变化规律进行展示。同时,所述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具备高精度地质建模、巷道建模、透明工作面、三维空间信息分析及历史数据查阅、隐蔽致灾分析等相关地质测量保障类功能。其中所述隐蔽致灾分析是对矿山危险源和灾害数据进行预测预警分析。
8.可选地,所述工程探测和生产变化的数据包括:基于gis或cad系统处理的多维图形或模型;基于gis或cad技术,根据工程探测和生产变化实现基于所述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中的多维可视化地质数据的动态构建和自动更新,包括:接收所述图形或地测描述信息,利用所述可视化软件对所述图形或地测描述信息进行数据处理,所述数据处理包含基于所述统一gis或cad标准进行的统一处理,使得所述图形中的坐标转换处理为对应的、统一的地理坐标,同时得到图形或模型成果;基于统一处理后形成的图形或模型成果,对所述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中的多维可视化地质数据进行动态构建,所述动态构建包括:对煤层、钻孔、断层、巷道、积水区、采空区及陷落柱等地质体进行高精度建模,以及对已有地质测量信息的核实、修正或者新建未有地质测量信息;根据随采随探、随掘随探及生产变化而发生的数据变化,进一步依据统一的数据标准实现数据处理、存储、入库至数据中心,通过地质体和巷道工程自动更新功能对所述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中的多维可视化地质测量数据进行自动更新。
9.可选地,以所述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为基座,在所述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中搭建并接入各类安全生产系统场景,进一步实现可视化巡查、数字孪生和远程工业控制,包括:所述以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为基座,在所述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中搭建并接入
各类安全生产系统场景和数据。所述基座是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作为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的基础和支撑,利用完整的基础地测信息,赋予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各子系统应用场景的多维地理坐标,为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提供可视化的基础操控界面,承载各子系统的可视化巡查、数字孪生和远程工业控制。
10.基于所述各类安全生产系统场景,通过三维建模的方式,实现精细化建模,得到对应所述各类安全生产系统场景的三维模型;将所述各类安全生产系统场景中各类安全生产系统的实时运行状态接入到所述三维模型中,实现所述数字孪生;在所述各类安全生产系统场景,模拟人员下井巡查路线,实现虚拟环境下的人员下井巡查,巡查各类安全生产系统场景是否存在异常,并生成相应的巡检报告,实现所述可视化巡查;将所述各类安全生产系统的操控指令接入到所述三维模型中,通过远程下发指令的方式,实现所述远程工业控制,包括为采掘设备提供截割线地质信息,实现采掘设备与地质模型的深度耦合和动作;其中,所述各类安全生产系统包括:监测监控类系统、综合自动化类系统、安全生产经营业务管理系统;所述监测监控类系统包括:安全监控、人员位置监测、工业视频监控、矿压监测、冲击地压监测、束管监测、水文地质监测、瓦斯抽采、边坡监测、道路养护监测等矿山监测系统;所述综合自动化、智能化类系统包括:采煤、掘进、主煤流运输、供排水、通风、压风自救、供电、煤仓、辅助运输管理、井上下无人机、无人驾驶卡车、轮斗挖掘机监测、转载机监测、排土机监测、拉斗铲电气系统等综合自动化系统;所述安全生产经营业务管理系统包括:生产技术管理、生产调度管理、一通三防管理、安全管理、地测防治水管理、机电管理、节能环保、销售等业务系统。
11.可选地,根据所述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实现地测多源数据、安全生产经营各业务系统数据的融合以及隐蔽致灾预测预警、安全生产经营数据的分析决策与可视化展示,形成基于所述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为基座的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包括:基于所述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融合地测多源数据、安全生产经营各业务系统数据,利用预测模型和决策模型,对生产实时数据进行处理,得到隐蔽致灾和安全生产经营数据分析结果并可视化展示,使得所述智能化管控平台具有隐蔽致灾预测预警、智能控制、巡检、安全生产态势分析、生产经营决策分析以及可视化展示功能;其中所述隐蔽致灾预测预警,是作为基座的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中地质灾害及危险源数据通过所述预测模型实现的预测预警展示。
1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地质测量保障系统的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装置,所述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装置包括:统一数据模块,用于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建立包括地测多源数据、安全生产经营各业务系统数据在内的统一数据中心,实现数据的统一存储及管理;建立模块,用于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或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和系统设计,建立以所述统一数据中心为数据源的多维(x,y)、(x,y,t)、(x,y,z)和(x,y,z,t)地质测量保
