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保险风险管控方法

文档序号:9472141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保险风险管控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保险风险管控方法,属于保险风险管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在保险企业的风险管控,是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者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对投保人的风险管控有助于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
[0003]保险投保人、被投保人的唯一识别和精确鉴定,对于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至关重要,也是防范各类道德风险、信用风险的重要手段和技术保障;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仅以单一的技术手段来甄别投保人的身份,在这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来辅助判断投保人的身份信息以及产生的道德风险,因此在控制各类道德风险、信用风险方面本发明通过对投保人的生物特征进行解析,来确定投保人的唯一性,防止投保人因为道德和其他因素出现的骗保等问题。
[0004]现有的风险管控技术并没有在投保人的生物特征加密上上进行创新,而单一的特征采集方式,如指纹采集往往会遇到采集不准确,采集效率低下等问题,而且指纹采集也容易用某些技术问题破解,如伪造指纹套,所以单一的特征总是效率低下又概率安全度不高,同时在数据加密方式上也是采用常规的加密,所以对于现有管控手段亟待更新。

【发明内容】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保险风险管控方法,通过对投保人的多种生物特征进行采集,并通过远程服务器验证的方式来确保投保人身份的唯一性,实现对冒用身份、恶意骗保等问题的技术手段控制。
[0006]—种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保险风险管控方法,包括生物特征采集设备、智能终端和数据库服务器,还包括扩展设备,扩展设备可以和智能终端连接进行投保人的生物特征采集以及投保人数据库服务器的访问;
[0007]在应用方法中,包括四个区域来进行投保人数据的接收、采集和处理:
[0008]收集区,该区域用于收集和记录用户生物特征及相关数据,利用生物特征采集设备或者智能终端和扩展设备的组合对投保人的生物特征进行采集;
[0009]传送区,该区域用于将收集区记录的数据按照约定时效进行流转和传送,通过网络通信、固定设备进行数据的传输,将数据传送至数据库服务器;
[0010]验证区,该区域用于按照既定规则,将需要校验的投保人生物特征和数据库服务器内的存储区进行比对,校验通过,则按照规则返回相应结果,同时将生物特征更新至存储区;校验失败,则返回验证不通过;
[0011]储存区,该区域用于存储用户的所有生物特征数据,并使之结构化地存储于数据库服务器中;
[0012]规则区,该区域用于预先设定规则,传送区和验证区通过规则区获取相应规则。
[0013]进一步的,所述生物特征采集设备包括指纹采集器、虹膜采集器、麦克风和摄像头;投保人投保时,通过采集投保人的指纹信息、虹膜信息、声音纹路和面部特征来确定投保人的身份特征;被采集的投保人生物特征通过网络连接至数据库服务器中,数据库服务器中按照一定规则进行投保人生物信息的存储;投保人需要进行理赔时,再次通过生物特征采集器进行投保人的生物特征采集,采集的数据通过网络传送至数据库服务器,通过和数据库服务器中的数据的进行对比,如果校验通过,则按照规则返回相应结果,同时将生物特征更新至存储区;如果校验失败,则返回验证不通过。
[0014]进一步的,所述生物特征采集设备通过获取数据库服务器中的采集规则进行投保人生物特征的采集,投保人在授权情况下对数据库服务器的采集规则进行配置,该配置包括选择生物特征的采样顺序,采样的次数,以及采样后的加密方式,投保人根据配置后的规贝IJ,按相应采样顺序和次数通过生物特征采集设备进行采样。
[0015]进一步的,投保人生物特征通过和服务器中存储的指定信息进行对比,对比通过,投保人信息得到权限进行更改,并可更新投保人的投保信息和业务内容。
[0016]进一步的,投保人在生物特征改变的状态下,向保险公司出具保单信息、身份证明和受伤材料,并通过其中一个完整的生物信息进行匹配,匹配成功后,通过操作专员进行投保人的生物特征信息重新采集以更新投保人信息,其生物匹配特征授权后可以通过数据库服务器进行配置。
