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显示系统的调节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1637741发布日期:2022-09-24 05:29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显示系统的调节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与流程

1.本发明应用于车载多媒体领域,具体涉及到车载显示系统的调节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2.在对车辆用户的需求调研中发现,用户使用车载多媒体时距离中控多媒体较远,视力欠佳的人群(如老人、未校正的近视或远视)在使用时对多媒体字体、控件、图标的大小与正常视力人群有不同的需求,需要放大显示,以便能清晰识别车载多媒体内容。现有车载多媒体有如下问题:1、现有车载多媒体在字体、控件、图标的大小方面采用统一的设计,不分人群,均显示同等大小的内容;2、有些多媒体可像手机一样设置字体大小,用户可在多媒体设置中设置系统字体大小,但仅限于字体大小调整,控件、图标等大小无法调整,不利于视力欠佳人群观看和识别;3、设置字体大小需要用户主动探索并设置,对于视力欠佳的人群来说并不友好,现有技术并没有做到主动提示、主动设置的服务。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问题中的一个。
4.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方案,通过dms等年龄、视力视觉识别算法等,分析用户视力状况,如视力欠佳,主动或通过智能语音问询将多媒体调整至“视力友好模式”。同时,支持用户自定义字体和图标大小,通过车主app设置云端同步到车载多媒体系统。
5.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载显示系统的调节方法,以解决现有的问题。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响应于用户登录车载显示系统的操作指令,并确认其登录成功;步骤二:获取所述用户的体征信息;步骤三:根据决策规则对所述车载显示系统的显示界面和/或显示参数确定调节方法,所述决策规则包括所述体征信息与所述显示界面和/或显示参数大小的对应关系;步骤四:根据所述调节方法,对车载显示系统的显示界面和/或显示参数进行调节控制。
6.为了实现上述效果,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车载显示系统的调节装置,包括:登录模块,用于用户登录车载显示系统;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的体征信息;决策模块,用于根据决策规则对所述车载显示系统的显示界面和/或显示参数确定调节方法,所述决策规则包括所述体征信息与所述显示界面和/或显示参数大小的对应关系;调节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调节方法,对车载显示系统的显示界面和/或显示参数进行调节控制。
7.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
器;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读取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以用于实现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显示系统的调节方法。
8.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显示系统的调节方法。
9.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0.图1为车载显示系统的调节方法流程图图2为车载显示系统的调节装置结构图图3为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1.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体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12.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显示系统的调节方法。
1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显示系统的调节方法的流程图,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显示系统的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系统响应于用户登录车载显示系统的操作,确认登录成功。
14.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中:所述用户登录车载显示系统包括:通过用户账号登录或通过dms系统人脸id自动登录。所述确认登录成功是指登录通过认证,确认为有效。
15.其中,用户账号登录是指,车载显示系统需要用户在车载终端输登录后方可启用。具体的,用户在车载终端手动输入个人账号和密码,车载终端将用户的账号密码发送给云服务器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便成功登录车载系统。
16.而所谓的dms(driver monitor system)驾驶员监控系统,主要实现对驾驶员的身份识别、驾驶员疲劳监测、驾驶员注意力监测以及危险驾驶行为的监测功能。dms驾驶员监控系统基于红外摄像头的面部识别,收集驾驶员的面部图像、定位头部姿势、获取人脸当前特征和检测人眼的闭合程度技术,通过多层神经网络技术、视频图像分析技术、聚类及神经网络算法,精准实时实现司机人脸检测认证。isp自动随着光线调节+带红外灯的摄像头,在光线昏暗的环境下摄像头依然能够照常摄取高清画面。
17.步骤二:获取用户的体征信息。
18.通过dms驾驶员监测系统信息采集系统(红外摄像头等)拍照获得用户面部特征和眼睛动态视频等体征信息,并将图片或者视频信息通过音频线传输到电子控制单元ecu,ecu进行运算分析,判断用户年龄和视力结果,最后dms电子控制单元将判定结果通过can线发送至信息娱乐域控制器(显示系统的控制单元ecu)。
19.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中:所述体征信息包括年龄。
