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尘散热机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60876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尘散热机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电气元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尘散热机箱。
【背景技术】
[0002]由于当前电子元件的发热量越来越大,如不能有效地对其进行散热,将容易导致电子元件过热而造成工作不稳定甚至于烧坏。因此,通常在电子元件上加装散热装置以对其散热。传统机箱是依靠进气与排气进行散热的,内部温度受外部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弓丨发各种故障;同时,开放型的机箱,也不利于防尘。
[0003]这种传统技术在使用中存在有下列缺陷:
1.机箱内部温度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影响元件的使用寿命;
2.开放型机箱容易造成机箱内灰尘堆积,影响元件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防尘散热机箱,该装置实现了机箱内循环制冷,提高了制冷效率,有效阻隔了灰尘的进入,降低了机器故障率。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尘散热机箱,包括机箱本体以及位于机箱本体内的电源,在所述机箱本体内设置隔热散热装置,所述的隔热散热装置将机箱本体分隔为制冷区和散热区,其中,制冷区封闭,散热区与大气相通;所述的隔热散热装置包括通过隔热层与机箱本体相连接的至少一个制冷片,在制冷片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吸热装置和散热装置,其中,吸热装置吸收机箱本体内的热量并设有空气对流装置,空气对流装置助力机箱本体内冷空气循环流动。
[0006]所述的吸热装置包括与制冷片上表面相连接的冷气散发片,以及助力空气在机箱本体内循环的空气对流装置。
[0007]机箱本体内的电源封闭,其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与机箱本体外界空气相通,空气对流装置独立设置在冷气散发片上方。
[0008]机箱本体内的电源进风口设置在机箱本体内部,电源出风口通过循环风道连接至吸热装置的冷气散发片上,此时空气对流装置为与电源集成在一起的电源风扇。
[0009]所述制冷片与冷气散发片之间设有导热硅脂层。
[0010]所述的散热装置包括与制冷片下表面相连接的散热片,散热片的下方设置散热风扇。
[0011]所述散热风扇固定在散热片上,机箱本体上设有与散热风扇相对应的散热孔。
[0012]所述制冷片与散热片之间设有导热硅脂层。
[0013]所述的制冷片镶嵌在隔热层中。
[0014]所述机箱本体为电脑台式机机箱、笔记本电脑、配电柜或塔式服务器的机箱。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装置一种结构包括机箱本体以及位于机箱本体内的电源,在所述机箱本体内设置隔热散热装置,所述的隔热散热装置将机箱本体分隔为制冷区和散热区,其中,制冷区封闭,散热区与大气相通;所述的隔热散热装置包括通过隔热层与机箱本体相连接的至少一个制冷片,在制冷片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吸热装置和散热装置,其中,吸热装置吸收机箱本体内的热量并设有空气对流装置,空气对流装置助力机箱本体内冷空气循环流动,所述的吸热装置包括与制冷片上表面相连接的冷气散发片,以及助力空气在机箱本体内循环的空气对流装置,机箱本体内的电源封闭,其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与机箱本体外界空气相通,空气对流装置独立设置在冷气散发片上方。该结构电源利用电源本身独立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进行散热,机箱本体内部构成密闭的冷区,该结构实现了机箱封闭制冷,有效地防止灰尘进入。
[0016]2.本发明装置之二结构包括机箱本体以及位于机箱本体内的电源,在所述机箱本体内设置隔热散热装置,所述的隔热散热装置将机箱本体分隔为制冷区和散热区,其中,制冷区封闭,散热区与大气相通;所述的隔热散热装置包括通过隔热层与机箱本体相连接的至少一个制冷片,在制冷片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吸热装置和散热装置,其中,吸热装置吸收机箱本体内的热量并设有空气对流装置,空气对流装置助力机箱本体内冷空气循环流动,机箱本体内的电源进风口设置在机箱本体内部,电源出风口通过循环风道连接至吸热装置的冷气散发片上,此时空气对流装置为与电源集成在一起的电源风扇,该结构利用电源的风扇实现了机箱内循环制冷,提高了制冷效率。
[0017]3.本发明装置有效阻隔了灰尘的进入,机箱内部温度能够有效得以控制,延长了元件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机器故障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发明装置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装置一的电源的空气流动图;
图3是本发明装置一的散热装置的正视图;
图4是本发明装置一的散热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装置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装置二的电源的空气流动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装置二散热装置的正视图;
图8是本发明装置二散热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4所示,一种防尘散热机箱,包括机箱本体I以及位于机箱本体I内的电源2,在所述机箱本体I内设置隔热散热装置,所述的隔热散热装置将机箱本体分隔为制冷区和散热区,其中,制冷区封闭,散热区与大气相通;所述的隔热散热装置包括通过隔热层3与机箱本体I相连接的至少一个制冷片4,制冷片4镶嵌在隔热层3中,在制冷片4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吸热装置和散热装置,吸热装置位于制冷区,散热装置位于散热区。
