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分类及优选的方法

文档序号:10665764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分类及优选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是一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分类及优选的方法,基于对我国目前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类型、分布等信息的系统分析,提出一套较为完善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分类方法,运用数据库思想编译设计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技术数据库系统。首先,分析我国目前农村环境问题中饮用水、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大气、生态等污染的来源和途径,提出科学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分类方法;其次,针对各项整治技术提出优选方法,基于因地制宜的原则,针对技术适用地域、经济条件、地理位置、人口规模等条件进行综合筛选;基于简便易行的原则,将分类和优选方法通过数据库系统平台实现具体操作。该方法开发出的平台框架有很强的适用性、简便性和可扩展性。
【专利说明】
一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分类及优选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根据我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模式的区域差异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所需的技术进行分级分类,在此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简便易行的原则,采用MicrosoftVisual Stud1 2010和Office Access 2007软件,设计出一个较为完善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技术数据库系统。该系统适用于各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和实施活动并为其提供科技支撑。
【背景技术】
[0002]农村环境保护是环保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三农”问题面临的全新课题,是国家综合发展战略的重要领域。扶持各地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解决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危害农村居民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是当前农村环境工作的重点。尽管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的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取得了积极进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稳步推进,生态示范创建成效显著,但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性不均衡问题使得农村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性遏制和扭转,农村环境形势依然较为严峻,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体现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0003]当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需要注意以下两方面。首先,整治模式的适用性。全国各地农村的历史条件、自然环境、经济基础和社会特征差异显著,环境整治必须切合当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把握地方亟待解决的关键环境问题。其次,整治技术的多样性。农村的污染来源多样,涉及到的环境要素广泛(水、大气、土壤、生态等),因此,环境整治技术的选择首先要明确当地的污染形势,从源头、过程、末端等角度控制污染的发生和蔓延。
[0004]本发明按照因地制宜、简单实用的原则,开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技术数据库系统。该系统的目标是存储各种适宜于农村环境整治的技术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有效整合与管理,实现适应于特定农村的各方面技术组合信息查询与操作,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供技术支撑。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基于环境整治内容和整治技术,构建一个能够筛选出适宜当地污染特征和农村环境整治模式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分类及优选数据库系统。
[000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1、首先需要对当前农村环境问题的来源、途径和现状等进行识别和分类。农村水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I)水产养殖造成水体承载力下降,浑浊度上升,农田灌溉和畜禽养殖使水体呈现富营养化趋势;2)河塘水面漂浮物清理不彻底,河道、沟渠、水塘坡面有积存垃圾或杂物堆放,道路两侧路边沟、田间渠道、水塘淤积比较严重;3)生活污水未纳入管网,未经处理就近排放。固体废物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I)集镇及村庄结合部,脏、乱、差问题还普遍存在,白色污染严重,垃圾难以及时清运,废品收购点没有围挡;2)秸杆乱抛现象比较严重,秸杆仍然堆在田头、沟渠边,影响沟渠正常排灌功能;3)散养畜禽动物粪便排泄物量大、难以有效控制。大气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I)秸杆田间焚烧,排放大量污染气体和颗粒物;2)畜禽养殖行业动物肠道和粪便排泄物释放大量甲烷等温室气体和刺激性有害气体。生态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I)受水、固废和大气环境共同作用的土壤环境污染,如有毒有害物质的渗漏和沉降、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下降等;2)生态系统受较强的人类活动干扰,人为开发加剧生态景观的破碎化。根据上述分析,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包括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历史遗留的农村工矿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景观生态规划,以及其他与村庄环境质量改善密切相关的环境综合整治措施等。
