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流流域水资源规划利用方法_2

文档序号:9275106阅读:来源:国知局
为MJ?kg' A为气温一饱和水汽压曲线斜率; Rn为冠层表面净辐射,单位为MJ/m2/d; G为土壤热通量,单位为MJ/m2/d;t为土壤吸收系数; Pa为空气密度,单位为kg?nT3; (;为空气定压比热,单位为MJ/kg/°C; Da为参考高度饱和水汽压差,单位为kPa; Ga为空气动力学导度,为空气动力阻抗的倒数,单位为m/s;y为湿度计常数,单位为kPa? °C、 G。为冠层导度,单位为m/s;
[0030] 其中G。通过下述公式(1 - 1)计算。
gsx为植被气孔导度,单位为m/s;kQ为短波辐射的衰减系数; kA为可用辐射的衰减系数; Qh为冠层上方的可见光辐射通量,单位为MJ/m2/d; Q5〇和D5(|分别为当气孔导度gs=gsx/2 (gs#gs的最大值)时的可见光辐射通量和水 气压差,单位分别为MJ/m2/d和kPa。
[0031] 其中t通过下述公式(1 - 2)计算; t=exp(-kALAI) (1-2) kA为可用辐射的衰减系数; LAI为叶面积指数;
[0032] 其中Da通过下述公式(1 - 3)计算; Da=e〇-ea (1-3) Da为参考高度饱和水汽压差,单位为kPa;eQ为饱和水汽压,单位为kPa; ea为实际水汽压,单位为kPa;
[0033] 根据下述公式(2)估算所述河流流域的土壤蒸发值;
(2) 其中:Es为土壤蒸发,单位为mm; 入为汽化潜热,单位为MJ?kg'f是土壤蒸散发系数,表示土壤的湿润程度; A为气温一饱和水汽压曲线斜率;t为土壤吸收系数; Rn为冠层表面净辐射,单位为MJ/m2/d; G为土壤热通量,单位为MJ/m2/d;y为湿度计常数,单位为kPa? °C、
[0034] 根据下述公式(3)估算所述河流流域的陆域蒸散发量; ETffi =Ec+Es (3) 其中:ET陆为陆域蒸散发量,单位为mm; E。为植被蒸腾,单位为mm; Es为土壤蒸发,单位为mm。
[0035] 根据下述公式(4)估算所述河流流域的流域内水面蒸发,即所述河流流域的蒸散 发量,从而获得流域总蒸发量实时分布等值线图;
其中:ET水为水面蒸发量,单位为mm; R为水面辐射平衡值,单位为mm/d; Ea为水面附近的空气干燥力,单位为mm/d; A为饱和水汽压曲线的斜率,单位为Pa/K;r为干湿球常数,单位为kPa?°C'
[0036] 采用SWAT模型实时动态的核算所述河流流域的蓝水(即流域径流量Re )和绿水 量(即流域蒸散发ET,包括社会经济耗水量ETtt,陆域蒸散发量ETffi和水面蒸发量EI*),获 得蓝水和绿水空间分布图(如图3和图4所示),获得所述河流流域内的绿水量和蓝水量。
[0037] 获取所述河流流域的社会经济耗水量,从而得到整个流域蒸散发(ET),根据下述 公式(5 - 1)或(5 - 2)评估分析基准年所述河流流域水资源盈亏,最终实现流域水资源进 行管理。规划前和规划后的子牙河流域水量平衡分析分别见表1和表2。 P+W外=W绿 +W蓝 +AQ=ET社 +ET陆 +ET水 +R径 +AQ (5-1) (P+W外)-(ET社+ET陆+ET水+R径)=AQ (5-2) 其中:P为总水资源量; 为外调水量;ws为绿水量; 为蓝水量; ET社为社会经济耗水量; ETffi为陆域蒸散发量; E为水面蒸发量; R为流域径流量,通过流域出口断面水文站观测可获得; AQ为流域的蓄水变量。
[0038] 当AQ= 0时,表示所述河流流域的水量供需平衡; 当AQ< 0时,需减少社会经济耗水量,或者增加外调水量。 表1基准年子牙河流域水量平衡分析表
[0039] 由上表可知,该河流流域基准年广义水资源量为257. 66亿m3,总耗水量为263. 87 亿m3,流域的蓄水变量AQ为-13. 66亿m3,即(P-EET)值为负值,需通过调整区域单元的 耗水目标或通过南水北调引水W#方式,满足本流域单元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需水要求。
[0040] 通过社会经济需水量规划措施,75%保证率下,规划期子牙河流域蓄水变量AQ 为-9. 23亿m3 (见表2),地下水超采量得以有效控制。在此基础上通过生态修复规划措 施,规划期75 %保证率下子牙河流域耗水量减少2. 5亿m3,流域蓄水变量AQ为-6. 60亿 m3 (见表3),流域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 表2规划期子牙河流域水量平衡分析表
【主权项】
1. 一种河流流域水资源规划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一:获取河流流域的降雨量值,采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对所述河流流域的降雨量 值进行空间插值,制得降雨量分布图和等值线图,获得所述河流流域的降雨量,即总水资源 量; 步骤二:获取所述河流流域内汽化潜热、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饱和水汽压、冠层表面净 辐射、空气密度、土壤热通量、空气定压比热、冠层导度、饱和水汽压、实际水汽压、空气动力 学导度、叶面积指数、地表反照率及地表覆盖,根据下述公式(1)估算所述河流流域的植被 蒸腾值,其中:E。