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空天三位一体的防灾减灾综合管理与应急指挥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29927阅读:1152来源:国知局
地空天三位一体的防灾减灾综合管理与应急指挥平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防灾减灾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地空天三位一体的防灾减灾综合管理与应急指挥平台。
【背景技术】
[0002]海嘯、地震、火山、飓风、洪涝、干旱、泥石流、暴雪、大雾、阴霾、火灾等灾害往往具有突发性,且受灾现场信息量十分巨大,灾前预警分析、疏散抢救受灾群众、调集分配救灾物资等工作刻不容缓,救灾领导组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正确的决策,因此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和反应速度具有很高要求。
[0003]当前,灾难发生后,指挥员通过救援队采集的数据以及灾前数据进行抢险救灾工作安排,例如,确定调用物资的种类、数量、存放地点及运输路线;部署救援兵力,确定集结地点,安排兵力投放工具;规划受灾群众及财产转移路线,调配运输车辆等。然而,灾难现场的复杂性,使得灾难现场的交通路线情况很难确定,从而给上述工作的安排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0004]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大幅度提高,可以通过智能化的手段来辅助上述工作的进行,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空天三位一体的防灾减灾综合管理与应急指挥平台。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地空天三位一体的防灾减灾综合管理与应急指挥平台。
[0006]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空天三位一体的防灾减灾综合管理与应急指挥平台,将遥感卫星与防灾减灾综合管理与应急指挥平台建立通信连接,遥感卫星采集作业区域内的数据,并将数据发送到防灾减灾综合管理与应急指挥平台;将无人机、智能机器人、固定安装的探测器采集的数据传输到现场指挥车,现场指挥车将数据实时传输到防灾减灾综合管理与应急指挥平台。
[0007]其中,所述防灾减灾综合管理与应急指挥平台包括数据库层、服务层以及应用层,所述数据库层包括地理信息数据库、气象信息数据库、历史灾害信息数据库、救灾经验数据库、救灾资源数据库,所述服务层包括数据分析服务、数据显示服务、数据共享服务,所述应用层包括基于三维虚拟场景的灾害应急指挥决策支持系统、跨地域跨部门统一协调指挥接口系统、灾害预警支持系统、多平台信息支持系统、灾情评估支持系统、灾情重建信息支持系统、灾情信息发布系统。
[0008]其中,所述防灾减灾综合管理与应急指挥平台属于所述防灾减灾综合管理与应急指挥平台系统的一部分,所述防灾减灾综合管理与应急指挥系统包括数据采集端和指挥中心、现场指挥,所述数据采集端包括遥感卫星、无人机、固定探测器、智能机器人以及现场救援队,所述现场指挥包括现场指挥车,所述指挥中心包括防灾减灾综合管理与应急指挥平台、指挥员以及互动系统。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地空天三位一体的防灾减灾综合管理与应急指挥平台,防灾减灾综合管理与应急指挥平台包括地理信息数据库、救灾资源数据库、气象分析数据库、历史灾害情况数据库、救灾经验数据库、现场实况数据库,数据分析服务模块、数据显示服务模块、数据共享服务模块,数据分析服务模块读取上述数据库中的数据,利用专家系统技术进行分析,专利系统技术是指根据在特定领域内模仿人类专家思维来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采用人机交互形式,综合风险评估分析、历史救灾经验分析、专家组分析、救助资源分析,结合地图数据,按最优原则制定进行分析得出灾害预警分析,将灾害预警评估结果写入数据共享服务模块。通过智能化的手段对救灾进行统一分配,从而有助于救灾的整体进行,便于在产业上推广和应用。
【附图说明】
[0010]图1所示为本发明基于的防灾减灾综合管理与应急指挥平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所示为本发明防灾减灾综合管理与应急指挥平台软件系统结构图;
[0012]图3所示为本发明防灾减灾综合管理与应急指挥平台软件工作流程图;
