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储存装置及服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42761发布日期:2022-06-17 23:05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硬盘储存装置及服务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硬盘储存装置及服务器。


背景技术:

2.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海量的数据存在于商业和科学研究的各个方面,我们使用大量的存储设备来保存各个方面的数据,it产业中的底层基础设施能耗也不得不跟着日趋攀升,造成了极大的电力资源的消耗。基于此情况,世界各国都出台了多种政策来提高数据中心的节能水平,以降低pue值(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达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pue值越接近1表明非it设备(如制冷设备、配电设备的能耗)耗能越少,即能效水平越好,我国一些城市也明确规定了新建数据中心的准入值为1.3。在底层基础设施中,硬盘储存装置是必不可少的,硬盘储存装置一般还需要配置散热系统对硬盘进行散热。目前,通过传统风冷散热技术散热时,pue值在1.8左右,这种散热方式已经不满足相关政策要求。而液冷散热技术可以将pue值降到1.2甚至更低,所以液冷散热技术正逐步成为数据中心散热发展的方向。
3.目前常用的液冷散热技术主要有冷板式液冷、喷淋式液冷、浸没式液冷三种形式,其中喷淋式和浸没式都属于直接液冷,目前数据中心中服务器不少部件都采用了浸没式液冷技术,但部分硬盘部件由于自身结构特性的原因,喷淋式和浸没式液冷都无法应用,只能采用冷板式液冷散热,而现有的硬盘表面光滑,难以装配于液冷板,导致硬盘和液冷板之间换热效率较低,影响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硬盘储存装置及服务器,以改善现有的硬盘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5.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6.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硬盘储存装置,包括成排间隔布置的至少两个液冷板、进液管路、出液管路和多个硬盘盒,所述液冷板的内部设有用于容纳冷却液的容纳腔室,所述液冷板的至少一侧表面设有第一导轨;所述进液管路连接于所述液冷板,用于向所述容纳腔室通入冷却液;所述出液管路连接于所述液冷板,用于导出所述容纳腔室中的冷却液;每个所述硬盘盒均包括用于容纳硬盘的盒本体和第二导轨,所述盒本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盒本体的至少一侧设有所述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由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延伸,所述第二导轨与所述第一导轨配合以引导所述第一端进入相邻的两个所述液冷板之间并定位所述盒本体。
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液冷板通过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并联起来,形成冷却液循环回路,在液冷板上设置第一导轨,并设置具有第二导轨的硬盘盒与液冷板配合,使得硬盘盒和液冷板通过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滑插配合并定位,从而实现将放置在硬盘盒中的硬盘定位在两个液冷板之间,硬盘产生的热量先传递到硬盘盒中,再由硬盘盒通过第一导轨
和第二导轨传递到液冷板,最后通过流动的冷却液带走热量。采用这种结构的硬盘储存装置,能够通过硬盘盒将硬盘较好地固定于两个液冷板之间,硬盘和液冷板之间良好导热,提升散热效果。
8.另外,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硬盘测试治具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9.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轨为形成在所述液冷板表面的滑槽,所述滑槽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为形成在所述盒本体表面的条形凸起,所述条形凸起的宽度由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逐渐增大。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导轨设置为滑槽,并将第二导轨设置为条形凸起,并将条形凸起的靠近第一端处设置得较小、靠近第二端处设置得较大,使得第二导轨(条形凸起)易于进入第一导轨(滑槽),便于硬盘盒安装于液冷板;另一方面,盒本体进入两个液冷板之间后,第二导轨(条形凸起)的较大部位能够与滑槽卡紧,以限定盒本体的插入位置,还能够限制盒本体脱出,进而定位盒本体,使盒本体和液冷板装配更稳定,保证硬盘和液冷板良好接触并导热,提升散热效果。
11.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滑槽的宽度由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逐渐增大。
