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应用版本更新的图形化说明生成方法及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527924阅读:来源:国知局
br>[0057]S1023,对经过预处理的文档集合进行建模,生成主题模型;这里利用信息检索中常用的文本模型LDA对S1022中经过预处理的文档(由无先后顺序的单词组成)集合进行建模,各个文档被建模成主题的集合(每个文档有对应于相应主题的概率),而主题被建模成单词的集合(每个单词有反映该主题的概率)。
[0058]S1024,在主题模型中匹配查询对应的主题,匹配对应的源代码类,对主题中的类按照相关程度进行排序得到类的概率逐步减小的文档主题生成模型LDA列表;这里以S1021中提取的关键字作为查询,在S1023中得到的主题模型中去匹配该查询对应的主题进而匹配到对应的源代码类。
[0059]S1025,通过类的结构依赖分析在结构耦合层次上找出与修改的类相关的类列表,构建依赖图;WS1021中选择的类作为起点,通过静态代码分析技术构建依赖图。其实质是一棵树,根节点是初始类,每个类的孩子节点是与该类有相互依赖的类,在构造树的过程中如果某个类的孩子节点已经存在于树中,则该孩子节点不再重复加入。最后按照树的深度将该树存储为有先后顺序的DG列表,列表中的每一项为一个类以及其对应的父类。
[0060]S1026,根据类列表对LDA列表中的类按照相关程度重新排序;结合S1025得到的DG列表对S1024得到的LDA列表中的类重新排序,首先排除掉在DG列表中不可达的类,然后根据父子节点的概率对其相互调整,其中父子关系可在DG列表中得到。若子节点的概率比父节点的概率大,那么父节点很可能是连接到子节点的接口,理论上这时候父节点也很重要,因此可把父节点的概率值调整为其子节点的最大概率值。另外,如果一个父节点概率值很大,说明这个父节点在功能层次很相关,那么与其紧密依赖的子节点应该也不会有太低的概率值,如果子节点的概率值很小,将子节点的概率值调整为父节点的概率/子节点的个数,最后再把调整好的类的列表按照相关程度重新排序。
[0061]S1027,识别最靠前的交互界面(activity)。每个移动应用工程有个注册activity的配置文件,可以获取整个移动应用的用户界面对应的activity。对S1026重新排序生成的相关类的列表从前到后进行筛选,找出第一个activity作为该类对应的用户界面。
[0062]在S102中,可以获得修改中的类对应的用户界面,对修改中所有类进行相同操作,最后找到各个类对应的a c t i V i t y进而找出命中次数最多的作为该修改对应的activity。
[0063]下面结合图4对如何生成更新对应的图形化说明。
[0064]对于每一个修改,运行移动应用两个版本的代码,通过命令定向activity查看前后两个源代码版本中修改对应的activity是否存在。如果都存在,再利用图片对应位置像素的比较来判断这两个界面是否一样,如果只是修改该界面背后的功能而不对界面布局进行修改,只显示该界面告诉用户该界面发生了功能修改,否则将前后两个版本生成的对应用户界面都显示用以给用户产生直观的对比。如果修改前版本中的activity不存在,则生成修改后版本中该修改对应的用户界面,并配上文字“增加界面”,给用户一个直观感受,如果用户不想用这个新界面对应的功能,可以选择不更新。如果修改后版本中的activity不存在,则生成修改前版本中该修改对应的用户界面,并配上文字“删除界面”,告诉用户该界面对应功能被删除,如果用户仍想继续使用这个界面对应的功能,可以选择不更新。
[0065]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应用版本更新的图形化说明生成系统,如图5所示,该系统包括:
[0066]聚类模块51,用于对移动应用修改前后版本更新的类进行聚类,获得聚类结果;
[0067]修改模块52,用于根据聚类模块51所获得的聚类结果定位修改移动应用对应的用户界面;
[0068]生成模块53,用于根据修改后的用户界面生成更新描述的图形化说明。
[0069]其中,修改模块52包括:
[0070]基本处理单元,用于在聚类结果中提取类名,并对类名做基本的处理;
[0071]预处理单元,用于以修改类所属的源代码文档作为输入,对源代码进行预处理;
[0072]主题模型生成单元,用于对经过预处理的文档集合进行建模,生成主题模型;
[0073]查询单元,用于在主题模型中匹配查询对应的主题,匹配对应的源代码类,对主题中的类按照相关程度进行排序得到类的概率逐步减小的文档主题生成模型LDA列表;
[0074]构建单元,用于通过类的结构依赖分析在结构耦合层次上找出与修改的类相关的类列表,构建依赖图;
[0075]排序单元,用于根据类列表对LDA列表中的类按照相关程度重新排序;
[0076]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最靠前的交互界面。
[0077]基本处理单元还用于对修改中的某个类作为输入,通过源代码静态分析方式提取类名;并对类名进行基本处理。进一步地,对类名作切分单词处理,将处理后的多个词作为关键字进行LDA查询。
[0078]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相关功能模块的工作原理可参见方法实施例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0079]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生成图形化更新描述,可以为用户展现软件更新对应的用户界面,可以帮助用户更为清晰直观地了解软件的变化,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明显改善用户体验。
[0080]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磁盘或光盘等。