障系统,完成所述矿山智能化管控基础平台和可视化操作界面建设;构建更新模块,用于根据工程探测和生产变化实现基于所述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中的多维可视化地质数据的动态构建和自动更新;可视化巡查、数字孪生和远程模块,用于以所述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为基座,在所述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中搭建并接入各类安全生产系统场景和数据,进一步实现可视化巡查、数字孪生和远程工业控制;结果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实现地测多源数据、安全生产经营各业务系统数据的融合以及隐蔽致灾预测预警、安全生产经营数据的分析决策与可视化展示,形成基于所述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为基座的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
13.可选地,所述统一的数据标准包括:统一的主数据标准、统一数据接口标准、统一的gis或cad标准、统一硬件系统数据接口标准;所述统一数据模块具体用于:对所述地测多源数据和所述安全生产经营各业务系统数据,依据所述统一数据接口标准,确定需要集成至所述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的主数据的类型;根据所述主数据的类型,依据所述统一的主数据标准,对所述主数据进行数据统一操作,定义同等类型主数据的识别标识,不同识别标识代表不同类型的主数据;对所述地测多源数据和所述安全生产经营各业务系统数据中包含的gis信息或者cad信息,依据所述统一gis或cad标准进行统一处理,得到对应的、统一的地理坐标;其中,所述地测多源数据包括:钻探数据、矿山测量数据、测井数据、三维地震数据、槽波地震数据、瞬变电磁、音频电透数据、高密度电法数据、直流电法数据、孔中物探数据、巷道地质写实数据、岩石或地层物理性质参数数据、煤岩层识别数据以及包括地质构造、水文、瓦斯等灾害分析成果在内的各种专题图形数据;所述安全生产经营各业务系统数据包括:风险管控数据、隐患排查数据、安全生产标准化数据、三违管理数据、薄弱人物管理数据、应急救援数据、综合调度数据、生产管理数据、机电运输数据、一通三防数据、监测监控数据、采掘数据、综合自动化和智能化数据、地测以外的专题图形数据等。
14.可选地,所述地测多源数据包括:反映地理坐标位置的具有多维地理坐标特征的地测信息;所述地测多源数据是确保矿山正常开采的基础地理时空信息,具有多维地理坐标特征,其数据呈现形式包括(x,y)、(x,y,t)、(x,y,z)和(x,y,z,t);所述地理坐标位置是能够反映地质体所在的空间位置,并采用坐标系进行地质体和巷道、工作面空间位置的描述,所述多维(x,y)、(x,y,t)、(x,y,z)和(x,y,z,t)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中x表示基于坐标系描述地质体的横坐标、y表示基于坐标系描述地质体的纵坐标、z表示基于坐标系描述地质体的高程或地层厚度等属性值,其中t表示时间信息;所述建立模块具体用于:基于所述多维地理坐标特征,利用所述地理信息系统gis或所述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系统设计建立所述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系统展示以二维、三维或者四维模式进行展示;所述矿山智能化管控基础平台建设,其中所述基础平台是将所述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中完整的基础地测信息及数据处理和分析成果作为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存储和展
示的基础,其中所述完整的基础地测信息是指具有多维地理坐标的地质数据和工程数据,所述地质数据是通过钻探、物探、化探、巷道素描等手段获取的煤层、岩层、含水层、矿压和瓦斯、地质构造、工作面煤岩层识别成果等勘测数据;测量数据是矿山建设过程中通过工程施工形成的地表、巷道、工作面、采空区等测绘数据;数据处理和分析成果是指通过对完整的基础地测信息的处理和专业分析,得到的煤层或地层形态及特性、巷道、地质储量、构造、水文、瓦斯、矿压、岩石或地层物理性质参数等空间分布情况。
15.所述可视化操作界面是将所述完整的基础地测信息及数据处理和分析成果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或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并能够对显示出来的界面进行操作。所述可视化模式包括二维、三维及四维模式,所述操作是对可视化界面通过鼠标、键盘、屏幕触摸、语音控制等方式实现与多维基础地测信息及数据处理和分析成果的交互;所述地测多源数据包括:钻探数据、矿山测量数据、测井数据、三维地震数据、槽波地震数据、瞬变电磁、音频电透数据、高密度电法数据、直流电法数据、孔中物探数据、巷道地质写实数据、岩石或地层物理性质参数数据、煤岩层识别数据以及包括地质构造、水文、瓦斯、煤层自燃、矿山压力等灾害分析成果在内的各种专题图形数据;所述地质保障类功能包括:存储、展示、查询和操作巷道、煤层及其他地层的空间分布以及异常区和异常值,展示回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基本信息及异常信息,所述异常区是指矿压、瓦斯、水文出现异常的区域,或者是煤层具有自燃特性的区域;所述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应具有的基本特征,包括:系统架构模式特征、基本信息展示特征、时空分析及应用特征;所述系统架构模式特征是指:所述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的架构支持b/s、c/s架构,满足云部署方式;所述基本信息展示特征是指:所述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实现所述地测多源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具体包括:煤层信息、煤层自燃特征信息、钻孔信息、断层信息、巷道信息、积水区信息、采空区信息、陷落柱信息、瓦斯和矿压异常区信息等内容,展示方式包括二维、三维、四维模式;所述时空分析及应用特征是指:所述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可视化展示和查询矿压、瓦斯、水文、煤层自燃特性等异常区和异常值,展示回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基本信息及异常信息,能够基于地质测量模型与工程数据模型对煤矿地层、地质构造、煤层、煤质、瓦斯、水文地质和其它地质条件、地质特征及变化规律进行展示。同时,所述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具备高精度地质建模、巷道建模、透明工作面、三维空间信息分析及历史数据查阅、隐蔽致灾分析等相关地质测量保障类功能。其中所述隐蔽致灾分析是对矿山危险源和灾害数据进行预测预警分析。
