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笔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810060阅读:来源:国知局
收到该压力侦测信号,且判断该压力侦测信号小于该压力预设值时,不产生该触控信号。
[0019]较佳地,该包覆套具有包覆套开孔,而该缓冲元件具有传输接脚,该传输接脚穿过该包覆套开孔而连接于该电路板。
[0020]较佳地,该控制单元所产生的该触控信号藉由该电路板、该传输接脚以及该接触件而被传输至该电容式触控板。
[0021]本发明触控笔藉由于接触件与感应装置之间设置缓冲元件而分离接触件以及感应装置,当触控笔受到过大的外力而使接触件相对于套筒往感应装置的方向移动时,缓冲元件分隔接触件与感应装置而避免接触件撞击感应装置,且该外力由缓冲元件接收而可保护感应装置,同时可释放缓冲弹性力,使接触件回复至被移动前的位置。藉此可降低触控笔的损坏机率。其次,缓冲元件具有传输接脚,其连接于感应装置的电路板,当控制单元产生触控信号时,该触控信号可藉由电路板、传输接脚以及接触件而被传输至电容式触控板。也就是说,缓冲元件除了分隔接触件与感应装置之外,更具有传输触控信号的功效。另外,本发明触控笔中更包含有持续推抵感应装置的校正元件,以使感应元件被调整为线性化的元件,而便于使用者控制操作的力道大小。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现有电容式触控笔的结构剖面图。
[0023]图2是本发明触控笔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的结构剖面图。
[0024]图3是本发明触控笔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的局部结构分解图。
[0025]图4是本发明触控笔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的局部结构图。
[0026]图5是本发明触控笔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的局部结构剖面图。
[0027]图6是本发明触控笔的接触件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被推抵的局部结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鉴于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解决现有技术问题的触控笔。首先说明本发明触控笔的结构。请同时参阅图2以及图3,图2为本发明触控笔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的结构剖面图,而图3为本发明触控笔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的局部结构分解图。本发明触控笔2的功能为操控一电容式触控板(未显示于图中),且触控笔2包括本体21、接触件22、套筒23、感应装置24、缓冲元件25、校正元件26、电连接元件27以及电池28。接触件22设置于本体21内且部分伸出于本体21,其功能为与电容式触控板接触而使感应装置24被触发,且传输感应装置24所产生的触控信号至电容式触控板。套筒23设置于本体21内,且接触件22穿过套筒23而以可移动方式被固定于套筒23上。感应装置24设置于本体21内,其功能为根据接触件22的移动而被触发,且产生触控信号。于本较佳实施例中,触控笔2为主动电容式触控笔,且接触件22是以导电材料所制成。
[0029]缓冲元件25设置于套筒23内且分别与接触件22以及感应装置24接触,其功能有二,第一,可分离接触件22与感应装置24而避免接触件22与感应装置24直接接触,第二,传输触控信号至接触件22。其中,缓冲元件25具有一传输接脚251。校正元件26设置于套筒23内且环绕缓冲元件25,并可与感应装置24接触,其功能为提供一校正弹性力予感应装置24,而有助于感应装置24的运作,其相关详细内容将于稍后说明。电连接元件27设置于本体21内且与感应装置24连接,而电池28被装设于本体21内且与电连接元件27接触,藉此建立电池28与感应装置24的电性连接而得以提供电力至感应装置。于本较佳实施例中,缓冲元件25以及校正元件26皆为螺旋弹簧。
[0030]接下来说明各元件的详细结构。请参阅图2?图5,图4为本发明触控笔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的局部结构图,而图5为本发明触控笔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的局部结构剖面图。套筒23包括套筒主体231、第一槽体232、第二槽体233以及套筒开孔234,套筒主体231具有间隔壁2311,且间隔壁2311的第一侧被定义为第一槽体232,而间隔壁2311的第二侧被定义为第二槽体233。套筒开孔234设置于间隔壁2311上且连通第一槽体232以及第二槽体233,使接触件22穿过套筒开孔234而以可移动方式被固定于套筒23上。接触件22包括接触笔头221以及笔头套222,且接触笔头221是由第一区段2211以及第二区段2212所组成,第二区段2212是以插接方式与第一区段2211结合,且第二区段2212的直径小于第一区段2211的直径。第一区段2211被收容于第一槽体232中,且于触控笔2未被操作的情况下,第一区段2211不与间隔壁2311接触。第二区段2212穿过套筒开孔234而部分被收容于第二槽体233中,笔头套222设置于第二区段2212上,其可与缓冲元件25接触。于本较佳实施例中,第二区段2212是以插接方式与第一区段2211结合,但非以此为限,于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可采用第一区段与第二区段一体成型的结构。
[0031]图3?图5中,感应装置24包括电路板241、感应元件242、控制单元243以及包覆套244,电路板241设置于本体21内且部分伸入于套筒23的第二槽体233内。感应元件242设置于电路板241上,其功能为被触发而产生一压力侦测信号。控制单元243设置于电路板241上且连接于感应元件242,其功能为接收到压力侦测信号时进行压力侦测信号的判断,以决定是否产生触控信号。包覆套244的第一端2441与校正元件26接触,而包覆套244的第二端2442与感应元件242接触,其功能有二,第一功能为包覆缓冲元件25,第二功能则可因应校正元件26所提供的校正弹性力而持续推抵感应元件242。其中,包覆套244具有包覆套开孔2443,设置于包覆套244的侧壁上,使缓冲元件25的传输接脚251穿过包覆套开孔2443而连接于电路板241,如图4所示。于本较佳实施例中,感应元件242为压力感应器(Force-Sensitive Resistor, FSR),而控制单元243为微处理器。
[0032]需特别说明的是,本发明触控笔2设计为校正元件26持续推抵感应元件242的结构,其原因在于,感应元件242虽然可根据不同强度的推抵力而产生不同的压力侦测信号,但感应元件242所接收到的不同的推抵力与所产生的不同的压力侦测信号并非为线性,如现有技术中所述,施加不同的触压力,但却产生相同的操作结果会造成使用者操作上的困扰。经过研究之后发现,当施加于感应元件242的推抵力大于某一强度值之后,施加强度大于该强度值的推抵力可使感应元件242产生相对应的压力侦测信号,亦即,施加强度大于该强度值的推抵力会与压力侦测信号成正比,故设计校正元件26持续施加上述某一强度值的推抵力至感应元件242,而得以将感应元件242转换为线性化的元件,以达到施加不同的触压力时能产生不同的操作结果的功效,产生较精确的触控控制,避免形成使用者操作上的困扰。
[0033]接下来说明使用者使用本发明触控笔的运作情形,请继续参阅图2?图6,图6为本发明触控笔的接触件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被推抵的局部结构剖面图。使用者触压触控笔2的驱动按键(未显示于图中)以启动触控笔2,而驱动按键的结构以及运作情形与现有技术相同,故不再赘述。触控笔2被启动之后,使用者握持触控笔2且使接触笔头221的第一区段2211与电容式触控板接触,接触笔头221相对于本体21而往感应元件242的方向移动,且随之移动的第二区段2212以及笔头套222推抵缓冲元件2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