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历史订单成本分析的成本预测方法_2

文档序号:9667862阅读:来源:国知局
产计划决策部门给出综合评定结果。接单生产后由生产执行系统收集生产实绩、废品、其他消耗等,报送至ERP系统。由ERP系统迭代计算各个工序上的成本,得出生产实际成本后存储到成本数据库中完成数据闭环,供合同评审系统使用。
[0025]结合图2和实例进行说明。
[0026]1)客户需求管理:从客户营销平台接收意向订单,确保需求的完整性与可靠性。业务员在确定需求后转交给销售管理部门,由销售管理部门选择重点客户或者重点订单系数。销售主管部门根据市场情况定期维护重点客户系数。调整战略客户和战略产品重点系数等级。
[0027]2)技术质量评审:在质量评审阶段有技术质量部门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技术质量设计,将用户需求转化为技术参数,合同评审系统使用技术参数在评审知识库中检索查询历史上生产的相同产品。如果不存在相同产品推荐给技术人员相似产品,进入到人机交互设计,完成质量设计。完成质量设计后系统根据质量设计结果计算出产品物料编码,供成本数据库检索产品历史生产成本使用。技术质量评审是从成本数据库中获得历史成本的先决条件。只有在技术质量相同的情况下才能确定历史上是否生产过该种产品。
[0028]3)余材充当利用:在完成2)的工作任务之后,意向订单产品已经定型。由生产计划部门根据技术质量要求在生产余量库存中进行余材充当利用,系统将充当利用结果保存,同时将已充当利用物料在生产系统中做占用标记。完成充当利用后,得到生产的净需求量。这时成本预测环节才得到需要生产的净需求量。
[0029]4)交货期预测:完成3)的工作之后,生产组织部门对多个意向订单的净需求量与生产计划综合考虑给出交期调整。系统辅助计算出原料需求量与原料需求日期。由生产组织部门提报给原料生产基地评审。如订单需要加急生产或者因为原料供应问题导致无法兑现用户交期而产生的费用,与用户协商后增加响应成本。评审人员将加价记录到评审记录上供计财人员做出增加成本P使用。
[0030]5)基地评审:生产基地接收到2),3),4)工作完成后的各项结果,组织最终的生产能力评估,根据当前设备生产能力与检修计划、生产排程等综合考虑后给出能够完成的生产量与交货期意见。系统记录最终的技术质量评审结果与生产能力评审结果。
[0031]判定特殊品种产品,如果接单总量大于计划接单量时(T>C),预置计财评审标识,在进入成本预测后提示订单给出预计增加成本P。
[0032]成本预测:在5)的工作任务返回之后,系统检测是否有预置计财评审标识,由计财完成预计增加成本P的补充输入。根据技术质量评审结果的产品物料编码从成本数据库库中检索到产品历史的吨钢成本AC,系统根据计算公式计TCL。产品TCL〈TCLQ,成本预测自动完成,审核意见为通过。产品TCL>TCLQ,需要计财业务人员再综合考虑交货期、短浇次加价等因素给出成品预测评审意见。再转由评审决策部门决策是否接单。
【主权项】
1.一种基于历史订单成本分析的成本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历史成本的收集:生产执行系统按物料件次收集制造成本,包括:单件次原料成本、单件次辅料成本、单件次制造加工成本、大宗原料采购成本、制造辅料等固定成本与设备检修成本、人工成本; 汇总产销量计算实际生产的吨钢成本AC,实际成本的计算由不同工厂的生产执行系统收集实际工序费用,将生产各个工序做成本迭代计算; 铁水实际成本=原燃料的库存移动平均价*当期消耗+实际工序费用; 钢坯实际成本=铁水实际成本*实际消耗+其他辅料库存移动平均价*当期消耗+实际工序费用; 乳钢工序实际成本=钢坯实际成本*实际消耗+其他辅料库存移动平均价*当期消耗+实际工序费用; 实际生产的吨钢成本AC =乳钢工序实际成本/当期生产吨钢量; 步骤二、由销售营销管理部门根据市场情况与集团战略合作客户等因素在成本数据库中制定重点客户系数α与重点订单系数β,重点客户与重点订单系数的制定范围在0.1到0.9的9个等级,重要程度随数值的增大而减小,普通客户与普通订单系数为1 ;对于生产制造上有难度的特殊产品,在成本预测吨钢综合接单排名后需要计算品种接单计划量C与品种接单总量Τ ;当T>C时,在意向评审阶段需要计财部门给出预计增加吨钢成本Ρ ; 步骤三、吨钢综合接单排名TCL的计算公式为:TCL = ACX α X β +Ρ,意向订单评审阶段在确定技术质量与生产安排能够接受的前提下。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吨钢综合接单排序,TCL越小接单意愿越优; 步骤四、设定接单阈值为产品历史接单排名中位数TCLQ,成本数据库根据意向订单接单后返回的TCL动态实时计算。
【专利摘要】一种基于历史订单成本分析的成本预测方法,冶金行业制造与信息化技术领域。历史订单成本分析的成本预测方法是根据已有的生产相关资料,将成本按成本习性进行划分,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来估计推测成本发展趋势的一种方法。选用适当的历史成本周期做为基础数据,期限过长数据会相对陈旧,不具有可比性。期限过短,无法反应成本变化,使预测不准确。由于市场售价以及原辅料价格的影响,没有制造成本会有所波动,结合冶金行业特点,使用加权平均法对每种产品相对固定周期和变化单位成本进行分析。在分析用户意向需求时,结合市场情况制定重点客户与重点订单接单权重,对所有订单进行接单优化排序,为公司计财评定是否接受意向做为支持。
【IPC分类】G06Q50/02, G06Q10/04, G06Q10/06
【公开号】CN105426995
【申请号】CN201510781458
【发明人】李泽志, 刘聪, 刘路璐, 丁宝林, 齐涛, 彭颖璞, 钟娜
【申请人】北京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