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导轨(滑槽)与第二导轨(条形凸起)的形状适配,使第二导轨完全进入第一导轨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增大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滑动摩擦力,提高定位效果,保证盒本体和液冷板稳定装配。
13.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盒本体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位于所述盒本体的一侧且靠近所述第一端,所述液冷板还设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插设于所述卡槽以定位所述盒本体。
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盒本体的第一端为插入端,通过在第一端设置卡槽,在液冷板上设置第一限位凸起,第一限位凸起进入卡槽可限制盒本体进一步滑动,在为盒本体提供限位的同时,提高盒本体和液冷板的装配精度。
15.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盒本体设有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位于所述盒本体的一侧且靠近所述第二端,所述液冷板还设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配合,以限制所述盒本体脱出。
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液冷板上设置限位凹槽,并在盒本体的第二端设置第二限位凸起与限位凹槽配合,以阻止盒本体的第二端向外移动,起到防止盒本体脱出的效果,提高盒本体和液冷板的装配稳定性。
17.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硬盘盒还包括起拔器,所述起拔器可伸出地设置于所述盒本体并位于所述第二端,所述起拔器被配置为伸出时可供持握以将所述盒本体从相邻的两个所述液冷板之间拉出。
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硬盘盒上设置起拔器,起拔器收起于硬盘盒时,整体结构简单、紧凑,不增大硬盘盒所占用的空间,有利于提升硬盘储存装置的容量;起拔器伸出时,能够通过持握起拔器拉出,便于取出硬盘盒,从而便于更换和检修硬盘。
19.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盒本体设有第一锁止件;所述起拔器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盒本体,所述起拔器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锁止件配合的第二锁止件,所述起拔器的另一端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锁止件与所述第一锁止件分离时转动伸出。
2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盒本体上设置第一锁止件,起拔器上设置第二锁止件,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配合将起拔器锁止在盒本体上,保证起拔器在不使用时能够收起,使得硬盘盒整体结构简单紧凑,不增大硬盘盒所占用的空间,有利于提升硬盘储存装置的容量;在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分离时,还保证起拔器可转动远离盒本体,实现伸出以供持握,进而方便取出硬盘盒。
21.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硬盘盒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盒本体和所述起拔器之间,以驱使所述起拔器的另一端相对所述盒本体伸出。
2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弹性件,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配合时,起拔器和盒本体压缩弹性件并储存弹性势能,在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分离时,弹性件释放弹性势能以驱使起拔器自动伸出,进一步方便取出硬盘盒。
23.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板设有连通所述容纳腔室的进液孔和出液孔,所述进液管路包括至少两个进液接头和至少两个出液接头,所述进液接头插设于所述进液孔,所述出液接头插接于所述出液孔;所述硬盘储存装置还包括第一密封垫圈和第二密封垫圈,所述第一密封垫圈可更换地设置于所述进液接头的外周面和所述进液孔的孔壁之间,以使不同直径的所述进液接头与所述进液孔适配,所述第二密封垫圈可更换地设置于所述出液接头的外周面和所述出液孔的孔壁之间,以使不同直径的所述出液接头与所述出液孔适配。
2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进液接头、出液接头分别连接液冷板的进液孔和出液孔,并在进液接头的外周面和所述进液孔的孔壁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垫圈,在出液接头的外周面和所述出液孔的孔壁之间设置第二密封垫圈,从而可根据进液接头的直径更换第一密封垫圈,根据出液接头的直径更换第二密封垫圈,进而实现更换不同的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来调节冷却液的流量,使得液冷板的流量能够根据硬盘的数量或发热量调节,以节省能耗。
