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物流自动配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28978阅读:998来源:国知局
小区物流自动配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自动运输领域,具体为一种小区内使用的物流自动配送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互联网+”的提出以及互联网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物流行业正面对着物流时效性、成本等各种挑战,特别是物流的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百米的配送瓶颈一直困扰着人们。
[0003]在物流进入小区的投递中经常存在以下问题:
[0004]1、快递员每天要投递的快递太多,不少快递员偷懒,会将包裹直接放置在保安处,让收件人自行去领取,此举会增加快递丢失的概率。
[0005]2、现在小区的管理越来越严格、越来越智能化,随着智能社区的发展,快递人员越来越难通过门禁直接进入小区内,无法将快递送到用户家中。
[0006]3、随着外卖点餐互联网化,越来越多的白领选择线上点餐,而非去餐馆就餐。每当用餐高峰,送餐人员的送餐压力巨大,经常发生延误现象。
[0007]现有的小区“鸟箱”的快递柜子可以让收件人到小区门口自行取件,但是这种设备还不够“懒人”化,无法做到送货上门。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区物流自动配送系统,使物流的投递运输自动化,实现自动送货上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小区物流自动配送系统,包括控制中心、物流录入中心、楼栋间运输装置、转运装置、楼层配送装置及物流存储柜;所述的物流录入中心设置在小区入口处,其包括RFID信息读写器及贴有RFID电子标签的物流箱;所述的楼栋间运输装置包括设于物流录入中心至小区各楼层之间的运输管道及传送设备,所述的传送设备设于运输管道内;所述的转运装置位于楼栋间运输装置与各个楼层配送装置之间,其设有识别物流箱的RFID电子标签的读取器;所述的楼层配送装置包括物流电梯及配送设备;所述的物流存储柜设有内置的RFID信息读写器,物流存储柜设于各个楼层物流电梯的出口处;所述的控制中心控制整个系统的运作。
[0010]其中,所述的运输管道埋地敷设或者安装于地下室的结构梁下方。
[0011]优选地,所述的运输管道每隔一定距离还设置有检修口。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效果:采用本系统,快递可通过小区入口的物流录入中心后自动配送至各楼层,小区住户直接在房门外取件;或者小区住户将寄件通过各楼层自动配送至小区入口的物流录入中心,实现直接在房门口寄件,使物流的输送实现自动化投递运输,安全可靠。本系统应对因节日、用餐高峰等因素导致的快递单数爆发性增长,可以缓解快递最后一个环节的压力,节省人力成本,提高投递的准确性和效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本实用新型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楼栋间运输管道示意图。
[0016]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0017]1:控制中心
[0018]2:物流录入中心,21: RF ID信息读写器,22:物流箱,
[0019]3:楼栋间运输装置,31:运输管道,32:传送设备,33:检修口
[0020]4:转运装置,41:读取器
[0021 ]5:楼层配送装置,51:物流电梯,52:配送设备
[0022]6:物流存储柜,61:内置RFID读写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小区物流自动配送系统,包括控制中心1、物流录入中心2、楼栋间运输装置3、转运装置4、楼层配送装置5及物流存储柜6。
[0025]物流录入中心2设置在小区入口处,其包括RFID信息读写器21及贴有RFID电子标签的物流箱22;
[0026]楼栋间运输装置3包括设于物流录入中心至小区各楼层之间的运输管道31及传送设备32,传送设备32设于运输管道31内。如图3所示,运输管道31埋地敷设(如图中①)或者安装于地下室的结构梁下方(如图中②)。运输管道31每隔一定距离还设置有检修口 33,使系统出现故障时,便于检查维修。
[0027]楼层配送装置5包括物流电梯51及配送设备52。物流电梯51设置在载人电梯旁。转运装置4位于楼栋间运输装置3与楼层配送装置5之间,可设置在物流电梯51的地下室层。转运装置4设有识别物流箱的RFID电子标签的读取器41。
[0028]物流存储柜6设于各个楼层物流电梯51的出口处,并设有内置的RFID读写器61。
[0029]控制中心包括RFID信息管理模块,运输机械控制模块,及物流信息收、发模块,通过三个模块控制整个系统的运作。
[0030]实施例一
[0031]本实施例用于快递员向小区业主传送包裹。以下对传送包裹的具体运行流程进行详细说明。
[0032]1、物流录入
