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验件在力热联合作用下温度控制点位置选择方法

文档序号:9922166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一种试验件在力热联合作用下温度控制点位置选择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力热结合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试验件在力热联合作用下温度 控制点位置选择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针对悬臂状态布置的试验件,沿长度方向一端固支,另一端自由,同时受到力/热 载荷作用,在加载过程中试验件自由端挠度随时间发生变化。
[0003] 在这一过程中,若要求加热器到试验件表面距离保持不变,需采用加热器随动设 计。但考虑到采用加热器随动设计会增加加热器系统复杂程度,降低系统可靠性,此外采用 随动设计会极大的增加加工成本并使试验周期延长。
[0004] 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试验件在力热联合作用下温度控制点位置选择方法 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中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试验件在力热联合作用下温度控制点位置选择 方法,所述试验件在力热联合作用下温度控制点位置选择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试 验件的一端进行固定,并对另一端施加载荷;步骤2:获取试验件的最大偏置量;步骤3:在不 超过试验件的最大偏置量的前提下选取试验件的多个偏置状态作为试验状态,其中,至少 包括试验件无偏置时的状态;步骤4:建立热源有限元模型;步骤5:将每个所述试验状态与 所述步骤4中的热源有限元模型结合,从而形成多个包括热源有限元模型以及试验件的待 测有限元模型,各个待测有限元模型能够体现所述试验件在施加载荷的情况下的运动顺序 性;步骤6:对步骤5中的各个待测有限元模型进行温度、时间数值给予,从而进行有限元模 拟,并检测有限元模拟后的每个待测有限元模型中的试验件表面的沿试验件的轴向方向排 列的节点的温度;步骤7:通过方差法获取每个待测有限元模型中、每个节点的温度与其相 应所在的待测有限元模型中试验件中具有表面最高温度的节点以及具有表面最低温度的 节点的方差;步骤8:选取所述各个节点中方差最小值点为最佳温度控制点。
[0007]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的最大偏置量包括向一个方向弯曲的最大偏置量以及向与 该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的最大偏置量。
[0008] 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的每个待测有限元模型的有限元节点编号、单元数量均相 同。
[0009] 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的将每个所述试验状态与所述步骤4中的热源有限元模型结 合具体为:建立每个所述试验状态的几何模型;将几何模型与所述热源有限元模型结合。
[0010] 优选地,所述偏置状态的数量为10个。
[0011]优选地,所述步骤6中的对步骤5中的各个待测有限元模型进行温度、时间数值给 予具体为:各个待测有限元模型之间根据试验件在施加载荷的情况下的运动顺序性进行温 度以及时间数值给予,其中,试验件无偏置时的状态所对应的待测有限元模型作为首位待 测有限元模型,所述首位待测有限元模型的温度为给定温度,在其之后的各个待测有限元 模型的温度为经过时间以及热源结合计算后的温度。
[0012] 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的热源有限元模型中的热源包括石英灯以及反射板。
[0013] 本发明所提供的试验件在力热联合作用下温度控制点位置选择方法使用热源加 热方案,并对加载过程中出现的试验件受热不均匀问题进行温度控制点选取的优化分析, 找出最优温度控制点布置方案,在控制成本、保证试验周期的前提下满足试验控制精度。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试验件在力热联合作用下温度控制点位置选择方法的流程示 意图。
[0015] 图2是图1所示的试验件在力热联合作用下温度控制点位置选择方法的试验时结 构示意图。
[0016] 图3是图2所示的试验件在力热联合作用下温度控制点位置选择方法中的试验件 的偏置不意图。
[0017]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为使本发明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 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 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 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型的,旨在用 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 员在没有作出创造型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下 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0]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 "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 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 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 范围的限制。