25.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服务器,服务器包括多个前述的硬盘储存装置。
2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前述的硬盘储存装置能够储存多个硬盘,并同时对多个硬盘进行散热,能够保证服务器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硬盘储存装置的示意图;
2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板的示意图;
3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硬盘盒和硬盘的装配状态示意图;
3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板的横截面示意图;
3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进液管路(或出液管路)的示意图;
3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起拔器的伸出状态图;
34.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起拔器的收起状态图。
35.图标:1-硬盘储存装置;10-机箱;20-液冷板;21-进液孔;22-出液孔;23-第一导轨;24-第一限位凸起;25-限位凹槽;30-进液管路;31-进液接头;311-进液连接部;32-进液连接管;40-出液管路;41-出液接头;411-出液连接部;42-出液连接管;50-硬盘盒;51-盒本体;511-第一端;512-第二端;513-卡槽;514-第二限位凸起;52-第二导轨;53-起拔器;531-第二锁止件;5311-连接部;5312-钩体;60-第一密封垫圈;70-第二密封垫圈;80-弹性件;2-硬盘。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7.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8.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9.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0.实施例
4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硬盘储存装置,其能够改善硬盘装配不良,导致硬盘与液冷板换热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升装配稳定性,有利于稳定储存硬盘,并提高对硬盘的散热效果,降低能耗。
42.如图1所示,硬盘储存装置1包括至少两个液冷板20、进液管路30、出液管路40和多个硬盘盒50。至少两个液冷板20依次间隔布置成排,每个液冷板20的内部设有用于容纳冷却液的容纳腔室(图中未示出),至少两个液冷板20均连接于进液管路30,且至少两个液冷板20均连接于出液管路40,进液管路30用于向容纳腔室通入冷却液,出液管路40用于导出容纳腔室中的冷却液。结合图1和图2所示,液冷板20的至少一侧表面设有第一导轨23,如图3所示,每个硬盘盒50均包括盒本体51和第二导轨52,盒本体51包括第一端511和第二端512,盒本体51的至少一侧设有第二导轨52,第二导轨52由第一端511向第二端512延伸,第二导轨52与第一导轨23配合以引导第一端511进入相邻的两个液冷板20之间并定位盒本体51。
43.结合图3所示的硬盘盒50的结构,第一端511和第二端512为盒本体51的长度方向
的两端,“盒本体51的至少一侧设有第二导轨52”是指,盒本体51的宽度方向的左侧设有第二导轨52,或者盒本体51的宽度方向的右侧设有第二导轨52,或者盒本体51的宽度方向的左侧和右侧均设有第二导轨52。第二导轨52沿盒本体51的长度方向延伸。
44.以图1的方位为例,多个盒本体51沿其自身的厚度方向依次排布于相邻的两个液冷板20之间,盒体本5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液冷板20,盒本体51沿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即盒本体51的长度方向)进入相邻的两个液冷板20之间,盒本体51的第一端511和第二端512为沿垂直于纸面的方向相对的两端。
[0045]“液冷板20的至少一侧表面设有第一导轨23”是指,液冷板20的左侧表面设有第一导轨23,或者液冷板20的右侧表面设有第一导轨23,或者液冷板20的左侧表面和右侧表面均设有第一导轨23。
[0046]
第一导轨23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导轨52的延伸方向相同,如图1所示的方位中,第一导轨23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导轨52的延伸方向均为垂直于纸面的方向。
[0047]
本实施例中所说的“至少两个”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至少两个液冷板20通过进液管路30和出液管路40并联起来,形成冷却液循环回路。可选地,硬盘储存装置1还可以包括动力装置和制冷装置,动力装置和制冷装置设置在冷却液循环回路上,以推动冷却液循环,并带走冷却液携带的热量。
