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操作系统或者应用程序的临时文件管理方法_2

文档序号:9217328阅读:来源:国知局
容目录”中的内容删除时的时间戳具体创建一个新的“下次不删内容目录”时设置的时间戳,时间戳可以选择存储在目录下的文件中、文件夹的属性中、文件夹的扩展属性中或者数据库中。
[0022]现有的应用程序的临时文件一般是存储在指定的目录下,对于应用程序而言,如果直接把临时文件删除,则会导致某些重要的临时文件丢失,可能导致难以挽回的损失;如果将临时文件不删除,又会导致临时文件占用不必要的存储空间,导致计算机资源的浪费,拖慢操作系统的运行。本实施例中,步骤I)中预先建立的“下次不删内容目录”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下次不删内容目录”的名称采用连续编号(“/hdtmp/Ι/”?“/hdtmp/5/”);步骤2.2A)中指定的一个“下次不删内容目录”具体是指连续编号中的第一个“下次不删内容目录”(“/hdtmp/1/”),且在指定的一个“下次不删内容目录”(“/hdtmp/Ι/”)成为新的“下次要删内容目录”(“/hdtmp/O/”)后,依次将连续编号中后续的每一个“下次不删内容目录”的名称更改为上一个“下次不删内容目录”的名称,即将“/hdtmp/2/”修改为“/hdtmp/1/”、将 “ /hdtmp/3/” 修改为 “ /hdtmp/2/”、将 “ /hdtmp/4/ ” 修改为 “ /hdtmp/3/”、将 “ /hdtmp/5/”修改为“/hdtmp/4/” ;步骤2.3A)中创建一个新的“下次不删内容目录”具体是指创建一个新的连续编号中的最后一个“下次不删内容目录”(“/hdtmp/5/”)。通过上述规则,能够确保每一个应用程序对应的临时文件目录的存储规则简单明确,不需要额外的目录映射,比如某应用程序的临时文件本次放置在“/hdtmp/3/”中,那么在满足临时文件清理触发条件并进行一次临时文件目录切换后,则该应用程序的临时文件就会进入到“/hdtmp/2/”中,应用程序自动从“/hdtmp/2/”中读取临时文件即可。一方面,应用程序的临时文件不会被直接删除,而是依次在“/hdtmp/5/”?“/hdtmp/Ι/”中移动,使得用户存在多次(本实施例具体为5次)找回重要临时文件的机会,防止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另一方面,由于临时文件依次在“/hdtmp/5/”?“/hdtmp/Ι/”中移动,最终经过多次移动后会被删除,从而有效防止临时文件占用不必要的存储空间,减少计算机资源的浪费,确保操作系统的高效运行。
[0023]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点为:(1)本实施例中,“下次要删内容目录”的名称为“/temp/”,“下次不删内容目录”的数量为I个,名称为“/tempbak/”。(2)步骤2)不同,本实施例中针对“下次要删内容目录”(“/temp/”)仅仅是删除其中的内容,而不涉及“下次要删内容目录”(“/temp/”)本身的文件夹删除。
[0024]本实施例中,步骤2 )的详细步骤包括:
2.1B)将“下次要删内容目录”(“/temp/”)中的内容删除;
2.2B)将指定的一个“下次不删内容目录”中的内容移动到“下次要删内容目录”(“/temp/”)里。
[0025]毫无疑问,本实施例中将“下次要删内容目录”中的内容删除时的时间戳具体是指将“下次要删内容目录”(“/temp/”)中的内容删除时设置的时间戳,时间戳可以选择存储在目录下的文件中、文件夹的属性中、文件夹的扩展属性中或者数据库中。
[0026]与实施例一相同,本实施例步骤I)中同样也预先建立的“下次不删内容目录”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下次不删内容目录”的名称采用连续编号;而本实施例步骤2.2B)中指定的一个“下次不删内容目录”具体是指连续编号中的第一个“下次不删内容目录”(“/tempbak/”)。由于本实施例中“下次不删内容目录”的数量为I个,因此就不需要且在将指定的一个“下次不删内容目录”(“/tempbak/”)中的内容移动到“下次要删内容目录”(“/temp/”)里后,依次将连续编号中后续的每一个“下次不删内容目录”中的内容移动到上一个“下次不删内容目录”里,毫无疑问,“下次不删内容目录”的数量为多个,则在将指定的一个“下次不删内容目录”(“/tempbak/”)中的内容移动到“下次要删内容目录”(“/temp/”)里后,则需要依次将连续编号中后续的每一个“下次不删内容目录”中的内容移动到上一个“下次不删内容目录”里。同理,通过上述规则能够确保每一个应用程序对应的临时文件目录的存储规则简单明确,不需要额外的目录映射。一方面,操作系统或者应用程序在“下次不删内容目录”的临时文件不会被直接删除,而是依次在“下次不删内容目录”间移动并最终进入“下次要删内容目录”后才被删除,使得用户存在找回重要临时文件的机会,防止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另一方面,由于临时文件依次在“下次不删内容目录”间移动并最终进入“下次要删内容目录”后才被删除,最终经过多次移动后会被删除,从而有效防止临时文件占用不必要的存储空间,减少计算机资源的浪费,确保操作系统的高效运行。
