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信息的极化sar图像分类方法

文档序号:9417802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基于空间信息的极化sar图像分类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图像处理技术领域,涉及极化SAR图像分类方法,可用于目标识别。
【背景技术】
[0002] 合成孔径雷达SAR是一种主动式微波遥感器,可以提供全天候、全天时的成像特 点,可以对植被覆盖的地面、沙漠或浅水覆盖等地区成像,可应用于军事、农业、导航、地理 监视等诸多领域。与SAR相比,极化SAR进行的是全极化测量,能获得目标更丰富的信息。 近年来,利用极化SAR测量数据进行的分类在国际遥感领域受到高度重视,已成为图像分 类的主要研究方向。经典的极化SAR分类方法包括:
[0003] I. Lee等人提出了基于Cloude目标分解和Wishart分类器的H/ a -Wishart非监 督分类方法,见Lee J S,Grunes M R,Ainsworth T L,et al. 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using polarimetric decomposition and the complex Wishart classifier[J].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ing. 1999, 37 (5) :2249-2258.该方法通过 Cloude 分解获取 H 和α两个表征极化数据的特征,根据H和α组成的Η/α平面将整幅极化SAR图像分为8 类,然后在此基础上增加了 Wishart迭代。Η/α -Wishart分类方法分利用了极化数据的分 布信息,使得极化信息利用更加全面,并且引入Wishart迭代的方法,有效的提高了分类的 精度。但是该方法存在的两个缺陷:一是分类的类别数固定,对复杂区域分类缺乏灵活性, 分类准确度低;另一个是该方法只考虑了像素点的统计信息,并没有考虑像素点之间的空 间关系,分类结果区域一直性较差。
[0004] 2. J. S. Lee等人在Freeman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 一种基于Freeman-Durden分 解的极化 SAR 图像分类方法,见 Lee J S,Grunes M R,Pottier E,et al. Unsupervised terrain classification preserving polarimetric scattering characteristic[J].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ing. 2004,42 (4) :722-731.该方法主要是根据地面目标 的散射特性,用Freeman分解的方法将目标分解为:平面散射类型、二面角散射类型和体散 射类型,并按照主散射类型对目标进行划分,最后再利用Wishart分类器对每一个像素进 行重新划分。该算法结合了 Freeman分解和极化SAR数据的分布特性,有效的提高了极化 SAR图像的分类效果,但由于该方法中存在的多类别的划分以及合并,因此其计算复杂度较 高,而且该方法仍然没有考虑像素点之间的空间关系。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空间信息的极化SAR图像 分类方法,以提高分类精度。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
[0007] (1)对待分类的极化SAR图像进行滤波,去除斑点噪声,得到滤波后的极化SAR图 像;
[0008] (2)对滤波后的极化SAR图像进行Pauli分解,获得伪彩色图;
[0009] (3)对Pauli分解得到的伪彩色图使用改进的SLIC超像素算法进行过分割,获得 K个超像素块:
[0010] 3a)将伪彩色图转化为CIELAB颜色空间下的三维特征向量:
[0011] Ci= [I j Sii bj]
[0012] 其中,I1表示亮度,a种b廣示相对维度;
[0013] 3b)选择初始种子点,每个种子点的距离近似为 ,其中N表示整幅极化 SAR图像总的像素点个数,K表示预分割的超像素块的个数;
[0014] 3c)在以种子点为中心的2SX2S区域内计算每个像素点与种子点的颜色差异d。:
[0015]
[0016] 3d)在以种子点为中心的2SX2S区域内计算每个像素点与种子点空间距离ds:
[0017]
[0018] 其中,其中,TdPT 别代表像素点i和j的相干矩阵,(T1) 1和(Tj) 1分别表示 对矩阵!\和T ,求逆,I · I表示矩阵的行列式,Tr (·)是矩阵的迹;
[0019] 3e)在以种子点为中心的2SX2S区域内计算每个像素点与种子点的相似度D1:
[0020]
[0021] 其中,S表示种子点间的距离,m表示平衡参数,且m= 10;
[0022] 3f)在以种子点为中心的2SX2S区域内比较所有点的相似度D1,选取0^直最大的 像素点赋予其中心点相同的类别,并作为新的种子点;
[0023] 3g)重复步骤3 (c) -3 (f),直到收敛;
[0024] (4)计算每个超像素块内所有像素点相干矩阵的均值V1, i = 1,…K,以V1为新像 素点,并用每一个1都代表其所对应超像素块内的所有像素点;
[0025] (5)对上述K个新像素点1进行快速密度峰值聚类,将K个新像素点聚为k类;
[0026] (6)在K个新像素点的聚类结果中,将由新像素点V1代表的所有像素点标记为与 新像素点V 1相同的类别,完成对整幅图像的预分类;
[0027] (7)对整个极化SAR图像的预分类结果进行复Wishart迭代,得到更为准确的分类 结果。
