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创建虚拟服务共享池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231910发布日期:2022-08-23 21:47阅读:49来源:国知局
基于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创建虚拟服务共享池的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计算机软件领域,特别涉及基于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创建虚拟服务共享池的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由于大部分的应用开发是基于操作系统、浏览器以及数据库来实现的,使人们对上述环境的产生依赖。但是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应用资源信息类别不断的更新变化,应用资源之间的跨界融合合作不紧密;同时也使得原本可发生的事务缺乏载体以及缺乏全新的应用生态环境。为了突破上述应用环境的技术壁垒,提出基于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创建虚拟服务共享池的方法,使得产生一种崭新的生态并能够欣欣向荣发展。
3.因此,本技术基于当前的现状以及考虑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系统和应用资源,定义一种全新的开发环境,打破了人们对于操作系统、数据库以及浏览器的依赖,同时使各类应用资源相互间充分的融合,使得应用资源更加丰富,从而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应用生态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基于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创建虚拟服务共享池的方法及系统。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方面,提供基于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创建虚拟服务共享池的方法,包括:s100.按照预设参数创建一个可按需进行弹性伸缩的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s200.在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上构建计算中枢,将计算中枢作为各类应用资源进入文件底板的统一入口,并由计算中枢对进入底板的各类应用资源进行统筹关联管理;s300.在创建的文件底板上按需弹性划分多个多维虚拟共享分区;s400.将需附着在底板上的各类应用资源均注册到计算中枢,使各类应用资源与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形成附着关系;注册时计算中枢解析应用资源,获得应用资源的数据信息,并存储到对应的多维虚拟共享分区;s500.每个多维虚拟共享分区均配置有对应的应用资源标识,各类附着的应用资源将自身或其生成产生的数据信息根据应用资源标识映射到各自所属的多维虚拟共享分区,使各个应用资源独立存在并形成各自对应的数据信息的虚拟共享分区,所有多维虚拟共享的数据信息,汇总形成虚拟服务共享池;s600.计算中枢按照各种附着应用资源在对应多维虚拟共享分区映射关系实现按需共享各自信息的功能,无需解析各类应用资源本身。
6.在某些可实现的方式中,步骤s100按照预设参数创建一个可按需进行弹性伸缩的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具体包括:采用阅读装置构建一个可展示的空白页面,页面默认设置为满屏展示,展示页面的上下左右均可以按需拓展。
7.在某些可实现的方式中,步骤s200中在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上构建计算中枢,其
中,计算中枢具有附着注册、路由属性、关联查找、发布调用、监控审计各类应用资源以及管理各类应用资源生命周期的功能。
8.在某些可实现的方式中,各类应用资源是指能够直接通过人类感官为人类提供服务的内容和工具;各类应用资源包括应用元素、各类文件、应用系统。本实施例中的应用系统可以包括工具软件。
9.在某些可实现的方式中,步骤s400将需附着在底板上的各类应用资源均注册到计算中枢,使各类应用资源与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形成附着关系;注册时计算中枢解析应用资源,获得应用资源的数据信息,并存储到对应的多维虚拟共享分区;其中,在步骤s400之前,需创建一个存储空间;其中应用资源是独立的应用,数据信息是从应用资源中生产出来的信息;步骤s400中,预设注册方式包括:接收上传的应用资源;将上传应用资源写入存储空间;读取上传应用资源的数据信息;将数据信息的关系存储至对应的多维虚拟共享分区;和/或采集上传应用资源的路径;根据路径把应用资源链接到存储空间;获取应用资源的数据信息;将数据信息的关系存储至对应的多维虚拟共享分区;和/或通过文件底板上自带功能捕捉需上传应用资源或上传应用资源的路径;将捕捉的上传应用资源或路径上传到存储空间中;读取上传应用资源或路径的数据信息将数据信息的关系存储至对应的多维虚拟共享分区;在某些可实现的方式中,数据信息是指各种附着应用资源向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的多维虚拟共享分区中按照映射关系来共享各自可以共享的信息;数据信息包括页码、文字、词组、生命周期过程、身份权限、空间、时间、地理、日志、消息、ar、图片、音频、视频、模型、输入输出、接口、sdk、工具和引擎信息;各种类型的数据信息,各自存储在多维虚拟共享分区内,各多维虚拟共享的数据信息,汇总形成虚拟服务共享池,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调用。
