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声调的汉语拼音四声输入及书写印刷法

文档序号:9631252阅读:535来源:国知局
带声调的汉语拼音四声输入及书写印刷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涉及一种汉字输入及拼音书写印刷法。
【背景技术】
[0002]可以说,世界各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将来总有一天会逐渐接近和统一,让汉字没有障碍走向世界,是中国几代人的梦想。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全世界的语言结构有三个层次,最高一层是国际共同语,第二个层次是国家共同语,第三个层次是民间语言,即方言、少数民族语言。信息时代的每个人,不单单是一个国家公民,还应该是世界公民。每个人在特定的国度里,生下来从母亲那里学的是方言,上学则用国家共同语,当在世界性的交流活动中,则须掌握事实上的国际共同语。普通话是汉民族的共同语言,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语言,汉语拼音是中国的国家共同语,一种用罗马字母记写汉字读音的方法系统,它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按照音素化的拼音原则来拼写北京语音。汉语拼音方案吸取了以往各种拉丁字母式拼音方案的优点,是在它们的基础上发展下来的,几百多年来拼音字母运动的结晶,也是近几十年来中国人民创造拼音方案的经验总结,中国人民需要一种共同的语言,说一种全民族共同的语言,以便跟各地区的人互相交际。如果没有这种共同语言,就会给中国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带来一定的困难。汉语的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定,主要用于汉字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音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在1958年2月11日公布,在1982年时,成为ISO 7098国际标准(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它有声调之分:第一声(阴平,或平调,;第二声(阳平,或升调,“',,);第三声(上声,或上音,“V”);第四声(去声,或去音,“ ',,);轻声(轻声是四声之外的一种特别声调,不标调);普通话的轻声都是从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变化而来,轻声作为一种变调的语音现象,一定体现在词语和句子中,在词语或句子里,有的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又轻又短的调子,这种又轻又短的调子就是轻声,轻声对某些词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如兄弟xi6ng di (指弟弟);兄弟x1ng di(指哥哥和弟弟)。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体系,在字形上看不出读音。汉语拼音是有音无义的,犹如英式音标之于英代语,它不是文字或词,无法取汉字,不可能作为文字使用。汉语拼音方案不是汉语拼音文字。汉语拼音是一种只书写读音的体系,完全用汉语拼音写出来的文章很难懂。因此,它而只是一种阅读的帮助,并非用来代替汉字。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用途是给汉字注音和拼写普通话,以帮助识字、统一读音和教学普通话,目的在于便利人们学习和使用汉字,以及促进汉语的进一步统一。汉语语音的特点是有声调,普通话有"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汉语音节的音高变化都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所以书写拼音时声调是必不可少的。
[0003]拉丁字母是当今世界使用得最广泛的字母,也是广泛用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字母。1918年公布的“注音字母”可看作中国的假名,1928年公布的“国语罗马字”和1958年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中的汉语拼音采用拉丁字母,实现了字母形式的国际化,将民族形式改为国际形式,使汉语拼音不但便于在国内使用,也便于国际交流。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了这个方案,方案成为拼写汉语的国内标准。1977年9月,联合国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通过决议,建议“采用汉语拼音作为中国地名罗马字母拼法的国际标准”。1982年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全国共同语),1982年8月1日,国际标准化组织经过投票决定:汉语拼音是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文件号是IS0-7098。从此汉语拼音走上了国际舞台。2200年前秦始皇实行“书同文”,今天,必须进一步实行“语同音”。世界上的文字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表音文字,一类是表意文字。