[0033]物流箱22上事先附有电子标签,采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写入放入快递收件人信息(如姓名,地址、联系方式XRFID信息读写器21上设置有人机交互界面。快递员在物流录入时,使用RFID信息读写器21读取物流箱22上的电子标签信息,然后将包裹上的收件人信息(包含地址、手机号等信息)通过RFID信息输入人机交互界面输入控制中心1,然后再使用RFID信息读写器21将收件人信息写入该物流箱上的电子标签内。最后,快递员就可以将包裹放进物流箱22内。
[0034]2、楼栋间运输
[0035]传送设备32将步骤1中装有包裹的物流箱22在运输管道31内传送,系统自动选择继续运输的最佳路径,当物流箱传输到第一栋楼的转运装置4时,转运装置4内的RFID读取器41读取物流箱22的收件人地址,如果是本栋的,则转运至本栋的物流电梯51内;如果不是本栋的,则根据读取的地址,系统自动选择继续运输的最佳路径,以此类推,直到送到收件人所在楼栋。
[0036]3、楼层间配送
[0037]步骤2中转运装置4识别后物流箱22转运至本栋的物流电梯,控制中心1设置一定的时间,当物流电梯51的隔层装满或者到达设定的时间后,物流电梯51开始配送,并根据FRID系统识别的物流箱22上的目的地进行楼层配送,当物流箱22到达目的楼层后,配送设备52将物流箱22推送至物流存储柜6内。
[0038]4、收件人取件
[0039]当包裹送到收件人所在楼层的物流存储柜6后,控制中心1通过通讯网络向收件人发送物流送达信息及取件验证信息。
[0040]收件人收到信息后,至物流存储柜6前,通过人机界面,输入验证信息,即可打开存储柜门,取出物流箱22内的包裹。当收件人关闭好存储柜门后,本系统将会通过物流电梯51、楼栋间运输,将物流箱22送回至物流录入处,等待下一次物流配送。
[0041 ] 实施例二
[0042]本实施例用于小区业主向快递员寄送包裹。寄送包裹的具体运行流程说明如下。
[0043]丨、寄件人寄件
[0044]寄件人在物流存储柜6前,通过人机界面,即可打开物流存储柜6的柜门,将包裹放入物流箱22内。在人机界面上寄件人可以选择不同的快递公司,并输入收、寄件人相关信息,当确认无误后,寄件人可以通过手机支付客户端支付相应的快递费。当支付成功且物流存储柜6的柜门关闭好后,物流存储柜6的内置RFID读写器61将收、寄件人信息写入物流箱22上的RFID标签上。
[0045]2、楼层间配送
[0046]配送设备52将物流箱22推送物流电梯51内,物流电梯51将物流箱22运送到地下室层的转运装置4内。
[0047]3、楼栋间运输
[0048]经由转运装置4的物流箱,控制中心1自动选择继续运输的最佳路径,传送设备32将物流箱22在运输管道31内传送至小区入口的物流录入中心2处。
[0049]4、快递员取件
[0050]当寄件物流箱22到达物流录入中心2后,控制中心1通过通讯网络通知相应的快递公司过来取件。当快递人员到达后,通过人机交互界面输入收件验证信息,即可打开相应的物流箱22,在快递员确认收件成功后,系统自动打印出对应的快递单。快递员取出包裹并经其贴上快递单即可完成收件任务。
[005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小区物流自动配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中心、物流录入中心、楼栋间运输装置、转运装置、楼层配送装置及物流存储柜; 所述的物流录入中心设置在小区入口处,其包括RFID信息读写器及贴有RFID电子标签的物流箱; 所述的楼栋间运输装置包括设于物流录入中心至小区各楼层之间的运输管道及传送设备,所述的传送设备设于运输管道内; 所述的转运装置位于楼栋间运输装置与各个楼层配送装置之间,其设有识别物流箱的RFID电子标签的读取器; 所述的楼层配送装置包括物流电梯及配送设备; 所述的物流存储柜设有内置RFID读写器,物流存储柜设于各个楼层物流电梯的出口处;所述的控制中心控制整个系统的运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区物流自动配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运输管道埋地敷设或者安装于地下室的结构梁下方。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小区物流自动配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运输管道每隔一定距离还设置有检修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小区物流自动配送系统,包括控制中心、物流录入中心、楼栋间运输装置、转运装置、楼层配送装置及物流存储柜。物流录入中心包括RFID信息读写器及物流箱;楼栋间运输装置包括运输管道及传送设备,转运装置位于楼栋间运输装置与各个楼层配送装置之间,楼层配送装置包括物流电梯及配送设备;物流存储柜设于各个楼层物流电梯的出口处;控制中心控制整个系统的运作。本实用新型使物流的输送实现自动化投递运输,可以缓解快递最后一个环节的压力,节省人力成本,提高投递的准确性和效率。
【IPC分类】G06Q10/08, G06Q50/28
【公开号】CN205139984
【申请号】CN201520893946
【发明人】蔡耀邦, 杜伟军
【申请人】厦门合立道工程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6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