[0020]所述的吸热装置包括与制冷片4上表面相连接的冷气散发片6以及助力空气在机箱本体内循环的冷气循环风扇7 ;在机箱本体I内的电源2封闭,其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与机箱本体I外界空气相通,冷气循环风扇7独立设置在冷气散发片6上方,或者直接将冷气循环风扇7固定在冷气散发片6上。更好地,制冷片4与冷气散发片6之间设有导热硅脂层。[0021 ] 所述的散热装置包括与制冷片4下表面相连接的散热片5,散热片5的下方设置散热风扇8,散热风扇8固定在散热片5上,机箱本体I上设有与散热风扇8相对应的散热孔9,制冷片4与散热片5之间设有导热硅脂层。
[0022]参照图5?8所示,一种防尘散热机箱,包括机箱本体I以及位于机箱本体内的电源2,在所述机箱本体I内设置隔热散热装置,所述的隔热散热装置将机箱本体分隔为制冷区和散热区,其中,制冷区封闭,散热区与大气相通;所述的隔热散热装置包括通过隔热层3与机箱本体I相连接的至少一个制冷片4,制冷片4镶嵌在隔热层3中,在制冷片4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吸热装置和散热装置,同样地,吸热装置位于制冷区,散热装置位于散热区。所述的吸热装置包括与制冷片4上表面相连接的冷气散发片6,以及助力空气在机箱本体I内循环的空气对流装置,机箱本体I内的电源进风口设置在机箱本体内部,电源2出风口通过循环风道10连接至吸热装置的冷气散发片6上,此时空气对流装置为与电源集成在一起的电源风扇,制冷片4与冷气散发片6之间设有导热硅脂层;所述的散热装置包括与制冷片下表面相连接的散热片5,散热片5的下方设置散热风扇8,所述散热风扇8固定在散热片上,机箱本体上设有与散热风扇8相对应的散热孔9,制冷片4与散热片6之间设有导热硅脂层。
[0023]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防尘散热机箱,包括机箱本体以及位于机箱本体内的电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箱本体内设置隔热散热装置,所述的隔热散热装置将机箱本体分隔为制冷区和散热区,其中,制冷区封闭,散热区与大气相通;所述的隔热散热装置包括通过隔热层与机箱本体相连接的至少一个制冷片,在制冷片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吸热装置和散热装置,其中,吸热装置吸收机箱本体内的热量并设有空气对流装置,空气对流装置助力机箱本体内冷空气循环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散热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热装置包括与制冷片上表面相连接的冷气散发片,以及助力空气在机箱本体内循环的空气对流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尘散热机箱,其特征在于:机箱本体内的电源封闭,其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与机箱本体外界空气相通,空气对流装置独立设置在冷气散发片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尘散热机箱,其特征在于:机箱本体内的电源进风口设置在机箱本体内部,电源出风口通过循环风道连接至吸热装置的冷气散发片上,此时空气对流装置为与电源集成在一起的电源风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尘散热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片与冷气散发片之间设有导热硅脂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散热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装置包括与制冷片下表面相连接的散热片,散热片的下方设置散热风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尘散热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扇固定在散热片上,机箱本体上设有与散热风扇相对应的散热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尘散热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片与散热片之间设有导热硅脂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散热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冷片镶嵌在隔热层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散热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本体为电脑台式机机箱、笔记本电脑、配电柜或塔式服务器的机箱。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防尘散热机箱,包括机箱本体以及位于机箱本体内的电源,在所述机箱本体内设置隔热散热装置,所述的隔热散热装置将机箱本体分隔为制冷区和散热区,其中,制冷区封闭,散热区与大气相通;所述的隔热散热装置包括通过隔热层与机箱本体相连接的至少一个制冷片,在制冷片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吸热装置和散热装置,其中,吸热装置吸收机箱本体内的热量并设有空气对流装置,空气对流装置助力机箱本体内冷空气循环流动。本发明装置实现了机箱全封闭内循环制冷,提高了制冷效率,有效阻隔了灰尘的进入,降低了机器故障率。
【IPC分类】G06F1-18, G06F1-20
【公开号】CN104679175
【申请号】CN201510079714
【发明人】孙煜, 刘红卫
【申请人】郑州匠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3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