[0017]进一步的,所述生物特征采集设备将采集的生物特征信息存入生物特征采集设备的临时存储区,由采集操作员确认后操作设备进行网络数据上传。
[0018]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库服务器将投保人的生物信息特征进行加密处理,加密后的信息通过压缩后存放在数据库服务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
[0019]进一步的,所述生物信息特征进行加密处理的方法为:
[0020]S1:通过数据库服务器进行加密信息的配置;
[0021]S2:选择加密方式,加密方式包括:I特征加密、2特征加密、3特征加密和4特征加密;
[0022]S3:选取某项特征加密后,通过生物特征采集设备进行投保人生物特征采集;
[0023]S4:将所有采集的特征转换成机器码,再将其机器码转换成ASCII码;
[0024]S5:采集特征不为I特征加密时,对多个特征的ASCII码进行乘积后,再降阶处理;采集特征为I特征加密时,对特征的ASCII码进行降阶处理;
[0025]S6:处理后得到运算特征M ;
[0026]S7:将运算特征M再通过AES加密方式进行存储,作为用户生物特征的密钥。
[0027]进一步的,所述生物特征采集设备包括特定的机器码,该设备连接数据库服务器时进行验证,确保采集设备是授权设备。
[0028]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库服务器内包括一个配置页面,配置页面内包括置信度评级、用户生物特征修改、用户数据修改以及投保信息修改,数据库服务器和公安身份信息数据库以及银行信用数据库连接,个人身份信息和银行信用变化将会导致数据库服务器内的置信度评级发生变化。
[0029]进一步的,所述生物特征采集设备通过无线网络以及蜂窝网络方式连接数据库服务器,通过固定IP访问方式进行数据库服务器的访问。
[0030]进一步的,所述智能终端包括智能手机、电脑以及Pad,所述扩展设备包括指纹采集器外设、虹膜采集器外设、麦克风和摄像头,投保人通过手机客户端、电脑客户端和网页客户端访问方式访问数据库服务器。
[003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突破了现有保险风险管控设备、区域、预算等方面局限,采用智能化的方式进行生物特征数据存储,有效提升保险风险管控信息化水平。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发明的投保人生物特征采集流程图;
[0033]图2为本发明的数据库服务器验证流程图;
[0034]图3为本发明的数据加密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如图1所示,投保人在投保时,由操作人员通过生物特征采集设备进行投保人生物信息的采集,生物特征采集设备通过获取数据库服务器中的采集规则进行投保人生物特征的采集,投保人在授权情况下对数据库服务器的采集规则进行配置,该配置包括选择生物特征的采样顺序,采样的次数,以及采样后的加密方式,投保人根据配置后的规则,按相应采样顺序和次数通过生物特征采集设备进行采样,采集的投保人生物特征先存储在生物特征采集设备的临时存储区域中,通过操作人确定后通过网络传送至数据库服务器中,生物特征采集设备包括特定的机器码,该设备连接数据库服务器时进行验证,确保采集设备是授权设备,授权设备才可进行数据上传,数据上传后,在服务器中进行数据加密处理,数据库服务器验证加密数据信息,如果之前未存在该投保人信息,则将信息进行新建,存储,如果已经存在投保人信息,则将投保人信息进行更新;
[0036]可查看配置页面,对用户生物特征进行修改、用户数据修改、置信度评级以及投保信息修改操作;
[0037]投保人需要进行理赔时,所述投保人生物特征采集设备将采集的生物特征信息存入临时存储区,由采集操作员确认后操作设备进行网络数据上传,采集的数据通过网络传送至数据库服务器,通过和数据库服务器中的数据的进行对比,如果校验通过,则按照规则返回相应结果,同时将生物特征更新至存储区;如果校验失败,则返回验证不通过;
[0038]如图2所示,数据库服务器验证方法为:
[0039]Stepl.通过采集器录入投保人指纹特征、虹膜特征、声音特征以及面部特征;
[0040]Step2.投保人生物特征数据与服务器上的数据进行对比;
[0041]Step3.对比成功,在采集设备上显示认证成功标识后可访问配置界面;
[0042]Step4.对比失败,在采集设备上显示认证失败标识后进行生物特征重新采集;
[0043]配置页面内包括置信度评级、用户生物特征修改、用户数据修改以及投保信息修改,数据库服务器和公安身份信息数据库以及银行信用数据库连接,个人身份信息和银行信用变化将会导致数据库服务器内的置信度评级发生变化。
[0044]配置页面的修改通过图1中的流程进行。
[0045]如图3所示,数据库服务器将投保人的生物信息特征进行加密处理,加密后的信息通过压缩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