10.在某些可实现的方式中,附着注册是指多种独立的应用资源,按照文件底板的标准体系登记到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中,使得应用资源与文件底板发生明确的从属关系,解析各应用资源获取对应的数据信息,获取到的数据信息关系存储在文件底板的多维虚拟共享分区内,多个多维虚拟共享的数据信息,汇聚形成虚拟服务共享池;属性路由是指通过分析接收的用户请求信息获取请求目的,并利用计算中枢的登记的信息获取最为快捷高效的应用资源、数据信息通道,针对应用资源可以是位置路径;针对数据信息可以虚拟服务共享池中对应的多维虚拟共享分区;关联查找是指利用计算中枢提供的位置路径和多维虚拟共享分区对应关系,按需
找到应用资源,快速获取数据信息并高效地建立起相互的关系;发布调用是指不管是独立的还是组合应用的、是已有的还是新生的应用资源都能够向应用者提供服务,中枢将用户所需要看到的数据信息加载到内存中,再通过对内存的解析,用特有的阅读器进行解析渲染生成用户能看到的每个页面;监控审计是对文件底板注册的各类应用资源的活动进行事前到事后的行为记录,在全程实时观察的前提下,进行统计分析,确保其活动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可控性及有效性。
11.在某些可实现的方式中,还包括:在计算中枢的管理之下,各类应用资源以其各自的形式互相独立运行,将数据信息共享到各自所属多维虚拟共享分区,所有的多维虚拟共享分区组合生成虚拟服务共享池,其中,根据用户在虚拟服务共享池的应用需求,虚拟服务共享池通过共享数据信息产生全新的应用场景,在全新的应用场景下各应用资源产生全新的组合,全新组合包括应用元素和应用组合服务、应用元素和文件组合服务、应用元素和工具组合服务、多个文件组合服务、多个文件和工具组合服务、多个文件和应用组合服务、多个应用组合服务,上述全新组合通过再次注册到计算中枢,接受计算中枢的统筹管理,并向虚拟服务共享池共享数据信息,并随着需求的改变不断注册、注销而动态变化。
12.第二发明,本发明基于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创建虚拟服务共享池的共享系统,包括:创建模块,用于按照预设参数创建一个可按需进行弹性伸缩的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关联模块,用于在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上构建计算中枢,将计算中枢作为各类应用资源进入文件底板的统一入口,并由计算中枢对进入底板的各类应用资源进行统筹关联管理;分区模块,用于在创建的文件底板上按需弹性划分多个多维虚拟共享分区;注册模块,将需附着在所述底板上的各类应用资源均注册到计算中枢,使各类应用资源与所述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形成附着关系;注册时计算中枢解析应用资源,获得应用资源的数据信息,并将数据信息关系存储到对应的多维虚拟共享分区;共享池生成模块,用于将每个多维虚拟共享分区配置对应的应用资源标识,各类附着的应用资源将自身或其生成产生的文件数据信息根据应用资源标识映射到各自所属的多维虚拟共享分区,使各个应用资源在每个多维虚拟共享分区中独立存在,所有多维虚拟分区共享的数据信息,汇总形成虚拟服务共享池;共享模块,用于计算中枢按照各种附着应用资源在对应多维虚拟共享分区映射关系实现共享各自信息的功能,无需解析各类应用资源本身。
13.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基于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创建虚拟服务共享池的方法。
14.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本发明创造性地采用轻型的文件底板构建大型的应用生态,形成以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为附着总成的共享管理模式;2、通过文件的特性,重新定义并构建了各类信息化应用资源的逻辑关系;3、快速响应应用需求以及及时响应数据信息数量的增减;4、通过构建中枢,创建一种新型的应用资源管理方法,使得原本无关联的不同类
型、不同形态的五花八门的应用资源被有效的进行管理和应用;5、将上述应用资源产生的数据信息汇聚到虚拟服务共享池,又使得原本无关联的不同类型、不同形态的各类数据信息相互碰撞并重新组合,从而为新的应用诞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发明基于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创建虚拟服务共享池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图2是本发明基于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创建虚拟服务共享池的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图3是本发明基于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创建虚拟服务共享池的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图4是本发明基于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