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智能运输的动态感应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406930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物联网智能运输的动态感应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物联网及智能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物联网智能运输的动态感应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物流是承载现代经济宏观和微观联系的主要纽带,为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平稳、快速发展发挥了基础和支撑作用。目前,尽管快递业在飞速发展,但依然不能完全满足电商产生的巨大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每到大的促销节点,配送延迟、爆仓等频发。不同运送货物对物流提出的要求不同,例如部分电子产品要求不能倾覆、湿度和叠加压力等不能过高,而果蔬、肉类、水产品等生鲜产品的运输更是对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否则其品质将无法得到保证。同时物流货物的安全性必须给予足够重视。类似物流货物的压力失控,温度失控等一系列问题也相继在我国频繁发生。与此同时,军事应用中对现代智能物流的需求更为迫切,各种军用物资的调度管理、后勤资源的供应补给、维修保障资源建设等都需要现代物流的支持,同时其对配送的实效性、运送状态的安全控制等要求极为严格,否则可能造成弹药爆炸、军用物资损毁等严重后果。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军用物资保障对物流高效性、安全性、及时性等方面的苛刻要求,使得我们必须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技术,构建物资保障实力的态势感知系统技术框架,实时了解各物资运送车辆等保障单元的位置及可用状态,完成物流配送实力的态势可视化,从而实现配送的高效化和最优化,实现物流需求精确感知、物流信息实时共享、物流全过程可控等目标。
[0003]目前,用于物联网智能物流系统的车载终端,其上需要安装多组传感器以实现对车厢内温湿度、烟雾火情、车门开关等信息进行电子感知与传输。这些传感器通常固定安装到车厢内部的特定区域,这种安装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对车厢不同区域的检测效果不佳或者容易受到货物堆放及运输颠簸等要素的不同影响。而如果想要避免上述不足,则需要同时安装多组同质传感器,成本和安装难度均有所提升,且系统的运行稳定程度大为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种种不足,提供一种物联网智能运输的动态感应装置,能够实时有效地对物联网体系下的运输载体进行远程监测、掌握物流信息和货物状态,尤其是对车载终端的传感系统进行改进从而形成全区域覆盖式的动态传感监测系统。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物联网智能运输的动态感应装置,适用于由远程控制终端和车载物流终端组成的物联网智能运输系统,远程控制终端与车载物流终端无线通信,车载物流终端上设置有借助ZigBee模块进行无线组网的传感系统,所述传感系统至少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此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三者集成设置为一体形成移动传感单元,此移动传感单元通过滑道装置活动连接在所述车载物流终端的车厢顶壁,且移动传感单元上设置有小型蓄电池和小型电机作为滑动动力,移动传感单元上还集成设置有一组用于监测此移动传感单元在滑道装置上的运动情况的接触式或非接触式速度传感器。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道装置为盘绕在所述车载物流终端车厢顶壁上的螺旋形滑道,所述移动传感单元自带的小型电机上设置行程开关驱动移动传感单元在所述螺旋形滑道内往复运动。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传感系统还包括厢门开关传感器。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厢门开关传感器固定设置在所述车载物流终端的车门顶部或侧部。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能够实时有效地对物联网体系下的运输载体进行远程监测、掌握物流信息和货物状态,同时对车载终端的传感系统进行了改进,形成了全区域覆盖式的动态传感监测模式,较现有技术的传感系统有实质的进步和提升。本实用新型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三者集成设置为一体形成移动传感单元,且此移动传感单元通过滑道装置活动连接在所述车载物流终端的车厢顶壁,并设置小型蓄电池和小型电机作为滑动动力,简易便捷的实现了动态监控,且系统的运行稳定性极高。进一步的,滑道装置为盘绕在车载物流终端车厢顶壁上的螺旋形滑道,相应的在移动传感单元自带的小型电机上设置行程开关驱动移动传感单元在所述螺旋形滑道内往复运动,螺旋形滑道相比于单纯的圆形、椭圆形或者方形、长方形滑道能够对车厢区域进行更大范围的覆盖,优势十分突出,而小型电机尤其是行程开关的设置简便的实现了移动传感单元在螺旋形滑道上的往复运动。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在移动传感单元上还集成设置有一组用于监测此移动传感单元在滑道装置上的运动情况的接触式或非接触式速度传感器,这样一旦移动传感单元因故障停止移动,可由这个速度传感器进行监测并通过适当的方式发出警报。
