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共享资源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22351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共享资源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共享资源化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在中国,交通拥堵问题一直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焦点;拥挤的交通给广大市民出行带来了不便,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降低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但是汽车尾气的治理以及交通拥堵现状的整治已经不是简单环境治理、拓展道路的方法可以解决的,目前最好的解决的方案就是提高汽车的利用率;而基于这样的思想一一满足人们出行诉求的同时降低机动车出行率一一拼车出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拥堵、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社会和环境问题,而且对于百姓来说还具有节约出行成本和扩大社交等好处。继6月24日,交通部党组书记、部长杨传堂表示推进实施“互联网+便捷交通”、“互联网+高效物流”专项行动计划,鼓励和支持以市场为主体开展各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出行与物流信息服务,完善绿色交通发展制度体系。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共享资源化系统,包括车辆系统用户交流终端、车辆管理系统、乘客系统用户交流终端、乘客信息管理系统、综合信息处理系统、同步异名数据库、数据采集系统和临时地址数据分析系统,所述车辆系统用户交流终端,包括用户与系统的交互和效果呈现、会员账号注册、常用地址数据设置、需求发布、订单确认和消息通知功能;车辆管理系统,包括车主会员进行用户实名制、车辆的审核、账户资金管理和订单管理功能;乘客系统用户交流终端,包括用户交互、会员账号注册,常用拼车地址设置和修改、需求发布、订单确认和消息通知功能;乘客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户实名制认证、企业认证等系列认证工作、账户资金管理和订单管理功能;综合信息处理系统,包括用户需求的职能匹配、消息转发、系统监控、资金管理和订单管理的所有核心功能的集合;同步异名数据库,其涉及到常用地址设置,即把同一个地点不同的命名方式统一起来便于管理,便于数据筛选和查找;数据采集系统,包括采集各个城市的具体数据,存储之后,用于扩展“同步异名数据库”用户需求的充分匹配;临时地址数据分析系统8,主要用于“同步异名数据库”地址数据更新,是一种大数据,数据集群的方法去自动分析地址需求,从而驱动相关人员对“同步异名数据库”数据快速更新;
所述综合信息处理系统与车辆管理系统和乘客信息管理系统分别数据相互通信,所述车辆系统用户交流终端与车辆管理系统数据相互通信,所述乘客系统用户交流终端与乘客信息管理系统数据相互通信,所述综合信息处理系统还与同步异名数据库数据相互通信,所述综合信息处理系统还输出数据至数据采集系统和临时地址数据分析系统,所述数据采集系统和临时地址数据分析系统还输出数据至同步异名数据库。
[0004]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共享资源化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建立“同步异名数据库”用于存储地址数据,把同一地点不同的命名方式用标志性建筑物、小区或者商圈等同一个地名代替,排除一对多拼车时定点地名不统一无法进行精准匹配的问题。
[0005]步骤二,扩展交通数据机制,首先在各城市大量采集具体地址数据,并把地址数据按照国家、省份、市级、区县、乡镇/商圈、楼盘和具体地址/小区,一共七级级联的方式进行存储。
