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键可左右移动的计算机键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11305阅读:1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按键可左右移动的计算机键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标准数字键盘结构的改进。
现有的标准数字键盘字母符号区上的键位固定,为上下平行但相互错位的排列。由于使用者对倾斜方向的心理感觉各异,手指的习惯运动方向不同,在练习盲打时不得不花费时间和精力去适应按键的这种固定错位排列。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固定错位排列不利于汉字编码输入。汉字是方块字,字型讲究左右对称、上下工整,上下键错位不符合使用方块字的人的习惯;再者由于汉字音形信息结构常为分类结构,音方面如五个单韵母、四种声调、四三对称的声母等,形方面如五种笔型等;键位固定,相互紧邻,不便分区,很难建立和汉字音形信息间的有规律的联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标准数字键盘结构的改进方案,该方案可使键位在盘面上左右移动。它不但可以调节上下键位的错位程度,适应对倾斜方向感觉程度不同的人的需要;而且可使键位或上下对齐,或左中右三五成区,从而形状整齐、分界明显,便于建立和汉字音形信息间的有规律的联系,使汉字编码输入更形象直观。
发明是这样实现的通过将原键盘中较长的键帽替换成较短键帽,或将字母键区两侧的盖板边框截掉一部分,以留出可供左右移动的空隙,并将键座按装在导槽或导杆上,代替和定位铁板的固定连接,以使按键在盘面上可左右移动,通过在空隙处插入插块便可将键位固定,插块带有不同于键帽的颜色,很自然地在盘面上形成明显区域分界线。
本实用新型因为只需改变原键盘中键座的定位连接方式,并未改变内部电路的设计,所以结构简单,容易实现;从盘面看,改变的也仅为原键盘中个别特殊键的键帽长短或盖板的局部尺寸,而并未改变键位间的毗邻关系,并能在需要时将盘面恢复成原键盘盘面,既保留了通用和标准的特性,又增加了灵活性。
具体改进方案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为按键〔3〕及插块〔2〕和定位铁板〔1〕连接的俯视图,该图仅画出三个按键和一个插块,其余按键和插块均未画出。
图2为图1中1-1剖面视图。
图3为图1中2-2剖面视图。
图4为插块的侧视图。
图5和图6分别为在不同位置插入插块〔2〕后,盘面键位的排列情况示意图。
图7为插块位于键帽下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按键〔3〕和插块〔2〕通过固定在定位铁板〔1〕上的导槽〔4〕或导杆和定位铁板〔1〕连接,按键开关引脚可通过绝缘导线,穿过条形缝〔5〕和铁板〔1〕下的印刷电路板连接。当拔出插块〔2〕时按键键座间便留出空隙,按键便可沿导槽左右移动。按键〔3〕和导槽〔4〕的连接如图2所示。
图3中标出按键〔3〕和插块〔2〕的部分尺寸符号。插块〔2〕下端部的宽度c为字母键键帽〔6〕宽度d的1/8至2倍,可具有多种宽度规格和颜色,以便组合使用。通过在不同键位间插入不同厚度的插块,既可调节上下键位间的错位程度,也可将盘面按键划分为若干小区,带有颜色的插块便成为这些小区间的自然分界线。为防止键左右移动相互紧靠造成键帽卡死,键座〔7〕的水平宽度D应等于键帽〔6〕宽度d和原有键帽间间隙e之和,插块上端部的宽度则为c-e。插块〔2〕的高度可有不同规格,其值介于键座高度h和按键高度H的1.2倍之间。
图4中,插块〔2〕的长度方向外侧面为带有卡脚的弹性片〔8〕,两侧加力插块即可由导槽〔4〕或导杆中方便取出或嵌入。
图5中,插块〔2〕分别插在TAB键CapLock键和Shift键的外侧,从盘面看除这三键的键帽长度缩短外;和原键盘盘面相同。
图6中,插块〔2〕分别插在5和6键,T和Y键、G和H键、B和N键之间,整个盘面左右分为六个区,且和数字键123…0上下对齐,工整划一,五个一组,极有规律。
图7中,插块〔2〕位于键帽〔6〕之下,键帽仍取原长度,图5所示的盘面即恢复成原键盘的模样。
权利要求1.一种键盘,其特征是键盘盘面除排列有按键〔3〕外还有可拔插的有颜色的插块〔2〕,按键〔3〕按装在定位铁板〔1〕表面的导槽〔4〕上。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其特征是插块〔2〕的下端部的宽度c为字母键键帽〔6〕宽度d的1/10-2倍,其高度介于键座〔7〕的高度h和按键〔3〕的高度H的1.2倍之间。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其特征是键座〔7〕的宽度D等于字母键键帽〔6〕宽度d和键帽间间隙e之和,插块上端部的宽度则为c-e。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其特征是插块〔2〕的长度方向外侧面为带有卡脚的弹性片〔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标准数字键盘结构的改进。采用将键座安装在导槽或导杆上以替换和定位铁板的固定连接,使按键在盘面上可左右移动,便于调节;插在键间的有色插块被用来固定键位和在盘面形成自然分界线。经这样改进后,不仅可适应对上下键错位感觉程度不同的人的需要,而且便于建立和汉字音形信息间的形象直观联系。改进方法简单,容易实现,并能在需要时将盘面恢复成原键盘,既保留了通用和标准的特性,又增加了灵活性。
文档编号G06F3/023GK2253841SQ96208530
公开日1997年5月7日 申请日期1996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1996年4月13日
发明者李保源 申请人:李保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