16.可选地,所述工程探测和生产变化的数据包括:基于gis或 cad系统处理的多维图形或模型;所述构建更新模块具体用于:接收所述图形或地测描述信息,利用所述可视化软件对所述图形或地测描述信息进行数据处理,所述数据处理包含基于所述统一gis或cad标准进行的统一处理,使得所述图形中的坐标转换处理为对应的、统一的地理坐标,同时得到图形或模型成果;
基于统一处理后形成的图形或模型成果,对所述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中的多维可视化地质数据进行动态构建,所述动态构建包括:对煤层、钻孔、断层、巷道、积水区、采空区及陷落柱等地质体进行高精度建模,以及对已有地质测量信息的核实、修正或者新建未有地质测量信息;根据随采随探、随掘随探及生产变化而发生的数据变化,进一步依据统一的数据标准实现数据处理、存储、入库至数据中心,通过地质体和巷道工程自动更新功能对所述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中的多维可视化地质测量数据进行自动更新。
17.可选地,所述可视化巡查、数字孪生和远程模块具体用于:所述以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为基座,在所述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中搭建并接入各类安全生产系统场景和数据,所述基座是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作为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的基础和支撑,利用完整的基础地测信息,赋予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各子系统应用场景的多维地理坐标,为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提供可视化的基础操控界面,承载各子系统的可视化巡查、数字孪生和远程工业控制;将所述各类安全生产系统场景,通过三维建模的方式,实现精细化建模,得到所述各类安全生产系统场景的三维模型;将所述各类安全生产系统场景中各类安全生产系统的实时运行状态接入到所述三维模型中,实现所述数字孪生;在所述各类安全生产系统场景,模拟人员下井巡查路线,实现虚拟环境下的人员下井巡查,巡查各类安全生产系统场景是否存在异常,并生成相应的巡检报告,实现所述可视化巡查;将所述各类安全生产系统的操控指令接入到所述三维模型中,通过远程下发指令的方式,实现所述远程工业控制,包括为采掘设备提供截割线地质信息,实现采掘设备与地质模型的深度耦合和动作;其中,所述各类安全生产系统包括:监测监控类系统、综合自动化类系统、安全生产经营业务管理系统。
18.所述监测监控类系统包括:安全监控、人员位置监测、工业视频监控、矿压监测、冲击地压监测、束管监测、水文地质监测、瓦斯抽采、边坡监测、道路养护监测等矿山监测系统。
19.所述综合自动化、智能化类系统包括:采煤、掘进、主煤流运输、供排水、通风、压风自救、供电、煤仓、辅助运输管理、井上下无人机、无人驾驶卡车、轮斗挖掘机监测、转载机监测、排土机监测、拉斗铲电气系统等综合自动化系统。
20.所述安全生产经营业务管理系统包括:生产技术管理、生产调度管理、一通三防管理、安全管理、地测防治水管理、机电管理、节能环保、销售等业务系统。
21.可选地,所述结果分析模块具体用于:基于所述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融合地测多源数据、安全生产经营各业务系统数据,利用预测模型和决策模型,对生产实时数据进行处理,得到隐蔽致灾和安全生产经营数据分析结果并可视化展示,使得所述智能化管控平台具有隐蔽致灾预测预警、智能控制、巡检、安全生产态势分析、生产经营决策分析以及可视化展示功能;其中所述隐蔽致灾预测预警,是作为基座的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中地质灾害及危险
源数据通过所述预测模型实现的预测预警展示。
22.本发明提供的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方法,首先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建立包括地测多源数据、安全生产经营各业务系统数据的统一数据中心,实现数据的统一存储及管理,使得地测多源数据和安全生产经营各业务系统数据统一存储且统一管理。这样将以前孤立的数据统一到数据中心实现统一管理,为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对矿山开采过程中的隐蔽危险源或者灾害进行分析、预测,以及对安全生产经营各业务数据的分析、决策以及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23.完成统一数据后,建立以统一数据中心为数据源的多维(x,y)、(x,y,t)、(x,y,z)和(x,y,z,t)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为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提供基础平台和可视化管控界面。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实现了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中具有地理坐标,并且将统一数据中心的数据,全部整合到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中,为智能化管控平台提供了框架和基座,为后期在地理环境下更直观实现矿山开采的日常管理、控制、数据分析、决策,打下良好基础。
24.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建立之后,还可以基于gis、cad技术,根据工程探测和生产变化实现基于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中的多维可视化地质数据的动态构建和自动更新。不但保证了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可视化展示最新的地质测量信息,还有利于后期对危险源或者灾害进行分析、预测,以及对安全生产经营数据的分析、决策以及管理。
25.考虑的安全生产管控因素,以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为基座,在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中搭建并接入各类安全生产系统场景,实现在地理环境下的可视化巡查、数字孪生和远程工业控制。
