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服务组合电子票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87403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多服务组合电子票证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子票证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服务组合电子票证系统(即多服务组合电子票证装置)。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会用到大量的票证,比如各种会员卡、景点/活动门票、车票/机票、消费凭证、提货卡、优惠券等,不仅不够绿色环保、容易丢失或损毁,而且也容易出现假票等情况。

当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些电子票证的初级应用,这些应用大多采用短信字符串或二维码技术作为凭证,仍然存在识别效率低、安全性不够、使用凭证时需要联网等问题,使用场景主要集中在优惠券这一领域,通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拱一种多功能、识别快速、识别率高、安全性能好、使用时无需联网,而且使用场景遍及会员卡、景点/活动门票、车票/机票、消费凭证、提货卡、优惠券等领域,通用性强的多服务组合电子票证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第一种技术方案内容具体如下:

多服务组合电子票证系统,包括电子票证平台、NFC终端、服务提供者终端和票证提供者终端;所述票证提供者终端、服务提供者终端、NFC终端分别通过互联网数据传输连接所述电子票证平台;所述服务提供者终端还用于感应连接NFC终端。

优选地,所述NFC终端为NFC手机。

同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第二种技术方案内容具体如下:

多服务组合电子票证系统,包括电子票证平台、用户终端、非接触式IC卡、服务提供者终端和票证提供者终端;所述票证提供者终端、服务提供者终端、用户终端分别通过互联网数据传输连接所述电子票证平台;所述服务提供者终端和用户终端分别用于感应连接所述非接触式IC卡。

优选地,所述非接触式IC卡为符合ISO/IEC 7816或ISO/IEC 14443标准的非接触式IC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多服务组合电子票证系统产生了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多服务组合电子票证系统的NFC终端和非接触式IC卡内设有加密机制进行保护,避免了信息的泄露、被篡改等问题,提高了安全性能。

2、电子票证的使用很便捷,其速度满足公交等大人流量的使用场合。

3、NFC终端和非接触式IC卡内存储的票证的数量不受限制,票证的类型不受限制,服务的类型也不受限制,因此不但使用场景遍及会员卡、景点/活动门票、车票/机票、消费凭证、提货卡、优惠券等领域,通用性强,实现一非接触式IC卡或一NFC终端通行各种服务的功能,而且可扩展性强。

4、由于票证始终以电子化的形式存在,所以很容易实现网上挂失、退票、转让等业务。

5、由于票证存储在NFC终端或非接触式IC卡内并且经过了严格加密,服务提供者终端验证用户的电子票证时无需联网,提高了验票速度。

6、由于NFC终端或用户终端可以连接互联网,所以很容易实现电子票证的推送、更新、通知等业务。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多服务组合电子票证系统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多服务组合电子票证系统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的多服务组合电子票证系统的第一种技术方案,其包括电子票证平台、NFC终端、服务提供者终端和票证提供者终端;所述票证提供者终端、服务提供者终端、NFC终端分别通过互联网数据传输连接所述电子票证平台;所述服务提供者终端还用于感应连接NFC终端。

具体地,所述NFC终端为NFC手机。

其中,服务提供者终端,用于供服务提供者通过互联网在电子票证平台上注册服务项目;票证提供者终端,用于供票证提供者通过互联网在电子票证平台上提供或销售与服务提供者所注册服务项目相关的票证;NFC终端,用于供用户通过互联网访问电子票证平台来获取票证并存储到其内部;所述服务器提供者终端还用于验证用户的NFC终端中所存储的票证以便服务提供者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

NFC终端(例如NFC手机)可以存储多个票证,这些票证可以来自不同的票证提供者。用户可以使用NFC终端获取、存储、查看、管理和使用存储在其中的票证。

该票证包括票证唯一编码和至少一服务凭证,票证唯一编码用于挂失或退票或查询或转让或票证结算,该服务凭证包括服务凭证唯一编码和服务编码,服务凭证唯一编码用于核减或服务结算,服务编码用于使已授权的服务提供者终端识别出对应的服务凭证。

服务提供者终端可以读取或核减存储于NFC终端(例如NFC手机)内的票证中对应的服务凭证。

本发明的多服务组合电子票证系统第一种技术方案可采用以下方式进行使用:

服务提供者利用服务提供者终端在电子票证平台上注册自己的服务项目形成服务凭证;

票证提供者通过票证提供者终端可以在电子票证平台上提供或销售票证,而票证可以组合一个或多个已经在电子票证平台中注册的服务项目所对应的服务凭证;

用户利用NFC终端在电子票证平台上选择所需的票证,其中,部分票证是免费的,而部分票证则可能需要购买,当需要购买时可以采用在线支付方式进行,也可以直接从NFC终端内置的电子钱包中支出;