[0006]步骤三,常用拼车地址录入机制,地址保存时按照“同步异名数据库”中保存的数据进行保存,当软件定位到用户当前的位置,或者是用户输入地址的时候,通过地图供应商返回的地址参数索引“同步异名数据库”中GPS数据在2km范围以内的相关地址供用户选择合适的常用拼车地址;如果该数据库中未曾收录到对应的地址,则把输入的地址保存在单独的数据库中,等待临时地址分析系统进行分析。
[0007]步骤四,“同步异名数据库”更新的方式是,当临时地址分析系统分析出该数据库中同一个GPS点附近10m内有超过3个以上地址,则提取出该地址,并把地址反馈给平台,让系统维护人员收录该地址并更新到“同步异名数据库”中;当“同步异名数据库”更新以后,会反向提示更新数据地址有关的用户重新设定常用地址。
[0008]步骤五,拼车需求具体化,即用户使用乘客系统用户交流终端3或车辆系统用户交流终端I向系统提供明确需求信息,包括起始信息、出发时间以及确定人数或者空乘数;此时服务器需要获取该需求并提取出拼车需求中的详细参数,并把数据按用户分为乘客用户和司机用户进行分类保存,如果是乘客用户还需要保存需求中的同行人数;如果是司机用户,则需要保存其所能提供的空乘座位数。
[0009]步骤六,司机线路确定机制,在司机提交线路需求的时候,服务器会根据常用地址进行运算返回多个行车方案供司机用户进行选择,司机用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行车方案,然后存入司机需求数据库中;然后服务器会根据需求线路向地图供应商请求该线路数据并保存在对应的线路中用作精准匹配。
[0010]步骤七,线路匹配机制,根据地图供应商返回的数据坐标依次按线路点附近200m范围内扫描乘客需求线路数据库,即把司机用户提交的线路按左右200m进行放大,同时找到该线路附近附近范围内的乘客,再判断删选出的乘客线路列表中的乘客终点是否能够与司机线路中该乘客起点之后的线路数据进行匹配,如果能够匹配则把数据进行保留,否则该数据舍弃,最后保留下的均是该线路顺路的乘客用户。
[0011]步骤八,时间匹配机制,把上诉的匹配出的顺路乘客用户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以司机线路为模板和参考,提取出出发时间和到达时间分别对应司机设定的出发时间前30分钟和到达时间范围以内的乘客进行线路归类并打包,得到时间精准匹配同时顺路的乘客用户。
[0012]步骤九,用户推优算法,从司机用户角度出发,其希望收益费用最大且行车接送最方便,又由于上诉匹配出来的人数无法确定,因此首先判断最终匹配顺路的乘客数量是否低于4人,如果是则直接进入消息推送;如果不是则按“最优组合算法”进行用户推优,“最优组合算法”是利用用行进距离直观表示费用,因此转化为计算用户组合拼车距离最长、司乘双方距离最近和出发时间差最小为目标。如果设第η位用户行进距离为Sn,上车点至行驶路线的直线距离为Ln;作为车主更多是关注行车费用,并且乘客用户均离司机不超过200m,所以设行进距离权重为70%,乘客用户偏离线路距离权重为30%;则可以计算出绝对距离值,进而按照大小顺序选取前四位作为最佳组合。
[0013]步骤十,消息推送机制,系统采用系统提醒加短信通知两种消息推送方式,能充分保证用户能够及时有效的收到匹配结果,所以当拼车线路匹配完成后,会第一时间向司机端发送通知消息,通知匹配结果,并预留15分钟给司机考虑是否愿意拼车,超过15分钟过后视为自动放弃。如果司机愿意拼车,则把结果推送给相关乘客用户,此时乘客用户端会收到一个司机列表,不同的司机行走线路不同,所对应的费用也有所不同,乘客应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合适的司机,选定以后进行付款,超过15分钟以后同样视为放弃拼车。
[0014]步骤十一,服务器巡检机制,消息推送过后,服务器监控反馈结果,属于同一批次推送的最优组合里如果并没有全部进行付款,汽车资源就未得到得到最大利用,此时需要把剩下的匹配结果进行重新推送,告知所有成功匹配上的乘客进行选择,监控付款过程,前4位付款成功的用户确认拼车,生成订单同时并修改需求状态为不可用,其他人无法再进行付款拼车;如果超过15分钟付款人数没有达到4人,则把所有已经付款表示愿意拼车的乘客生成订单,并向司乘双方提供具体的联系方式,以及准确的候车地点及时间。
[0015]步骤十二,拼车确认机制,当订单生成,订单记录中会记录具体拼车详情,点击线路可实现向地图模式进行跳转,方便查看,点击联系方式直接拨打拼友电话;当订单生成,促使司机第一时间电话联系用户确认拼车;同时当司机用户到达指定地点之后,必须点击“我已到达指定地点”并通知乘客上车,此时后台获取当前司乘用户双方的GPS坐标,判断拼车过程是否真实有效,当本次拼车完成以后,司机还需点击“本次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