[0013]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15]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述的“连接”和用于表达“连接”的词语,如“相连接”、“相连”等,其既可以指代某一部件与另一部件直接连接,也可以指代某一部件通过其他部件与另一部件相连接。
[0016]本申请的实施例是基于防灾减灾综合管理与应急指挥软件平台系统的各种具体应用。本申请中防灾减灾综合管理与应急指挥软件平台系统,是以各级监控指挥中心和现场应急指挥车为依托,借助于气象卫星、中高空无人机、低空无人机、地面机器人(包括地面机器人及水下机器人)、固定安装监控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建立应急指挥决策系统。该系统实时地采集、分析各种数据,并将各种数据分析结果实时地在三维地形及建筑模型里显示,并以人机交互的方式引导指挥员实施应急方案制定和应急指挥。如图1所示,系统构成如下:
[0017](I)数据采集端
[0018]数据采集端用于实时地采集作业区内的各项监测数据,并将采集的数据发送到指挥中心。数据采集端可以包括如下设备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9]遥感卫星,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实时地获取作业区的卫星数据,并将卫星数据发送到指挥中心;卫星遥感覆盖范围大、信息量丰富。为台风、沙尘暴、洪涝、森林草原火灾等大型灾害的动态监测提供了有力支持。
[0020]无人机,通过无人机航拍获取作业区的监测数据,并将监测数据发送到指挥中心;在具体应用中可将无人机用于作业区固定巡航、预警、疏散群众、救灾等;无人机机动灵活、起降简单,可以携带摄像头或红外成像仪,飞临监测区域上空采集传输图像数据,弥补遥感卫星实时性差、分辨率不足的缺点。
[0021]智能机器人,通过智能机器人巡查获取作业区的监测数据,并将监测数据发送到指挥中心;智能机器人具有较强的抗破坏能力,利用智能机器人可以对一些救援人员无法及时进入的场合,实施数据采集。
[0022]图像探测设备,固定安装的图像探测设备,可以对重点区域进行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的监测作业,弥补遥感卫星、无人机、机器人不能持续监测的不足。
[0023]气象卫星、无人机、地面机器人、固定图像监测设备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地、空、天三位一体的数据采集分析系统。使得应急指挥系统既能掌控宏观全局,又能深入到救援第一线及时掌握现场态势。
[0024]救援员,当发生灾害后,救援员会获取到救灾现场的第一手信息,将该第一手信息发送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利用该第一手信息进行决策。
[0025](2)指挥中心
[0026]指挥中心用于再接收到数据采集端采集的数据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包括:
[0027]防灾减灾综合管理与应急指挥平台,包括数据库及数据分析服务系统、三维电子地图决策支持平台以及联动指挥接口,还有相配套的软件系统,软件系统包括数据层、服务层和应用层三层构成,各层之间有机结合,提供完整的数据维护、发布和应用服务,软件开发基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平台和数据库系统进行。其中,如图2所示,软件系统由数据层、服务层和应用层三层构成,各层之间有机结合,提供完整的数据维护、发布和应用服务。软件开发基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平台和数据库系统进行。还包括指挥员,指挥员根据防灾减灾综合管理与应急指挥平台做出的分析结果进行决策,与现场指挥车进行数据交互。还包括大屏幕显示系统,音视频通信会议系统、联动指挥系统,指挥员通过上述系统与现场指挥车进行信息交互。同时,软件平台的工作流程如图3所示,具体功能包括:
[0028]建立三维地形及建筑模型:利用高精度的卫星遥感或无人机航测数据建立作业区域地形及建筑三维地形及建筑模型。灾害预警信息显示、灾情发展态势信息显示、灾中应急指挥部署均以该三维地形及建筑模型为依托平台。
[0029]输出灾情预警信息:通过历史数据和实时采集数据的分析和模拟,对可能发生的灾害进行预警,并将灾害可能发生的区域在三维地形及建筑模型里明确标注。从而在灾害发生之前,由政府部门果断的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最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