[0048]
通过在液冷板20上设置第一导轨23,并设置具有第二导轨52的硬盘盒50与液冷板20配合,使得硬盘盒50和液冷板20通过第一导轨23和第二导轨52滑插配合并定位,实现将放置在硬盘盒50中的硬盘2定位在两个液冷板20之间,能够通过硬盘盒50将硬盘2较好地固定于两个液冷板20之间,硬盘2和液冷板20之间良好导热,硬盘2产生的热量先传递到硬盘盒50中,再由硬盘盒50通过第一导轨23和第二导轨52传递到液冷板20,最后通过循环流动的冷却液带走,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
[0049]
为便于连接进液管路30和出液管路40,如图4所示,液冷板20设有连通容纳腔室的进液孔21和出液孔22。如图5所示,进液管路30包括至少两个进液接头31和至少两个出液接头41。其中,进液接头31用于插设于进液孔21,出液接头41用于插接于出液孔22。
[0050]
具体地,进液接头31为三通或二通结构,进液管路30还包括进液连接管32,进液连接管32的数量比进液接头31数量少一个,相邻的两个进液接头31通过进液连接管32连接,相邻的两个进液接头31连接后均余一个连接部5311,该余下的连接部5311为进液连接部311,进液连接部311插设于进液孔21。同理地,出液接头41为三通或二通结构,出液管路40还包括出液连接管42,出液连接管42的数量比出液接头41数量少一个,相邻的两个出液接头41通过出液连接管42连接,相邻的两个出液接头41连接后均余一个连接部5311,该余下的连接部5311为出液连接部411,出液连接部411插设于出液孔22。
[0051]
进液接头31和进液孔21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垫圈60,第一密封垫圈60可更换地设置于进液接头31的外周面和进液孔21的孔壁之间,以使不同直径的进液接头31与进液孔21适配。具体而言,第一密封垫圈60的外圈直径与进液孔21的孔径匹配,第一密封垫圈60的内圈直径与进液接头31的进液连接部311的直径匹配,以使进液连接部311密封连接于进液孔21,通过更换不同内圈直径的第一密封垫圈60,使得不同直径大小的进液连接部311均能够连接于进液孔21,从而调节进液流量。同理地,出液接头41和出液孔22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垫圈70,第二密封垫圈70可更换地设置于出液接头41的外周面和出液孔22的孔壁之间,以使
不同直径的出液接头41与出液孔22适配。具体而言,第一密封垫圈60的外圈直径与出液孔22的孔径匹配,第一密封垫圈60的内圈直径与出液接头41的出液连接部411的直径匹配,以使出液连接部411密封连接于出液孔22,通过更换不同内圈直径的第一密封垫圈60,使得不同直径大小的出液连接部411均能够连接于出液孔22,从而调节出液流量。
[0052]
通过上述设置,液冷板20的数量能够根据需要增减,增加的液冷板20能够通过增设进液接头31、进液连接管32、出液接头41和出液连接管42并入冷却液循环回路,实现结构扩展,以容纳不同数量的硬盘2。同时,还能够通过更换第一密封垫圈60和第二密封垫圈70实现更换不同直径的进液接头31和出液接头41,进而实现调节冷却液的流量,使得液冷板20的流量能够根据硬盘2的数量或发热量调节,节省能耗。
[0053]
可选地,硬盘储存装置1还包括机箱10,如图1所示,机箱10用于容纳前述的液冷板20、硬盘盒50、进液管路30及出液管路40。示例性地,机箱10为具有开口,多个液冷板20沿开口的延伸方向成排布置,多个液冷板20可拆卸地连接于托板结构,硬盘盒50由开口进入机箱10并滑插在相邻的两个液冷板20之间。
[0054]
图2中示出了硬盘盒50进入液冷板20的方向x。第一导轨23为形成在液冷板20表面的滑槽,滑槽用于容纳第二导轨52。
[0055]
如图3所示,第二导轨52为形成在盒本体51表面的条形凸起,条形凸起的宽度由第一端511向第二端512逐渐增大。
[0056]
盒本体51的第一端511沿x方向进入液冷板20,第二导轨52的较小端先进入第一导轨23,使得第二导轨52易于进入第一导轨23,便于硬盘盒50安装于液冷板20。
[0057]
当盒本体51配合于液冷板20后,第二导轨52的较大端进入第一导轨23并与滑槽卡紧,以限制盒本体51沿液冷板20继续滑动,从而限定盒本体51的插入位置,定位盒本体51,提高装配精度,同时还能够限制盒本体51脱出,使盒本体51和液冷板20装配更稳定,保证硬盘2和液冷板20良好接触并导热,提升散热效果。
[0058]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第一导轨23(即前述的凹槽)的宽度由第一端511向第二端512逐渐增大。换言之,沿x方向,第一导轨23的宽度逐渐减小。第一导轨23与第二导轨52的形状适配,使第二导轨52完全进入第一导轨23后,第一导轨23和第二导轨52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增大第一导轨23和第二导轨52滑动摩擦力,提高定位效果,保证盒本体51和液冷板20稳定装配。
[0059]
可选地,第一导轨23和第二导轨52中的至少一者的设有弹性的导热垫(图中未示出),导热垫用于填充第一导轨23和第二导轨52之间的缝隙,限定盒本体51的装配位置,提高定位精度,还防止盒本体51脱出,保证盒本体51和液冷板20装配稳定,并且还保证盒本体51和液冷板20良好接触导热,提高散热效果。示例性地,第一导轨23(即前述的凹槽)的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侧壁的表面分别设有导热垫,或者第二导轨52(即前述的条形凸起)的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侧壁的表面分别设有导热垫,第二导52轨插入第一导轨23时,第一导轨23的侧壁和第二导轨52的侧壁之间通过导热垫实现紧密接触,保证较好的定位效果,由于第一导轨23的侧壁和第二导轨52的侧壁之间无缝隙,还能够较好地传递热量,保证散热效果。