26.最后根据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融合地测多源数据、安全生产经营各业务系统数据,利用预测模型和决策模型,得到隐蔽致灾和安全生产经营数据分析结果并可视化展示。实现多源地质灾害类数据的深度融合,充分考虑了以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为基座实现智能管控实施的可行性,对包括隐蔽致灾因素及灾害在内的矿山开采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和决策,实现了以地质测量多维数据为基础的智能化矿山管控新模式,最终实现了基于地质测量保障系统的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达到智能矿山、绿色矿山的总体要求,符合矿山智能化建设的政策导向。
附图说明
27.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基于地质测量保障系统的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基于地质测量保障系统的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
发明,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9.参照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地质测量保障系统的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步骤101: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建立包括地测多源数据、安全生产经营各业务系统数据在内的统一数据中心,实现数据的统一存储及管理;。
30.本发明实施例的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将以前孤立的地质测多源数据和安全生产经营各业务系统数据,利用统一数据标准进行数据统一操作,将这些孤立数据统一到数据中心,为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对矿山开采过程中的隐蔽危险源或者灾害进行分析、预测,以及对安全生产经营数据的分析、决策以及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31.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统一数据标准包括:统一的主数据标准、统一数据接口标准、统一的gis或cad标准、统一硬件系统数据接口标准。具体的数据统一操作包括:步骤s1:对地测多源数据和安全生产经营各业务系统数据,依据统一数据接口标准,确定需要集成至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的主数据的类型。
32.由于地测多源数据和安全生产经营各业务系统数据的数据量十分庞大,而这些数据可能是由不同的设备,或者不同的方式、方法得到,因此数据的类型也十分的多样,但并不是所有类型的数据都会被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需要,因此设定一个统一数据接口标准,将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需要类型的数据定义为第一主数据,将其统一存储到数据中心,其余不需要的数据类型,可以根据后期需求进行增加,当然也可以进行删除。即依据统一数据接口标准,确定需要存储至数据中心的主数据的类型。
33.步骤s2:根据主数据的类型,依据统一的主数据标准,对第一主数据进行数据统一操作,定义同等类型第一主数据的识别标识,不同识别标识代表不同类型的主数据。
34.由于主数据的类型也较多,为了方便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的管理,需要区别每一种类型的主数据,因此根据主数据的类型,依据统一的主数据标准,对主数据进行数据统一操作,定义同等类型主数据的识别标识,不同识别标识代表不同类型的主数据。
35.步骤s3:对地测多源数据和安全生产经营各业务系统数据中包含的gis信息或者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信息,依据统一gis或cad标准进行统一处理,得到对应的、统一的地理坐标。
36.由于gis信息和cad信息的特性,其可能会包含地理坐标,而不同的gis系统或者cad平台绘制的图形中,可能定义的坐标系不同,导致gis信息和cad信息中的地理坐标可能不统一,因此依据统一gis或cad标准进行统一处理,将这些gis信息和cad信息中的地理坐标转换为统一的地理坐标,即得到对应的、统一的地理坐标。
37.本发明实施例中,地测多源数据包括:钻探数据、矿山测量数据、测井数据、三维地震数据、槽波地震数据、瞬变电磁、音频电透数据、高密度电法数据、直流电法数据、孔中物探数据、巷道地质测量写实数据、岩石或地层物理性质参数数据、煤岩层识别数据以及包括地质构造、水文、瓦斯等灾害分析成果在内的各种专题图形数据;安全生产经营各业务系统数据包括:风险管控数据、隐患排查数据、安全生产标准化数据、三违管理数据、薄弱人物管理数据、应急救援数据、综合调度数据、生产管理数据、机电运输数据、一通三防数据、监测监控数据、综合自动化和智能化数据、地测以外的专题图形数据等。
38.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所有地测多源数据和所有安全生产经营各业务系统数据均可以按照上述方式统一到数据中心,以上仅示例性的说明部分数据,并不表示仅能有上述数据可以被统一到数据中心。
39.步骤102:建立以统一数据中心为数据源的多维(x,y)、(x,y,t)、(x,y,z)和(x,y,z,t)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为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提供可视化管控界面。
40.本发明实施例中,除了将地测多源数据和所有安全生产经营各业务系统数据统一。还需要建立一个很关键的系统,即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该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是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的框架和基座,其是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实现可视化操作、反映地理坐标、安全监测、隐蔽致灾分析、安全生产经营数据分析、决策等功能的基石。该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需要基于地测多源数据。所谓地测多源数据包括:反映地理坐标位置的具有多维地理坐标特征的地质信息;地测多源数据是确保矿山正常开采的基础地理时空信息,具有多维地理坐标特征,其数据呈现形式包括(x,y)、(x,y,t)、(x,y,z)和(x,y,z,t),其中t表示时间信息。
