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虹膜识别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453455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虹膜识别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生物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虹膜识别设备。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网络远程会议成为现今跨国、跨地企业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网络远程会议利用网络及其他一些多媒体设备,使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不同地方的个人实现跨区域召开会议,将语音和视频图像远程交互共享,实现面对面般的交流效果,从而为用户提供高效快捷的沟通新途径,有效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然而一般的远程会议主讲人无法得知其他会议参与者是否真正参与其中,需要一种设备确定来每一位会议参与者都加入其中,没有中途离场的现象,避免会议达不到效果的问题。
[0003]虹膜识别技术是基于眼睛中的虹膜进行身份识别,虹膜是位于黑色瞳孔和白色巩膜之间的圆环状部分,其包含了很多细节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虹膜特征的唯一性,同时也决定了身份识别的唯一性。虹膜识别技术是指利用专用光学图像设备采集虹膜图像,然后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模式识别技术对采到的虹膜图像进行处理、存储、比对,实现对人员身份的认证和识别的过程。
[0004]现有技术中通常需要使用者手动调节虹膜识别设备,使其对准人眼或者使用者自己把眼睛对准图像采集器,以便采集到完整的虹膜,使用起来极为不便,尤其是在一些公共会议系统或者产品演示系统中使用者不固定,每个使用者的身高、使用习惯又不尽相同,所以经常要去调节显示设备的高度、角度等以适应使用者,费时费力。一些摆在高处的虹膜识别设备,使用者不便进行手动调节,使用麻烦。现有的眼球识别技术大多是根据图像中眼球与脸部像素之间的差异值来识别眼球的位置,进而识别出眼球的运动。但是由于图像容易受到拍摄光线环境的影响,例如强光或者阴影等降低了眼球和脸部像素的差异值,使得设备无法从这些图像中精确地确定眼球的位置,无法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准确定位眼球在人脸上的位置,自动化程度高,为图像拍摄提供良好的光线环境的虹膜识别设备。
[0006]为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虹膜识别设备,包括底座,底座上方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转轴连接“凹”字形支架,支架包括底面的水平部以及两侧的竖直部,水平部与第一电机的转轴相连,竖直部上设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转轴连接一转杆,转杆贯穿两侧的竖直部;所述转杆上设有壳体,壳体分为前壳体和后壳体;前壳体上设有虹膜识别本体,虹膜识别本体包括图像采集器、虹膜分析器、图像提取器和数据处理器;所述前壳体正面设有第一通孔,图像采集器位于第一通孔处;所述底座上侧设有转动控制器,转动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数据处理器连接,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电性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图像采集器内设有距离感应器,前壳体上侧设有报警器,距离感应器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红外线发射头、红外线接收头和信息处理模块,所述信息处理模块和报警器分别与数据处理器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图像采集器上设有带着连接带的保护盖,连接带一端与图像采集器连接,另一端与保护盖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前壳体上还设有照明装置,照明装置包括感光器、照明控制器和至少两个照明灯;感光器位于前壳体正面,照明控制器和照明灯均位于前壳体内部;所述照明灯按圆周均匀间隔设置在图像采集器周围,前壳体正面位于照明灯处设有透光孔。