[0060]
本实施例中,盒本体51包括两个侧板、一个托板和一个底板,其中两个侧板相对设置并由第一端511延伸至第二端512,底板位于盒本体51的第二端512并连接在两个侧板之
间形成u型结构,托板与底板和两个侧板连接以封闭u型结构的一侧,硬盘2能够从位于第一端511的u型结构的开口插入并抵接于底板,托板用于增强盒本体51的结构强度,并将相邻的硬盘2隔开。其中,两个侧板中的至少一个设有第二导轨52。
[0061]
为更好地定位盒本体51,提高盒本体51和液冷板20的装配精度,如图3所示,盒本体51设有卡槽513,卡槽513位于盒本体51的一侧且靠近第一端511,液冷板20还设有第一限位凸起24,第一限位凸起24插设于卡槽513以定位盒本体51。
[0062]
第一限位凸起24位于第一导轨23的末端,卡槽513设置在盒本体51的具有第二导轨52的侧板上,且卡槽513的开口朝向第一限位凸起24。第二导轨52插入第一导轨23时,第一限位凸起24进入卡槽513,以限制盒本体51进一步滑动,从而提高盒本体51和液冷板20的装配精度。
[0063]
可选地,第一限位凸起24与卡槽513过盈配合,以限制盒本体51脱出,以提高装配稳定性。示例性地,卡槽513包括开口段和配合段,开口段为喇叭状,以引导第一限位凸起24进入卡槽513,配合段连接在开口段的较小端,当第一限位凸起24沿开口段进入配合段后,配合段与第一限位凸起24卡紧,以增大盒本体51沿反向于x方向脱出的阻力。
[0064]
可选地,如图3所示,盒本体51设有第二限位凸起514,第二限位凸起514位于盒本体51的一侧且靠近第二端512。如图2所示,液冷板20还设有限位凹槽25,限位凹槽25与第二限位凸起514配合,以限制盒本体51脱出。
[0065]
当盒本体51进入液冷板20后,盒本体51上的第二限位凸起514落在限位凹槽25中,以增大盒本体51沿反向于x方向移动的阻力,起到防止盒本体51脱出的效果,提高盒本体51和液冷板20的装配稳定性。
[0066]
在实际使用中,有时需要检修和更换硬盘2,为便于拆卸硬盘2,如图3所示,硬盘盒50还包括起拔器53,结合图6和图7所示,起拔器53能够相对于盒本体51收起和伸出,当起拔器53收起于硬盘盒50时,整体结构简单、紧凑,不增大硬盘盒50所占用的空间,有利于提升硬盘储存装置1的容量,当起拔器53伸出时,能够通过持握起拔器53将盒本体51从相邻的两个液冷板20之间拉出,硬盘盒50拉出后,可将硬盘2从硬盘盒50的开口取出,从而便于更换和检修硬盘2。
[0067]
起拔器53的一端铰接于盒本体51,起拔器53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也即,起拔器53的另一端能够转动至贴合于盒本体51,或转动至相对盒本体51伸出。
[0068]
为便于收起起拔器53,盒本体51上设有第一锁止件(图中未示出),相应地,起拔器53设有用于与第一锁止件配合的第二锁止件531,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531配合将起拔器53锁止在盒本体51上,以限制起拔器53转动,保证起拔器53在不使用时能够收起。
[0069]
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531的结构有多种。例如,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531是相互配合的一对磁吸件;又如,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531是相互配合的一对字母扣。
[0070]
本实施例中,第一锁止件为挂扣,第二锁止件531为钩体5312。具体地,起拔器53包括起拔器53本体和连接部5311,连接部5311可伸缩地连接于起拔器53本体,钩体5312设置于连接部5311;当起拔器53贴合于盒本体51时,将连接部5311相对起拔器53本体伸出,即可使钩体5312进入挂扣,以限制起拔器53脱离盒本体51;当施力使连接部5311相对起拔器53缩回时,可使钩体5312脱离挂扣,此时起拔器53能够转动远离盒本体51,实现伸出。可选地,起拔器53还包括弹簧,弹簧设置在连接部5311和起拔器53本体之间,以驱使连接部5311相
对起拔器53本体弹性伸出,以防止钩体5312和挂扣意外分离。
[0071]
为便于起拔器53伸出,硬盘盒50还包括弹性件80,弹性件80设置在盒本体51和起拔器53之间,以驱使起拔器53的另一端相对盒本体51伸出。
[0072]
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531配合时,起拔器53和盒本体51压缩弹性件80并储存弹性势能,在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531分离时,弹性件80释放弹性势能以驱使起拔器53自动伸出,进一步方便取出硬盘盒50。
[0073]
弹性件80的结构可以有多种,弹性件80的设置位置有多种,例如弹性件80的一端抵触于盒本体51的底板的表面,弹性件80的另一端抵触于起拔器53。
[0074]
本实施例中,起拔器53和盒本体51通过转轴连接,弹性件80为套设在转轴上的扭簧,扭簧的一个支脚连接起拔器53,扭簧的另一个支脚连接盒本体51。
[0075]
此外,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服务器,服务器包括多个前述的硬盘储存装置1。服务器通过设置多个前述的硬盘储存装置1,每个硬盘储存装置1都能够储存多个硬盘2,并同时对多个硬盘2进行散热,能够保证服务器安全运行。
[0076]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