[0021]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试验件在力热联合作用下温度控制点位置选择方法的流程示 意图。
[0022] 图1所示的试验件在力热联合作用下温度控制点位置选择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 骤1:将试验件的一端进行固定,并对另一端施加载荷;步骤2:获取试验件的最大偏置量;步 骤3:在不超过试验件的最大偏置量的前提下选取试验件的多个偏置状态作为试验状态,其 中,至少包括试验件无偏置时的状态;步骤4:建立热源有限元模型;步骤5:将每个试验状态 与步骤4中的热源有限元模型结合,从而形成多个包括热源有限元模型以及试验件的待测 有限元模型,各个待测有限元模型能够体现试验件在施加载荷的情况下的运动顺序性;步 骤6:对步骤5中的各个待测有限元模型进行温度、时间数值给予,从而进行有限元模拟,并 检测有限元模拟后的每个待测有限元模型中的试验件表面的沿试验件的轴向方向排列的 节点的温度;步骤7:通过方差法获取每个待测有限元模型中、每个节点的温度分别与其相 应所在的待测有限元模型中试验件中具有表面最高温度的节点以及具有表面最低温度的 节点的方差;步骤8:选取各个节点中方差最小值点为最佳温度控制点。
[0023] 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步骤2中的最大偏置量包括向一个方向弯曲的最大偏置 量以及向与该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的最大偏置量。举例来说,以图3为例,在受到载荷后,试 验件1向上方的最大偏置量(图3所示上方)为20mm,试验件1向下方的最大偏置量(图3所示 下方)为8mm。
[0024]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5中的每个待测有限元模型的有限元节点编号、单元数量均相 同。
[0025]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5中的将每个试验状态与步骤4中的热源有限元模型结合具体 为:建立每个试验状态的几何模型;将几何模型与所述热源有限元模型结合。
[0026]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步骤5中的将每个试验状态与步骤4中的热源有限元模型结 合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例如,直接在已经建立的热源有限元模型中增加各个试验状态的 有限元模型。
[0027] 在本实施例中,偏置状态的数量为10个。可以理解的是,该偏置状态的数量的选择 可以根据需要而自行设定。例如,偏置状态的数量为8个、12个或者其他数量。有利的是,偏 置状态的选取尽量包括试验件向上(图3所示上方)以及试验件向下(图3所示下方)偏置。
[0028]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6中的对步骤5中的各个待测有限元模型进行温度、时间数值 给予具体为:各个待测有限元模型之间根据试验件在施加载荷的情况下的运动顺序性进行 温度以及时间数值给予,其中,试验件无偏置时的状态所对应的待测有限元模型作为首位 待测有限元模型,首位待测有限元模型的温度为给定温度,在其之后的各个待测有限元模 型的温度为经过时间以及热源结合计算后的温度。
[0029] 参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步骤4中的热源有限元模型中的热源包括石英灯以及反 射板。
[0030] 下面以图2所示实施例为例对本申请的试验件在力热联合作用下温度控制点位置 选择方法进行详细阐述。可以理解的是,该举例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任何限制。
[0031] 参见图2,通过步骤1将试验件1的一端进行固定,并对另一端施加载荷。
[0032]进行步骤2,获取试验件1的最大偏置量。在该举例中,通过理论计算的方法获取。 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通过试验的方式获取。
[0033] 在本实施例中,试验件在单纯外力作用下,试验件先向上偏移20mm,在向下偏移 8mm 〇
[0034] 进行步骤3,选取多个偏置状态,具体地,在该实施例中,偏置状态包括:
[0035] 1)状态1:试验件位于水平位置,无偏置;
[0036] 2)状态2:试验件自由端向上偏置4mm;
[0037] 3)状态3:试验件自由端向上偏置8mm;
[0038] 4)状态4:试验件自由端向上偏置12mm;
[0039] 5)状态5:试验件自由端向上偏置16mm;
[0040] 6)状态6:试验件自由端向上偏置20mm;
[0041] 7)状态7:试验件自由端向下偏置2mm;
[0042] 8)状态8:试验件自由端向下偏置4mm;
[0043] 9)状态9:试验件自由端向下偏置6mm;
[0044] 10)状态10:试验件自由端向下偏置8mm。
[0045] 进行步骤4,建立热源有限元模型,在本实施例中,热源包括石英灯3以及反射板2。 具体地放置位置关系如图3所示。
[0046] 进行步骤5,将每个试验状态与步骤4中的热源有限元模型结合,从而形成多个包 括热源有限元模型以及试验件1的待测有限元模型,各个待测有限元模型能够体现试验件1 在施加载荷的情况下的运动顺序性。
[0047] 具体地,以本实施例为例,根据步骤上述10种状态在热源有限元模型中分别建立 各自的待测有限元模型,每一种模型的节点编号、单元数量完全对应一致,唯一的不同是节 点坐标不同,共19种模型;且步骤6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