41.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具体的建立步骤如下:步骤t1:基于多维地理坐标特征,利用统一gis或cad标准和地质建模模型,建立多维的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使得智能化管控平台可视化展示地质测量信息,其中可视化展示以二维、三维或者四维模式进行展示;步骤t2:将统一数据中心的数据,与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进行数据融合处理,使得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在可视化展示地测多源数据的基础上,为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提供可视化管控界面。
42.首先基于多维地理坐标特征,例如以(x,y)、(x,y,t)、(x,y,z)和(x,y,z,t)为形式的坐标,其中x表示基于坐标系描述地质体的横坐标、y表示基于坐标系描述地质体的纵坐标、z表示基于坐标系描述地质体的高程或地层厚度等属性值,其中t表示时间信息。利用统一gis或cad标准进行处理,当然,如果多维地理坐标与统一gis或cad标准是一致的,则无需处理。再利用gis或cad技术、系统设计,建立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该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可以使得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可视化展示地测多源数据,其中可视化展示以二维、三维或者四维模式进行展示。例如:(x,y)形式的坐标以二维模式进行展示,(x,y,t)、(x,y,z)形式的坐标以三维模式进行展示,(x,y,z,t)形式的坐标以四维模式进行展示。
43.建立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之后,将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中完整的基础地测信息及数据处理和分析成果作为智能化管控平台存储和展示的基础,完整的基础地测信息是指具有多维地理坐标的地质数据和测量数据。地质数据是通过钻探、物探、化探、巷道素描等手段获取的煤层、岩层、含水层、矿压和瓦斯、地质构造、工作面煤岩层识别成果等勘测数据;测量数据是矿山建设过程中通过工程施工形成的地表、巷道、工作面、采空区等测绘数据;数据处理和分析成果是指通过对基础地测信息的处理和专业分析,得到的煤层或地层形态及特性、巷道、地质储量、构造、水文、瓦斯、矿压、岩石或地层物理性质参数等空间分布情况。
44.可视化操作界面是将基础地测信息及数据处理和分析成果通过gis或cad技术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并能够对显示出来的界面进行操作。可视化模式包括二维、三维及四维模式,所述操作是对可视化界面通过鼠标、键盘、屏幕触摸、语音控制等方式实现与多维基础
地测信息及数据处理和分析成果的交互。
45.本发明实施例中,地测多源数据包括:钻探数据、矿山测量数据、测井数据、三维地震数据、槽波地震数据、瞬变电磁、音频电透数据、高密度电法数据、直流电法数据、孔中物探数据、巷道地质测量写实数据、岩石或地层物理性质参数数据、煤岩层识别数据以及包括地质构造、水文、瓦斯等灾害分析成果在内的各种专题图形数据;地质保障类功能包括:存储、展示、查询和操作巷道、煤层及其他地层的空间分布以及异常区和异常值,展示回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基本信息及异常信息,所述异常区是指矿压、瓦斯、水文出现异常的区域,或者是煤层具有自燃特性的区域。同样的,上述仅示例性的说明了部分地测多源数据和地质保障功能,并不代表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仅有这些地质测量信息和地质保障功能。
46.另外,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应具有的基本特征,包括:系统架构模式特征、基本信息展示特征、时空分析及应用特征;系统架构模式特征是指: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的架构支持b/s、c/s架构,满足云部署方式;基本信息展示特征是指: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实现地测多源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具体包括:煤层信息、钻孔信息、断层信息、巷道信息、积水区信息、采空区信息、陷落柱信息、异常区信息等内容,展示方式包括二维、三维、四维模式;所述时空分析及应用特征是指:所述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可视化展示和查询矿压、瓦斯、水文、煤层自燃特性等异常区和异常值,展示回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基本信息及异常信息,能够基于地质测量模型与工程数据模型对煤矿地层、地质构造、煤层、煤质、瓦斯、水文地质和其它地质条件、地质特征及变化规律进行展示。同时,所述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具备高精度地质建模、巷道建模、透明工作面、三维空间信息分析及历史数据查阅、隐蔽致灾分析等相关地质测量保障类功能。其中所述隐蔽致灾分析是对矿山危险源和灾害数据进行预测预警分析。
47.步骤103:基于gis或cad技术,根据工程探测和生产变化实现基于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中的多维可视化地质测量数据的动态构建和自动更新。
48.本发明实施例中,地测多源数据的精准度可能有高有低,为了保证地测多源数据的精准度,可以结合工程探测和生产变化的数据动态构建和自动更新,以提高地测多源数据的精准度。所谓工程探测和生产变化的数据包括:基于多种gis或 cad绘制的专题图形。
49.首先需要对工程探测和生产变化的数据进行统一处理,因此接收到图形后,利用可视化软件对图形进行数据处理,该数据处理包含基于统一gis或cad标准进行的统一处理;之后基于统一处理后的图形或模型成果,对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中的多维可视化地质测量数据进行动态构建,该动态构建包括:对煤层、钻孔、断层、巷道、积水区、采空区及陷落柱等地质体进行高精度建模,以及对已有地测多源数据的核实、修正或者新建未有地测多源数据。