并且,用户的NFC终端还用来接收并存储来自电子票证平台的票证;

当用户到达服务提供者所在地去使用服务时,服务提供者终端读取存储于用户的NFC终端内的相应服务凭证,根据情况核减NFC终端内的服务凭证并让服务提供者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

对于收费服务的情况,服务提供者可以利用服务提供者终端向电子票证平台提供服务记录作为清算的依据;

电子票证平台根据电子票证销售情况以及各服务提供者所提交的服务记录为各票证提供者、服务提供者提供清分、对账和结算服务。

电子票证在使用时(即服务提供者进行验证或核减服务凭证时),可以离线进行,无需联网,只需要将服务提供者终端感应连接NFC终端即可,因此满足大流量公共应用的要求。

本发明的多服务组合电子票证系统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任何在系统中注册的服务提供者、票证提供者、渠道代理都可以基于该平台提供电子票证相关服务,并由多服务组合电子票证系统提供统一的清分和结算。同时,本发明的多服务组合电子票证系统还提供了统一的安全体系,从而确保票证和服务凭证只能被授权的实体产生、检验和核减,确保票证和服务凭证无法伪造、无法抵赖。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是本发明的多服务组合电子票证系统的第二种技术方案,多服务组合电子票证系统,包括电子票证平台、用户终端、非接触式IC卡、服务提供者终端和票证提供者终端;所述票证提供者终端、服务提供者终端、用户终端分别通过互联网数据传输连接所述电子票证平台;所述服务提供者终端和用户终端分别用于感应连接所述非接触式IC卡。

具体地,所述非接触式IC卡为符合ISO/IEC 7816或ISO/IEC 14443标准的非接触式IC卡。

其中,服务提供者终端,用于供服务提供者通过互联网在电子票证平台上注册服务项目;票证提供者终端,用于供票证提供者通过互联网在电子票证平台上提供或销售与服务提供者所注册服务项目相关的票证;用户终端,用于供用户通过互联网访问电子票证平台来获取票证并存储到非接触式IC卡的内部;所述服务器提供者终端还用于验证用户的非接触式IC卡中所存储的票证以便服务提供者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

非接触式IC卡可以存储多个票证,这些票证可以来自不同的票证提供者。。该票证包括票证唯一编码和至少一服务凭证,票证唯一编码用于挂失或退票或查询或转让或票证结算,该服务凭证包括服务凭证唯一编码和服务编码,服务凭证唯一编码用于核减或服务结算,服务编码用于使已授权的服务提供者终端识别出对应的服务凭证。

用户终端可以读取用户的非接触式IC卡中存储的票证,还可以管理这些票证(例如,更新、退票、转让等)。

服务器提供者终端可以读取或核减用户的非接触式IC卡中存储的对应的服务凭证。每个服务器提供者终端都需事先授权,只能访问被授权的服务凭证类型。

本发明的多服务组合电子票证系统第二种技术方案可采用以下方式进行使用:

服务提供者在电子票证平台上注册自己的服务项目形成服务凭证;

票证提供者通过票证提供者终端可以在电子票证平台上提供或销售票证,而票证可以组合一个或多个已经在电子票证平台中注册的服务项目所对应的服务凭证;

用户通过用户终端在电子票证平台上选择所需的票证,其中,部分票证是免费的,而部分票证则可能需要购买,当需要购买时可以采用在线支付方式进行,也可以直接从非接触式IC卡内置的电子钱包中支出。

用户终端将来自电子票证平台的票证传送给用户的非接触式IC卡;

用户的非接触式IC卡接收并存储该票证;

当用户到达服务提供者所在地去使用服务时,服务提供者终端读取存储 在非接触式IC卡中的相应服务凭证,根据情况核减凭证并让服务提供者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

对于收费服务的情况,服务提供者可以利用服务提供者终端通过向电子票证平台提供服务记录作为清算的依据;

电子票证平台根据电子票证销售情况以及各服务提供者所提交的服务记录为各票证提供者、服务提供者提供清分、对账和结算服务。

电子票证在使用时(即服务提供者进行验证或核减服务凭证时),可以离线进行,无需联网,只需要将非接触式IC卡感应连接服务提供者终端即可,因此满足大流量公共应用的要求。

本发明的多服务组合电子票证系统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任何在系统中注册的服务提供者、票证提供者、渠道代理都可以基于该平台提供电子票证相关服务,并由多服务组合电子票证系统提供统一的清分和结算。同时,本发明的多服务组合电子票证系统还提供了统一的安全体系,从而确保票证和服务凭证只能被授权的实体产生、检验和核减,确保票证和服务凭证无法伪造、无法抵赖。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