[0008]2、本发明基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内容,确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具有多样性,具体地,分为一级和二级技术,其中二级技术是一级技术的细分,其在本发明数据库系统中的分类(括号内为系统编号,下同)为。
[0009]①农村饮用水处理技术(I)包括:饮用水消毒技术(1.1)、特定水源的水质净化技术(1.2)、受污染水源的水质修复技术(1.3)。
[0010]②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2)包括:农村生活污水收集技术(2.1)、生活污水生物处理技术(2.2)、生活污水土地处理技术(2.3)、生活污水新型处理工艺(2.4)。
[0011]③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3)包括: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3.1)、农村秸杆综合利用技术(3.2)、其他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3.3)0
[0012]④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技术(4)包括:畜禽养殖废弃物干湿分离技术(4.1)、畜禽养殖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4.2)、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技术(4.3)、畜禽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4.4)0
[0013]⑤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技术(5)包括:水产养殖饵料污染防治技术(5.1)、水产养殖鱼药污染防治技术(5.2)、水产养殖水体生态模式配置技术(5.3)、水产养殖尾水处理与回用技术(5.4)。
[0014]⑥其他技术。
[0015]3、本发明根据我国地域及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分类分级设定适用于各种不同特点农村的环境整治技术模式。一级分类,按技术适用地域(I)划分为北方农村(1.1)、中部农村(1.2)、南方农村(1.3)和沿海农村(1.4)和其他,按经济条件(2)划分为经济发达地区(2.1)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2.2)和不限(2.3),按人口规模(3)划分为人口密集农村(3.1)、人口稀少农村(3.2 )和不限(3.3 ),按地理位置(4)划分为城市郊区农村(4.1)、偏远农村(4.2)和不限(4.3)。一级分类进一步细化:技术使用地域如北方进一步分为东北(1.1.1)、华北(1.1.2)、西北(1.1.3),中部分为华中(1.2.1)和华东(1.2.2),南方分为华南(1.3.1)和西南(1.3.2),沿海分为沿海地区(1.4.1)和岛屿(1.4.2);经济条件可按人均收入再细分;地理位置可按行政区划再细分。每一项具体技术的详细信息包括:处理水平、处理效果、处理规模、投人成本(包括固定投人、变动投人)、占地面积,同时应尽量提供设施或工艺装置图片和治理效果图片。
[0016]5、数据库系统的模块构建。本发明的数据库系统主要包括技术数据存储模块、技术查询模块和后台管理模块。
[0017]①技术数据存储系统中包括所有不同环境整治模式下的一级、二级技术的名称和编号及具体技术的详细介绍,数据采用Microsoft Access 2007进行后台存储,包括地理位置、人口规模、经济条件、使用地域、技术详细信息、技术领域都有各自的属性表,对这些表都存在添加操作;数据库系统中技术信息与各属性表的逻辑对应关系见附图1。
[0018]②技术查询模块包括单项查询和复合查询。根据目标农村的地域、经济、地理、人口等一项或多项信息,查询有关环境整治内容的适宜技术。数据库系统查询界面见附图2。
[0019]③后台管理模块包括数据库系统中各条目的属性确定与编码,具体技术的各项属性(包括详述文本、使用地域等)的添加、减少、更改等操作,平台显示与后台维护等内容。
【附图说明】
[0020]图1——技术数据库系统中各属性表对应关系图。
[0021]图2—一技术数据库查询模块界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3]双击EnvTech.exe进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管理系统。为实现技术查询模块,首先需要调用数据操作模块。点击“数据操作”,可见其分为3个子模块:具体技术、技术领域和其他数据。针对任何一项新技术,若其不属于系统内置的技术范畴,则需要手动添加:点击“技术领域”按钮,根据该项技术的实际情况添加(或删除)一级技术和二级技术所属领域和关键描述等信息;若该技术属于系统内置的技术范畴,则跳过本步骤。然后点击“其它数据”按钮,此处可添加(或删除)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的适用地域(包括一级和二级地域)、经济条件、人口规模、地理位置信息。最后点击“具体技术按钮”,编辑和添加该项新技术的具体信息,主要包括技术名称、处理水平、处理效果、处理规模、固定投入、变动投入、占地面积、图片等,并选择所对应的二级技术领域、适用地域、经济条件、人口规模、地理位置等。
[0024]数据操作模块设置完毕后,点击“技术查询”按钮,选择所针对的环境问题(基于数据操作技术领域模块中对技术的关键描述)和查询条件(基于数据操作的其它数据模块),点击“查询”按钮,即可搜索出后台数据库中符合条件的所有技术的具体信息,以列表的形式呈现。