50.另外,矿山开采过程中,地测多源数据肯定会随着开采的进行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还需要根据随采随探、随掘随探及生产变化而发生的数据变化,对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中的多维可视化地质测量数据进行自动更新。有利于后期对危险源或者灾害进行分析、预测,以及对安全生产经营数据的分析、决策以及管理。
51.本发明实施例中,仅示例性的说明了gis系统和cad,并不代表矿山智能化管控平
台仅能基于这些gis系统和cad进行动态构建和自动更新。
52.步骤104:以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为基座,在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中搭建并接入各类安全生产系统场景,进一步实现可视化巡查、数字孪生和远程工业控制。
53.本发明实施例中,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还需要具有安全生产的智能化控制,因此需要搭建并接入各类安全生产系统场景,基于此考虑,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需要实现可视化巡查、数字孪生和远程工业控制。
54.首先基于各类安全生产系统场景,通过三维建模的方式,实现精细化建模,得到对应各类安全生产系统场景的三维模型;之后将各类安全生产系统场景中各类安全生产系统的实时运行状态接入到三维模型中,实现数字孪生;之后将所述各类安全生产系统场景,模拟人员下井巡查路线,实现虚拟环境下的人员下井巡查,巡查各类安全生产系统场景是否存在异常,并生成相应的巡检报告,实现所述可视化巡查。最后将所述各类安全生产系统的操控指令接入到所述三维模型中,通过远程下发指令的方式,实现所述远程工业控制,包括为采掘设备提供截割线等地质信息,实现采掘设备与地质模型的深度耦合和动作。
55.需要说明的是,远程工业控制,主要针对各类安全生产经营系统中的综合自动化类系统,实现井下单设备、单系统、多系统的远程控制。能够灵活选择单系统、生产线进行控制,针对生产线系统能够实现对协同控制各个环节的设备进行全面的开机前安全检测,包括设备运行状态、远控条件、报警信息等,如果所有的设备都满足启动的条件,可以通过启动按钮完成全生产系统所有设备的顺序启动。
56.本发明实施例中,各类安全生产系统包括:监测监控类系统、综合自动化类系统、安全生产经营业务管理系统。
57.监测监控类系统包括:安全监控、人员位置监测、工业视频监控、矿压监测、冲击地压监测、束管监测、水文地质监测、瓦斯抽采、边坡监测、道路养护监测等矿山监测系统。
58.综合自动化类系统包括:采煤、掘进、主煤流运输、供排水、通风、压风自救、供电、煤仓、辅助运输管理、井上下无人机、无人驾驶卡车、轮斗挖掘机监测、转载机监测、排土机监测、拉斗铲电气系统等综合自动化系统。
59.安全生产经营业务管理系统包括:生产技术管理、生产调度管理、一通三防管理、安全管理、地测防治水管理、机电管理、节能环保、销售等业务系统。
60.步骤105:根据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融合地测多源数据、安全生产经营各业务系统数据,得到隐蔽致灾、安全生产经营数据的分析决策与可视化展示。
61.本发明实施例中,完成前述步骤101~步骤104之后,即可在矿山生产过程中,根据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结合融合的地测多源数据、各类安全生产经营各业务系统数据,得到隐蔽致灾和安全生产经营数据分析结果并可视化展示。
62.具体可以是:结合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融合地测多源数据、安全生产经营各业务系统数据,利用预测模型和决策模型,对生产实时数据进行处理,得到隐蔽致灾和安全生产经营数据分析结果并可视化展示,使得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具有隐蔽致灾预测预警、智能控制、巡检、安全生产态势分析、生产经营决策分析以及可视化展示功能,从而实现全矿山安全生产“监测、控制、决策、管理”的一体化。其中隐蔽致灾预测预警,是作为基座的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中地质灾害及危险源数据通过所述预测模型实现的预测预警展示。
63.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上述基于地质测量保障系统的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方
法,还提出一种基于地质测量保障系统的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装置,参照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基于地质测量保障系统的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装置的框图,所述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装置包括:统一数据模块210,用于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建立包括地测多源数据、安全生产经营各业务系统数据的统一数据中心,实现数据的统一存储及管理;建立模块220,用于建立以所述统一数据中心为数据源的多维(x,y)、(x,y,t)、(x,y,z)和(x,y,z,t)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为所述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提供基础平台和可视化管控界面;构建更新模块230,用于基于gis或cad技术,根据工程探测和生产变化实现基于所述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中的多维可视化地质测量数据的动态构建和自动更新;可视化巡查、数字孪生和远程工业控制模块240,用于以所述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为基座,在所述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中搭建并接入各类安全生产系统场景,进一步实现可视化巡查、数字孪生和远程工业控制;结果分析模块250,用于根据所述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融合地测多源数据、安全生产经营各业务系统数据,得到隐蔽致灾、安全生产经营数据的分析决策与可视化展示,实现基于所述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的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
