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家用呼吸健康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53194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家用呼吸健康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家用呼吸健康管理系统,包括家庭端、医院端,家庭端和医院端通过通信模块实现信息交互,家庭端包括呼吸信号采集装置、显示单元,医院端包括呼吸信号到达提醒模块、患者数据收集管理模块、工作提醒模块、诊断结果反馈模块、互动模块,通过将呼吸信号采集装置内的呼吸信号采集单元依次连接的前级放大单元、解调单元、增益及偏置单元、A/D转换单元,从而提高弱信号下的呼吸测量准确性,其中A/D转换单元,采用多位A/D,具有较宽的变阻检测范围,医院端通过呼吸信号到达提醒模块、患者数据收集管理模块、工作提醒模块、诊断结果反馈模块、互动模块,实现工作提醒、患者数据收集、用户管理、结果分析、互动讨论等。
【专利说明】
一种智能家用呼吸健康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用健康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家用呼吸健康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雾霾,是当前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保护问题,在至少25个城市发生过严重雾霾。而雾霾中无论是各种颗粒还是03,对人的呼吸系统伤害不容忽视,对哮喘、coro患者的影响尤其严重,雾霾期间,发病人数增加了一倍,严重患者更是无法出行。面对雾霾,我们更应该保护自己的肺健康。
[0003]据肺量计行业技术了解,11月6日,在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物联网医疗专业委员会成市大会暨高峰论坛上,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郑劲平教授发表了物联网肺功能检查的大会报告。现对2015年我国肺量计行业技术特点分析。肺功能检查普及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0004]人的呼吸成分直接和血液的变化有关,人呼出气体中的分子能够揭示身体内部的变化,正像在装有水和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水面上的空气分子能够反映出的水的构成,这是同一种道理。很多人认为呼出的气体只是肺里的东西,其实身体中的任何东西都能在呼气中测量到。对于很多疾病,像肺癌、肝病、心脏病、哮喘病、炎性肠病等,在呼出的气体中它们都有明显的印迹。呼吸测试的优势是不用入侵人体和对人体没有危害,因而这种检测方法不用受到地点和时间的限制。如果检测需要的话,可多次重复操作,而X-rays检测会因出于安全的考虑被限制次数。呼吸检测是“下一个前沿”,然而技术进步仍落后于临床需要,虽然有些呼吸检测设备能够准确地显示各种分子以及它们的浓度水平,然而目前仍没有理想的检测设备被研发出来。一些呼吸检测设备仍然像洗衣机那么大,十分不便携,病人不得不去医院就诊。有的设备随想电话机那么大,但必须插电才可以使用,不能满足随时随地使用的需求。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智能家用呼吸健康管理系统,通过将呼吸信号采集装置内的呼吸信号采集单元依次连接的前级放大单元、解调单元、增益及偏置单元、A/D转换单元,从而提高弱信号下的呼吸测量准确性,其中A/D转换单元,采用多位A/D,具有较宽的变阻检测范围,在医院端通过呼吸信号到达提醒模块、患者数据收集管理模块、工作提醒模块、诊断结果反馈模块、互动模块,实现工作提醒、患者数据收集、用户管理、结果分析、互动讨论等功能。在此基础上,对于医院和卫生部门,可以实行大数据管理,进行统计分析、质罩控制、继续教育、远程指导等。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家用呼吸健康管理系统,包括家庭端、医院端,家庭端和医院端通过通信模块实现信息交互,
家庭端包括呼吸信号采集装置、显示单元,显示单元包括壳体以及置于该壳体内的信息中心,呼吸信号采集装置与信息中心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实现信号传递,信息中心包括个人数据上传模块、初步诊断分析模块、在线预约医师模块、诊断结果显示模块,诊断结果显示模块包括治疗提醒模块、医嘱信息显示模块、患者教育模块,信息中心接收呼吸信号采集装置传递的信号并通过MCU分析该信号作出初步诊断后通过初步诊断分析模块将结果通过设于壳体上的显示屏显示,同时信息中心将接收的信号传递至医院端,医院端处理接收的信号并将处理结果反馈你至信息中心后通过设于壳体上的显示屏显示,
医院端包括呼吸信号到达提醒模块、患者数据收集管理模块、工作提醒模块、诊断结果反馈模块、互动模块,医院端的诊断结果通过诊断结果反馈模块反馈至信息中,医院端通过互动模块与家庭端互动,诊断结果反馈模块包括治疗方案模块、医嘱信息模块,治疗方案模块的内容反馈至信息中心的治疗提醒模块,医嘱信息模块的内容反馈至信息中心的医嘱信息显不1?块。
[0007]壳体上设有指示灯,当信息中心接收医院端反馈的结果并将其通过显示屏显示时,指示灯闪烁,查看后通过设于壳体上的按钮关闭指示灯。