[0027]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用于操作系统或者应用程序的临时文件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 I)预先建立“下次要删内容目录”和至少一个“下次不删内容目录”,在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运行时,将临时文件放在指定的“下次要删内容目录”或“下次不删内容目录”中,当达到预设的临时文件清理触发条件时调用执行步骤2); 2 )将“下次要删内容目录”中的内容删除,并将指定的一个“下次不删内容目录”中的内容切换放置到“下次要删内容目录”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操作系统或者应用程序的临时文件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中在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运行时还包括判断“下次要删内容目录”和“下次不删内容目录”的步骤,详细步骤包括:首先判断“下次要删内容目录”是否存在,如果“下次要删内容目录”不存在则建立“下次要删内容目录”;然后判断所有的“下次不删内容目录”是否存在,如果某个“下次不删内容目录”不存在则建立该“下次不删内容目录”。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操作系统或者应用程序的临时文件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中的临时文件清理触发条件具体是指操作系统启动、操作系统退出、用户登录、用户注销、应用程序启动、应用程序退出、定时器定时触发、用户发出切换指令、将“下次要删内容目录”中的内容删除时的时间戳和当前系统时间之间的时间差达到指定时间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操作系统或者应用程序的临时文件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中将临时文件放在指定的“下次要删内容目录”或“下次不删内容目录”中时,具体是通过预先为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设置的临时文件存储位置映射表来指定“下次要删内容目录”或某一个“下次不删内容目录”来作为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的临时文件存储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用于操作系统或者应用程序的临时文件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详细步骤包括: 2.1A)将“下次要删内容目录”删除; 2.2A)将指定的一个“下次不删内容目录”的名字修改为“下次要删内容目录”的名字,使得所述指定的一个“下次不删内容目录”成为新的“下次要删内容目录”; 2.3A)创建一个新的“下次不删内容目录”。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操作系统或者应用程序的临时文件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中预先建立的“下次不删内容目录”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下次不删内容目录”的名称采用连续编号;所述步骤2.2A)中指定的一个“下次不删内容目录”具体是指连续编号中的第一个“下次不删内容目录”,且在所述指定的一个“下次不删内容目录”成为新的“下次要删内容目录”后,依次将连续编号中后续的每一个“下次不删内容目录”的名称更改为上一个“下次不删内容目录”的名称;所述步骤2.3A)中创建一个新的“下次不删内容目录”具体是指创建一个新的连续编号中的最后一个“下次不删内容目录”。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用于操作系统或者应用程序的临时文件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详细步骤包括: 2.1B)将“下次要删内容目录”中的内容删除; 2.2B)将指定的一个“下次不删内容目录”中的内容移动到“下次要删内容目录”里。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操作系统或者应用程序的临时文件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中预先建立的“下次不删内容目录”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下次不删内容目录”的名称采用连续编号;所述步骤2.2 B)中指定的一个“下次不删内容目录”具体是指连续编号中的第一个“下次不删内容目录”,且在将指定的一个“下次不删内容目录”中的内容移动到“下次要删内容目录”里后,依次将连续编号中后续的每一个“下次不删内容目录”中的内容移动到上一个“下次不删内容目录”里。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操作系统或者应用程序的临时文件管理方法,步骤包括:预先建立“下次要删内容目录”和至少一个“下次不删内容目录”,在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运行时,将临时文件放在指定的“下次要删内容目录”或“下次不删内容目录”中,当达到预设的临时文件清理触发条件时,将“下次要删内容目录”中的内容删除,并将指定的一个“下次不删内容目录”中的内容切换放置到“下次要删内容目录”中。本发明具有能够防止临时文件长时间占用存储空间,确保操作系统高效运行,节约存储空间、用户体验好的优点。
【IPC分类】G06F17/30
【公开号】CN104933187
【申请号】CN201510389664
【发明人】张兆琦
【申请人】张兆琦
【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7月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