为植被蒸腾,单位为mm; 入为汽化潜热,单位为MJ?kg' A为气温一饱和水汽压曲线斜率; Rn为冠层表面净辐射,单位为MJ/m2/d; G为土壤热通量,单位为MJ/m2/d;t为土壤吸收系数; Pa为空气密度,单位为kg?nT3; (;为空气定压比热,单位为MJ/kg/°C; Da为参考高度饱和水汽压差,单位为kPa; Ga为空气动力学导度,为空气动力阻抗的倒数,单位为m/s;y为湿度计常数,单位为kPa? °C、 G。为冠层导度,单位为m/s; 其中G。通过下述公式(1 - 1)计算,gsx为植被气孔导度,单位为m/s;kQ为短波辐射的衰减系数; kA为可用辐射的衰减系数; Qh为冠层上方的可见光辐射通量,单位为MJ/m2/d; LAI为叶面积指数; Qki和D5(|分别为当气孔导度gs=gsx/2 (gS!^gs的最大值)时的可见光福射通量和水 气压差,单位分别为MJ/m2/d和kPa; 其中t通过下述公式(1 -2)计算,t=exp(-kALAI) (1-2) kA为可用辐射的衰减系数; LAI为叶面积指数; 其中Da通过下述公式(1 - 3)计算, Da=e〇-ea (1-3) Da为参考高度饱和水汽压差,单位为kPa;eQ为饱和水汽压,单位为kPa; ea为实际水汽压,单位为kPa; 步骤三:根据下述公式(2)估算所述河流流域的土壤蒸发值,其中:Es为土壤蒸发,单位为mm; 入为汽化潜热,单位为MJ?kg'f是土壤蒸散发系数,表示土壤的湿润程度; A为气温一饱和水汽压曲线斜率;t为土壤吸收系数; Rn为冠层表面净辐射,单位为MJ/m2/d; G为土壤热通量,单位为MJ/m2/d;y为湿度计常数,单位为kPa? °C、 步骤四:根据下述公式(3)估算所述河流流域的陆域蒸散发量, ETffi =EC+ES (3) 其中:ET陆为陆域蒸散发量,单位为mm; E。为植被蒸腾,单位为mm; Es为土壤蒸发,单位为mm; 步骤五:根据下述公式(4)估算所述河流流域的流域内水面蒸发,即所述河流流域的 蒸散发量,从而获得流域总蒸发量实时分布等值线图;其中:ET水为水面蒸发量,单位为mm; R为水面辐射平衡值,单位为mm/d; Ea为水面附近的空气干燥力,单位为mm/d; A为饱和水汽压曲线的斜率,单位为Pa/K;r为干湿球常数,单位为kPa? °C、 步骤六:采用SWAT模型实时动态的核算所述河流流域的蓝水和绿水,获得蓝水和绿水 空间分布图,获得所述河流流域内的绿水量和蓝水量; 步骤七:获取所述河流流域的社会经济耗水量,从而得到整个流域蒸散发,根据下述公 式(5 -1)或(5 - 2)评估分析基准年所述河流流域水资源盈亏,最终实现流域水资源进行管 理; P+W外=w绿 +W蓝 +AQ=ET社 +ET陆 +ET水 +R径 +AQ (5-1) (P+W外)-(ET社+ET陆+ET水+R径)=AQ (5-2) 其中:P为总水资源量; 为外调水量;ws为绿水量; 为蓝水量; ET社为社会经济耗水量; ETffi为陆域蒸散发量; EI*为水面蒸发量; Re为流域径流量,通过流域出口断面水文站观测可获得; AQ为流域的蓄水变量; 当AQ=0时,表示所述河流流域的水量供需平衡; 当AQ< 0时,需减少社会经济耗水量,或者增加外调水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流流域水资源规划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和三 中,将对流域内的植被按栽培植被、灌丛、草丛、草原、草甸、针叶林和阔叶林进行分类,并将 植被属性分别提取到计算单元网格中心点;利用分类处理的方法将研宄区按植被类型划分 为7类不同子区域,分时段对每类子区域的土壤蒸散发系数f?和气孔导度gsx参数进行优化 率定,得出两参数的时空变化规律;将计算年遥感月蒸散发数据作为实际蒸散发实测值使 用;采用彭曼一蒙特斯模型与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按照公式(1)和(2)分别计算流域植 被蒸腾E。和土壤蒸发Es。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水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流流域水资源规划利用方法;其包括测量河流流域的降雨量值,估算所述河流流域的植被蒸腾值、土壤蒸发值、陆域蒸散发量、蒸散发量等步骤,并根据所述河流流域内的绿水量和蓝水量,借助模型及公式得到所述流域的蓄水变量,从而实现水资源规划利用的目的。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准确、可靠地应用于流域水资源规划、生态环境评价、生态需水量核算、流域水文循环过程模拟等,应用范围广泛,是基于生态水文理念下寻求可持续利用水资源规划的一种方法;其对于水资源管理、生态水环境建设、工农业产业规划以及防汛抗旱起到指导作用,使流域内工农业产业结构、水资源开发利用更加科学合理,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IPC分类】G06Q50/06
【公开号】CN104992376
【申请号】CN201510357069
【发明人】傅长锋, 李发文, 李大鸣, 于京要, 徐好梅
【申请人】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