创建虚拟服务共享池的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图5是本发明基于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创建虚拟服务共享池的共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6是本发明基于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创建虚拟服务共享池的注册模块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7是本发明基于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创建虚拟服务共享池的注册模块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8是本发明基于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创建虚拟服务共享池的注册模块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9是本发明基于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创建虚拟服务共享池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详细阐述本发明为达到预定技术目的而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晰、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并且,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手段或技术特征可以替换,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17.实施例一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创建虚拟服务共享池的方法的流程图;本发明提供基于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创建虚拟服务共享池的方法,包括:s100.按照预设参数创建一个可按需进行弹性伸缩的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应当说明的,按照预设参数创建一个可按需进行弹性伸缩的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具体包括:采用阅读装置构建一个可展示的空白页面,页面默认设置为满屏展示,展示页面的上下左右均可以按需拓展。比如说:我们需要a4纸张的底板,我们预设参数就设置为a4纸的大小。
18.s200.在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上构建计算中枢,将计算中枢作为各类应用资源进
入文件底板的统一入口,并由计算中枢对进入底板的各类应用资源进行统筹关联管理;应当说明的,其中,计算中枢具有附着注册、路由属性、关联查找、发布调用、监控审计各类应用资源以及管理各类应用资源生命周期的功能。各种应用资源在计算中枢上进行注册,接收的各种应用资源与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形成附着关系。
19.具体地,附着注册是指多种独立的应用资源,按照文件底板的标准体系登记到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中,使得应用资源与文件底板发生明确的从属关系,解析各应用资源获取对应的数据信息,获取到的数据信息关系存储在文件底板的多维虚拟共享分区内,多个多维虚拟共享的数据信息,汇聚形成虚拟服务共享池;属性路由是指通过分析接收的用户请求信息获取请求目的,并利用计算中枢的登记的信息获取最为快捷高效的应用资源、数据信息通道,针对应用资源可以是位置路径;针对数据信息可以虚拟服务共享池中对应的多维虚拟共享分区;关联查找是指利用计算中枢提供的位置路径和多维虚拟共享分区对应关系,按需找到应用资源,快速获取数据信息并高效地建立起相互的关系;发布调用是指不管是独立的还是组合应用的、是已有的还是新生的应用资源都能够向应用者提供服务,中枢将用户所需要看到的数据信息加载到内存中,再通过对内存的解析,用特有的阅读器进行解析渲染生成用户能看到的每个页面;监控审计是对文件底板注册的各类应用资源的活动进行事前到事后的行为记录,在全程实时观察的前提下,进行统计分析,确保其活动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可控性及有效性。
20.s300.在创建的文件底板上按需弹性划分多个多维虚拟共享分区;s400.将需附着在底板上的各类应用资源均注册到计算中枢,使各类应用资源与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形成附着关系;注册时计算中枢解析应用资源,获得应用资源的数据信息,并存储到对应的多维虚拟共享分区;应当予以说明的,数据信息是指各种附着应用资源向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的多维虚拟共享分区中按照映射关系来共享各自可以共享的信息;具体地,数据信息是由应用资源提取和生产出来的,包括但不限于页码、文字、词组、生命周期过程、身份权限、空间、时间、地理、日志、消息、ar、图片、音频、视频、模型、输入输出、接口、sdk、工具和引擎信息;各种类型的数据信息,各自存储在多维虚拟共享分区内,各多维虚拟共享的数据信息,汇总形成虚拟服务共享池,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调用。