64.可选地,所述统一数据标准包括:统一的主数据标准、统一数据接口标准、统一的gis或cad标准、统一硬件系统数据接口标准;所述统一数据模块210具体用于:对所述地测多源数据和所述安全生产经营各业务系统数据,依据所述统一数据接口标准,确定需要集成至所述数据中心的主数据的类型;根据所述主数据的类型,依据所述统一的主数据标准,对所述主数据进行数据统一操作,定义同等类型主数据的识别标识,不同识别标识代表不同类型的主数据;对所述地测多源数据和所述安全生产经营各业务系统数据中包含的gis信息或者cad信息,依据所述统一gis或cad标准进行统一处理,得到对应的、统一的地理坐标;其中,所述地测多源数据包括:钻探数据、矿山测量数据、测井数据、三维地震数据、槽波地震数据、瞬变电磁、音频电透数据、高密度电法数据、直流电法数据、孔中物探数据、巷道地质测量写实数据、岩石或地层物理性质参数数据、煤岩层识别数据以及包括地质构造、水文、瓦斯等灾害分析成果在内的各种专题图形数据;所述安全生产经营各业务系统数据包括:风险管控数据、隐患排查数据、安全生产标准化数据、三违管理数据、薄弱人物管理数据、应急救援数据、综合调度数据、生产管理数据、机电运输数据、一通三防数据、监测监控数据、采掘数据、综合自动化和智能化数据、地测以外的专题图形数据等。。
65.可选地,所述地测多源数据包括:反映地理坐标位置的具有多维地理坐标特征的地质信息;所述地测多源数据是确保矿山正常开采的基础地理时空信息,具有多维地理坐标特征,其数据呈现形式包括(x,y)、(x,y,t)、(x,y,z)和(x,y,z,t),其中t表示时间信息;所述建立模块220具体用于:基于所述多维地理坐标特征,利用所述统一gis或cad标准和地质建模模型,建立所述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使得所述智能化管控平台可视化展示所述地测多源数据,其
中可视化展示以二维、三维或者四维模式进行展示;所述矿山智能化管控基础平台建设,其中所述基础平台是将所述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中完整的基础地测信息及数据处理和分析成果作为智能化管控平台存储和展示的基础,其中所述完整的基础地测信息是指具有多维地理坐标的地质数据和测量数据,地质数据是通过钻探、物探、化探、巷道素描等手段获取的煤层、岩层、含水层、矿压和瓦斯、地质构造、工作面煤岩层识别成果等勘测数据;测量数据是矿山建设过程中通过工程施工形成的地表、巷道、工作面、采空区等测绘数据地质数据和测量数据。地质数据是通过钻探、物探、化探等手段获取的煤层、岩层、含水层、矿压和瓦斯、地质构造等客观存在的数据;测量数据是矿山建设过程中通过工程施工形成的巷道、工作面、采空区、煤岩层识别等测量数据;数据处理和分析成果是指通过对基础地测信息的处理和专业分析,得到的煤层或地层形态及特性、巷道、地质储量、构造、水文、瓦斯、矿压、岩石或地层物理性质参数等空间分布情况。
66.所述可视化操作界面是将所述基础地测信息及数据处理和分析成果通过gis或cad技术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并能够对显示出来的界面进行操作。所述可视化模式包括二维、三维及四维模式,所述操作是对可视化界面通过鼠标、键盘、屏幕触摸、语音控制等方式实现与多维基础地测信息及数据处理和分析成果的交互将所述统一数据中心的数据,与所述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进行数据融合处理,使得所述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在可视化展示所述地测多源数据的基础上,为所述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提供可视化管控界面;其中,所述地测多源数据包括:钻探数据、矿山测量数据、测井数据、三维地震数据、槽波地震数据、瞬变电磁、音频电透数据、高密度电法数据、直流电法数据、孔中物探数据、巷道地质测量写实数据、岩石或地层物理性质参数数据、煤岩层识别数据以及包括地质构造、水文、瓦斯、煤层自燃、矿山压力等灾害分析成果在内的各种专题图形数据;所述地质保障类功能包括:存储、展示、查询和操作巷道、煤层及其他地层的空间分布以及异常区和异常值,展示回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基本信息及异常信息,所述异常区是指矿压、瓦斯、水文出现异常的区域,或者是煤层具有自燃特性的区域;所述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应具有的基本特征,包括:系统架构模式特征、基本信息展示特征、时空分析及应用特征;所述系统架构模式特征是指:所述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的架构支持b/s、c/s架构,满足云部署方式;所述基本信息展示特征是指:所述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实现所述地测多源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具体包括:煤层信息煤层自燃特征信息、钻孔信息、断层信息、巷道信息、积水区信息、采空区信息、陷落柱信息、瓦斯和矿压异常区信息等内容,展示方式包括二维、三维、四维模式;所述时空分析及应用特征是指:所述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可视化展示和查询矿压、瓦斯、水文、煤层自燃特性等异常区和异常值,展示回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基本信息及异常信息,能够基于地质测量模型与工程数据模型对煤矿地层、地质构造、煤层、煤质、瓦斯、水文地质和其它地质条件、地质特征及变化规律进行展示。同时,所述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具备高精度地质建模、巷道建模、透明工作面、三维空间信息分析及历史数据查阅、
隐蔽致灾分析等相关地质测量保障类功能。其中所述隐蔽致灾分析是对矿山危险源和灾害数据进行预测预警分析。