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起源于图画文字,象形文字,在后来,汉字从表意文字向表音文字前进,谐声字(形声字)有了很大发展。汉字除了声母,韵母的因素外,声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也叫字调、调值,它指一个音节声音的高低,曲直,长短,升降的变化,是区分字义的重要因素。汉语相对于西方语言的独特之处,汉字要用声调来区分字义,基本音素相同的文字,由于声调不同,意义完全不同。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构成,少一不可。例如汉字(妈麻马吗)的汉语拼音,用拉丁字母写,都是ma。所以,在对外沟通,用世界上通行的拉丁字母书写中国地名时(少了声调),陕(shan)西(xi)的汉语拼音只好改为shaanxi,以示与山西(shan)西(xi)的区别。汉语拼音方案有三条原则,就是:口语化、音素化和拉丁化。所谓“口语化”,是指汉语拼音所拼写的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这也可以说是“口语化原则”。汉字能区分同音字,汉语拼音不区分同音字,“中钟终”用拼音写出来都是zh6ng,设计能够区分同音字的方案并不难,不过那不是汉语拼音的任务。在50年代,中国曾经产生了好几百种汉语拼音化的方案,但大多数没有成功,在于汉语本身的同音字太多了。汉语拼音是有音无义的,犹如英式音标之于英语,它不是字或词,不可能作为文字使用。拼音采用带符号的26个拉丁字母、有隔音节符号和省略规定,这使它可兼做汉字输入法,地名、人名、中文文献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但并未改变它的音标性质。在拉丁字母的文字中,有时不能夹用汉字书写的人名和地名,就只能用拼音。在汉语拼音产生以前,流行的有英国人设计的威妥玛式、美国人设计的耶鲁式等拼写法。这些拼写法有许多缺点,并不适用。用汉语拼音拼写中国的人名和地名解决了人名地名拼写法的标准化问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外国人学习汉语,汉语拼音是入门学习不可少的重要工具,给汉字,词注音。
[0004]声调指整个音节的高低升降的变化,汉语的声调可以区分意义。普通话里“山西” (shanxl)和“陕西” (shanxi)不同,“主人” (zhuren)和“主任” (zhuren)的不同,就是由于声调的不同。声调包括调值和调类两个方面。调值指声调的实际读法,也就是高低升降变化的具体形式。调值是由音高决定的,音乐的音阶也是由音高决定的,但是调值和音阶不同。音阶的高低是绝对的,调值的高低是相对的。在音乐里,如C调的1,不管谁来唱,也不管用什么乐器来演奏,音高都是一样的;调值则不同,用普通话读“天”字,成年男人的调值比女人和小孩儿的低,同一个人情绪平静时的调值比情绪激动时低。描写调值常用五度制声调表示法。把一条竖线四等分,得到五个点,自下而上定为五度:1度是低音,2度是半低音,3度是中音,4度是半高音,5度是高音。一个人所能发出的最低音是1度,最高音是5度,中间的音分别是2度、3度和4度。一个音如果又高又平,就是由5度到5度,简称为55,是个高平调;如果从最低升到最高,就是由1度到5度,简称为15,是个低升调;如果由最高降到最低,就是由5度降到1度,简称为51,是个全降调。调类指声调的类别,就是把调值相同的音归纳在一起建立起来的声调的类别。例如普通话的“去、替、废、动、恨”调值相同,都是由5度到1度,就属于同一个调类。古代汉语的声调有四个调类,古人叫做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合起来叫做四声。现代汉语普通话和各方言的调类都是从古代的四声演变来的。普通话有四种基本调值,可以归并为四个调类。根据古今调类演变的对应关系,定名为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具体描写如下:1.阴平。高而平,叫高平调。发音时由5度到5度,简称55。例字:妈、督、加、先、通。2.阳平。由中音升到高音,叫中升调。由3度到5度,简称35。例字:麻、毒、荚、贤、铜。3.上声。由半低音降到低音再升到半高音,叫降升调。由2度降到1度,再升到4度,简称214。例字:马、赌、甲、显、桶。4.去声。由高音降到低音,叫全降调。由5度到1度,简称51。例字:骂、度、价、县、痛。
[0005]我们平常说话,总是一个一个音节连在一起发音的。音节和音节相连时,有的音节的调值会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种变化叫做变调。变调是汉语许多方言都有的现象,最常见的变调是后面音节的调值影响前面音节的调值。普通话里有两种重要的变调。1.上声的变调:两个音节相连,前一个音节是上声时,这个上声受到它后面音节声调的影响发生变调。规律是:上声和上声相连时,前一个上声的调值由214变为35。例如:买米、好酒、土改、检举、冷水。上声和非上声相连时,前一个上声的调值由214变为21 (半上)。(1)上声加阴平,例如:买姜、好书、写诗、语音。(2)上声加阳平,例如:买油、好房、两条、语言。(3)上声加去声,例如:买菜、好戏、写信、美味。2.“一”和“不”的变调:“一”的本调是阴平,单读时或在词句末尾时读本调。例如:一、第一。在阴平、阳平、上声的前边读时发生变调,改读为51去声。(1) “一”加阴平,例如:一斤、一天、一杯。(2) “一”加阳平,例如:一元、一年、一条。(3) “一”加上声,例如:一两、一晚、一本。“一”在去声的前边改读为35阳平。例如:一寸、一夜、一个。“不”的本调是去声,单读时或在词句末尾时读本调。例如:不、就是不。在阴平、阳平、上声的前边读时发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