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送型信息发送设备、推送型信息发送方法以及程序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583649阅读:来源:国知局
[0066] 以下方程式(2)是针对在每个时隙中被发送了信息的客户端的数目与发送目的 地客户端的总数之比W来建立的。
[0067][数学式2]
[0068]
-* , ;2)
[0069] 接下来,关注每个时隙。如图5B所示,例如,在"时隙=0"(时隙#0)的段期间进 行响应的客户端的数目是"NXW(0)Xg(0)"。在"时隙=1"(时隙#1)的段期间进行响应 的客户端的数目是"NXW(O)Xg(l)+NXW(l)Xg(0)"。
[0070] 此处,假定在"时隙=k"中来自客户端的响应的数目最优选地等于作为响应数目 最大值的"时隙=k"中的可允许频带。在这种情况下,在最优选的条件下,针对例如"时隙 =0"来建立以下方程式(3)。
[0071] NXff(O)Xg(0) =M(0). . . . (3)
[0072] 此外,在最优选的条件下,针对例如"时隙=1"来建立以下方程式(4)。
[0073] NXff(O)Xg(l)+NXff(l)Xg(0) =M(l). . . . (4)
[0074] 假定发送定时的时间偏移量是s时隙,且客户端以具有从s时隙中的发送开始的 仅j时隙的延迟来进行响应。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地,针对"时隙=k"来建立以下方程式 (5),其中,满足 "s+j=k"。
[0075][数学式3]
[00761
[0077] 在方程式⑶至(5)中,例如,将不考虑以下情况的影响:向在"时隙=0"中进行 响应的客户端传输内容数据在"时隙=0"中未完成且之后继续。
[0078] 接下来,针对上述"时隙=0, 1"的示例,通过赋以具体数值来求解该方程式。
[0079](具体示例1)在"时隙=0"的情况中
[0080] 通过修改上述方程式(3),可以获得以下方程式(6)。
[0081] ff(0) =M(0)/(NXg(0)). . . . (6)
[0082] 此处,参考由图4A和4B的图所指示的值。根据图4A,"g(0) = 0. 5"。根据图4B, "M(0) =20"。假定"N"的值为"100"。通过如下将这些值代入方程式(6)中,计算"W(0)" 的值。
[0083] ff(0) = 20/(100X0. 5) = 0. 4
[0084] 如上所述,可以如下导出"时隙=0"中的发送目的地的数目。
[0085] NXW(O) = 100X0. 4 = 40(客户端)
[0086] (具体示例2)在"时隙=1"的情况中
[0087] 通过修改上述方程式(4),可以获得以下方程式(7)。
[0088] ff(l) = (M(l)-NXff(O)Xg(l))/(NXg(0)). . . . (7)
[0089] 与"时隙=0"的结果一样,可以获得"W(0) =0.4"。根据图4A,"g(l) =0.2"。 根据图4B,"M(1) =20"。通过将这些值代入方程式(7)中,计算"W(l)"的值。
[0090] ff(l) = (20-100X0. 4X0. 2)/(100X0. 5) = 0.24
[0091] 如上所述,可以如下导出"时隙=1"中的发送目的地的数目。
[0092] NXW(l) = 100X0. 24 = 24(客户端)
[0093] 可以如下表达上述具体示例2的处理。
[0094] "时隙=1"(第二时段)是从"时隙=0"(第一时段)延续的,并在"时隙=0" 之后。确定单元根据图4A的响应延迟分布数据来指定与"时隙=0"中的发送有关的"时 隙=1"中的响应比(g⑴)。确定单元10基于"时隙=〇"中的发送目的地客户端的数目 (NXW(O))和响应比(g(l))来计算信息传输量(NXW(O)Xg(l))。确定单元10根据图4A 的响应延迟分布数据来指定与"时隙=1"中的发送有关的"时隙=1"中的响应比(g(〇))。 确定单元10根据图4B的可允许频带变化数据(可允许频带数据)来指定在"时隙=1"中 可被允许的信息传输量(M(l))。确定单元10至少基于信息传输量(NXW(O)Xg(l))、响应 比(g(〇))、以及可允许的信息传输量(M(l))来确定在"时隙=1"中的发送目的地客户端 的数目(NXW(l))。