[0025]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他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分类及优选方法,其特征在于: 1)对当前农村环境问题的来源、途径和现状等进行识别和分类,从环境介质的角度出发,分析特定地区各环境要素的污染情况,找出主要污染源,探究其污染特征; 2)基于对当前农村环境中环境要素污染情况的识别和分析,确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内容,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技术进行归纳和分类,具体地,分为一级和二级技术,一级技术共六项,二级技术是一级技术的子类; 3)以Windows Visual Stud1 2010 为开发平台,米用 Windows Microsoft Access2007为数据库系统管理软件,将所有的技术信息和查询功能以数据库系统为集成和展示平台,便于系统的更新、维护和存储。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分类及优选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当前农村环境问题的来源、途径和现状等进行识别和分类,确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内容,农村水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I)水产养殖造成水体承载力下降,浑浊度上升,农田灌溉和畜禽养殖使水体呈现富营养化趋势;2)河塘水面漂浮物清理不彻底,河道、沟渠、水塘坡面有积存垃圾或杂物堆放,道路两侧路边沟、田间渠道、水塘淤积比较严重;3)生活污水未纳入管网,未经处理就近排放,固体废物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I)集镇及村庄结合部,脏、乱、差问题还普遍存在,白色污染严重,垃圾难以及时清运,废品收购点没有围挡;2)秸杆乱抛现象比较严重,秸杆仍然堆在田头、沟渠边,影响沟渠正常排灌功能;3)散养畜禽动物粪便排泄物量大、难以有效控制,大气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I)秸杆田间焚烧,排放大量污染气体和颗粒物;2)畜禽养殖行业动物肠道和粪便排泄物释放大量甲烷等温室气体和刺激性有害气体,生态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I)受水、固废和大气环境共同作用的土壤环境污染,如有毒有害物质的渗漏和沉降、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下降等;2)生态系统受较强的人类活动干扰,人为开发加剧生态景观的破碎化,根据上述分析,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包括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历史遗留的农村工矿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景观生态规划,以及其他与村庄环境质量改善密切相关的环境综合整治措施等。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分类及优选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技术进行归纳和分类,六项一级技术及其所包含的二级技术为: ①农村饮用水处理技术包括:饮用水消毒技术、特定水源的水质净化技术、受污染水源的水质修复技术; ②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包括:农村生活污水收集技术、生活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生活污水土地处理技术、生活污水新型处理工艺; ③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包括: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农村秸杆综合利用技术、其他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④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技术包括:畜禽养殖废弃物干湿分离技术、畜禽养殖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技术、畜禽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 ⑤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技术包括:水产养殖饵料污染防治技术、水产养殖鱼药污染防治技术、水产养殖水体生态模式配置技术、水产养殖尾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⑥其他技术。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分类及优选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有的技术信息运用Windows Visual Stud1 2010集成在数据库系统平台上,达到查询和编辑的目的,查询条件根据我国地域及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分类分级设定,形成适用于各种不同特点农村的环境整治技术模式,按技术适用地域划分为北方农村、中部农村、南方农村和沿海农村和其他,按经济条件划分为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和不限,按人口规模划分为人口密集农村、人口稀少农村和不限,按地理位置划分为城市郊区农村、偏远农村和不限,一级分类进一步细化:技术使用地域如北方进一步分为东北、华北、西北,中部分为华中和华东,南方分为华南和西南,沿海分为沿海地区和岛屿;经济条件可按人均收入再细分;地理位置可按行政区划再细分,每一项具体技术的详细信息包括:处理水平、处理效果、处理规模、投人成本(包括固定投人、变动投人)、占地面积,同时应尽量提供设施或工艺装置图片和治理效果图片,基于上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分类构建数据库管理平台,数据库系统主要包括技术数据存储模块、技术查询模块和后台管理模块,①技术数据存储系统中包括所有不同环境整治模式下的一级、二级技术的名称和编号及具体技术信息,数据采用Windows Microsoft Access 2007进行后台存储,包括地理位置、人口规模、经济条件、使用地域、技术详细信息、技术领域都有各自的属性表,对这些表都存在添加操作;②技术查询模块包括单项查询和复合查询,根据目标农村的地域、经济、地理、人口等一项或多项信息,查询有关环境整治内容的适宜技术,③后台管理模块包括数据库系统中各条目的属性确定与编码,具体技术的各项属性(包括详述文本、使用地域等)的添加、减少、更改等操作,平台显示与后台维护等内容。
【文档编号】G06F17/30GK106033430SQ201510108199
【公开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2日
【发明人】解宇峰, 李维新, 朱蔚沫, 何斐, 徐银慧
【申请人】解宇峰, 李维新, 朱蔚沫, 何斐, 徐银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