20.所述年龄信息,通过dms的ecu获取人脸面部特征照片后充分提取人脸的形状信息
和全局纹理信息,通过年龄识别算法确定年龄。年龄结果分为三个等级:40岁以下、40-60岁和60岁以上。例如,面部形状凹陷1处及以下,额头皱纹1条及以下、眼角鱼尾纹2条及以下、脸颊皱纹1条及以下,斑雀0-2点判定为年龄段40岁以下;面部形状凹陷2-4处,额头皱纹2-5条、眼角鱼尾纹2-5条、脸颊皱纹1-3条,斑雀3-6点判定为年龄段40-60岁;如面部形状凹陷5处及以上,额头皱纹5条及以上、眼角鱼尾纹6条及以上、脸颊皱纹4条及以上,斑雀7点及以上判定为年龄段60岁以上。
21.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中:所述体征信息包括视力等级。所述获取所述视力等级信息,包括通过红外摄像头追踪用户特定时间内眼球转动次数情况和眼皮开闭合情况,通过算法判定用户的视力等级。
22.dms系统通过获得用户观看多媒体系统显示器的行为特征,视力欠佳等级分为三级:弱、较弱、非常弱。眼球在3s以内视线一直盯着屏幕未移动,同时眼皮开度距离不断变小至初始距离的2/3,判定为视力弱者;眼球在5s钟以内视线一直盯着屏幕未移动,同时眼皮开度距离不断变小至初始距离的1/2,判定为视力较弱者;眼球在5s钟以上视线一直盯着屏幕未移动,同时眼皮开度距离不断变小至初始距离的1/3,甚至出现多次眼皮开度大小的反复变动,判定为视力非常弱者。
23.步骤三:根据决策规则对所述车载显示系统的显示界面和/或显示参数确定调节方法,所述决策规则包括所述体征信息与所述显示界面和/或显示参数大小的对应关系。
24.所述显示参数包括:字体、控件和图标。多媒体系统“自适应融合计算单元”,即信息娱乐域控制器(显示系统的控制单元ecu)接收到所述用户的年龄、视力结果信息,对所述车载显示系统的显示界面和/或显示参数进行调节。
25.进一步地,所述决策规则包括年龄越大,将所述显示界面和/或显示参数调节为越大。
26.进一步地,所述决策规则包括视力等级越弱,将所述显示界面和/或显示参数调节为越大。
27.此处举例一种实际应用的所述判定规则作为说明,将所述判定规则定义为“视力友好模式”,具体包括:(1)当年龄判定结果为40-60岁,视力判定结果为弱者,显示效果调整为:视力友好模式1;(2)当年龄判定结果为40-60岁,视力判定结果为较弱者,显示效果调整为:视力友好模式2;(3)当年龄判定结果为40-60岁,视力判定结果为非常弱者,显示效果调整为:视力友好模式3;(4)当年龄判定结果为60岁以上,视力判定结果为弱者,显示效果调整为:视力友好模式2;(5)当年龄判定结果为60岁以上,视力判定结果为较弱者,显示效果调整为:视力友好模式3;(6)当年龄判定结果为60岁以上,视力判定结果为非常弱者,显示效果调整为:视力友好模式4;步骤四:根据所述调节方法,对车载显示系统的显示界面和/或显示参数进行调节
控制。
28.(1)视力友好模式1:以左上角为坐标原点,显示图像整体放大1倍,包含字体、控件、app图标等,同时图像可以拖拽查看选择无法显示的部分信息。
29.(2)同理,视力友好模式2:以左上角为坐标原点,显示图像整体放大1.5倍。
30.(3)视力友好模式3:以左上角为坐标原点,显示图像整体放大2倍。
31.(4)视力友好模式4:以左上角为坐标原点,显示图像整体放大3倍更进一步地,将所述车载显示系统使用情况的数据库上传至云端,用以默认直接调节;或共享至移动端,用以询问用户,并调节车辆中的车载显示系统的显示界面和/或显示参数。
[0032]“自适应融合计算单元”通过t-box将该用户id多媒体系统“视力友好模式”自动上传至车联网云平台进行保存,下次该用户上车时,dms探测到id信息, t-box便可询问云端获取相关设置参数,直接调整为相对应的视力友好模式,这样可以快速呈现显示效果。
[0033]
用户可通过车主app查看、更改多媒体系统显示设置,点击“发送到车机”,相关参数保存在云端,该用户下次上车时,dms探测到id信息,t-box便可询问云端获取相关设置参数,直接调整相对应的视力友好模式。
[0034]
本技术方案在车载显示系统中创新性地引入“自适应融合计算单元”,通过dms年龄及视力视觉识别算法,分析用户视力状况,如视力欠佳,主动或通过智能语音问询将多媒体调整至“视力友好模式”。此外,还支持用户自定义默认模式,支持通过车主移动app设置云端同步车载系统。该方法调节车载显示系统的字体、控件和图标大小,方便年老和视力欠佳用户,提高驾驶的安全性,提升用户体验。
[0035]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车载显示系统。
[0036]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车载显示系统的调节装置100,如图2所示,包括:登录模块11,用于用户登录车载显示系统;获取模块12,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的体征信息;决策模块13,用于根据决策规则对所述车载显示系统的显示界面和/或显示参数确定调节方法,所述决策规则包括所述体征信息与所述显示界面和/或显示参数大小的对应关系;调节模块14,用于根据所述调节方法,对车载显示系统的显示界面和/或显示参数进行调节控制。
[0037]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200,包括存储器21、处理器22;其中,所述处理器22通过读取所述存储器21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以用于实现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显示系统的调节方法。
[0038]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显示系统的调节方法。
[0039]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
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40]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技术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41]
此外,本技术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技术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技术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