[0095] S卩,一个时间间隔(时隙=k)中的发送目的地客户端的数目与发送目的地客户端 的总数之比是通过以下处理来计算的。首先,在针对一个时间间隔以及之前时间间隔(时 隙=〇至k-Ι)中发送的推送发送信息的客户端响应中,在"时隙=k"中的响应的信息传 输量是基于客户端响应延迟分布数据来计算的。然后,可以通过对表达以下内容的方程式 进行求解来获得比W(k):计算出的作为其和的值等于"时隙=k"中的可允许频带。如上述 示例中所述,针对"时隙=k"的该方程式的解可以通过反映通过顺序计算从"时隙=0"到 "时隙=k-Γ'所获得的计算结果来计算。
[0096] 图6是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发送设备1的确定单元10中的处理的示意 图。
[0097] 参见图6,将描述发送设备1的确定单元10中的处理。
[0098] 确定单元10接受对以下各项的输入:推送发送信息的发送目的地客户端的总数、 客户端响应延迟分布数据、以及可允许频带变化数据。内容信息是诸如由应用指示的内容 的文件大小和数据传输速度之类的信息。客户端响应延迟分布数据和可允许频带变化数据 如参考图4A和4B所描述的一样。
[0099] 内容信息是用于计算可允许响应客户端的数目的信息,该可允许响应客户端的数 目由指示可允许频带变化数据的图4B的垂直轴来指示。作为具体示例,将描述以下情况: 可允许频带变化数据的垂直轴的单位给定为常见的bps。在这种情况下,可允许响应客户端 的数目可以通过将给定的可允许频带除以内容信息中包括的数据传输速度来获得。此外, 当向在"时隙=〇"中进行响应的客户端传输内容数据在"时隙=〇"中并未完成且之后继 续时,内容大小和数据传输速度用于计算由传输的数据所占用的频带。
[0100] 确定单元10在上述步骤S4处向时间偏移功能给出这些输入值,并计算对网络频 带进行优化的发送目的地的数目的时间分布。时间偏移功能进行的计算方法如参考图5A和5B来描述的一样。首先,计算时隙=0中的发送目的地客户端的可插入数目的比W(0), 然后计算W(1)。通过重复迭代这种处理,顺序计算时隙=k中的可插入发送目的地客户端 的数目。然后,在"W(0)+W(1)+... "之和达到1时,确定单元10结束计算。考虑到存在客 户端不进行响应的情况,在"W⑹+W⑴+... "之和达到小于1的预定值(例如,0.9)时可以 确定计算结束。
[0101] 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由推送型信息发送所引起的业务量可被包含在可允许网络 频带中,以及可以最小化平均延迟时间。此处,平均延迟时间指的是当在使用时间偏移来执 行推送型信息发送时最晚发送时间相对于最早发送时间的延迟的时间。
[0102] 图7是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发送设备1的效果的示意图。
[0103] 参见图7,将描述示出了发送设备1的效果的示意图。
[0104] 图7的垂直轴指示了客户端响应的信息传输量占用可允许网络频带之比。水平轴 指示了时隙。
[0105] 图7的线(a)指示了在不进行时间偏移的情况下向所有客户端同时发送推送型信 息发送之后网络的拥塞状态。图7的线(b)指示了在通过简单方法(例如,每5分钟向特 定数量客户端发送)使用时间偏移向客户端发送推送型信息发送之后网络的拥塞状态。图 7的线(c)指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实施例使用时间偏移向客户端发送推送型信息发 送之后网络的拥塞状态。
[0106] 图7的线(a)指示了在时段"时隙=2至6"期间拥塞状态超过100%。这指示 了:当在没有时间偏移的情况下执行推送型信息发送时,在该时段期间由于针对发送的响 应,在网络中出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