【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车载物流终端内部的传感系统示意图。
[0013]图中:1、远程控制终端;2、车载物流终端;3、移动传感单元;4、滑道装置;5、温度传感器;6、湿度传感器;7、烟雾传感器;8、厢门开关传感器;9、速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参看附图,本实用新型的物联网智能运输的动态感应装置适用于由远程控制终端I和车载物流终端2组成的物联网智能运输系统,远程控制终端I与车载物流终端2无线通信,车载物流终端2上设置有借助ZigBee模块进行无线组网的传感系统,其特征在于:传感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5、湿度传感器6、烟雾传感器7,以及固定设置在车载物流终端2的车门顶部的厢门开关传感器8;温度传感器5、湿度传感器6和烟雾传感器7三者集成设置为一体形成移动传感单元3,此移动传感单元3通过滑道装置4活动连接在车载物流终端2的车厢顶壁,且移动传感单元3上设置有小型蓄电池和小型电机作为滑动动力,移动传感单元3上还集成设置有一组用于监测此移动传感单元3在滑道装置4上的运动情况的接触式或非接触式速度传感器9;上述的滑道装置4为盘绕在车载物流终端2车厢顶壁上的螺旋形滑道,移动传感单元3自带的小型电机上设置行程开关驱动移动传感单元3在螺旋形滑道内往复运动。
[0015]参看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于:使用时,本实用新型能够实时有效地对物联网体系下的运输载体进行远程监测、掌握物流信息和货物状态,同时对车载终端的传感系统进行了改进,形成了全区域覆盖式的动态传感监测模式,较现有技术的传感系统有实质的进步和提升。本实用新型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三者集成设置为一体形成移动传感单元,且此移动传感单元通过滑道装置活动连接在所述车载物流终端的车厢顶壁,并设置小型蓄电池和小型电机作为滑动动力,简易便捷的实现了动态监控,且系统的运行稳定性极高。进一步的,滑道装置为盘绕在车载物流终端车厢顶壁上的螺旋形滑道,相应的在移动传感单元自带的小型电机上设置行程开关驱动移动传感单元在所述螺旋形滑道内往复运动,螺旋形滑道相比于单纯的圆形、椭圆形或者方形、长方形滑道能够对车厢区域进行更大范围的覆盖,优势十分突出,而小型电机尤其是行程开关的设置简便的实现了移动传感单元在螺旋形滑道上的往复运动。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在移动传感单元上还集成设置有一组用于监测此移动传感单元在滑道装置上的运动情况的接触式或非接触式速度传感器,这样一旦移动传感单元因故障停止移动,可由这个速度传感器进行监测并通过适当的方式发出警报通知远程终端机车辆驾驶员。
[0016]上述描述仅作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技术方案提出,不作为对其技术方案本身的单一限制条件。
【主权项】
1.物联网智能运输的动态感应装置,适用于由远程控制终端(I)和车载物流终端(2)组成的物联网智能运输系统,远程控制终端(I)与车载物流终端(2)无线通信,车载物流终端(2)上设置有借助ZigBee模块进行无线组网的传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系统至少包括温度传感器(5)、湿度传感器(6)和烟雾传感器(7),此温度传感器(5)、湿度传感器(6)和烟雾传感器(7)三者集成设置为一体形成移动传感单元(3),此移动传感单元(3)通过滑道装置(4)活动连接在所述车载物流终端(2)的车厢顶壁,且移动传感单元(3)上设置有小型蓄电池和小型电机作为滑动动力,移动传感单元(3)上还集成设置有一组用于监测此移动传感单元(3)在滑道装置(4)上的运动情况的接触式或非接触式速度传感器(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智能运输的动态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装置(4)为盘绕在所述车载物流终端(2)车厢顶壁上的螺旋形滑道,所述移动传感单元(3)自带的小型电机上设置行程开关驱动移动传感单元(3)在所述螺旋形滑道内往复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智能运输的动态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系统还包括厢门开关传感器(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联网智能运输的动态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厢门开关传感器(8)固定设置在所述车载物流终端(2)的车门顶部或侧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物联网智能运输的动态感应装置,适用于由远程控制终端和车载物流终端组成的物联网智能运输系统,车载物流终端上设置有借助ZigBee模块进行无线组网的传感系统,传感系统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三者集成形成移动传感单元,后者通过螺旋形滑道装置活动连接在所述车载物流终端的车厢顶壁,且移动传感单元上还集成设置有一组自身监测用速度传感器。本实用新型能够实时有效地对物联网体系下的运输载体进行远程监测、掌握物流信息和货物状态,尤其是对车载终端的传感系统进行改进从而形成全区域覆盖式的动态传感监测系统。
【IPC分类】G06Q50/28, G06Q10/08
【公开号】CN205318449
【申请号】CN201620057875
【发明人】韩月霞, 李雄伟, 张阳, 卢宏锋, 陈静, 陈天宇, 车金立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
【公开日】2016年6月15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