[0081]另外,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移动应用版本更新的图形化说明生成方法及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主权项】
1.一种移动应用版本更新的图形化说明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对移动应用修改前后版本更新的类进行聚类,获得聚类结果; 根据所述聚类结果定位修改所述移动应用对应的用户界面; 根据修改后的用户界面生成更新描述的图形化说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应用版本更新的图形化说明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聚类结果定位修改所述移动应用对应的用户界面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聚类结果中提取类名,并对类名做基本的处理; 以修改类所属的源代码文档作为输入,对源代码进行预处理; 对经过预处理的文档集合进行建模,生成主题模型; 在所述主题模型中匹配查询对应的主题,匹配对应的源代码类,对主题中的类按照相关程度进行排序得到类的概率逐步减小的文档主题生成模型LDA列表; 通过类的结构依赖分析在结构耦合层次上找出与修改的类相关的类列表,构建依赖图; 根据所述类列表对所述LDA列表中的类按照相关程度重新排序; 识别最靠前的交互界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应用版本更新的图形化说明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聚类结果中提取类名,并对类名做基本的处理的步骤,包括: 对修改中的某个类作为输入,通过源代码静态分析方式提取类名; 对所述类名进行基本处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应用版本更新的图形化说明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类名进行基本处理的步骤,包括:对所述类名作切分单词处理,将处理后的多个词作为关键字进行LDA查询。
5.一种移动应用版本更新的图形化说明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聚类模块,用于对移动应用修改前后版本更新的类进行聚类,获得聚类结果; 修改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聚类模块所获得的聚类结果定位修改所述移动应用对应的用户界面;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修改后的用户界面生成更新描述的图形化说明。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应用版本更新的图形化说明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改模块包括: 基本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聚类结果中提取类名,并对类名做基本的处理; 预处理单元,用于以修改类所属的源代码文档作为输入,对源代码进行预处理; 主题模型生成单元,用于对经过预处理的文档集合进行建模,生成主题模型; 查询单元,用于在所述主题模型中匹配查询对应的主题,匹配对应的源代码类,对主题中的类按照相关程度进行排序得到类的概率逐步减小的文档主题生成模型LDA列表; 构建单元,用于通过类的结构依赖分析在结构耦合层次上找出与修改的类相关的类列表,构建依赖图; 排序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类列表对所述LDA列表中的类按照相关程度重新排序; 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最靠前的交互界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应用版本更新的图形化说明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处理单元还用于对修改中的某个类作为输入,通过源代码静态分析方式提取类名;并对所述类名进行基本处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应用版本更新的图形化说明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处理单元还用于对所述类名作切分单词处理,将处理后的多个词作为关键字进行LDA查询。
【专利摘要】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移动应用版本更新的图形化说明生成方法及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对移动应用修改前后版本更新的类进行聚类,获得聚类结果;根据所述聚类结果定位修改所述移动应用对应的用户界面;根据修改后的用户界面生成更新描述的图形化说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生成图形化更新描述,可以为用户展现软件更新对应的用户界面,可以帮助用户更为清晰直观地了解软件的变化,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明显改善用户体验。
【IPC分类】G06F3-0481
【公开号】CN104850311
【申请号】CN201510276003
【发明人】周凡, 林格, 邹啟文
【申请人】中山大学
【公开日】2015年8月19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