21.s500.每个多维虚拟共享分区均配置有对应的应用资源标识,各类附着的应用资源将自身或其生成产生的数据信息根据应用资源标识映射到各自所属的多维虚拟共享分区,使各个应用资源在每个多维虚拟共享分区中独立存在并形成各自对应的数据信息分区,多个信息队列汇聚成虚拟服务共享池;s600.计算中枢按照各种附着应用资源在对应多维虚拟共享分区映射关系实现共享各自信息的功能,无需解析各类应用资源本身。
22.如图9所示,各种附着应用资源在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中的多维虚拟共享分区中按照映射关系进行分类,共享相互间的信息。
23.进一步地,应当予以说明的,步骤s400中的各类应用资源是指能够直接通过人类
感官为人类提供服务的内容和工具;各类应用资源包括各类应用元素、应用文件、应用系统,本实施例中的应用系统可以包括工具软件。各类应用元素包括文字元素、图片元素、音频元素、视频视频、多媒体元素、模型等等。
24.作为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步骤s400将需附着在底板上的各类应用资源均注册到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中,使各类应用资源与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形成附着关系;注册时计算中枢解析应用资源,获得应用资源的数据信息,并存储到对应的多维虚拟共享分区;应当予以说明的,本实施例中的应用资源是独立的应用,数据信息是从应用资源中生产出来的信息。可选地,在步骤s400之前,需创建一个存储空间,用于放置上传的应用资源或应用资源链接等。
25.如图2所示,采用的注册方式包括:s310.接收上传的应用资源;s311.将上传应用资源写入存储空间;s312.读取上传应用资源的数据信息;s313.将数据信息存储至对应的多维虚拟共享分区;和/或如图3所示,s320.采集上传应用资源的路径;s321.根据路径把应用资源链接到存储空间;s322.获取应用资源的数据信息;s323.将数据信息存储至对应的多维虚拟共享分区;和/或如图4所示,s330.通过文件底板上自带功能捕捉需上传应用资源或上传应用资源的路径;s331.将捕捉的上传应用资源或路径上传到存储空间中;s332.读取上传应用资源或路径的数据信息;s333.将数据信息存储至对应的多维虚拟共享分区。
26.本实施例中,可以同时包括上述的三种注册方式或者只包括其中的一种或者任一两种的注册方式。
27.本发明通过采用多种注册方式将各类应用资源注册到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中中,各类应用资源之间不产生的交叉关系,互相独立的存储,文件之间不需要创建任何关联关系,同时上传应用资源的链接路径仅保存在计算中枢中。因此,提供了多种注册方式便于用户选择,进一步节约了网络应用资源等,简化了应用资源处理的过程,却大大提高了应用资源管理的效率,优化了数字化办公环境。
28.在本实施例中,若上传至多维虚拟服务共享池中地任何一个应用资源发生改变时,都可以采用镜像的方式保存为每个应用资源的历史原貌。由此,可通过时间轴选择相关时间点的文件内容,从而在进行文件检索时,不需要直接检索对应的文件,只需输入关键词或选定某个时间点,通过计算中枢进行路由,实现统一分配调度,把相关的检索内容优选展示出来。
29.优选地,在计算中枢的管理之下,各类应用资源以其各自的形式互相独立运行,将数据信息共享到各自所属多维虚拟共享分区,所有的多维虚拟共享分区组合生成虚拟服务共享池,其中,根据用户在虚拟服务共享池的应用需求,虚拟服务共享池通过共享数据信息
产生全新的应用场景,在全新的应用场景下各应用资源产生全新的组合,具体地,全新组合可以包括应用元素和应用组合服务、应用元素和文件组合服务、应用元素和工具组合服务、多个文件组合服务、多个文件和工具组合服务、多个文件和应用组合服务、多个应用组合服务,上述全新组合通过再次注册到计算中枢,接受计算中枢的统筹管理,并向虚拟服务共享池共享数据信息,并随着需求的改变不断注册、注销而动态变化。
30.实施例二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创建虚拟服务共享池的共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基于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创建虚拟服务共享池的共享系统,包括:创建模块1,用于按照预设参数创建一个可按需进行弹性伸缩的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其中,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为轻型的文件底板;关联模块2,用于在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上构建计算中枢,将计算中枢作为各类应用资源进入文件底板的统一入口,并由计算中枢对进入底板的各类应用资源进行统筹关联管理;分类模块3,用于在创建的文件底板上按需弹性划分多个多维虚拟共享分区;注册模块4,用于将需附着在底板上的各类应用资源均注册到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中,使各类应用资源与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形成附着关系;注册时计算中枢解析应用资源,获得应用资源的数据信息,并将数据信息关系存储到对应的多维虚拟共享分区;共享池生成模块5,用于给每个多维虚拟共享分区配置对应的应用资源标识,各类附着的应用资源将自身或其生成产生的数据信息根据应用资源标识映射到各自所属的多维虚拟共享分区,使各个应用资源在每个多维虚拟共享分区中独立存在并形成各自对应的数据信息分区,所有多维虚拟分区共享的数据信息,汇总形成虚拟服务共享池;共享模块6,用于计算中枢按照各种附着应用资源在对应多维虚拟共享分区映射关系实现共享各自信息的功能,无需解析各类应用资源本身。