[0028] 本发明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29] 1.区域一致性好、分类精度高
[0030] 传统的极化SAR分类方法都是基于像素点的,很少考虑像素点之间的空间关系, 分类结果的区域一致性较差,分类精度较低。本发明利用改进的超像素过分割方法充分利 用像素点之间的空间关系,分类结果的区域一致性更好,分类精度高;
[0031] 2.自适应选择类别数目、分类精度高
[0032] 传统方法都是在特定类别上分类的,分类精度较低。本发明采用快速密度峰值聚 类,可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自适应聚类,自适应的选择类别数目,进一步提高了分类精度。
【附图说明】
[0033] 图1是本发明的实现总流程图;
[0034] 图2是本发明中的快速密度峰值聚类子流程图;
[0035] 图3是本发明仿真使用的原始的旧金山极化SAR数据图像;
[0036] 图4是用现有H/ a -Wishart方法、基于Freeman分解的方法及本发明方法对图3 的分类结果图;
[0037] 图5是本发明仿真使用的原始的弗莱福兰农田极化SAR数据图像;
[0038] 图6是用本发明对图5的分类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参照图1,本发明的实现步骤如下:
[0040] 步骤1,对待分类极化SAR图像进行滤波,去除斑点噪声,得到滤波后的极化SAR图 像;
[0041] 对极化SAR图像的滤波通常都是采用现有的精致极化LEE滤波法,滤波窗口的大 小为7X7。
[0042] 步骤2,对滤波后的极化SAR图像进行Pauli分解,获得伪彩色图。
[0043] Pauli分解是一种目标分解方法,该方法根据地物目标的散射特性将原始数据 的散射矩阵分解成为单次散射机制、绕轴旋转0°的二面角散射机制和绕轴旋转45° 的二面角散射机制的线性组合,见Cloude S R, and Pottier E. A review of target decomposition theorems in radar polarimetry[J].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ing. 1996. 34(2) :498-518。
[0044] 步骤3,对Pauli分解得到的伪彩色图使用改进的SLIC超像素算法进行过分割,获 得K个超像素块;
[0045] SLIC超像素过分割是Achanta等人提出的一种简单线性迭代聚类方法,能够生 成紧凑、近似均勾的超像素块,见 Achanta R,Shaji A,Smith K,et al. SLIC superpixels compared to state-of-the-art superixel methods[J]. IEEE Tra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2012, 34(11) :2274-2282.其步骤如下:
[0046] 3a)将伪彩色图转化为CIELAB颜色空间下的三维特征向量:
[0047] Ci= [Ii a; bi]T,
[0048] 其中,I1表示亮度,a JP b 1表示相对维度;
[0049] 3b)选择初始种子点,每个种子点的距离近似为遂=·#^,其中N表示整幅极化 SAR图像总的像素点个数,K表示预分割的超像素块的个数;
[0050] 3c)在以种子点为中心的2SX2S区域内计算每个像素点与种子点的颜色差异d。:
[0051]
[0052] 3d)在以种子点为中心的2SX2S区域内计算每个像素点与种子点空间距离ds:
[0053]
[0054] 其中,其中,TdPT 别代表像素点i和j的相干矩阵,(T 1) 1和(Tj) 1分别表示 对矩阵!\和T ,求逆,I · I表示矩阵的行列式,Tr ( ·)是矩阵的迹;
[0055] 3e)在以种子点为中心的2SX2S区域内计算每个像素点与种子点的相似度D1:
[0056]
[0057] 其中,S表示种子点间的距离,m表示平衡参数,且m = 10 ;
[0058] 3f)在以种子点为中心的2SX2S区域内比较所有点的相似度D1,选取0^直最大的 像素点赋予其中心点相同的类别,并作为新的种子点;
[0059] 3g)重复步骤3 (c) -3 (f),直到收敛;
[0060] 步骤4,计算每个超像素块内所有像素点相干矩阵的均值V1, i = 1,…K,以1为 新像素点,并用每一个1都代表其所对应超像素块内的所有像素点;
[0061 ] 步骤5,对上述K个新像素点1进行快速密度峰值聚类,将K个新像素点聚为k类;
[0062] 常用的聚类方法主要包括K-means聚类、谱聚类、模糊聚类和快速密度峰值聚 类。本实例采用快速密度峰值聚类,该聚类方法是机器学习领域一种新的聚类方法,该方 法认为聚类中心由一些具有低局部密度点的数据包围,而这些低密度数据点距离其它高密 度数据点距离较大,并以此为根据自适应选择聚类中心和聚类类别,见Rodriguez A,and Alessandro L. Clustering by fast search and find of density peaks[J]. Scien ce27. 2014, 344(6191) : 1492-1496.
[0063] 参照图2,本步骤的具体实现如下:
[0064] 5a)计算任意两个新像素点1和V之间的相互距离d ^:
[0065] Cllj= Tr(CT1) 1Iy(Tj) 1T1)-q,
[0066] 其中,T1, 1^分别表示新像素点V满V j的相干矩阵,(T J 1和(T J 1分别表示对矩 阵!\和T ;求逆,q为常数,取值为q = 3, Tr ( ·)是矩阵的迹;
[0067] 5b)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