[0010]进一步地,所述前壳体正面还设有与图像采集器连接的感应灯、电源信号灯和指纹识别按钮;前壳体内部设有指纹识别模块,指纹识别模块的输入端与指纹识别按钮连接,输出端与数据处理器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前壳体和后壳体可拆卸连接,后壳体上设有一对连接柱,连接柱的顶端设有旋转块;前壳体上设有一对第一连接孔,连接柱穿射于第一连接孔内,旋转块通过旋转90度抵触于第一连接孔外侧。
[0012]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有储物装置,储物装置包括带有把手的储物盒;底座一侧设有连接槽,储物盒设置在连接槽内,连接槽的两内侧上设有滑槽,储物盒的两外侧上设有与滑槽滑接的滑块。
[0013]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还设有烟灰装置,烟灰装置包括连接杆、安装在连接杆端部的烟灰缸和缸盖;底座上设有连通底座的第二通孔,连接杆上设有弹性块,连接杆穿过第二通孔,弹性块与第二通孔卡接;所述缸盖内侧的四周边沿上设有一圈凹槽,凹槽内设有橡胶圈。
[0014]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左右两侧均设有USB接口,USB接口上设有密封盖,密封盖一侧通过扭簧与USB接口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前壳体上侧的左右两端设有连接座,连接座上转接设有镜子;所述底座下侧设有吸盘。
[0016]本发明利用第一电机带动支架在水平面上进行360度旋转,利用第二电机带动壳体在竖直平面上进行360度旋转,使得虹膜识别本体可以两个方向进行旋转,追踪使用者的眼球,无需人工手动调节,使用方便;本发明设有距离感应器,可测量使用者与电脑屏幕之间的距离,当使用者的眼睛距离电脑屏幕过近时,报警器及时发出提示,提醒使用者保持正确视距,防止用眼过度,伤害眼睛;图像采集器上设有保护盖,防止外界的灰尘、水汽落入其中,影响拍摄、识别效果;采用感光器和照明灯,可根据周围环境的光线明暗程度进行补光,使得设备从图像中精确地确定眼球的位置,提高设备的使用性能,避免因拍摄环境太暗或者太亮影响识别效果。
【附图说明】
[0017]以下结合附图和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来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8]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中底座的底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工作流程框图。
[0019]图中标记为:底座1、支架2、水平部21、第一电机211、竖直部22、第二电机221、壳体3、前壳体31、第一连接孔311、连接座312、镜子313、后壳体32、连接柱321、旋转块322、转杆33、第一通孔34、报警器35、感应灯36、电源信号灯37、指纹识别按钮38、指纹识别模块39、虹膜识别本体4、图像采集器41、保护盖411、连接带412、虹膜分析器42、图像提取器43、数据处理器44、照明装置5、感光器51、照明控制器52、照明灯53、透光孔531、距离感应器6、红外线发射头61、红外线接收头62、信息处理模块63、储物装置7、储物盒71、把手72、连接槽73、滑槽74、滑块75、烟灰装置8、连接杆81、烟灰缸82、缸盖83、第二通孔84、弹性块85、橡胶圈86、转动控制器91、吸盘92、USB接口 93、密封盖94、扭簧95。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参见附图。本实施例包括底座1、支架2、壳体3、虹膜识别本体4和照明装置5 ;所述底座I上侧设有第一电机211,第一电机211通过转轴与支架2相连;所述支架2为“凹”字形,包括底面的水平部21以及两侧的竖直部22,水平部21与第一电机211的转轴相连,竖直部22上设有第二电机221,第二电机的转轴连接一转杆33 ;所述转杆贯穿壳体3,转杆两端安装在两侧的竖直部上。所述第一电机211带动支架2在水平面上进行360度旋转;所述第二电机221带动壳体3在竖直面上进行360度旋转,利用第一电机211和第二电机221自动调整虹膜识别本体4的拍摄方向,调整精度高,调整范围广,能够满足实际所需。[0021 ] 本实施例的壳体3分为前壳体31和后壳体32,两者可拆卸连接;所述前壳体31上设有一对第一连接孔311,后壳体32上设有一对连接柱321,连接柱的顶端设有旋转块322 ;所述连接柱321穿射于第一连接孔311内,旋转块位于第一连接孔外侧,旋转块通过旋转90度与第一连接孔311卡接,从而使后壳体和前壳体连接在一起。当需要拆卸前壳体和后壳体时,转动旋转块322,使旋转块与第一连接孔311的形状一致,从而将连接柱321脱离第一连接孔311。
[0022]本实施例的前壳体31内设有虹膜识别本体4,虹膜识别本体包括图像采集器41、虹膜分析器42、图像提取器43和数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