[0008]呼吸信号采集装置包括呼吸信号采集单元以及与该呼吸信号采集单元依次连接的前级放大单元、解调单元、增益及偏置单元、A/D转换单元。
[000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呼吸信号采集装置内的呼吸信号采集单元依次连接的前级放大单元、解调单元、增益及偏置单元、A/D转换单元,从而提高弱信号下的呼吸测量准确性,其中A/D转换单元,采用多位A/D,具有较宽的变阻检测范围,在医院端通过呼吸信号到达提醒模块、患者数据收集管理模块、工作提醒模块、诊断结果反馈模块、互动模块,实现工作提醒、患者数据收集、用户管理、结果分析、互动讨论等功能。在此基础上,对于医院和卫生部门,可以实行大数据管理,进行统计分析、质罩控制、继续教育、远程指导等。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
[0012]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家用呼吸健康管理系统,包括家庭端、医院端,家庭端和医院端通过通信模块实现信息交互。
[0013]家庭端包括呼吸信号采集装置,因人体呼吸信号比较弱且频率比较低,通过将呼吸信号采集装置内的呼吸信号采集单元依次连接的前级放大单元、解调单元、增益及偏置单元、A/D转换单元,从而提高弱信号下的呼吸测量准确性,其中A/D转换单元,采用多位A/D,具有较宽的变阻检测范围。
[0014]其中,呼吸信号的采集可通过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相结合的方式来测量气道压力和呼吸流速。
[00?5] 家庭端还包括显示单元,显示单元包括壳体以及置于该壳体内的信息中心,呼吸信号采集装置与信息中心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实现信号传递,信息中心包括个人数据上传模块、初步诊断分析模块、在线预约医师模块、诊断结果显示模块,诊断结果显示模块包括治疗提醒模块、医嘱信息显示模块、患者教育模块,信息中心接收呼吸信号采集装置传递的信号并通过MCU分析该信号作出初步诊断后通过初步诊断分析模块将结果通过设于壳体上的显示屏显示,同时信息中心将接收的信号传递至医院端,医院端处理接收的信号并将处理结果反馈你至信息中心后通过设于壳体上的显示屏显示,
其中,显示屏可设置多个,如在壳体上设置第一显示屏、第二显示屏,第一显示屏显示初步诊断分析模块的分析结果,诊断结果显示模块通过第二显示屏显示。
[0016]医院端包括呼吸信号到达提醒模块、患者数据收集管理模块、工作提醒模块、诊断结果反馈模块、互动模块,医院端的诊断结果通过诊断结果反馈模块反馈至信息中,医院端通过互动模块与家庭端互动,诊断结果反馈模块包括治疗方案模块、医嘱信息模块,治疗方案模块的内容反馈至信息中心的治疗提醒模块,医嘱信息模块的内容反馈至信息中心的医嘱信息显示模块。
[0017]壳体上设有指示灯,当信息中心接收医院端反馈的结果并将其通过显示屏显示时,指示灯闪烁,查看后通过设于壳体上的按钮关闭指示灯。
[0018]呼吸信号采集装置包括呼吸信号采集单元以及与该呼吸信号采集单元依次连接的前级放大单元、解调单元、增益及偏置单元、A/D转换单元。
[0019]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智能家用呼吸健康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家庭端、医院端,家庭端和医院端通过通信模块实现信息交互, 家庭端包括呼吸信号采集装置、显示单元,显示单元包括壳体以及置于该壳体内的信息中心,呼吸信号采集装置与信息中心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实现信号传递,信息中心包括个人数据上传模块、初步诊断分析模块、在线预约医师模块、诊断结果显示模块,诊断结果显示模块包括治疗提醒模块、医嘱信息显示模块、患者教育模块,信息中心接收呼吸信号采集装置传递的信号并通过MCU分析该信号作出初步诊断后通过初步诊断分析模块将结果通过设于壳体上的显示屏显示,同时信息中心将接收的信号传递至医院端,医院端处理接收的信号并将处理结果反馈你至信息中心后通过设于壳体上的显示屏显示, 医院端包括呼吸信号到达提醒模块、患者数据收集管理模块、工作提醒模块、诊断结果反馈模块、互动模块,医院端的诊断结果通过诊断结果反馈模块反馈至信息中,医院端通过互动模块与家庭端互动,诊断结果反馈模块包括治疗方案模块、医嘱信息模块,治疗方案模块的内容反馈至信息中心的治疗提醒模块,医嘱信息模块的内容反馈至信息中心的医嘱信息显不1?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家用呼吸健康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壳体上设有指示灯,当信息中心接收医院端反馈的结果并将其通过显示屏显示时,指示灯闪烁,查看后通过设于壳体上的按钮关闭指示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家用呼吸健康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呼吸信号采集装置包括呼吸信号采集单元以及与该呼吸信号采集单元依次连接的前级放大单元、解调单元、增益及偏置单元、A/D转换单元。
【文档编号】G06F19/00GK105912880SQ201610397969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6月6日
【发明人】李志华, 蒋志新, 何雷
【申请人】李志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