67.可选地,所述工程探测和生产变化的数据包括:基于多种gis或 cad绘制的专题图形;所述构建更新模块230具体用于:接收所述图形或地测描述信息,利用所述可视化软件对所述图形或地测描述信息进行数据处理,所述数据处理包含基于所述统一gis或cad标准进行的统一处理,使得所述图形中的坐标转换处理为对应的、统一的地理坐标,同时得到图形或模型成果;基于统一处理后形成的图形或模型成果,对所述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中的多维可视化地质测量数据进行动态构建,所述动态构建包括:对煤层、钻孔、断层、巷道、积水区、采空区及陷落柱等地质体进行高精度建模,以及对已有地质测量信息的核实、修正或者新建未有地质测量信息;根据随采随探、随掘随探及生产变化而发生的数据变化,进一步依据统一的数据标准实现数据处理、存储、入库至数据中心,通过地质体和巷道工程自动更新功能对所述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中的多维可视化地质测量数据进行自动更新。
68.可选地,所述可视化巡查、数字孪生和远程工业控制模块240具体用于:基于所述各类安全生产系统场景,通过三维建模的方式,实现精细化建模,得到对应所述各类安全生产系统场景的三维模型;将所述各类安全生产系统场景中各类安全生产系统的实时运行状态接入到所述三维模型中,实现所述数字孪生;将所述各类安全生产系统场景,模拟人员下井巡查路线,实现虚拟环境下的人员下井巡查,巡查各类安全生产系统场景是否存在异常,并生成相应的巡检报告,实现所述可视化巡查。
69.将所述各类安全生产系统的操控指令接入到所述三维模型中,通过远程下发指令的方式,实现所述远程工业控制,包括为采掘设备提供截割线等地质信息,实现采掘设备与地质模型的深度耦合和动作;其中,所述各类安全生产系统包括:监测监控类系统、综合自动化类系统、安全生产经营业务管理系统。
70.所述监测监控类系统包括:安全监控、人员位置监测、工业视频监控、矿压监测、冲击地压监测、束管监测、水文地质监测、瓦斯抽采、边坡监测、道路养护监测等矿山监测系统。
71.所述综合自动化、智能化类系统包括:采煤、掘进、主煤流运输、供排水、通风、压风自救、供电、煤仓、辅助运输管理、井上下无人机、无人驾驶卡车、轮斗挖掘机监测、转载机监测、排土机监测、拉斗铲电气系统等综合自动化系统。
72.所述安全生产经营业务管理系统包括:生产技术管理、生产调度管理、一通三防管理、安全管理、地测防治水管理、机电管理、节能环保、销售等业务系统。
73.可选地,所述结果分析模块250具体用于:基于所述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融合地测多源数据、安全生产经营各业务系统
数据,利用预测模型和决策模型,对生产实时数据进行处理,得到隐蔽致灾和安全生产经营数据分析结果并可视化展示,使得所述智能化管控平台具有隐蔽致灾预测预警、智能控制、巡检、安全生产态势分析、生产经营决策分析以及可视化展示功能。
74.其中所述隐蔽致灾预测预警,是作为基座的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中地质灾害及危险源数据通过所述预测模型实现的预测预警展示。
75.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方法,首先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建立包括地测多源数据、安全生产经营各业务系统数据的统一数据中心,实现数据的统一存储及管理,使得地测探多源数据和安全生产经营各业务系统数据统一存储且统一管理。这样将以前孤立的数据统一到数据中心,为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对矿山开采过程中的隐蔽危险源或者灾害进行分析、预测,以及对安全生产经营各业务数据的分析、决策以及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76.完成统一数据后,建立以统一数据中心为数据源的多维(x,y)、(x,y,t)、(x,y,z)和(x,y,z,t)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为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提供可视化管控界面。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实现了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中具有地理坐标,并且将统一数据中心的数据,全部整合到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中,为智能化管控平台提供了框架和基座,为后期在的地理环境下更直观实现矿山开采的日常管理、控制、数据分析、决策,打下良好基础。
77.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建立之后,还可以基于gis、cad技术,根据工程探测和生产变化实现基于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中的多维可视化地质测量数据的动态构建和自动更新。不但保证了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可视化展示最新的地质测量信息,还有利于后期对危险源或者灾害进行分析、预测,以及对安全生产经营数据的分析、决策以及管理。
78.考虑的安全因素,以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为基座,在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中搭建并接入各类安全生产系统场景,实现可视化巡查、数字孪生和远程工业控制,实现在地理环境下的远程工业控制。
79.最后根据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融合地测多源数据、安全生产经营各业务系统数据,得到隐蔽致灾和安全生产经营数据分析结果并可视化展示。实现多源地质灾害类数据的深度融合,充分考虑了以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为基座实现智能管控实施的可行性,对包括隐蔽致灾因素及灾害在内的矿山开采全过程进行进行综合分析和决策,实现了以地质测量多维数据为基础的智能化矿山管控新模式,最终实现了基于地质测量保障系统的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达到智能矿山、绿色矿山的总体要求,符合矿山智能化建设的政策导向。
80.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81.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
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82.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