31.本发明创造性地采用轻型的文件底板构建大型的应用生态,重新定义了各类信息化应用资源的逻辑关系,将形成的多个信息队列汇聚成为应用资源共享池,从而将原本可能没有关系的文件在不做任何破坏的前提下,形成了新型的组合,将原本可能没有关系的应用、工具、引擎与各类文件等形成新型的组合,而所有新建立的组合在这样的生态中可以全部形成新的应用。由此,基于版式数据流文件技术将无数个应用资源创建关联关系,节约了网络应用资源,也提高了应用资源管理的效率。
32.实施例四作为一种可实现的方式,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考附图可知,为了丰富基于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创建虚拟服务共享池的共享系统注册方式的多样性,优选地,针对第一种注册方式,如图6所示,分类模块3可以包括:。
33.接收单元310,用于接收上传应用资源;第一上传单元311,用于将上传应用资源写入存储空间;第一读取单元312,用于读取上传应用资源的数据信息;第一添加单元313,用于将数据信息的关系存储至对应的多维虚拟共享分区;举例说明,比如采取拖拽文件到指定虚拟分区或者也可以在指定多维虚拟共享分
区中选择文件,添加指定多维虚拟共享分区。
34.如图7所示,针对第二种注册方式,注册模块可以包括:采集单元320,用于采集需上传应用资源的路径;链接单元321,用于根据路径把应用资源链接到对应的存储空间;第二读取单元322,用于读取应用资源的数据信息;;第二添加单元323,用于将数据信息的关系存储至对应的多维虚拟共享分区;在该系统中,可以采集获取底板文件的区域列表,因此可以以链接形式自动配置。
35.如图8所示,针对第三种注册方式,注册模块可以包括:捕获单元330,用于通过文件底板上自带功能捕捉需上传应用资源或上传应用资源的路径;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上自带有捕获功能,比如说采用截取、复制、拍照等手段获取所需的应用资源或者所需应用资源的路径;第三上传单元331,将捕捉的上传应用资源或路径上传到存储空间中;第三读取单元332,用于读取上传应用资源或路径的数据信息;第三添加单元333,用于将上传应用资源或路径的数据信息存储至对应的多维虚拟共享分区。
36.具体地,在实际应用中,该系统可以同时包括上述的三种注册方式或者只包括其中的一种或者任一两种的注册方式。
37.本实施例中,本发明采用多种注册方式将上传应用资源注册到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中,上传的应用资源之间不产生的交叉关系,互相独立的存储,同时上传的链接路径仅保存在计算中枢中。因此,进一步节约了网络应用资源等,简化了应用资源共享处理的过程,却大大提高了管理各类应用资源的效率,优化了数字化办公环境。
38.在版式数据流文件中,可通过时间轴选择相关时间点的文件内容。由此,在使用该系统进行检索时,不需要直接检索对应的文件,只需输入关键词或选定某个时间点,通过计算中枢进行路由,实现统一分配调度,把相关的检索内容优选展示出来。
39.本实施例所示的基于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创建虚拟服务共享池的共享系统可利用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的基于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创建虚拟服务共享池的方法中执行,其实现原理与技术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40.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指令,其中,程序指令被配置为适于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程序指令包括用于执行上述基于版式数据流文件底板创建虚拟服务共享池的方法的指令。
41.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正文中,未绘制或描述的实现方式,均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实现方式,并未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上述对各元件和方法的定义并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提到的各种具体结构、形状或方式。
42.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可提供包含特定值的参数的示范,但这些参数无需确切等于相应的值,而是可在可接受的误差容限或设计约束内近似于相应值。此外,除非特别描述或必须依序发生的步骤,上述步骤的顺序并无限制于以上所列,且可根据所需设计而变化或重新排列。并且上述实施例可基于设计及可靠度的考虑,彼此混合搭配使用或与其他实施例混合搭配使用,即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自由组合形成更多的实施例。
43.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
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改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